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集合七篇

来源:范文网 1.12W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力开展,我们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板集合七篇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类农(林)业企业、教育科研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金融财会、政策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本知识,受到调查、策划、技术经济分析、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政策研究、三农问题分析和解决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相关的农(林)业科学知识和较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农业经济、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3.掌握技术经济分析、经济核算、社会调查等基本方法;

4.具有独立获取知识、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组织协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5.熟悉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农(林)业经济科学的理论前沿和农(林)业企业经营管理的发展动态;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资源经济学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2

 一、培养目标

本专修课程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紧迫需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的基本知识与应用技能,能结合所学专业开展科技竞赛、科技项目、科技项目转化的应用性复合型专项人才。

本专修课程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发展学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扎实掌握创新创业基本理论和知识,具有基于项目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方法与技能,以综合性、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提升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能结合科技产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从事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及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的应用性复合

 二、培养要求

通过专修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好的创新创业意识,较强的科技竞赛、创新竞赛、创业竞赛能力,能具备参加省、国家级竞赛的能力,并且获得省、国家竞赛的奖项能力,能熟悉国内外创新创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系统掌握创新创业项目、市场调研、成果转化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实训,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达到以下的培养要求:

(1)知识要求:掌握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全流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流程,以TRIZ创新方法理论为基础,学习创新方法理论,创新方法实践,将创新方法与专业结合,设计创新产品;了解在科技产业迅猛变革和“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能够正确选择和把握创新创业方向;熟知创新创业项目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问题,并能够独立思考、妥善解决问题。

(2)能力要求:使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信息捕捉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广阔国际视野、领导力与决策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核心通用能力方面得以提升。

(3)素质要求: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身心能量,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择业观和社会责任感;具备良好的法律意识;具备创新的思维方法、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

 三、培养特色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创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学校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发挥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全国引领作用,以“注重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实习实训教学环节,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专业优势,使培养的学生掌握学科专业科学研究能力,具备参加学科竞赛、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研发,创新创业项目转化的能力。

(1)注重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实现“创新方法+创业理论+专业技术+竞赛技能”等学科交叉等专业知识融合,并注重基础理论与实务运用相结合;

(2)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环节:开展基于创新创业项目的“课程教学+立项研究+竞赛训练+模拟运营+创业孵化”等丰富的实践实训,提升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与适用性;

(3)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采用“创新方法+竞赛实训+项目运营”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并突出专业方向打造与培养规格预期目标能力培养相融合。

 四、培养模式

采用创新方法实践,竞赛模拟训练,创业模拟训练,“以政府政策为引领,以经济社会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学校教育教学为主体,以与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为支撑,以项目成果落地与转化投融资介入为合作”五位一体“政产学研资”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走出课赛一体化,优质成果创业化,通过创新方法培训,科技竞赛技能训练,创办企业专项知识的讲授,培养学生熟悉与掌握创新创业型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通过理论教学和实习实训,突出学生专业特长,培养具有较强创新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应用性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五、教学形式

(1)理论教学环节:采用研究性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掌握创新方法知识,学科竞赛训练,创新创业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利用科技作品设计,科技竞赛模拟,熟悉当前科技创业变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前沿和趋势,能够独立运用相关理论和知识解决现实的实际问题。结合创新创业型企业的经营特点与发展规律,采用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案例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该领域的理解和探究。课程教学内容紧紧围绕科技作品设计,创新方法实践过程进行,使学生全方位掌握科技竞赛的能力,创新方法的知识与技能。

(2)实践教学环节:采用“科技项目设计导引实训型”实践教学模式,训练学生对科技作品构思、设计、制作、演练等环节的能力,所学理论及相关创新方法的融会贯通,培养学生在科技实践环节,创新理论应用环节,实践、协作、探究的能力和解决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事科技竞赛、科技发明、科研论文撰写相关工作。一是基于大学生科技竞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开展科技作品设计、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创新创业模拟训练;二是结合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路演及创新创业型企业设立;三是依托创客空间、创业园为载体,引导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落地、运营与成长。

