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来源:范文网 1.91W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葫、芦”等11个生字,会写“棵、盯、治、怪”4个左窄右宽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葫芦的样子,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之情。

3.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葫芦的变化,初步体会植物生长过程中枝、叶、果实等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观赏葫芦,引入新课

1.出示葫芦图片或实物:板书“葫芦”,念好轻声。

2.了解葫芦自古以来的功用、葫芦文化。

(课件出示相关葫芦制品、葫芦工艺品图片。)

3.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猜故事名字。

4.教师补充板书课题,学生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初步了解葫芦,感受人们对葫芦的喜爱。

二、初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争取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

2.动笔圈圈本课生字,同桌合作互读,归类识字。

3.教师和学生合作串读课文,相机正音,反馈评价。

随文识字:“藤”是后鼻音,借助插图,了解藤的特点,由“葫芦藤”拓展生活中常见的丝瓜藤、南瓜藤等帮助识记汉字。“哇、蚜、盯、慢”都是左形右声的生字,可以在初读中随文识记。

三、图文对照,梳理因果

1.学习第一自然段第一至三句。

(1)学习课文第一句: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

思考:句子中“一棵葫芦”和课题中的“葫芦”意思一样吗?

(2)结合观察第一幅插图,联系上下文,明白“一棵葫芦”是包含:葫芦藤、葫芦叶、葫芦花、小葫芦。

(3)感受葫芦的生长顺序:

①思考:这棵葫芦长得怎么样呢?

动笔画出短语:(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

②用“△”标出一连串的动词。

③利用查字典,选义项的方式,理解“谢”在文中的意思。

(教师相机板书:种了葫芦;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小花;挂了小葫芦。)

(4)指导朗读,规范学生语言。

①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读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②借助以下关键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尝试有序表达。

出示词语:种了、长满了、开出了、花谢以后、挂了。

设计意图:

探究葫芦所代表的意思不同,帮助学生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通过学习“细长的葫芦藤”等短语,积累语言,初步感受课文把内容写得清楚、具体的方法。

2.学习第一自然段第四至五句,感受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之情。

(1)指导有感情朗读句子: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啊!体会种葫芦人对小葫芦的喜爱、满意之情。

(2)关注种葫芦人的行为,抓住关键词“每天、看几次”,指导重音朗读,体会种葫芦人内心的喜爱与渴望。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导语:可是,没过几天,原本长得这么好的葫芦却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棵葫芦怎么了?

(2)自由读,同桌交流。

(3)比较发现,感受表达的生动。

出示句子:

小葫芦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都落了。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4)指导重音朗读,抓住“更、慢慢地、一个一个”,感受蚜虫、叶子、小葫芦三者之间的联系。

设计意图:

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理解小葫芦逐步变化、逐步掉落的过程。

四、书写指导,练习写字

学写汉字“棵、盯、治、怪”。

(1)学生看范字,归纳“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2)教师提醒“棵、怪”中的穿插笔画位置。

(3)学生书写、组词。

(4)反馈交流。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1个生字,会写“谢、想、言、邻”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对比插图,联系上下文,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创设情境,玩葫芦游戏。

(1)填上合适的词语。

(2)选择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几句话。

2.复习第一、四自然段。思考课后题: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一个也没得到?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不能孤立地教学生字,让学生机械识记生字是很吃力的。这个环节既可以穿插在读词语和说短语的过程中,还可以拓展到具体语境中去,这样既能理解,又帮助学生运用。

二、着眼“葫芦”,探究联系。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学生思考:那个人看到叶子上的蚜虫,心里怎么想?

指导朗读句子: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感叹句可以反映出他对蚜虫不屑一顾的态度。

(2)请学生观察插图中人物的神情、动作。思考:“盯”能不能换成“看”?体会种葫芦人眼里只有小葫芦。

(3)理解“自言自语”的意思,联系生活经验说一说。

(4)抓住反复的语言“快长啊,快长啊!”,指导学生读出种葫芦人自言自语的语气和热切期待葫芦快快长大的心情。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过渡语:邻居看到了葫芦叶子上的蚜虫时是怎么说的?用横线画出邻居说的话。

