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的关系论文

来源:范文网 1.97W

摘 要:教学质量的高低体现在教师方面, 除了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及个人专长之外, 持续性的教学反思也非常重要。本文辩证分析教学反思对教师成长的影响因素, 试图为高职院校教师找到各专业、各课程相应教学反思的策略, 使教师的教学反思更趋理性化, 同时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为我省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的关系论文

关键词: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质量; 高职院校;

教学反思是教师围绕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前、中、后) 对自身教学情况进行分析、评审、批判和总结及调整, 从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适时适度应用教学手段, 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进一步促进职业成长的过程[1]。例如, 教师计划在这门课上教学生学习什么, 打算用哪种教学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 有没有其他解决方案。

1 教学反思的内涵

1.1 什么是教学反思

现代职业教育在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等方面融入了“诊改”的思路,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育人过程的“诊断、改进”, 即诊改过程。总的来说, 教学反思是教师思考自己的教育和教学活动, 并检查和分析自己的行为、决定及结果的过程。自我意识水平促进能力发展。教学反思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批判性思维的过程, 需要教师具有批判性思维[2]。

1.2 教学反思三阶段

教学反思与教学进程相辅相成, 我们在组织教学中要考虑教学前的设计, 教学过程的实施, 教学结束后的反思与总结、提升。相应地教学反思分成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3个反思过程。教学反思其核心是反思过去的教学过程, 总结经验, 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教训对未来教学进行设计。主要包括:对过去教学前设计、教学过程实施的反思, 对教学内容的难易、教材的呈现、学情分析 (即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等的评估。比如妇产科护理学流产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面, 考虑本节内容学生理解困难, 以PPT图文并茂方式来呈现, 易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课堂的组织方面, 随时观察学生接受状态, 师生互动, 课堂留白给学生, 使其有适当时机思考。教学反思实质就是反思教学效果, 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

2 教学反思与教师成长的关系

2.1 教师对教学反思过程的认识

有些教师对教学反思认识不足, 尤其年资高的教师, 认为自己讲了几十年课, 与学生接触也多, 不但对教学很熟悉, 对自己的工作也非常熟, 并且十分了解学生。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反思, 但是把反思深化为“沉思”了, 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 使传统现象变得神秘化, 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也易导致教学的盲目性。比如有些教师在是否用PPT授课这件事情上就很纠结, 学院要求将现代化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教学中, 不是说每门课、每节课都用PPT授课, 要求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比如妇产科护理学妊娠高血压性疾病这节内容, PPT教学远没有临床见习效果好。

当我们把“教学反思”的概念放到一个更大的范围内时, 就会发现, 很多时候仅凭个人经验在今天的教学中难以体现教师的教学驾驭能力。有限的个人资源应该由更多的人共享和积极发展, 这是很自然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 教学反思必须跳出教师个人的经验主义圈子。教师可以通过同事间交流、院校间同行交流、省内外同行交流等方式, 甚至可以使用互联网与专家交谈, 使反思更加贴近实践、贴近教学, 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2.2 教师成长与教学反思

波斯纳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和自我反思结合起来, 总结出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也就是说, 教师仅凭积累经验是远远不够的, 有必要随时对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批判性分析, 使经验收益最大化[3]。大家应该意识到优秀教师=教育+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获得很多经验, 但仅有经验并不意味着成长。如果教师只对这种经验性成果感到满意, 并未深入反思每一个成功背后支撑点或者支撑面是什么, 那么他自己所谓的原创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将难以实施和推广, 教学过程将会呈现程序化, 并且可能长时间保持原有水平, 甚至倒退[4]。另外, 批判性思维在教师教学反思中也十分重要, 要求不仅有批判性的思维, 还必须不断思考教学活动。教师只有不断反思自己, 不断批判自己, 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才能使教学实践更加合理, 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并在这一教学反思中迅速成长起来。