在教学方法上,配备多媒体、实验设备、单体桌椅等教学设施。课程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专题讨论、分组实践、模拟实训、活动开展等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参与实践专业创业项目研发与运营。

在教学手段上,利用思维导图课件、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模拟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师资配备上,建立跨学科专业的教学团队,除校内专职教师授课外,同时聘请竞赛评委、竞赛命题成员、校外专家、企业家、创业者、政府官员等授课、讲座或指导学生。

在课程建设上,成立专修班顾问团,以传授实践项目、科技论文、发明专利等分组模式进行,在校外聘请科技竞赛的评委、产业企业家、创业者担任顾问,对专修班课程设置等进行指导。

在项目组建上,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组建跨年级、跨专业、多学历层次的创新创业小组。

在考核环节上,本专修课程各门课程考核,都采取灵活机制,采取实践项目设计、论文发表、科技专利申请、竞赛获奖等方式进行考核。

 六、课程设置

该专修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设置四大课程模块:创新方法课程模块、竞赛综合实训课程模块、创业综合实训课程模块、创新创业基础实训课程模块。

课程采取理论授课、实训实践结合,讲、练结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3

一、专业简介

英语专业是我校重点扶持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 本专业秉持“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结合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加强学科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实践教学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本专业依托我校雄厚的法学、商学教育背景,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在充分强化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兼修法律和国际商务领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成为既有英语语言优势又有专业特长的适应社会经济国际化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注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有一支团结敬业、具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学团队,教学成绩斐然。硕士研究生考试通过率稳定在20%以上; 英语专业四级考试一次性平均通过率85%,高出全国通过率29.7个百分点;专业八级考试曾以85.14%的一次通过率创得佳绩,高出全国43.11%的平均水平。另外,我系学生在“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21世纪杯”、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山东省科技英语大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并被授予“山东省外语优秀人才培养基地”的光荣称号。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因既掌握英语又兼修法学、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宽厚的人文素养,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实践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能熟练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法律、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素质英语人才。

三、培养要求

1.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政治、文化、心理素质,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2. 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熟悉英语语言学、文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3. 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对英语国家的语言、经济、社会、文化等有较广泛的了解,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4.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及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5.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6. 具有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7. 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8. 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胜任从事本专业范围内各项工作的要求;

9. 掌握日语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

10.鼓励学生获得至少一种专业能力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专业能力证书: 英语专业四级证书、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全国英语翻译证书、上海外语口译证书、托福、雅思等。

职业资格证书:教师资格证、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剑桥商务英语证书、导游资格证、法律英语证书、律师资格证等。

四、学制、学时与学分

基本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修业年限3到6年。

总学时:2416学时。

总学分: 165.5学分,其中,必修课128.5学分(通识必修课27.5学分,专业必修课52.5学分,实践必修课48.5学分);选修课34学分(通识选修课8学分,专业选修课16学分,实践实训选修课10学分);素质拓展3学分。

五、授予学位

按规定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核心课程

1.基础英语 20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必修、精修课程,它旨在通过语言基础训练与篇章讲解分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专业技能,为学生高年级阶段进一步学习《高级英语》及相关后续专业课程打下扎实的语言功底。

2.高级英语 8学分

本课程是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主干课,它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内容广泛的材料,培养学生对英语语言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丰富学生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整体素质。

3.英语泛读 4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基础教学的一门必修课,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语篇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同时,通过阅读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积累语言知识,加深英语语言文化的积淀。

4.英语听力 16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本科专业一、二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实践必修课。它旨在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正规严格的听力技能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对各类视听语料的理解能力,为学生进入高年级学习打下基础。

5.英语口语 8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是通过大量的口语练习和实践,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

6.英语写作 2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欣赏能力、英语思维能力、篇章组织能力和表达艺术,有助于书面表达的准确性、条理性、生动性和说服力。

