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职业的作文精品(4篇)

来源:范文网 1.8W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职业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用的职业的作文精品(4篇)

职业的作文 篇1

在作文课上,当学生初步写完后,我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组织全班学生开展评议和修改。考虑到要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性,保护被评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评改欲望,我采用了“纸条”式的评改方式,让学生写好意见后交到教师手里,然后教师再汇总归纳,对文章进行点评。这样的批改方式主要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参与作文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学生虽然自己写得不是太好,但是评起别人的作文来却头头是道。这样,通过学生参与批改,在发现别人不足的同时,自己在以后的写作中也会注重改变。

2.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互动,使学生在写作、批改中进步,在批改与被批改中学习。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励每一名学生认真写作,在同学中得到好评。学生批改作文在有效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同时,也纠正了学生作文课上偷懒的坏习惯,使每一名同学都能够百分百地投入到写作中。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写作意识一定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

3.保护了学生之间的友情,使学生敢于批改,勇于说真话。学生在批改的时候能够实事求是地分析文章,增加其批改的信心,同时也培养学生写作的信心。有效的批改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进而转化为写作的动力。

4.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实现了智慧共享。学生读别人文章、发表自己看法的过程,变成了交流思想、展示阅读积累、学习别人优点、打开自己思路、培养自己良好习惯的过程,他们在欣赏中得到美丽,在期盼中得到收获,在教师的鼓励中得到勇气。当然,学生批改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采取小组批改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互评,教师在互评的过程中进行监督、指导。这种做法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群体智慧,实现了智慧的共享,也发挥了教师的指导作用。时间长了,学生就会适应这种修改形式,参与的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作文也越改越好了。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负担减轻了,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学生若想写好作文,最重要的是想写、敢写,这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心。职业教育中的学生基本学科知识都比较差,因此更需要教师培养其自信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课中细心观察、体会,这样学生写作文时才能有感而发,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教师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选用恰当的评语,指出学生缺点的同时,也要肯定学生的能力,给予鼓励。学生总把写作文视为最难完成的一项作业。如果教师对学生的习作严格要求,就会发现他们的习作优点很少,缺点很多。如果实事求是地写批语,就会让他们有一种失败感,每当提笔写作文时,就会更加惧怕。多年来的'探索实践证明,只要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学生就会大胆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如果……就……”的评改句式。我在学生写作文的初级阶段,无论学生写的作文怎样,字数是多是少,有无错字病句,是否能把话说明白,有无重复啰唆,构段是否合理,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等统统不做要求,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一切任其自然。我除了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外,尾批用“如果……就……”的形式写出自己的建议。当学生看到自己作文中有那么多的可圈可点处,又知道了今后作文怎样写会更好,心里就会美滋滋的,会认为自己写的作文是成功的,是受教师欣赏的,因此会少了好多顾虑,放心、大胆地写作,变“想什么就写什么”“怎么想就怎么写”为现实。这正像小孩儿初学走路一样,需要的是亲人的鼓励,是自己的大胆练习,只要有了开始,就有学会的可能,也只有在一次次的反复练习中才学会走路。如果我们一开始就教他按照“一二一”的口令去走路,他是无论如何也走不好的。写作文不也如此吗?学生之所以谈“文”色变,就是因为教师经常带着挑剔的目光来批改学生的作文。尽管教师每次作文都精批细改,把所有的毛病,如用错的字词、标点符号、各种类型的病句都找出来,甚至改出来,写上提示语,以指导学生应添加哪些内容,删除哪些内容……可是当学生看到自己费“九牛二虎之力”完成的“大作”被老师改得面目全非,批得体无完肤,就会对作文失去兴趣,失去自信,“作文难写”的认识就会植根于他的头脑当中,很难去掉。这也容易造成恶性循环,使学生越怕越写不好,越写不好就越怕……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对作文失去兴趣,对作文的态度也只是应付,不肯再下功夫,更别提写好了。

总之,职业教育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写,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教师善用作文评语去鼓励学生,学生才能不惧怕写,才愿意去写,才能在不断的练习中悟出写的规律,才能学会写。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只有“乐写”才能“会写”。改变了作文的批改方法,可以消除学生习作的畏惧感,学生就会逐渐由“乐写”过渡到“会写”。

职业的作文 篇2

清晨,在唧唧啾啾的鸟鸣声中醒来,轻轻推开木门,一股树叶的清香顿时沁人心脾。这就是我最向往的职业——护林员一天的开始。

也许烈日炎炎会让我汗如雨下,但我不会为此感到烦恼。伴随着我的,更多的是那可爱的动物伙伴们。小巧玲珑的鸟儿为我唱歌,清澈的嗓音令人喜爱;憨厚忠实的狗儿紧紧地跟在我身后,那伸着舌头的样儿让人忍俊不禁;各种不知名的小虫更是呢喃细语,赞美着大的神奇与。有了它们,我的巡山不再寂寞。每天,这座山上都会留下我的'足迹,我哼着歌,穿梭在林中。我所做的只是我的职责——护林。