(2)指导重音朗读“别光盯着、快治一治吧”,从中体会邻居急切的态度。

(3)思考:种葫芦的人为什么奇怪?他是怎么想的?用波浪线画出那个人说的`话。

(4)朗读一组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5)出示课后第二题,比较两组句子有什么不同,同桌讨论交流。

相同之处:这两组句子,上下两句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不同之处:第一组第一句是感叹句,第二组第一句是反问句;每组中上一句所表达的语气比下一句更强烈些。

三、比较变化,发现寓意

1.两幅插图做比较,进行发现学习。

(1)那个人的表情、动作不一样:一是面带微笑,一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是叶子是绿绿的,一是叶子是枯黄的,有的叶子有小孔。

(3)葫芦所在位置不一样:一是挂在藤上,一是掉在地上。

在发现不同点的过程,帮助梳理蚜虫、叶子与果实的关系。

(教师随机板书:蚜虫—叶子—小葫芦。)

2.总结寓意。

3.拓展续写练习。

设计意图:

读图也是阅读能力的培养,教给学生精读的方法,可以图文结合地研读,从而更加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

四、书写指导

1.出示:“谢”,引导学生观察,教师范写,点明三部件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笔画之间的穿插。评价反馈。

2.出示:“言”和“邻”,提醒“言”第一个长横与中间两个短横是等距的;注意“邻”右耳旁适当写得大一些,使得左右匀称,学生自行练习并组词。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2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生答)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葫芦的样子?(生自由)师板书:葫芦,指导读好轻声。

2、了解葫芦的生长过程。

过渡:葫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互生,心脏形,花白色。果实中间细,两端一般呈圆球形,嫩时做蔬菜用,长老后硬壳可做器皿。

3、揭示课题

过渡: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葫芦,了解了葫芦的生长过程。接下来,我们要学习一个与葫芦有关的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板书课题《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请学生聆听课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请个别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3、教师领读课文。

4、归类识字。

(1)字音识字:“藤、盯”是后鼻音,“赛”是平舌音。

(2)结构识字:“葫、芦、藤、赛、感”是上下结构;“蚜、盯、怪、慢”是左右结构。

(3)熟字加偏旁:胡+艹→葫;咸+心→感;牙+虫→蚜。

(4)对比识字:赛——比赛、赛过;寒——寒冷、寒风。指出“赛过”就是“比得过”的意思。

(5)同偏旁归类识字:“葫、芦、藤”都是草字头,它们跟植物有关;“怪、慢”都是竖心旁,跟心里的想法、感受有关。

三、播放歌曲《拍手歌》

四、书写指导,练习提高

1、重点学写汉字“谢”。

教师指导学生拼读“xiè”,声母x,复韵母iè,组成音节xiè。

2、学生看范字,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熟记字形,归纳出“左窄右宽”的结构特点。

3、教师指导学生书写汉字“谢”,学生书空。“身”居中,较瘦长,下面的撇上端不出头;“寸”的横笔在横中线稍上处;左中右大致等宽。部首“讠”,左右结构。

五、观察图画,说发现

学生认真观察两幅插图,比较发现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

(1)人的表情不一样:一个是面带微笑,一个是满脸惊讶。

(2)葫芦的叶子不一样:一个是绿绿的叶子,一个是枯黄的叶子,有的还有小孔。

(3)葫芦不一样:一个是绿油油的,挂在藤上,一个是黄黄的.,落在地上。

过渡:种葫芦的人想要葫芦,为什么最后却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个关于葫芦的故事。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认读字“葫、芦、藤”等六个字,会写八个生字;区分形近字“治、抬”“哇、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3.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培养学生语感。

2.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从而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知道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蚜虫不可怕、不用治是葫芦落的原因。

教学难点:

懂得生活中的事物都存在着联系,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三、教学策略

采用情境创设法、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演演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认识“葫、芦”二字,注意指导“芦”的读音。(轻声)