7.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通过对英国文学各个阶段的主要作家和作品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主要文学流派及其创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增强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理解,提高他们的综合人文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8.美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美国文学的主要文学思潮、流派、名家名作,了解美国文学的发展演变规律、异域文化特质和审美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研究、评价美国文学思潮流派、经典作家作品,提高综合的文学批评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9.英语翻译 4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英汉互译基本理论和实用技巧,注重提升翻译实践能力,致力于培养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胜任英汉互译任务的专门人才。

10.英语语言学 3学分

本课程是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专业必修课程,它旨在使学生系统地了解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把握语言与语境、语言与文化、语言与文学、语言与教学等各种关系,并提高对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4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收应届初中生或同等学力者,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敬业爱岗、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具有实事求是、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旅游服务事业,掌握从事饭店服务、旅游服务及基层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社会活动和公关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工作;能运用比较流利的英语进行工作交流;具有适合旅游服务所需的仪表及素质的饭店中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二)业务范围

——从事涉外企业公关、礼仪等服务、迎宾工作

——从事客房、餐厅、酒吧服务工作

——从事前厅预订、接待、问询、收款工作

——从事康乐部、娱乐部服务工作

——从事饭店公关营销、酒店代表工作

——从事饭店和其他行业商务中心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掌握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比较熟练的现代饭店各岗位专业技术能力

包括:

——交际公关、产品推销能力

——语言表达和应用能力

——比较流利的专业英语会话能力

——托盘、斟酒、餐中折花能力

——中、西餐摆台、上菜与分菜的能力

——客房清扫、西式铺床能力

——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文化基础课程

1、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规划教材《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就业创业指导,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己、了解就业与创业的在关知识,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就业等符合时代要求的择业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

2、法律基础知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法律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自己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基本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到自觉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积极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并为将来依法从事职业活动打下基础。

3、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教育,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能够初步分析和说明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能力;能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4、哲学基础知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哲学基础知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解决如何做人的现实问题,提高他们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面对改革开放、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人生道路。

5、语文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编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材。

教学要求: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文学作品欣赏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6、数学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编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材。

教学要求: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学习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7.基础英语

教材:使用江苏省教育厅编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材。

教学要求: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使学生巩固、扩大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开发智力,培养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和创新能力;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还要使学生得到专门用途英语(ESP)的初步训练,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8、体育与健康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体育》,全国职业高级中学体育课教材编写组编,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教学要求:通过课内外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意识,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提高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能力,为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及终身锻炼、继续学习、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9、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材:使用参加计算机考核的基础教材,计算机考核教材。

教学要求: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掌握win95/98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理解计算机文字处理的基础知识,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等。了解网络的基本概念及使用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应用知识和技术。培养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要求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学生参加统一的计算机考核。

(二)专业课

1、中国历史

教材:使用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编写组编《中国历史》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讲授中国历史的基本知识及重大历史事件,要求学生了解中国发展概况,特别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了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主要历史人物,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涉外礼仪

教材:使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实用礼仪系列教材《涉外礼仪教程》教材。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礼仪的基本概念(包括日常礼仪、迎宾礼仪和涉外礼仪通则)和各国礼仪习俗。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礼仪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结合旅游服务专业特点能恰当的运用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提高服务质量。

3、旅游地理

教材:全国职业高中旅游服务专业编写组编《旅游地理》

教学要求:主要讲授我国各主要旅游地区的地理要素和旅游景点及世界主要旅游国家的旅游资源概况。要求学生了解旅游地理的基本知识和国内外主要旅游资源、特点及交通状况、著名特产及民俗风情等。

4、饭店公共关系

教材:高等院校旅游类专业教材《旅游公共关系学》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旅游公共关系的主体、客、传播、礼仪、等基本知识,熟悉旅游公共关系的专题活动,掌握危机的处理方法,并能在旅游活动中熟练运用。

