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设计(集合15篇)

来源:范文网 4.91K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小学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z c s”三个声母,能够读准字音。

2、学会认清形,在四线格上能够正确书写。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z c s”三个声母,能够读准字音,认清形状,学会正确书写。

三、教学过程:

(一)儿歌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儿歌:

紫色树,紫色花,紫花开了结紫瓜,紫瓜柄长小刺,紫瓜里面装芝麻。

2、教师诵读儿歌,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母?

(学生交流汇报)

3、今天,我们又要来认识三位新的声母宝宝了,你的心情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去和他们交朋友吧!

(二)借助插图学习声母“z c s”,读准音、认清形

学习声母Z的音形。

1、出示课文插图一: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自己看图并且各抒己见)

2、你觉得小姑娘写得是个什么字?(2 Z)——这字确是像2,但它不是2,它是我们汉语拼音的z。(板书:z)

3、请学生试着读一读。

(这z的发音与“字”的读音相近。发音时,舌尖向前平伸,顶住上牙门齿背,憋住气流,舌尖稍微放松,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注意读得轻短些就是“z”的音了。)

4、教师边讲解边用双手演示发音方法,再请小朋友们自己试试。

5、教师范读“z”,学生轻轻地跟读。

6、学生练读“z”,体会发音要领。

7、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正音,读准字音)

8、编个儿歌,说顺口溜:像个2字z z z,记忆字形。

学习声母“c”的音形。

1、导语引出c:我们小朋友可真能干,请继续往前走吧!你瞧,谁来迎接我们了。出示“c”的图,学生说。

2、在图片上添加出示“c”,你知道它读什么呢?学生试读。

3、你们可以借助““刺”的音来读字母“c”的读音。请学生上台触摸仙人掌,感受“刺”的感觉。

4、教师范读“c”,学生自己试读,体会发音要领。强化读,读准音。

5、记忆“c”的形。(1)问:看看图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的形呀?(2)学生说顺口溜:半个圆圈c c c,记忆字形

学习声母“s”的音形。

1、导入出示“s”的图:问: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2、你能根据z、c的发音方法来试着读读这个字母吗?指名,学生试读。

3、讲:我们可以借助“丝”的音来读字母“s”。发音时读得轻短些,舌尖平伸,与上门齿背接近,中间留一条窄缝,让气流从窄缝中挤出来。

4、教师范读“s”,正音,学生自己试读,

5、同桌互读,相互纠正。

6、记忆“s”的'形。

(1)问: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记住这个字母呢?

(2)根据学生回答编说顺口溜,记忆s。如:半个8字s s s。

7、拍手歌:像个2字Z Z Z,半个圆圈C C C,半个8字S S S

8、游戏:拼音接龙。

(三)指导声母的书写

1、出示四线三格,老师来写写“z c s”,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字母是几笔写成的?在四线三格的哪个格上写?咱们比比谁观察得最认真?

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观察所得。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个别指导,还要注意提醒学生书写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

小学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生在学习当中的观察 、回忆、交流,感受生命带来的独特的美丽,简单了解卵生动物的孵化过程。

2、 展开回忆、想象,大胆、自由地表现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出壳时的情景。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想象、探索、联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多种方法打开学生思路,鼓励创新,表现出生动画面。

教学难点:

在画面中表现不同种动物出壳的特点和画面的生动性。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几位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呀?(大屏幕显示几只不同颜色的蛋)请同学们猜一猜谁藏在蛋宝宝里呢?(生答后可补充提问:剩下的蛋里还会钻出什么来呢?)

2、小结:同学们答得非常好。小鸡、小鸭这些禽类动物都是下蛋生宝宝的,蛇、乌龟这些爬行动物同样也是下蛋生宝宝,我们把下蛋生宝宝的动物叫“卵生动物”。那这些小动物是怎样从蛋壳里出来的呢?同学们知道吗?

3、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吧。出示课题:“出壳了”。

二、探究(—)

1、出示小鸡孵化过程视频。

2、它怎样冲出这个房间的呢?(它的身体是一下子就全露出来了吗?) 通过刚才视频的观看学生回忆宝宝出壳的情景,并组织学生进行破壳的表演。(大家一起来表演:鸡蛋鸡蛋圆溜溜,小鸡宝宝要出壳,小嘴啄一啄,啄一啄;翅膀顶一顶,顶一顶;小腿蹬一蹬,蹬一蹬。)

3、小鸡出壳了,蛋壳还是圆溜溜的吗?破了的蛋壳怎么画呢?(请学生完成)

4、小鸡刚刚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看看周围,它会想些什么呢?