范读课文,听清楚生字的读音。

(二)学习生字

1.小声读课文,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添字。

2.出示课件:读词语、读生字、读句子。

3.同桌交流记字方法。

4.集体交流识字方法。

(三)初读课文

1.自己再轻声读课文。

2.要注意把句子读通读顺,不好读的句子可多读几遍;边读边画出自然段的序号。

3.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可在旁标注出问题。

(四)指导书写

1.指导认清难字的字形并指导书写。

言:两个短横一样长。

每:上窄下宽,竖折向左斜,折要平。

怪:右上角上“又”,下面是“土”不是“工”。

2.“哇、治、慢、挂、邻、”可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看字帖练习写。

(五)复习词句

1.导入,齐读课题。

大家认真看老师画的这是什么?师画葫芦藤。读词语:葫芦藤。

2.选一选,把生字送回家。

瞧,细长的葫芦藤上挂满了小葫芦,这还有两对葫芦兄弟呢,你能分辨它们吗?那快来认一认吧!指名领读生字。

光会读还不够,看谁能把这葫芦兄弟送回家!齐读句子,出示生字。

3.刚才,我们还学习了八个会写字,从大家的书写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下面,请你当个小医生来诊断一下错误吧!出示课件:小小诊所。(学生作业中写错和写得不美观的字)

【设计意图】在写词语之前教师创设情境“小小诊所”这一学生喜欢的形式,在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进行二次指导生字,不是盲目复习,而是有针对性的复习。

(六)前后对比,读好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写词语特别认真。我们还知道了小葫芦长得十分可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人的葫芦园里,去看看那些小葫芦吧!

打开语文书,快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小葫芦的句子。把你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2)读了这三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出示课件:你发现这是写什么?颜色、形状。

叶子绿绿的,花是雪白雪白的,多美啊!叶子跟葫芦有什么关系?你再读读。

谁愿意按照书上的内容把这绿绿的叶子、雪白的花朵和小葫芦贴在板书上?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后总结:你看葫芦啊是先长满了绿叶,再开出雪白的小花,花谢以后,就挂起了几个小葫芦。

(3)出示实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个可爱的小葫芦,快看!你们喜欢吗?

快来夸夸它吧!看来你真是喜欢小葫芦,谁再夸夸它?

你们这么喜爱小葫芦,那种葫芦的人喜欢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能再读读第一自然段。

这么可爱的小葫芦,我猜呀,这棵葫芦一定能长得赛过大南瓜,是不是呢?

【设计意图】抓住“细长、长满、绿、雪白、可爱”等词语让学生体会葫芦的可爱;抓住“每天、几次”体会种葫芦人对葫芦的喜爱。通过抓住“长、开、谢、挂”这几个字渗透葫芦生长的各个部分都紧密相连,为后面突破重难点作铺垫。

2.前后对比质疑。

(1)那结果怎么样呢?谁来说说呀?

(2)很多同学都提出了一个问题呢。小葫芦为什么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呢?

快读读二、三自然段找找答案吧。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是啊,有一天,种葫芦的人看见叶子爬着一些蚜虫,心里想──生: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换句话说就是“有几个虫子不可怕。”课件出示句子,自己读读这两句: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你发现什么了?

大家看,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加上不同的标点,读的语气就不一样了。

为什么他心里想“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2)看来他心里只想着葫芦,眼里只有葫芦。于是他盯着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

“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谁想读读这句话?师拿出小葫芦,谁愿意表演一下这个种葫芦的人?

你为什么用这样的语气?

你为什么一直目不转睛地看着葫芦说呀?

哦,怪不得“盯”是眼目旁呢!你们可千万别写错呀!

你在跟谁说呀?(跟自己说)这就是“自言自语”。

【设计意图】通过表演读使学生理解“盯”“自言自语”,体会种葫芦人当时的心情,从而读出语气。此教学环节体现了随文识字的教学理念,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更加活跃有趣。

(3)咱们合作读读第二自然段吧,我来问,你们读。

他看见什么?想了什么?他又说了什么?

正在种葫芦的人满怀希望时,他的邻居看见了,他们之间又说了什么?一起看看第三段,指名读第三段。

【设计意图】通过问读的形式,渗透写作顺序,为后边拓展说话做准备。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什么了?指名读。

你想告诉他什么?注意指导读好“光”。

(2)引读:可是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生读)

种葫芦的.人你奇怪什么呀?

课件出示: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这两句又是意思一样,什么不同?谁能自己读读这两句话?

这两句,哪句更能突出种葫芦的人感到奇怪?谁再读读?