5、旅游心理学

教材:全国职业高中旅游服务专业教材编写组编《旅游心理学》。

教学要求:讲授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初步掌握对旅游者鉴貌辨色的方法,了解旅游者的个性心理,掌握服务心理,培养优质服务的心理品质。

6、旅游概论

教材:全国职业高中旅游服务专业教材编写组编《旅游概论》。

教学要求:讲授旅游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国内外旅游事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了解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知识及旅游工作的基本任务,熟悉旅游业的基本方针和有关政策。

7、形体

教材:高教出版社教学录像带。

教学要求:通过形体训练基本知识的讲授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控制及表现能力,矫正不良姿势,练就位美形体,提高审美情趣。

8、烹饪酒水知识

教材:自编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形体训练基本知识的讲授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及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控制及表现能力,矫正不良姿势,练就位美形体,提高审美情趣。

9、专业英语(宾馆英语口语)

教材:上海新华大词典编《宾馆英语口语》、职业高中《英语》(第一、二册)。

教学要求:通过词汇、基本语法知识与教学和听、读、写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并能熟练使用日常服务用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能力和基本阅读能力。

10、餐饮服务与管理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餐饮服务知识的讲授和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餐饮服务的基本知识,了解中、西餐菜点基本知识,较熟练掌握中、西餐服务的技能。

11、客务服务与管理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前厅与客房服务业务基础知识的讲授和服务程序中各项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学生了解客房的基本概况,掌握客房接待服务的程序和方法,熟练掌握客房清扫的程序及方法,能正确使用有关设备和用具。

12、前厅服务与管理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前厅服务与管理》教材。

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饭店前厅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饭店前厅部运行与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具有熟练的礼宾大厅服务、总台服务(预订、接待、沟通、结账等)、总机服务等各项前厅服务技能,热爱并胜任饭店前厅服务与前厅部基层管理工作,达到前厅服务中级工的水平。

13、饮食文化与鉴赏

教材:自编教材

教学要求:通过餐饮服务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中、西餐菜点基本知识与文化背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14、客源国概况

教材: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规划教材《客源国(地区)概况》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各客源国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名城与名胜古迹。了解中国海外客源、世界旅游业和旅游组织、世界六大旅游区划分、中国重要旅游组织等内容。

15、会议与会务工作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会议概说、会议秘书工作、会议准备工作、会议中的工作、会议结束工作、会议文书工作、会议的生活管理、会议的安全保密工作、会议礼仪、几种常见会议及半一般程序、会议形式的发展等内容。

(三)选修课程

音美欣赏、饭店设备常识、民俗知识、插花艺术、旅游保健、烹饪知识、旅游景观、旅游资源、调酒、茶艺。

1、音美欣赏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教材《音乐》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基本唱歌技巧,培养音乐素养陶冶情操。

2、民俗知识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中国民族与民俗》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地的各种民俗风情,包括生产、生活民俗以及礼仪、信仰民俗,了解民俗旅游的重要性、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对民俗资源的影响。

3、插花艺术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饭店插花艺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插花的基础知识、插花的材料、插花的艺术设计、插花技艺、插花在饭店中的应用、饭店插花鉴赏、礼仪插花的应用以及我国部分城市 花名录、世界部分国家国花名录等

4、饭店管理概论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

教学要求:了解饭店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掌握饭店管理的方法和技能。

5、饭店设备常识

教材:使用教育部规划教材,全国中等职业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材编写组编《饭店设备使用常识》教材。

教学要求:向学生介绍旅游饭店汇集的服务设备,熟悉和掌握这些设备功能、使用方法,熟悉和掌握这些设备的维护方法,提高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服务技能。

6、旅游景观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7、茶艺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茶艺概论》。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茶叶知识、茶与健康、茶艺的形式、饮茶的风俗、接待茶礼及表演茶艺

