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行业前景调研

来源:范文网 2.32W

上海市统计局抽样调查发现:40%的上海家庭希望聘用家政服务人员,已有超过10%的居民家庭聘用了家政服务员;明年,上海需要聘用家政服务员的家庭将增至约3万户。日前,参加长宁区职业技术培训中心“高级家政服务员培训”的上海26名大学生毕业了,成为该市首批大学生高级家政员

家政行业前景调研

立志转变社会偏见

年轻的小徐是今年毕业的大专生,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对专业兴趣不大,在母亲的启发和鼓舞下,她参加了高级家政培训。面对记者的采访,她显得有些局促不安,倒是她母亲向记者作了一番“真情告白”。

小徐母亲认为,长期以来,社会对家政这一行业普遍存在偏见,做家政的也感觉“低人一等”,“难以启齿”,雇主视他们为“佣人”。雇主与“保姆”在诚信、相互尊重、平等等方面也存在矛盾。目前,在上海100万“保姆”从业人员中,安徽、江苏等外地劳工是主力军,因此更加让人觉得本地人万万不能干。随着上海高薪家庭、外籍家庭的增多,高学历“保姆”的市场需求和低素质劳务供给就形成了“供求错位”,高素质“保姆”市场难寻的情况日益加重。

经过一番分析后,小徐和母亲看到了需求,明白了不足,她们对家政人才的培养、观念的转变满怀信心。小徐参加培训,亲自“走出去”是第一步,接着她们也许会成立一个“家政公司”,组织高素质的服务员一起培训、工作,学习和雇主沟通,传播平等的观念。她说,要为高级家政拉出一面旗帜,在不间断的宣传后,转变社会对这一工种的不正确看法,形成一个良好的行业氛围。

不能轻易放弃愿望

施先生正处在不惑之年,是20年前技术物理专业的大学本科生,平时爱好伦理学的研究,颇有学者的气质。施先生在上海的西南部开了一个小型的家政公司,他坦言当初参加高级家政培训是为开公司作准备的.,从他公司的中英文网上看,公司虽小,但却很规范。

在施先生的眼里,家政是科学与文化的艺术,是博大精深的系统科学,又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家政以努力提升并改善现代都市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宗旨。在国外,高级保姆很受欢迎,有保姆学校,家政学专业,从业人员也很受尊重。鉴于这一点,公司定位在推荐高级家政服务员,为雇主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然而,开业几个月来,受地理位置、资金、市场的限制,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前来求职的都是外地打工者,前来的雇主也都倾向找钟点工。

施先生说,他不会因此而放弃,他相信市场的潜力和需求,正在考虑去市中心开设连锁分店,实现自己的愿望。

与雇主沟通很重要

韩女士读的是公共关系专业,因此特别擅长与人沟通,做家政虽然是无奈的选择,但是她却干得一番风顺,“做得很开心”。

她的雇主是一对经过日本文化熏陶的中国夫妻,当初在选择保姆时,他们要求很高,韩女士学过3年日语,形象气质都不错,且有高级证书,因此被选中。

也许是受日本文化的影响,他们与韩女士讲话总是彬彬有礼,总是带着商量的口吻,“阿姨,能帮我把毛巾拿来吗?”“阿姨,可以帮我把衣服洗了吗?”

遇到了如此“观念合拍”的雇主,韩女士当然才尽其用。她擅长插花、护理、烹饪、接待、育婴、幼儿教育等技能,加上本身的素养,将家里摆弄得井井有条。遇到来客,她会根据客人的不同层次在客厅摆上一盆插花;能根据雇主的口味搭配合理而有营养的佳肴;耐心而细致地辅导小孩学习等。对此,雇主十分满意。

韩女士认为,“与其让社会淘汰,不如在奋发中前行”。虽然很多人对于这个行业存在着歧视、偏见,但随着文明程度的提高,相信这个行业会有很大的改观。

家政服务大有市场

据长宁区技术培训中心的徐教务长介绍,他们开设的高级家政员培训班每届都有大学生参加,而且所占比例在递增。北京、广州专业学校的毕业生做家政,收入处于行业中档水平;在深圳受过专业培训的菲佣月薪要在3000元以上,而且很受欢迎。因此上海也应该形成一支高级的本土家政队伍,如果熟悉宴请、理财、烹饪、电脑、盆景布置、幼儿心理、英文场景对话等特殊技术,最高的工资可达100元一天。

上海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王振说,大学毕业生做“保姆”,其一说明家政待业在分层分类,如钟点工、家庭理财、管家、家政服务师等;其二反映了大学生就业的多样化,非正规就业越来越多;其三,就业观念在转变,在市场的引导下,人才并不专指有技能或者有证书的人,而是一切对社会能做贡献的人。(邵丽蓉)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