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多媒体教学互动模式研究论文

来源:范文网 1.83W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教学互动 互动模式

浅析高校多媒体教学互动模式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前高校主要的教学工具之一,其优势也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多媒体并未如预期那样取得与学生良好地互动。因此文章从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入手,发现不利于与学生互动的因素,并试探建立了高校多媒体教学的互动模式。

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形象、直观、生动”等优势迅速应用于高校的教学实践中,随着教学改革的深人,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教育部开展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中,把应用多媒体授课占必修课课时量比例的大小作为衡量“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效果的重要指标。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多媒体教学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尤其在与学生互动方面,因其自身的某些特点,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若不能合理利用,多媒体的很多优势特点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会转变为劣势,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为此,如何扬长避短以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手段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成为当前众多学者关注的课题。

一、高校多媒体教学与教学互动现状分析

多媒体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与控制,经编辑软件设计,将教学内容通过文本、声音、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数形结合的形象、直观、生动的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能有效地将视觉和听觉综合起来,将枯燥、抽象概念直观化、真实化,有助于学生对事物的记忆与理解。

教学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制约、促进,共同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运行形式。教学应是一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过程,他强调教师为主导而非纯粹的知识传授,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非知识的接受者。教师与学生应共同参与,互动共进,以此达到学生“爱学”、“善学”、“会学”的教学目的。

当前,高校已经普遍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以其“形象、生动、直观”等诸多优势与传统教学方法并驾齐驱,甚至有赶超之势。但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并未较好地建立起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容量的信息使学生在过度刺激之下产生疲劳,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选择与吸收

多媒体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课堂板书耗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缺陷,教师在备课的同时可以将大量、丰富的信息通过课件呈现给学生。这样做,虽然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长时间接受大量信息的“狂轰滥炸”,学生只是被动地记笔记,没有时间和机会思考,导致创新能力的缺失。

(二)过分依赖多媒体进行授课,教学内容程式化,缺乏教学灵活性,不能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不利于师生的互动与沟通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后,老师的授课内容都是通过课件预先制作好的`,课堂上,教师按照既定程序播放、讲解,影响了教师的即兴发挥,教师成为讲解员和放映员的角色,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和情感交流大打折扣。在多媒体出现故障、停电、忘记带U盘等情况下,出现老师在上课时间带领学生找运行正常的空闲多媒体教室的情况,甚至有些老师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停止上课的局面

(三)花哨的课件易使师生互动的主体偏离知识中心,形成表面互动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过分关注课件的修饰渲染,甚至将一些与教材毫无联系的图片、动画放置上去,使得教学内容和课件修饰部分的比例严重失调,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在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十分准确的情况下,极易忽视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学生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课件的修饰部分,使得师生之间的互动偏离知识中心,形成表面互动。

二、高校多媒体运用中有碍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授课中老师所占的位置影响互动教学的效果

据学者刘小宝等人的研究发现,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授课时共有三种方式;机柜内坐姿、机柜内立姿、机柜外立姿三种。在这三种方式中,有100%的学生认为教师采用坐姿授课方式像作报告,76.4%的学生认为机柜内立姿授课方式像作报告;有96.6%学生认为机柜外立姿授课方式由授课气氛,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二)授课教师自身素质影响

1.知识储备量

为能够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以完成大纲规定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教学任务为目的进行设计。在广泛查找、阅读相关教材的基础上,从中提炼出与教学大纲密切相关的材料,消枝强干,突出授课的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创新能力和实践探索精神

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创造和实践是一种教学改革意识和探索精神的体现。教学方法应不断求新求变,不能一成不变,不断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除对教材熟练掌握之外,还要能够针对学生和专业特点对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将“问、答”作为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灵活设计课堂互动形式,诸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一对一讨论式、一对多、多对多辩论式等)。

3.对多媒体技术掌握程度

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围绕教学主体将相关的图片、影像呈现给学生,使抽象、难懂的概念、理论直观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对课件的制作、多媒体运用等能够熟练掌握

(三)学生参与意识有待加强

知识的传授要取得好的效果,是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达到的。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过程当中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与听课质量。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应能够做到提前预习,并能根据教材内容主动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期刊网等多种渠道获取相关信息,对课堂所讲内容提前进行学习与思考,在课堂中应摒弃害羞、事不关己等的种种心态,积极主动地加人到互动学习的环节当中。

三、高校多媒体互动模式的构建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多媒体教学互动模式的构建并非仅指课堂中各要素的组合,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仅是多媒体教学互动模式的一个环节,并作为模式的应用效果外显于人的视野,教学互动模式的构建应考虑到多个方面的因素,与传统模式比较主要做了纵向的延伸和横向的扩展:纵向来看不仅指课堂上的互动,也强调课前、课后的互动,横向来看不仅指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包括生生之间、师生之间一对一、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等得多形式互动。因此良好课堂互动模式的构建应是自课内到课外,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教学目标所开展的一切活动的一个系统。如下图所示:

首先,无论是课前、课中亦或是课后,无论是老师之间、师生之间亦或是学生之间互动的前提必须以教学目标为基础。

其次,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各老师针对担任此课程老师的课件及教学内容进行讨论,确定最佳教学方案;为保证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对教师运用多媒体传授的大容量知识充分理解和吸收,教师应在上次课结束时围绕教学大纲安排学生搜集、学习下次课中的相关内容,同时,随时解答学生在搜集材料中遇到地疑问,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学生在搜集材料过程中应当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互相帮助,一些小的问题首先在同学之间进行探讨、解决。

再次,在课堂上,一方面,授课老师按照集体备课确定的教学方案进行讲解,同学们根据自己课下对教材的掌握来请听老师的讲解将会有利于接受相关的内容,并能及时发现自己的理解与老师讲授有差异的地方,能够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与互动。另一方面,教研室应组织老师进行临时性听课,参照教学大纲及集体备课的方案要求,能够较好地发现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进行准确地评价。最后,授课老师在课堂设计中加人学生参与讨论的环节,以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

第四,授课结束后,听课老师将听课过程中的问题及评价及时向授课老师反馈,以教研室为单位就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授课老师以及其他老师在以后的授课中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对课堂授课中的疑难问题,学生之间首先进行交流与沟通,对于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以全面掌握授课内容。

在实践中,多媒体互动模式的运行,首先依赖于教师的爱岗敬业,集体备课需要耗费老师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授课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授课内容熟练掌握,而且要对集体备课中的其他老师的授课内容有一定了解,只有如此,才能对集体备课的方案提出可行性策略;其次需要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只有严格按照老师布置的课下作业进行搜集资料与预习课本内容,在课下通过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解决大部分的疑难问题,才能在课堂上跟上老师的进度,较好掌握授课内容;再次,依赖于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只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才能大大提高整个系统的协调能力,实现互动模式良好的循环运作.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