5、陆续的蛋壳破了,看到这么多与自己长相不同的伙伴,它又会想些什么呢?

6、鸡妈妈看到刚出生的宝宝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鸡宝宝出壳了,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动物都想出壳看看这个美好的世界,瞧!它们已经迫不及待了。(课件出示)欣赏图片:

1、小鳄鱼用自己的力量顶开了蛋壳,他好奇地东张西望,妈妈看到它的出世非常的高兴,爬到了小鳄鱼的身边,开始了它们幸福的生活。

2、刚刚出世的小鹤同样用自己的努力打开了蛋壳,并坚强地站立起来,它蹒跚地走着,好像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3、小海龟刚刚出世便游回到大海的怀抱。

4、小企鹅、小鹅出生后都与妈妈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5、有些稀有动物没有没那么幸运,它们没有妈妈温暖的怀抱,只能在人工的孵化箱里出世。

四、绘画指导:

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都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想用你画笔把它们记录下来吗?你想表现小动物破壳的情景呢还是见妈妈的情景?

注意一定要抓住小动物的特点来画(范画)

1、画妈妈孵蛋的情景:(可通过以出示的鸡妈妈与蛋宝宝的教具摆一摆)注意画面的分布,主体大,并放在突出的.位置。

2、画小动物出壳的情景:注意小动物出壳是主体,小动物、蛋壳、背景色要区分。

3、画小动物出课后与妈妈在一起:注意妈妈与小动物的大小比例关系的协调。

五、布置作业

大胆、自由地表现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出壳时的情景。

六、展评总结

《出壳了》一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教学目标是探索生命伊始的奥秘,展开回忆与想象,大胆自由的表现出一种自己喜爱生物出壳时候的情景,通过观察、幻想、体验与交流,感受美丽生命的不屈和独特的美丽,进行想象与构思,追求表现的新颖与生动。

教学设计时,我考虑得很多。小是我设计了小鸡出壳过程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亲眼去看、去感受,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假如自己就是那只鸡宝宝,破壳而出的那一刻有什么感受,会看到些什么?让学生角色扮演,设计这些环节的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喜悦。教学中,我时而让学生画,时而让学生模仿动作,时而动脑思考,时而进行情境表演。学生由听者变成了实际参与者,在自己说的同时又倾听别人的发言,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和积极探索的状态之中。在课堂教学中,把个体学习、小组学习、集体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由于学习的要求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提出的,因此,每组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均能达到要求。教师的组内点拨、激励评价也使同学们尝试了成功,激发再学习的欲望。

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一没有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表现,如剪贴、用橡皮泥等;二没有在黑板上演示,虽然我准备了范画,但没有演示的直观性强;四我的语言有亲和力,但是还要进一步提炼自己的语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地研究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

小学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文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人格与精神。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同学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高尚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板书:桥)

回想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

这节课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桥”的文章。大家读课题。

这是一篇小小说。它讲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曾经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为什么会获得如此佳绩呢?

二、整体感知关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找生汇报。本文讲的就是在突如其来的洪灾面前,一位老汉为了救大家牺牲了自己和儿子的感人事例。

三、认读词语关——词语分类

1.老师从课文中挑选出以下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咆哮、放肆、狞笑、势不可当;惊慌、你拥我挤、折回来、乱哄哄;喊、揪出、吼、推;

2.读了这些词语,发现了什么?

3.分别加上“洪水”“人们”“老汉”再读词语。

四、品读句子关——体会洪水的无情

1.找句子。

师: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大家边读边找出描写暴雨和山洪的句子。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汇报。

3.大屏幕出示6个句子,出声读一读。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4.六句话好在哪里?选一句话说说生汇报: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师:“像泼。像倒。”虽然只有短短的两个字却字字千钧,更突出了雨非同寻常的大,致使洪水泛滥成灾。两个字一句话,我们把这样的句子称作短句。(板书:短句)简短却写出了雨的力度,写出了形势的危急。

全文511个字,27个自然段,平均每一句不到20个字。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师: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不能用你的语言读出当时山洪的咆哮?