8、调酒

教材:高教出版社旅游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调酒技术》。

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国内外各种饮品的基本知识及其调制操作技巧。

(四)实习

实习课含教学实习和综合实习两部分。

1、教学实习

以校内教学实习为主,根据所学专业课有关技能进行模拟练习。

教学实习计划附后。

2、综合实习

以上岗实习为主。按专业技能训练的要求,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全面综合实习。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系统地得到实践。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5

摘要:针对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出现的定位不清,缺乏系统性等问题,提出了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前提:一定要弄清软件工程专业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不同,进而把握软件工程专业的内涵;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因材施教;一定要了解社会需求,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在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方法方面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法,按专业知识点整合讲授内容的方法,面向工程的培养方法,如何体现人才自身特色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示范性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前提

一、引言

自从教育部、国家计委发文(教高[20xx]6号)《关于批准有关高等学校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批准设立35所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以来,软件工程专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发展壮大的历程。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层次来看,大体可将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分为国家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和其他本科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两类,其中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大多分布在985工程院校中,这类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基本上都清晰地定位为高端软件人才,其课程体系虽然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差别很大,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来说理论教学仍然在其课程体系中占有很高的比重,这与其学生的素质好、教师的水平高、教学投入大是密不可分的。与这些985工程院校相比,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在开设软件工程专业时面临着学生的层次多、教师总体上综合能力弱和教学投入不足等更多的约束,如何在这些约束中更好地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就成为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质量的纲领性文件,是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总体设计蓝图和总体实施方案,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主要依据,在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找准定位,体现因材施教,展示特色,满足社会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掘学校自身培养人才的潜能。

二、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订的几个前提

社会对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人才需求,不同学校的学生层次差别很大,不同专业的内涵不同,尤其是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之间更需要体现不同专业的内涵。因此,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弄清软件工程的内涵。软件工程脱胎于计算机软件技术,随着软件应用日益广泛、软件规模日益扩大,人们开发、使用、维护软件不得不采用工程的方法,以求经济有效地解决软件问题。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诸多学科,今天的软件工程己由最初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成为以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的一个新兴交叉学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工程性是软件工程有别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最大差别,而二者采用的计算机理论和技术是相同的。因此,在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一定要有体现工程性的课程和训练内容。

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要因材施教。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决定了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生源水平差距很大,简单地用现行的本科、高职、技校来划分学生的培养层次对本科生的培养是不合适的,如在辽宁一本和二本的分数线差距就达到100分左右,即使是在一本学校中985院校和其他学校的分数差距也少则几十分,多则上百分之多。因此,所有各学校在制订本校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层次和接受水平。要制订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必须了解社会需求。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采用工程化的方法分析、设计、开发和维护软件系统,在这些具体的领域内也存在低、中、高端人才的划分,因此各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必须有针对性,要有市场细分的意识。

三、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方法

(一)培养目标的确定方法

教学管理者在制订专业培养目标时应该在考虑学生的层次、所在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学校的教学投入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体现本专业的内涵。

我国各地教育水平的不均衡造成了各高校同一专业入学学生的成绩存在重大差距,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在制订培养方案时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安排理论课程的比重,不同高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安排,以便做到因材施教。极端的情况的下甚至可以考虑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培养方案。

所在专业的优势研究方向对学生培养目标的确定也是一个现实的约束,我们应该量体裁衣,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确定学生的培养目标,扬长避短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更优质的教学指导和训练。

专业的发展和建设与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软件工程专业是否为学校重点发展的专业关系到学校的软硬件投入,因此我们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应该对学校的投入有一个基本的判断,不能制订太脱离实际的培养目标,以免造成后续试验环境难以搭建问题的出现。

目前,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的学生本科毕业后绝大多数都要走上工作岗位,要求具备软件开发、测试等技术能力,这就要求在制订培养方案时对技术能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以便学生顺利就业。当然,更为全面、细致的市场人才需求调研对专业目标的制订具有契合实际的指导作用。

软件工程专业是以工程性为其专业特征的,因此必须注重工程素质的训练才能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软件工程师。