(3)让我们分角色来读读第三自然段。

(七)合作探究,总结全文

1.孩子们,还记得吗,在种葫芦的人种下这棵葫芦后,出示课件: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而现在──(生读)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

出示课件: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老师读)现在却──(生读)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读文,再次强调葫芦的生长过程,使学生体会事物之间是存在着联系的。

哎──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落了,多么令人惋惜啊!让我们再读读最后一自然段。

2.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呢?

谈话总结:太感谢你们让我知道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联系的,叶子生蚜虫,葫芦也会长不好。不仅葫芦是这样,其实,任何事物之间都是存在着联系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

(八)课外延伸

第二年,这个人又种下一棵葫芦,他吸取了前一年的教训。有一天,种葫芦的人发现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他想了什么?说了什么?于是,他又是怎么做的?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请你按照看、想、说、做的顺序说一说吧!

先自己小声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语言实践与阅读紧密结合。让学生按照文中第二段的写作方法“看、想、说、做”说一说,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认识“葫、芦、藤、哇、盯、邻”六个字,会写“棵、挂、哇”三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观察画面,知道葫芦生长的规律。

2、初步感知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葫芦叶(绿、黄)、识字大全(哇娃洼蛙挂桂)、词组卡片

2、作业纸

3、日积月累:自以为是,神气十足,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大)漠不关心,毫不在意,满不在乎(形容一点也不在乎)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直观导入

1、小朋友们瞧,王老师给大家带什么来了?出示一张葫芦图:(葫芦)

师:小朋友们这么热情,可把葫芦高兴坏了。不过,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芦单个读第二声,在这读轻声(连起来读hú lu)再和它打个招呼。

生再读词(葫芦)

2、谁知道葫芦有什么用处?

葫芦不仅可以食用、药用,还可以做成工艺品和乐器,这个是葫芦做得乐器,叫葫芦丝,能吹出清脆的乐曲来。

3、今天王老师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本寓言故事书,书的名字叫——《我要的是葫芦》,嘘,小声再来读读题目。

二、送故事,扫清字词

1、想听故事吗?那就开始了!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挂着几个可爱的小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有一天,他看见叶子上爬着一些蚜虫,却一点也不着急,毫不在乎地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蚜虫又不会把葫芦吃掉!想着想着,他又捧起小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有一个邻居看见了,对他说:“你别盯着葫芦了,叶子上生了蚜虫,快治一治吧!”那个人感到很奇怪,头一昂,手一甩,神气十足地说:“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没过几天,叶子上的蚜虫更多了。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故事好听吗?想自己读吗?那就打开书,第63页,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多读两遍。开始吧。

2、大家都坐端正了,竖起耳朵仔细听:“秋天到,葫芦香,摘个葫芦尝一尝”,我们来摘葫芦吧。

a谁先摘?你先来?他摘一个,大家跟着摘一个。

全摘对了,只是葫芦还没熟,掉不下来。让我们再耐心等待。接下来进入识字大擂台的环节,你可以和大家分享你的识字经验,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令加右耳朵,前鼻音),(哇换偏旁:蛙洼娃挂佳桂)瞧,老师把它集成了一本识字大全,咱们一起念念。(藤,上下结构草字头,下面也读滕。还有哪些植物有藤?南瓜、丝瓜、葡萄)

(演一演:为什么要长眼睛?它的`意思是什么(看),眼睛盯着王老师,看谁上课最认真。或者眼睛盯着大屏幕,咦,拼音帽子不见了。)

B葫芦已经成熟了,摘掉拼音帽,大家一起摘。

三、有图文,感知课文

(一)出示图1

1、满载而归!!摘完了葫芦,我们再回来看看这本书,好像缺点什么哦?第一页竟然没有插图!看来遇上了一个马虎的出书人。如果请你画插图,你觉得应该怎样画那棵葫芦?可以从文中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A藤的特点是(细长)读:细长的葫芦藤

b(画藤画两片叶子)

c叶子够吗?为什么,文中怎么说的?(长满)

d葫芦花长得什么样?读:雪白的小花

花谢以后,藤上挂了几个小葫芦。(画小葫芦)

A小白花谢了以后就要挂小葫芦啦。小葫芦怎么样?(很可爱)

b文中怎么夸小葫芦的?读: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

听出来了,你有点喜欢小葫芦。有谁比他更喜欢?

c女生喜欢吗?