……

生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生自由读,师归纳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无情。)

师:作者除了短句、段的.运用,还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呢?自己读读句子,相信你一定能发现。生自由读句子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谁来说?指名说。(板书:拟人、比喻)

5.六句话能换顺序吗?为什么?

6.师生合作读:

文章用文字表达,我们用声音表达。我读多快,你们就读多快;我读多高,你们就读多高;我停,你就接。

让我们再一次用自己的语言来感受当时山洪的凶猛吧!

小结: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小小说并不是写环境的,而是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中心的。

五、品味人物关——体会人物形象

(一)人们

1.面对恶魔一样的洪水,人们是什么反应?

2.师幻灯出示有关语句。读句子。

3.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人们当时的情况,你认为哪个词最准确呢?(惊慌失措)你能抓住文中哪些词语来体会人们的惊慌失措呢?试着读一读。

(二)老汉

在这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仔细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语句,边读边品悟:

1.在这危急关头,那个受全村人拥戴的党支部书记——老汉出现了。

(1)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2)“拥戴”是什么意思?(拥护、爱戴)

2.你们觉得老汉为什么会受人拥戴呢?

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23自然段,找出关于老汉的描写,完成老汉是一位_________的人。共同走进品位人物关。

学生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师适时点拨,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1)课件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老汉是一个沉着冷静的人。

这里为什么说老汉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来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救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老汉是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3)老汉是一个先人后己的人。

……

4.在洪水面前,老支书选择了让村民先走;在群众与党员面前,他选择了();在自己与小伙子之间,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唯一没有想到的是(),老支书真是()!正如老话说的好:“听其言,观其行”,一个人的言行决定一个人的品质,这样的一位老人怎么能不受人拥戴呢?

六、品悟内涵关——体会人物精神

课文最后,(课件出示: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课文写到这才交待老汉与小伙子的关系。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找生自由说.

师:这个结果简直叫人为之深深感动,这个结果简直叫人震撼。作者故设悬念,直到最后才揭开谜底,让我们更为之感动,读到这儿的时候,也更显得悲壮。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一部分。

七、品味含义关——体会“桥”的含义

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2、再读课文,想想:这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桥?

(生死桥 逃命桥 生命桥 救命桥 希望桥······)

3、马上就是清明节了,请你用上“桥”字,写几句赞颂老支书的话来祭奠他。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八、归纳表达特色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回顾一下这篇这篇课文的写作特色。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师:这些表达方法希望同学们再今后的习作中学会运用。

八、课外延伸

同学们,其实在与自然灾难的较量中,像老汉这样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他人生命之桥的,又何止是他呢?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感动中国的好党员。

小学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肆虐的可怕,体会老汉高尚的的人格。

情感态度价值感:

通过品读课文内容,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词语导入,初知洪水的凶猛可怕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谈歌的《桥》。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吞没 白茫茫

1、请看大屏幕,谁能准确读出这些词语吗?

2、齐读词语,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请试着在词语前面添上“洪水”两字读读,体会这是一场怎样的洪水。

二、走进洪水,感悟洪水的肆虐可怕

1、这究竟是一场怎样可怕的洪水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大声地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2、学生自由地读文,划句。

3、指名学生汇报。

4、出示所有句子。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5)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6)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7)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5、引导理解句子,体会洪水的可怕。

自由读读这些句子,想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洪水的可怕?

(1)“像泼。像倒。”形容雨大的词语很多,有————(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滂沱大雨)而课文却没有用这些词语来形容当时的雨大,却用(像泼、像瓢)这样的短句,你感受到了什么?(雨水之大,雨势之猛)(板书:来势凶猛)谁能读出雨势之大?

(2)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谁能读出这种可怕?(指名读-齐读)(板书:疯狂可怕)

(3)说到跳舞,一般给人开心、愉悦的感觉,而此时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你有什么感觉?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还有哪些句子也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你体会到了什么?(抓住“狞笑、窜、舔、爬”体会洪水的疯狂可怕)

6、反复练读,体会洪水的可怕。

小结: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生动形象地感受到这场洪水的来势凶猛、疯狂可怕。现在让我们用朗读告诉大家,这的的确确是一场可怕的洪水。(学生齐读)

三、聚焦老汉,品悟老汉大山般的人格

同学们,一般说来,如此可怕的洪水,往往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但是,这场洪水导致的结果怎样?在这场可怕的洪水中,村民们之所以能够得救,是谁起了关键的作用?(板书:老汉)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7-23自然段,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划下来反复朗读,想想你从中体会到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边上写写自己的体会。