此外,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综合考虑以上几个方面内容,例如虽然学生整体素质不高,但培养方案也要为其中少部分高素质的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知识和训练;工程师素质的训练要与技术的学习相结合;学生就业和其长远发展相结合等。

(二)按培养目标确定学习知识点,整合课程内容

软件工程专业虽然是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理论体系为背景,但在本科阶段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上却不同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既要能整体上把握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体系,又要学习软件工程方面的理论和技术,所以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第一步就是确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包括计算机学科的知识点和软件工程学科的知识点两部分。

目前,在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中存在的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不按知识点确定讲授内容,而是把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直接照搬到软件工程专业开设,如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这种方法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软件工程专业需要讲授的课程过多,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而应该学习的软件工程方面的知识如需求工程、软件工程过程等又没有时间讲授。

(三)面向工程的培养方法

工程不是科学,甚至也不是“应用科学”。科学是分析性的,是努力去了解自然;而工程是综合的,是努力去创造,但受自然、成本、安全关注、环境影响、人类工程学、可靠性、生产能力、可维护性等方面的制约。因此,工程要求在制约中进行设计。国际著名的工程教育理念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的目标。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三个层面是对所有工程学科通用的,在制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时可以参考美国工程教育认证组织ABET于1996年制订的EC20xx等认证标准来实施。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部分一定要体现工程的设计性,要安排尽可能多的设计性学习内容,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能力训练、扎实的课程学习和广泛的探索兴趣结合起来,安排循序渐进的课程设计、综合设计、实际项目来培养学生。

(四)体现自身培养特色

特色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也应该体现特色。特色的确定可根据自身的积累,也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可行性来确定。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软件学院是全国煤炭类院校中唯一一家软件学院,多年来为煤炭企业开发了很多软件,熟悉煤炭行业特点,了解煤炭企业运行机制,所以其打造的第一个特色就是面向煤炭行业软件开发的能力和优势。辽宁抓住世界信息产业地域转移的机会,提出打造软件外包强省的目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目标,决定培养面向对日外包领域的软件人才。语言是对日软件外包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能,所以开设了128学时的日语课程,为学生从事对日外包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面向煤炭行业和面向对日外包的培养模式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

(五)课程设置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培养质量的关键是要尊重教育规律,学习最主要的动力来自兴趣,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在培养方案中可以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在入学之初可采用兴趣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考虑开发一个软件系统,教师将各个模块编程实现,然后在课堂上讲授软件系统的功能,在实验中指导通过设计基本的参数将各个模块组装成实际可用的系统,让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兴趣。在后续的某一方向课程中做课程内的实验,以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热情。大三下学期和大四阶段可通过就业压力和工作之后达到的美好前景督促和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最终向社会输送合格的软件工程专业人才。

四、结束语

非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自身的特点,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一定要理解软件工程专业自身的内涵,认清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区别,从而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素质来确定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培养方法和特色,进而采用必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可能地提高培养质量。在此基础上,还要认识到软件工程专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非常快的专业领域,所以,还要有动态更新培养方案的机制,以便适应社会需求和技术潮流。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6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备健全人格与心理素质、良好的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系统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熟悉英语语言文学的发展历史,了解英语语言文学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教育、商务、文化、旅游、科技等部门及涉外企业从事英语教学、翻译、文秘、管理等工作。

二、培养规格基本要求

学生毕业时应具备以下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及专业知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沟通能力;英语专业知识包括文学、语言学和对象国社会与文化的知识。

3.具有一定的第二外语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专业核心课程

本专业核心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翻译理论与实践、高级英语、高级阅读、第二外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

四、学制与学期安排

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学年,每学年分上、下两个学期。全程教学共计165周;每学期按20周规划课程教学(含考试)周数(第8学期19周),计159周;根据专业教学需要,经学校批准,可在两个学期之间设小学期,安排课程学习、专业实训、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共约6周。

