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圆锥》教学设计

来源:范文网 9.82K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六年级数学《圆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六年级数学《圆锥》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圆锥》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分析

《圆锥》一课是是小学教材中安排的最后一个立体图形,教学要求是认识圆锥,会计算圆锥的体积。本课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教材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认识圆锥,学习圆锥。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学以致用,既巩固了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探索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圆锥,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高的方法,理解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认识圆锥和探索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加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的特征和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一)教学方法

依据现代认知科学理论及发现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式的教法。以分组教学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实验操作、分析讨论等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及整合点

1.认识圆锥

课件出示几种圆锥体物品,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并观察、交流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圆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圆柱体,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形状相似的物品,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逐一拿出削好的圆锥形铅笔,锥形土堆,铅坠等物品,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物品,你发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直觉引出课题,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合点:课件演示,出示一些不能展示实物的圆锥形物体图片。】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圆锥,再次交流圆锥的特点。

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利用电子白板画出圆锥,再分别介绍圆锥的底面,顶点和高,最后介绍字母表示。

师:我们前面认识圆柱体时,圆柱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呢?我们先来从图形上认识一下。

课件出示锥形土堆,铅坠。

师:这两个物品都是圆锥形的,根据每个物品我们都可以得到一个圆锥图形。

利用课件抽象出两个圆锥。

【设计意图及整合点:课件演示帮助学生从实物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表象。】

师:圆锥的底面是圆的,这个圆叫做圆锥的底面。

用课件在图上标出底面。

师:圆锥的最特别之处是有一个尖尖的尖,这个尖给它起个名字叫顶点。

用课件在图上标出“顶点“。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讨论基础上,认识圆锥,概括圆锥特征。】

【整合点:应用课件的直观演示,使学生更形象的认识圆锥的特征。】

师:所有的物体都有高,哪是圆锥的高呢?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指名发言。如果说出: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教师表扬并用课件画出来,否则,教师边介绍边画图。

师:在圆锥中,各部分同样可以用字母表示。如,高用h表示,圆心用o表示,半径用r表示等等。

边介绍边在课件上标出字母。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敢于争辩,在争辩中圆锥的高一步步清晰,同时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整合点:因为从实物中无法看到圆锥的高,所以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圆锥的高。】

测量圆锥的高

师:圆锥的高我们能不能摸得到?我们怎样才能量出圆锥的高?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合作量出桌面上圆锥的高。

指名学生汇报:你是怎样量的?还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吗?

提问:(1)测量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2)为什么圆锥的底面和平板都要水平放置?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学生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测量方法,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体会成功的快乐。】

【整合点:课件演示测量的一般方法,既是对学生操作的一个小结,同时生动的`给出了测量的正确方法。】

圆锥侧面展开图

想象圆锥侧面展开的形状。课件演示其展开图。

【设计意图及整合点: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的看出圆锥侧面展开是一个扇形,底面是一个圆,进一步建立空间表象。】

反馈练习

下列各图由哪些图形组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圆锥、圆柱、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理解。】

2.探索体积公式

学生猜想

师:根据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同学们大胆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1:我想圆锥的体积也可以用“底面积×高”来计算。

生2:圆柱和圆锥是两种不同的立体图形,圆锥的体积不能用“底面积×高”来计算,因为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

生3:我想圆锥的体积肯定与圆柱的体积有一定的关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提出猜想。种种不同的猜想结果又激发了学生进行验证的需要。】

验证猜想(1)、师提出实验要求

师:老师也认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一定的关系。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用实验的方法来验证吧!

(2)提出实验的目的,说明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几次能装满,然后小组做实验,做好记录。并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此时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空间,也增强了同学之间合作的意识,我们为的是结果,但结果并不重要,最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探究的学习过程。】

(3)学生实验,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情趣,也发展了学生的想象思维。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汇报实验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合点:课件演示,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而且规范了操作方法,使结论更准确。】

(4)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描述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倒3次圆柱就满了。谁能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描述一下圆柱的体积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师归纳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并介绍圆锥体积公式的字母表达式:v=sh.

3.应用公式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解答,指明学生板演

师生集体订正,指明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

师:要求零件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

4.课堂练习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越重735千克,这堆沙子大约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填空:

判断:

有一根底面直径是6厘米,长是15厘米的圆柱形钢材,要把它削成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形零件。要削去钢材多少立方米?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了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以后,教师运用不同的题型,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从而体现了课标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的数学思想。也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学有所获。】

【整合点:课件演示,增强练习的趣味性。】

5.知识回顾,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收获?针对今天的知识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6.拓展延伸,培养兴趣

找一个圆锥形物体,想办法计算出它的体积,并把过程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这个作业让学生回家完成,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资源去发现它身上存在的数学问题,然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学流程图(略)

五、教学环境

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我选择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进行教学。

六年级数学《圆锥》教学设计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

三、实践活动

四、课后反思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