2、交流:哪句话深深地打动了你?请你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从中体会到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

(1)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沉着冷静)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体现老汉的沉着冷静?“一座山”——镇定如山。此时的人们是怎样的?(乱哄哄)老汉不说话,他想用眼神告诉人们什么?这句话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神态)从老汉这样一个神态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老汉的沉着冷静、镇定如山。谁能读出老汉的沉着冷静?(指名读———点评—————齐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这句话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语言)从老汉喊的几句中,你们发现了什么?从三个感叹号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老汉的话就是命令)老师在这句话中加了几个语气词,你觉得好不好?为什么?谁能学着老汉的语气来喊一喊这句话?一起来,放开嗓子喊一喊。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jiū)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是对老汉的什么描写(动作、语言)你从中感受到这是一个怎样的老汉?(大公无私)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让你感受到老汉的舍己为人?(揪)他揪出的是谁?是儿子吗?此时此刻,眼前的这们小伙子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一名党员。是党员就得怎么样?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能例外。从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汉?(不徇私情)读谁能读好这句话?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从这句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老汉?(父爱如山)哪个词最能体会到老汉对儿子如山般的爱?(推)是呀,在关键时刻,老汉把生的希望让儿子,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我们一起来感受老汉对儿子如山般的爱。(齐读)此时,水已经爬到老汉的胸膛了,老汉心急如焚,再读。

3、小结,结合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行习作指导。

四、设置矛盾,体会老汉父亲形象

孩子们,老汉大山般的形象让我们刻骨铭心。除了老汉,文中还有一个人作者也进行了具体描写,谁?(小伙子)

1、请你们快速默读15—22自然段,划出描写老汉与小伙子动作的词。

划好了吗?老师把他们相关的几个自然段打在屏幕上。请你们把他们前后各自的动作对照看看,发现了有什么矛盾的地方吗?

出示句子: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了木桥。

2、老汉和小伙子,他们前后说的、做的,似乎充满了矛盾。孩子们,你们能读懂吗?

读了下面这段话,相信你们在顷刻间会明白许多许多……

出示文章的结尾: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课件)背景音乐

让我们随着这哀伤的音乐读读这段话。

3、现在,你读懂了吗?(老汉和小伙子,原来是一对亲生父子啊!)课文为什么不一开始就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而在结尾才交待他们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是呀,这样的情节,这样的构思,的确让人揪心,让人震撼,4、当时老汉的揪和推;小伙的瞪和推,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请同学们任选其中一句写一写老汉与儿子的内心独白。

父亲从队伍里揪出儿子——儿子啊

儿子瞪了父亲一眼——父亲啊

儿子推了父亲一把——父亲啊

父亲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啊

5、分组写,交流汇报。

五、聚焦“桥”,感悟其深刻含义

课题是《桥》,但文中写桥的句子并不多,看到大屏幕,读读这几个写桥的句子。

(1)东西没有路,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桥。

(2)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3)突然,那木桥轰地塌了。

桥和老汉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是呀!在洪水肆虐的时候,老汉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村民们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让我们深情地来歌颂这座桥吧!

桥颂

北面,有座窄窄的桥,桥上,雨像泼,像倒。

桥下,洪水咆哮着,势不可当。

是您,指引村民穿过险桥,奔向安全。

老支书啊,您永远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您,是一座山。

您,是一座桥。

六、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

2、用上本课学到的表达方法,写一件令自己感动的事。

板书设计:

洪水 来势凶猛 比喻

疯狂可怕 拟人

沉着冷静 神态

老汉 舍己为人 语言

不徇私情 动作

小学教学设计5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⑴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⑵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小学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关系;

2、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人类最早对数学的研究就是从自然数开始的。看似简单的自然数,里面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和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关自然数的一些知识。 (课件出示:12个小正方形)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里有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大家可以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吗?生:可以。

师:怎样拼成一个长方形呢?谁能用一个乘法算式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

生1:1×12=12生2:2×6=12生3:3×4=12 (板书:1×12=12 2×6=12 3×4=12)师:还有吗?生:没有了。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算式,(点击课件)根据1×12=12,大家猜猜看,他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生:每排摆12个,摆一排。

师:这是一种情况,还有别的可能吗?生:每排摆1个,摆了12排。

师:是这样摆的吗?(点击课件出示摆法)师:根据2×6=12,你能猜出它的摆法吗?