五、毕业与授予学位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必须完成1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50学分,通识选修课18学分,专业基础课25学分,专业必修课31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实践与实验课程23学分。普通话水平原则上应达到二级乙等及以上。学生毕业体质测试成绩应达到50分,特殊情况可依有关文件规定免予测试。学生毕业时,通过毕业资格审查方准毕业。

毕业时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及课程修读指引

1.本专业获得毕业资格要求完成175学分,其中通识必修课50学分,通识选修课18学分,专业基础课25学分,专业必修课31学分,专业选修课28学分,实践与实验课程23学分。

2.通识选修课在2-7学期开设,学生在学校公布的通识选修课模块中选修,合计应修满18学分。

3.专业选修课在2-7学期开设,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各专业专业选修课模块内选修,合计应修满28学分。

4.本专业为有志于辅修的学生提供A类选修课和B类选修课,A类选修课见表十三,B类选修课为本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见表十一。辅修本专业的学生应优先选修A类选修课,在本专业A、B类选修课中累计修满15学分,经学生本人申请,辅修专业开设院系初审同意,教务处审定后可获得本专业辅修专业证书。

5.大学体育采取选课形式实施俱乐部教学。学生根据本人体育专长和兴趣爱好选择修读体育项目,在不同的教学俱乐部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取得规定的8学分。

6.对计算机已有相当基础的学生,可以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开课前申请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测试,测试合格的学生可以免修并直接取得该课程的学分。

7.实践及实验课:学生应完成本专业规定的实践及实验课并取得23学分,其中,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至少取得2个社会实践学分方可毕业。第6学期中期论文,第6学期中期实训。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篇7

一、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一)培养目标

面向风险管理及保险行业,培养具有良好的风险管理基础和保险业务知识,能够从事风险管理、保险实务和保险监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保险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2、较好地掌握专业领域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熟悉相关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保险相关职业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符合行业高层次人才的资格认证要求。

3、较好地掌握计算机及信息工具运用技能,具备较强的统筹决策、组织管理和业务实施能力,能够组织保险相关工作的运行、协调与管理,符合监管部门规定的任职要求。

4、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外文专业资料,使用外语开展保险相关工作。

二、招生对象

具有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力)人员。

三、学习方式与年限

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其中累计在校学习时间不少于1年。

四、培养方式

(一)采取校内课程学习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进行多学科、宽口径培养。招生院校应建立适合不同培养方向的校外实践基地,鼓励采用顶岗实习形式开展实践教学。

(二)成立由校内导师和校外专家共同组成的导师组,或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吸收企业与行业组织或监管部门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参加论文指导工作。

(三)鼓励案例教学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务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

(四)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

(五)加强实践环节。

五、课程设置

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 33 学分。

(一)必修课程(15学分,含学位公共课)

1、政治理论类课程(2学分)

2、外语(3学分)

3、保险学研究(2学分)

4、保险法律制度与监管政策(2学分)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均为2学分的三门专业必修课。

建议培养单位将宏观经济政策、合同法、风险管理研究、保险财务分析、保险数理基础作为专业必修课。

(二)选修课程(12学分)

选修课程包括限选课(4学分)和任选课(8学分)。

培养单位可根据培养方向及院校特色自行设置每门课程为1-2学分的任选课。任选课应根据培养目标要求进行设置,通过不同系列课程组合的菜单式课程,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多元选择。

鼓励培养单位将我国保险及相关行业中高级从业人员资格考试课程或国际保险业及相关行业普遍认可的专业资格考试课程作为开设任选课的选择范围。

(三)实践教学(6学分)

实践教学包括课堂模拟实务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实习,校外实践基地及企业实习为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践教学累计不少于 1学年。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要突出学以致用,体现学生运用保险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论文形式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

论文评阅人中至少有1位是校外专家。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必须至少有1位具有丰富的保险实务和风险管理经验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校外专家。

七、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等培养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保险硕士专业学位。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