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流动科技馆作文3篇

来源:范文网 2.8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流动科技馆作文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流动科技馆作文3篇

流动科技馆作文 篇1

生活源于科技,科技创造未来。从古至今,科技一直在推进时代进步。我被科技这块巨石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走进这奇妙的科技世界

当我走进萍钢小学的流动科技馆时,展现在我眼前的除了科技,还是科技,每一个都打上科技的标志,都散发着科技的光芒,那么地对我有新鲜感,有吸引力,承载着满满的知识,等待我去发现。我的眼睛闪着亮光,期待着

科技馆中,最引人注意的是一架竖琴模型,奇怪的.是里面没有琴弦,只有一道道红色的痕迹,但只要触摸一下就会发出美妙的音乐,这叫激光竖琴,琴弦上一道道红色的痕迹是一条条红外线,对人体温度感知非常敏感,触摸了红色痕迹就如同弹琴一般,只不过没有琴键,弹空气罢了。那个大的铁棒更是让人奇怪,叫尖端放电。铁棒上自带电,只要将两头最尖部位,也就是最易发热的地方相互摩擦,静电带动电分子,就会有燃烧的电火花了。

呀!一个普通的模型,一根铁棒,也蕴含着如此奇妙的科学知识,这些还只是冰山一角,另外的就更有趣了:一个奇怪的鲨鱼头,嘴张开,你把手放进去,它竟然咬住手,(当然不会很痛)这是鲨鱼感应器,测试反应能力的;利用力的作用,将两个圆盘和轴连在一起,比比谁滚得快;最有趣的是和智能机器人对话,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和人几乎没有差别还有许许多多,我看也没看过,说也说不出来的科技装置。

的确,科技无处不在,走路会有摩擦力,双手互相摩擦会发热,水会热涨冷缩,同极的两块磁铁也会同性相斥科技的道路,对于人类来说还很遥远,但前方总是充满希望与光明,美好的未来也定会有科技来创造。所有的东西都是因科技而生,生活总是被科技围绕,我无法想象没有科技的生活,但是我相信:人类是聪明的,科技是智慧的,两者相互碰撞出的未来生活,又是值得向往的。一切的一切,都等着人类去实验,科技去创造。科技的梦,时代的梦,在未来,我希望都可以一一实现

科技就是这样的,渺小到无处不在,伟大到创造未来,普通中有奇妙,奇妙中有奥秘,奥秘中有发现,发现中有乐趣,乐趣中这就是科技!它源于生活,创造着未来!

流动科技馆作文 篇2

今天张老师带我们到北城中学参观了中国流通动技馆。

我们乘着大巴,在欢声笑语中来到了科技馆。

首先,我们排着队,井然有序地来到了“球幕影院”看了一部关于“恐龙”的微电影。恐龙的灭绝是由于一颗小行星猛地撞击到了恐龙生活的地带,冲击力达到了11亿吨。顷刻间,恐龙生活的一大地带被摧毁了,恐龙也在这顷刻间灭绝了。

接着,我玩了”画五角星”。参与者用手中的笔,眼睛看着镜子中五角星的景象,进行反向操作,以最少的触摸次数,完成反向五角星的一笔绘制工作。绘制之前,先按动按钮,将计数器清零。“画五角星”主要有三个目的,1.演示有些图形是可以从始到端,也可以有端到始;2.演示了参与者是通过镜面,使图形和绘画图形动作处于反置的状态下,参与者绘制这个图形的`动作也同时处于反置的状态下来完成的。3.试看参与者是否能在反置的状态下,指挥自己的大脑以一个反置的动作来完成绘制这个图形的测试。

然后,我玩了“反应测试”。将手放在鳄鱼的舌头上,当鳄鱼的眼睛亮起红色光的时候,立马将手收回来。看下面的指示,知道你的反应能力究竟如何。这个科技展示主要有一个目的,测试你的反应能力如何。

“手眼协调”“勾股定理”“雅各布天梯”“听话的小球”等等游戏都告诉了我们许许多多的道理。

有趣的一天结束了,看着路上飞奔的小羊如此快乐,我的心儿也是那样美丽,欢乐……

流动科技馆作文 篇3

星期天下午,在我的再三请求下,妈妈终于带我参观了流动科技馆。

走进科技馆,里面早已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好不容易找了个缝隙钻了进去。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神秘的磁力》。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赶紧按照指示操作了起来:转动手轮,调整磁铁的高度和角度。慢慢地,磁铁在下降,下降……说时迟,那时快,当磁铁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只见下方的小手掌猛地跳了起来,一下子吸附到了上端的磁铁上。继续向上转动手轮,小手掌仍然紧紧咬住磁铁不放,好家伙,居然纹丝不动。上升,上升……奇迹出现了,小手掌已经脱离了磁铁,居然还在空中立着。我充满了疑问,向妈妈看去,妈妈指了指上方的说明,说:“看看说明,自己想想。”原来,虽然小手掌已经离开了磁铁,但受磁铁周围磁场的作用,它仍然能在空中站立一会儿。我一边看着,一边想着,手仍然在转动手轮,“啪!”当磁铁上升到一定高度时,小手掌赫然脱离了磁铁,一切又恢复了原先的平静。

当我饶有兴趣的走到《最速降线》时,我已经不象刚开始那么紧张了,我仔细阅读了说明,认真的操作了两次,两个小球先后到达了终点。操作后,我才明白:谁先到终点,不光取决于轨道的长短,还与小球下降的速度有关。虽然曲线轨道更长,但因为有波度,可以使小球获得最大的'速度,从而最快到达终点。想来《最速降线》应该是速度与路径的最优组合吧!更神奇的是,我们的古人早就在建筑物的屋顶设计中借鉴了这个原理,使屋顶上的雨水以最快速度流走,从而保护建筑物的结构。

此后,我还津津有味的观摩了《空中成像》、《看不见的力》、《尖端放电》、《美丽的辉光》……

还没来得及细细回味,耳畔已经传来了场馆叔叔下班,催促大伙出馆的声音。嗨,我下周六还会来,科技馆,我们不见不散。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