生:每排摆6个,摆了2排。每排摆2个,摆了6排。师:像这样吗?(点击课件出示摆法)

师:我们来看最后一个乘法算式3×4=12,这个算式刚才是哪位同学说的?你能说说你的摆法吗?

师:每排摆4个,摆了3排。也有可能每排摆了3个,摆了4排。(边说边点击课件出示)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师:同学们可别小看这三个乘法算式,它们不但可以清楚的表示出这几种拼法,而且还蕴含着其他的数学知识呢。我们就以3×4=12这个算式为例,在数学里面,我们就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反过来说12是3的倍数,12也是4的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

二、加强概念的理解。(5分)

师:还有两个乘法算式呢,大家知道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生:知道。

师:同桌两人相互说说吧。开始师:谁来说第一个算式?(点击课件)

生:1是12的因数,12是12的因数。12是1的倍数,12是12的倍数。师:同意吗?

生:同意。(点击课件出示)师:2×6=12这道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是6的倍数。师:说得真好,刚才两位同学表述得非常完整。因数和倍数就像一对好朋友,我们在说的时候一定要说清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缺一不可。(课件出示)

师:通过这三道乘法算式我们找出了12的因数,12的因数有哪些呢?一起来说一说。引导学生一组一组的说。师:12还有其它的因数吗?生:没有了。师:为了方便,我们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一般不包括0)(课件出示)

三、探索寻找因数的方法。(10分)

师:这里还有5个数,大家看看哪两个数之间存在因数与倍数的关系?谁来说一说?

(课件出示2,3,5,18,25)生自由发言。

师:我刚才听到好几个数都是18的因数。哪位同学能在这5个数中找出18的因数到底有哪几个?生1:2,3生2:18 ……

师:看来我们要找出18的一个或两个因数很容易,(在所有的整数中,18还有其它的因数吗?)怎样才能把18的所有因数都找出来呢?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四人一小组讨论讨论,讨论完后把方法写出来。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来说说你采用的是什么方法?生1:1×18=18 2×9=18 3×6=18生2:18÷1=18

18÷2=9

18÷3=6 ……

(展示三个小组的做法)师:大家琢磨琢磨这几种看似不同的方法有相同的地方吗? (引导学生发现其实都是运用了乘法口诀,通过一个算式能找出两个因数,也可以说是一对因数)

师:很有道理。我们一起来看看18的因数是怎样一对一对找出来的。首先由1×18=18,我们可以找到…生:1和18生:由2×9=18,我们可以找到2和9,由3×6=18,我们可以找到3和6。

板书:6

师:找完了吗?生:找完了。

师:我们把18的因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完整的说一遍。 (学生齐说,老师用手势引导)下面我们把它写下来。

(师板书:18的因数有1,2,3,6,9,18)

师:18的因数还可以像这样表示(点击课件出示集合图)

师:我们刚才找出了18的所有因数,大家认为要想把一个数的因数找完整应该注意些什么?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师:你说得真好。还有需要注意的吗?生:要一对一对的找。

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方法很不错,大家听清楚了吗?谁能完整的说一说?

生1: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师:你来说一说。

生2: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

师:对,按照大家说的这种方法我们就能很快的把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找出来。那找到什么时候为止呢?请大家看18的最后一对因数是几和几?生:3和6。

师:为什么不接着往下写了?生答。

小结:其实找因数就像我们数学中的相遇问题。最开始是1和18,离得很远,接着是2和9,有点近了,再接下来是3和6,更近了。3和6之间的整数只有4和5,都不是18的因数,所以没必要再往下找。

尝试练习:

师:请大家按照这种有序的一对一对的找的方法试着找一找30和36的所有因数。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师:哪位同学来说说30的因数你是怎么找的? (投影展示)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师:大家同意他的想法吗?和他一样的请举手。

师:既然大家都用了这种方法,那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30的最后一组因数是5和6,找到这儿的时候还需要继续找吗?为什么?