保护动物,不让捕猎者“钻空子”,也是我的本职。上一回,我在巡山时,听见右前方草丛中传出窸窸窣窣的声音,我心生疑惑,连忙快步走上前,轻轻拨开草丛的一角,果然发现了两个捕猎者,正拿着枪,准备把前面的那几只鹿儿“拿下”。我着急了,先丢了一个小石块,把鹿儿吓跑,然后把捕猎者从地上揪起,严厉地询问着他们俩。这两个捕猪者一开始还振振有词,可到后来就开始支支吾吾,像泄了气的皮球,说不上来了。我当机立断,立即叫上助手,把这两个没有良心的捕猎者送去公安机关。有时还会遇到盗木者,我同样对他们毫不留情。

为了保护好这些动物,更要守护好它们的家园。巡山的同时,我会留意有没有易燃的火源,有,我就立即排除,要知道森林一旦着火,后果不堪。

护林员,一个看拟平凡,但又不平凡的职业,是我所向往的。

职业的作文 篇3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书育人,医生的职业道德是治病救人而我认为我们铁路职工的职业道德就是“人民铁路为人民”。

我是一名工作在铁路线路上的普通线路工人,悄然回首我来到铁路已经五年了,回顾这些年来感慨颇多。我一直都在铁路线路的一线工作,作为一个道德体系,我认为铁路职业道德就是“人民铁路为人民”。从入路的第一天起我就认识到安全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确保旅客有一个安全并且感觉宾至如归的旅程是我们一直追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无论严寒酷暑,风霜雨雪,只要火车一“休息”,他们就要争分夺秒对线路进行检修,排除险情,确保铁路运输的一方平安。像往常一样,早上天还没亮,线路工们就带着他们的“吃饭家伙事”来到现场,这轻则十多斤重则上百斤的工具对他们来说就和吃饭的碗筷一样,没什么区别,干起活来运用自如。室外的工作环境是艰苦的,夏天,铁轨温度最高可达六七十度,人在长时间炙烤下极易中暑;冬天,站在几十米的高架桥上巡检,几分钟功夫,寒风就能把两层棉裤吹透。就相对轻松的线路检查工作来说,他们每天的工作量平均在8公里左右,每个职工一年下来要走20xx公里。他们随时为铁轨做“体检”,他们好比是铁路线上的“外科医生”,需要实时掌握现场设备动、静态变化。看着一望无边的'铁路延长线,他们要一步一步地量,一厘一毫地测。他们不是不怕严寒酷暑,而是有比个人冷暖更重要的,那就是千万旅客的生命安全。铁路人用对隐患丝毫必究的责任意识,换来现场运输的平稳有序。而这只是我们铁路职工的缩影,作为一名普通的线路工人我的责任和我的职业道德的体现则是每天奔走于铁路线路上,充分利用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认真测量分析以确保线路的安全,配合与协调好各项实际工作,为铁路线路安全做好有力保障。

人民铁路为人民作为铁路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铁路职业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铁路现代化建设和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铁路职业道德的显著标志。

作为职业道德的体现就是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高质量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在企业中,无论是一线生产职工,还是哪个层次的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是不可缺少的。责任意识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用心培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用心呵护。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从多方面去思考,包括安全、质量、工作进度等,这就要求我们要主动、积极、认真和奉献、创新等。对待工作要尽善尽美、尽职尽责,才能高质量地干好自己的工作。让我们的铁路企业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稳步发展!

职业的作文 篇4

在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下,相当一部分教师“以本(教材)为本”的意识十分顽固。正如材料中的私塾先生,把教材当“圣经”来使用,认为“书上有什么,我就讲什么;书上怎么写,我就怎么讲;写进书本的都是正确的。”不会把书本的知识,经过自己的处理,合理运用到生活中,以致于在殡葬的时候出现这场闹剧。我们现在有些教师把自己束缚在教材中,对教材中每一个知识点都掰开揉碎,繁讲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认为只要把教材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气氛单调、沉闷。

现代课程论强调课程是“教科书与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与教学环境”构成的复杂、开放系统,因此教材是实施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材料而不是全部材料。新课改的精神告诉我们:教材应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应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反思等,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这些新的课程理念使我们重新认识教材的“法定”性质,只强调“教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必须突破教材的禁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仅仅是教教材,应做教材的主人而不能沦落为教材的奴隶,既要运用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不依赖教材。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听到朋友的夫人责骂拆表的孩子之后,连连摇头说:“你打掉了一个

‘爱迪生’。”他亲自到朋友家里把小孩领出来,带到修表店看师傅修表。陶行知对那位夫人说:“钟表店是学校,修表师傅是老师,一元六角钱是学费,在钟表店看一个多小时是上课,自己拆了装,装了拆是实践。做父母的与其让孩子挨打,还不如付出一点学费,花一点功夫,培养孩子好问、好动的兴趣。这样,‘爱迪生’才不会被打跑、赶走。”由此看出,只有将“生活”这本教材灵活的'运用好,并将书本知识融汇其中,才能更形象直观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师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善于用生活的内容、时代的“活水”来充实、丰富教材。教材只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就应具备课程改革的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其实课程资源丰富多彩,包括学生的经验、生活的环境、教学设备设施、自然和社会资源、网络资源等等。只要我们留意生活、敏锐观察,丰富的生活积累将成为我们教学信手拈来的生动课程资源。作为教师,只要我们摒弃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观念,增强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就一定能“化平庸为神奇”,使教材这一课程资源的价值得到“超水平”发挥。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