2、这棵葫芦真的画好了吗?我们边看图画边来填文字。

准确无误,送入故事书,嗖!

3、仔细图画和文字,你能感觉到这个人喜欢葫芦吗?

(动作:小心翼翼地捧着葫芦。)(那个人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不是隔几天去看一次的,也不是一天看一次,而是:每天都要去看几次

6、让我们和这个种葫芦的人一样,心中带着喜爱再美美地读读第一自然段,让葫芦在我们脑海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葫芦长得这么好,春去秋来,种葫芦的人得到葫芦了吗?——没有,你从哪一段里找到答案的。

那些可爱的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板画:小葫芦变黄,落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

生:好可惜呀!

生:我心里很难受。

2、来把我们心中的惋惜,难过读出来。

不久,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一个一个地落)

(三)学习二、三自然段

读到这,我想小朋友和老师一样,心中有个大大的问号,小葫芦为什么会变黄,一个一个都落了?我们来做做小小侦察员,去查查葫芦落地的原因吧。

你们先猜测下,是谁的原因?

蚜虫,对,他可是罪魁祸首。记得咱们的棉花姑娘也是因为他们而生病的。还是谁的错呢?

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也逃不了干系。

但咱们口说无凭,得有证据,请大家在课文2、3自然段中找找,哪句话看出种葫芦的人有虫不治?

1、叶子上的虫怕什么!

A他在想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表情?对了,很不在乎,我们可以用成语来帮忙,老师先来试试,他(自以为是,漠不关心,毫不在意,神气十足,趾高气扬,满不在乎),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挑个喜欢的词,你也来试试。

B让我来采访一下,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意思是说?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C对比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师:请把这两句话对比起来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请你来对比着读,谁能把标点读出来?

生:上面句,有感叹号,语气感情更强烈。

师:同样的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说法,用!语气感情更强烈。

2、 还有其他证据吗?(什么?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我要的是葫芦。)

有2个问号,谁能读好?(很自以为是)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说——

生:叶子上的蚜虫不用治。

师:现在,老师不用教,相信你们也能读出不同的语气来,同桌练一练。

师:小朋友练得真起劲,那个种葫芦的人趾高气扬,自以为是的模样,你们能把他读好吗?男生读上面的,女生读下面的。

3、收集完证据,咱们要原音重现。把当时的情景演一演。谁想扮演种葫芦的人?谁当邻居。咱们是旁白。准备好了吗,12开始了!(合作读2、3自然段)

四、生字歌,巩固记忆

葫芦落地案终于水落石出,王老师把这个故事变成了一首小儿歌。谁先来念一念?

本课生字你都掌握了,真棒,有三个要求会写的字宝宝,瞧,他们出来和你们打招呼了。谁想当小老师提醒大家。

棵,左窄右宽,注意果的笔画。挂,右边两个土,一大一小。

师范写,生练写。

这首儿歌还能唱,听音乐!让我们一起唱起来!

五、选作业,课外延伸

种葫芦的人吸取了这次的教训,他决心明年再种葫芦,又会怎么样呢?大家可以发挥想象,继续编故事,回家讲给爸爸妈妈听。还可以收集几个寓言故事,和同学分享。下课!

评课:

1、读要体现目的,初读感受后,可以问:那句话特难读,哪个字特难记?

2、编课本剧,问问哪个同学演的好?或者揭示主题。

全体起立不要多用(多用于情绪激昂的课文)

3、识字环节,问题要小,否则学生无处落脚。识记时,编故事,不要扯太远,如:居:古人的头上有具尸体。邻:司令的右耳朵被邻居割了。令人毛骨悚然,灰色至极的故事,需要老师引导。

从字义方面讲,居有安居乐业之义,和屋一样,尸代表房子。

邻距离很近,可从甲骨文演变讲起。

4、句式训练需要拓展

5、小小侦查员,猜测可以最后出示

6、日积月累,应用可以出示填空:他——,心想: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植物叶子与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自己领悟到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准备:

图片、生字卡片、PPT

教学策略:

《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故事性较强,考虑到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了情境创设法、采用变序阅读法等教学方法,既使学生的语感得到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到培养。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通过读读、找找、画画、想想、说说等方法让学生充分阅读,自主探究。另外,由于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学生很喜欢读,因此,教学中采用不同形式的读,再加上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去领会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以及中心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人物的神态、语言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淋漓尽致地再现出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2、指导书写8个生字。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实物——葫芦,让学生认一认,这是什么?葫芦可以作中药,能治病。

2、今天我们学习一个跟葫芦有关的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教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读一读,纠正读音:芦:字音是l*,第二声。读“葫芦”一词时,是轻声,跟着老师再读。

二、学习本课生字和词语。

1、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生字,画出新词。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

2、同桌开展相互间的学习。

(1)打开课后的生字表,分别读一读,如果读得不正确,进行纠正,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读准字音。

(2)两个人读一读画的新词,相互解答不明白的词义,利用工具书查一查,看看解释。

3、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葫芦挂些怕盯邻居治奇怪

在读生字的过程中,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纠正。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芦:上面是“草”字头,下面的“户”字第一笔是点,注意与“卢”字区分,“芦”在“葫芦”一词中读轻声。

盯:左右结构,部首是“目”字旁,右边是“丁”字。这是一个左形右声的形声字,表示目不转睛地看。

怪: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上是“又”字,下面是“土”字,注意与“经”字区分。

挂:第六笔是横,不是竖,两个“土”字上下排着。

些:上下结构,上面的笔顺是:竖横竖提撇竖弯钩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理解词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利用工具书查一查。

赛过: 胜过。本课指种葫芦的人希望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挂: 本课是结的意思。

蚜虫:昆虫,身体卵圆形,绿色,黄色或棕色,腹部大。吸取植物的汁液,是农作物的'害虫。俗称:腻虫。

奇怪:纳闷,不理解。

三、读课文,看插图,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让学生自己练习读课文,要做到正确和流利。

2、同桌之间进行互查。

3、与小组成员一起看插图,说说画面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而后练习读书。

4、教师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读书,大家进行评价。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的是一个人种葫芦的事。这个人不知道叶子和葫芦的关系,他只注意葫芦,叶子上生了蚜虫他不管,邻居劝他,他也不听,结果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小葫芦也都落了。

四、指导学生进行书写。

1、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而后描写。

2、教师让学生进行板演,进行评价。

五、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探究葫芦都落了的原因。

2、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B.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第二句中作者在描写时用到的几个词语谈自己的体会:细长的葫芦藤、绿色的叶子、雪白的小花、可爱的小葫芦,这说明葫芦长得很好。板书:长满绿色的叶子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 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

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3)让学生观察画面,结合画面展开想象:那个人看到小葫芦一个个都掉了想些什么?他会做些什么呢?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指导。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并从中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练习。

一、复习字词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读。

2、打开书,按照田字格规范书写汉字,教师检查,及时进行板演。

3、填空,再读一读。

()的小花()的蚜虫

()的葫芦藤()的小葫芦

让学生先自己练习填写,然后再订正,最后读一读。

()的小花雪白美丽可爱红艳艳

()的蚜虫害人讨厌可气

()的葫芦藤细长美丽绿色

()的小葫芦可爱绿色

二、朗读练习。

1、读句子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2、比较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与同桌讨论,而后进行交流。这两组句子在表达上,意思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每组中的第一句是反问句,第二句是陈述句,第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比第二句更强烈些。

3、练习读一读。

4、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5、想一想通过读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发散思维练习。

请学生给这篇寓言故事续加结尾。

1、自己先练习。

2、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由各小组选出优胜者参与班级展示。

3、进行展示。

四、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1、读书

2、预习下一课

六、作业(学案)设计

1、 从前,有个人种了一( )葫芦。( )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 )的小花。花谢以后,藤上( )了几( )小葫芦。多么可爱的小葫芦( )!可是没过几天,小葫芦( )变黄了,( )都落了。

2、填空,再读读。

( )的小葫芦 ( )地说

( )的小花 ( )地变

( )蚜虫 ( )葫芦藤

3、照样子,写句子。

例1: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1、在这绿化好的城市里还用买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领巾还能不保护小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有几个虫子怕什么?

有几个虫子不怕。

3、天黑走路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同学做点好事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长满) 葫芦(可爱)

│ │

↓ ↓

长虫───────→落了

│ │

↓ ↓

长虫───────→落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