生:因为5和6已经挨着了,它们之间已经没有整数了。

师:说得真好,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一对地找出了30所有的因数。36的因数谁来说一说。生汇报,课件演示。

(出示到6和6时,还找吗?)生:不找了。师:因为…

生:因为6和6已经重合了,它们之间更不可能有其它的整数。师:最后一组出现了两个相同的因数,怎么办?生:我们就可以只写一个。 (演示:去掉第二个)

师:36的因数有哪些?请大家有顺序的说一说。 (生说,课件演示)

四、观察发现因数的'特点。(3分)

师:找一个数的因数大家会了吗?生:会了。师:下面老师口述两个数,看看哪个同学能够很快地说出它的所有因数。我们来比一比。师:1的因数有…生:1师:还有吗?生:没有。师:7的因数呢?生:1、7。

师: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大家掌握得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看所找的这些数的因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课件出示)生:所有的数的因数都有1。

(课件出示)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 1 ),师: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什么?生:它本身。

(课件出示: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师:既然一个数有最大的因数,那么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

五、找一个数的倍数。(10分)

师: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么找一个数的倍数大家会吗?试一个怎么样?生:好。

(课件出示:你能找出多少个2的倍数)

师:同桌相互说着听一听。(师板书:2的倍数有)师:谁来说一说?

生:2,4,6,8,10……(生边说师边板书)师:写得完吗?生:写不完。师:那怎么办?

(引导学生用省略号表示)

一个数的倍数同样可以用集合图表示(点击课件,出示集合图)师:2的倍数我们是找出来了,谁能告诉我,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得吗?生:2×1=2 2×2=4 2×3=6 2×4=8 2×5=10…

师:找2的倍数我们可以2来分别乘1、2、3、4、5…所得的积就是它的倍数了。找其它数的倍数我们能用这种方法吗?生:能。

师:请大家试着在这条数轴上找出3的倍数。一起说一说。 (课件演示)师:说得完吗?生:说不完。

师:这还有两个数5和7,哪位同学能够很快的说出它们的倍数。(课件出示)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师:通过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生1: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生2: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课件跟随出示: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无限的)

师:今天的新知识即将告一段落,下面的一些题大家看看会做吗?

六、练一练:(3分)

1、投影出示填空题。

① 24的最大因数是(),最小倍数是()

②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

③ 15的因数有()。

④ 6的倍数有()(写出5个)

⑤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

师:大家说得真棒,我们来看看这几位同学说的对吗?

2、谁说得对?(投影出示)

师:看来凭这几道题要想难倒同学们,还真不容易,不过我还真不想放弃,这还有两道题,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猜一猜(1分)考考你

师;看来我不想放弃都不行了,同学们太聪明了。

七、 小结。(2分)

师:聪明的同学们,谁能说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拓展(3分)

师:既然我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就请同学们把自己编号的所有因数写下来。

生开始写。

师:编号是6的同学请站起来,你真幸运,知道为什么吗?我们一起来看看6的因数。

课件出示。

师:我们如果把最大因数它的本身去掉,从剩下的三个因数中你会发现什么?

生:1+2+3=6

师:这剩下的因数和刚好等于6,也就是说刚好等于这个数的本身。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我们全班同学的编号中大家知道有几个完美数吗?

生:……

师:只有两个。在1到40000000之间只有5个完美数。最早研究完美数的是生活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到20xx年,人们在无穷无尽的自然数里,一共找出了40个完美数。我们一起来看看前6个完美数。当然,人们至今仍然没有停止寻找完美数的步伐。同学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在知识的海洋里我们也应该有科学家的这种孜孜不倦,认真执著的精神。

小学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积累词语,丰富学生的语感,提升其语文综合素质。

2 让学生了解比喻句、拟人句,感受比喻句、拟人句的优点。

3 积累语言,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

4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成语的来历,理解故事内容。从故事中感受道理。

 (二)过程与方法:

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语言训练。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和探索语言规律的勤于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词语和句子。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并运用。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学习“读一读,想一想”:

1、学生自由名词短语。

2、指名读。

3、在小组中说说这些短语的含义。

4、全班交流,理解短语意思。

5、再次齐读词语,仿造着再说几个短语。

二.学习“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形象、生动”:

1.学生自由读句子,自读自悟。

2.说说下列句子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3.自由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4 小组评读,体会比喻句、拟人句的生动和形象。

5 自己也试着说几句这样的句子。

 三.学习“读一读,记一记”:

1.学生读句子,指名读。

2.你知道这些句子的.意思吗?学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尝试背一背。

 四学习“成语故事”。

1 自由读短文。

2 说说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3 学习了短文给你什么启发?