3 教学反思具体实施策略

3.1 重视教学反思制度建设

只有配备教学反思制度, 才能保证教学反思机制的长效性。首先, 教学反思制度要严谨明确, 评价系统尽可能使用比较精确的计量方法和等级, 不能随便应付。目前我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水平监控包括教师同行间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院督导对教师评价等多个层面, 尤其近年来引入第三方评价系统, 可以使教师客观地看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表现, 以便取长补短, 提高教学质量。其次, 教学反思制度要具有开放性, 高校教师教学理论基础有其薄弱环节, 专家培训效果只具有时效性, 而教学活动是情景性的、动态的, 我院教务处加强基层教学单元———教研室的活动, 为教师间的交流、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 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的就是说课活动、观摩课的学习和集体备课。

3.2 教师是决定教学反思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

3.2.1 教师对教学反思的敏感性

教学的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现象的.发现、新教育信息手段的筛选。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对教育实践过程和周围教育现象敏感的习惯, 尤其是对教学经验的描述、写作和提问, 这可以导致觉醒、引导思维和促进发展, 明确定义。提出个性化的解释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改进教学, 学会工作, 形成理性的理解。比如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我院秉承的是全员育人理念, 有些教师认为将德育贯穿到教育教学过程中, 好像只能生硬地对学生进行说教。其实有很多方法, 比如上课时, 一般教师都会提问, 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如可以让学生讲感恩类的故事, 每次故事不宜过长, 规定2分钟内完成, 这样对学生而言, 任务不是很重, 压力也没那么大, 还可以提高表达能力, 也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确立;对教师而言, 通过学生讲故事, 不但可以弘扬传统文化, 同时可以发现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 再者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为其以后的就业面试奠定一定基础。

3.2.2 教学反思的持续性和系统性

持续的、系统的反思有助于教师更深层次地探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途径, 有利于教师对教学反思的内化和概念的理解。比如就上面提到的让学生讲有关感恩的故事,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不愿意参与, 故事是东拼西凑的, 没有代表性, 这时候就立刻改变方式方法, 不能因还有学生没讲而必须完成。每个班级确实有个别学生相对比较内向, 不愿意在其他人面前袒露心声, 那我们的信息化交流平台的搭建就显得很有必要。

总之, 进行教学反思一定要持之以恒, 而且要有系统性。这就像读书一样。当代科学巨匠、世界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 真正的阅读技巧是“把厚书读薄, 把薄书读厚”。华罗庚对阅读的独特观察非常有趣。这本书的精髓是要成为一本“薄书”, 一本有“精髓”的薄书应该被充分地理解和挖掘, 使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书, 更是一本引导你走向成功的伯乐, 这是“从厚到薄”的过程, 真正提高效率。如果没有持续性的反思, 就不会有这样独到的见解。同时在反思中提升自己, 将书又从“薄”读“厚”。

3.3 利用网络化信息交流平台

传统的一些信息交流方式都有局限性, 有时无法发挥信息交流应有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实现课堂信息的双向循环和师生互动的动态教学, 是教师教学反思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的动态交换, 教师可以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 并根据这些资料不断反思教学, 调整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当前网络化平台很多, 如我院引进的清华微信助教平台, 可为师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环境。此平台不仅可供教师授课, 学生在课堂上还可以发送弹幕, 与教师实时沟通, 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平台给教师留言, 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充分沟通, 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能够突破时空限制。在虚拟网络环境下, 师生间信息交流环境更为宽松。当然教师创建微博工作室, 也是特别好的一个方式。论坛的实时性和非实时性也使得信息交流不受时间限制, 可以创造出一个互相交流, 共同发展的师生互动教学关系。论坛为教师的教学反思和实践提供了一个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 适当的词语使用可以使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参与的创造性过程。

教学反思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教学反思的方式和途径有很多, 主要目标是找到适合教师的反思策略。教师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勤于反思, 善于总结, 积极改进, 教学水平将得以提升, 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因此,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教学反思应从细微之处入手, 反思性教学的关键在于反思后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吴舸.教师教学行动的现状分析[J].教学与管理, 2011 (3) :53-54.

[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1.

[3]王映学, 赵兴奎.教学反思:概念、意义及其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3) :53-56.

[4]王映学.谈教学反思[J].教育探索, 2000 (11) :46.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