 作文

习作的主题:校园的风景

习作的目的: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注意观察的习惯。

2、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学会运用本单元课文中的一些写法写景。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每天,你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里度过。校园已经和你的童年生活融为一体,一提起校园,你一定会感到格外的熟悉和亲切。你可以把校园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二、出示要求,讨论理解

1.出示要求

大家读题,想想习作有哪些要求?

 2.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我最喜欢校园的(),因为它(),给我们带来了()。

下课了,同学们都想小鸟一样飞出教室。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3.大组交流

通过这一个环节,让学生理解本次习作的要求:写作要有顺序,注意景物的静态和动态。

 三、导航,打开思路

1、你可以按照方位顺序。先逐一简略介绍校园的景物及其特点作用,再祥写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最后由景及人,略写一下校园里同学们的活动。

2、你还可以仔细观察你最喜欢的一处景点,写出它的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或一天中不同时间的不同特点。

四、自拟题目,下笔成文

根据刚才的学习讨论,大家可以更好地条理自己的“构思”。题目自拟,但要认真给自己的作文起个题目,老师也提供一些题目,但仅供参考。(《我爱校园》《校园一角》《校园的四季》)

 第二课时

师生双方教学活动方案预设预设修改或生成记录

一、讲明习作的修改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习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习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快乐的事例”。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四、把修改定稿的习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教学板书设计

小学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正确读写“窃读、炒菜、锅勺、踮脚、饥饿、屋檐”等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分析文中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从细致入微的分析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以及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窃读时的复杂滋味,调动学习积极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分析动作及心理活动,学习作者窃读时具体而形象的表达。

【难点】

体会文章主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国著名的作家冰心曾说过:“读好书,多读书,读好书。”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你们喜欢读书吗?(适时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自己最近读过的书籍。)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能收获知识、学会思考,而且会得到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享受。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女作家林海音回忆少年时独特的读书经历的作品——《窃读记》。

(二)初读课文,感知“窃读”

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读,提示学生标号段落一两个即可。

2、书籍是有营养的,读书就是一次次的吸取养分,那么作者有为什么要“窃读”呢?看到这个题目你还想到什么呢?

(三)再读课文,研读“滋味”

1、讲一个故事其中往往也蕴含着一种情丝,作者写“窃读”表达了这怎样的情感呢?(用原文概括她的心情)

出示: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读书有千百般滋味,找出文中描写“窃读”滋味的句子,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窃读”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运用了动作、心理描写,写出了读书过程中的“酸”“甜”“苦”“辣”,表现了作者酷爱读书。)

(“苦”——“急匆匆”“急切地寻找”“从头来”“再找一遍”)

(“酸”——“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甜”——①“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者”;②“我合上书,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③我有时还要装着走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

3、作者为什么如此痴迷于读书?怎样理解“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

(吃饭能让身体成长,读书能获取精神的养分,让自己成熟、豁达。)

(四)拓展延伸,理解难点

以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例,谈一谈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并写下来。(可以结合“长大”这个词语,深刻体会“饭”是维持生命的食粮,而“书”却是精神食粮。)

(五)课后作业

搜集与“读书”有关的诗句、名人名言,以及小故事。

如: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陆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英国)莎士比亚

小学教学设计9

一、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的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体会出做人的道理。

2、了解课文借物喻人、有详有略、重点突出的写作特点。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准备:幻灯片

六、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

2、课文围绕“落花生”讲了什么事?(种花生,过收获节) 理解详写和略写。

联系旧知,本节课的口语交际和下一环节的引入做好铺垫。以课文为例,向学生渗透写作方法。

二、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一)默读 “过收获节”部分,理清思路。

1.思考:有谁来参加我们的收获节?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①出示:“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抓重点词语谈体会。

②这个收获节是怎么过的?

(吃花生,谈花生)

哪个是重点写?

(谈花生)

(二)抓住重点,精读领悟

1、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谈花生”段落

2、三个孩子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

3、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父亲将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赞美了花生的什么品质?

①出示父亲说的话,齐读。

②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高高挂在指头 鲜红嫩绿)

③落花生呢?矮矮地长在地上!你觉得落花生怎样?(默默奉献)

4、指导朗读

5、深入领会: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点出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6、读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说说对父亲的话的理解

过渡:这次“收获节”作者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7、出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将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齐读。

②谈谈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8、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

三、总结深化

1、这篇课文借“落花生”来喻做人的道理——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齐读最后一节。(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了作者的心上,也印在了我们大家的心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要有真才实学,有本领,将来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四、拓展阅读

p162-----165(必读)

v 阅读天地一:《玫瑰花》《虚荣的孔雀》

v 阅读天地二:《平凡》 《一个值得敬佩的人》

v 阅读天地三: 《吃桔子》总体点评:

总体点评

衡量一个教学设计是否成功,不仅要看教案的设计是否合理,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践,在具体操作中“行得通”。本次课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处理课文详略得当,对于课文的重点进行深入地讲解,并通过朗读指导和课件的运用,深化了课文情感目标的落实。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教室启发引导下积极参与,涌现出很多奇思妙想,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小学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通过研读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感悟洪水的凶猛,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老汉的句子,感受老汉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学生想象,换位思考,入情入境,体会老汉党员形象和父亲形象,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些什么样的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篇以桥为题的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桥》这篇课文,去看看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3、从课文中自己读懂了什么?

二、走进洪水,感受“洪水的可怕”

1、这个故事发生在怎样的一个场景中?让我们一起看看1——2段,在文中找到描写洪水的句子。

2、课件出示: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3、假如当时你也在场,面对可怕的洪水,你会怎么做?

4、洪水如猛兽般席卷了整个村子,农田被淹没了,房屋被冲毁了,死亡向人们步步逼近,灾难来临了,人们是怎么做的`?

5、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出路,他们找到了吗?如果大家你争我抢的向木桥涌去,会有怎样的结果?

三、细读感受人物形象

1、是啊!灾难来临了,人们极度孔慌,一心想着逃生,唯有一人是例外的,他是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

2、再读课文,找出描写老汉的句子,读一读。

(1)老汉清瘦的脸上趟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2)老汉沙哑的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中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面对老汉恶狠狠的“揪”出来,小伙子是怎样反应的?终于只剩下老汉和小伙子了,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老汉如果能喊,他会喊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体会老汉的心里矛盾。)

3、通过交流,说说老汉是个怎么样的人?

四、启发想象,升华情感

1、洪水退了,老汉和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村民们也来祭奠他们的村支书,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老太太会怎么说?

2、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

3、说说现实生活中像老汉一样的人有那些?

小学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大禹顾大家、弃小家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他的智慧、勇敢、坚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洪水)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洪水?指名说。

师: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危害呢?出示课件。

师:农田被淹没了,老百姓就没有吃的了;房屋被冲倒了,老百姓就没有住的地方了,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啊?出示第一小节 生齐答。

相机板书:无家可归 指名读第一小节,齐读。

2.过渡:洪水这么无情,老百姓多么可怜,是谁来救老百姓的呀?(大禹)

师: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15、大禹治水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课件中的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人们被洪水袭击的悲惨场面,学生受到了视觉冲击,心灵也因此被深深震撼,为后面的学习做了情感的铺垫。

二、简单回顾课文

1.师:大禹是怎么治理洪水,洪水有没有被制服呢?请小朋友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

生自由读课文。

2.师:洪水被制服了吗?(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什么样的日子?(安定)

相机板书:安定

【设计意图】:

这是对整篇课文的通体认识,整体了解课文。教师设计了相关问题,主要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概括能力。到此为止,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学习第二小节

1.过渡:大禹看到这样无情的洪水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课件出示第二小节第一句话。 指名读、齐读。

2.师:“下决心”说明了什么?指名说并相机板书:下决心 3.学生默读课文第2小节,圈画出反映治水艰难的关键词或者句子。师板书:艰辛

交流:吃尽 走遍 千辛万苦 千山万水 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师:这里的'九是不是真的就是九呢?(不是,而是很多) 4.同桌之间互读体会所划的词语或者句子。

5.课件出示图 师:他们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让我们一起看这里 用“有的??有的??还有的??”的句式说一句话。

指名读第二小节 师:同学们,治理洪水多么艰难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早上,月亮还没有回家,大禹和人们在干什么;晚上,星星已经出来了,大禹和人们还在干什么;渐渐的,他们的脸变黑了,身子变得越来越瘦了。带着你此时的感受一起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小学教学设计12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一)教材分析

《学弈》选自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五年级第八单元第27课。这是孟子的作品,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由于学者态度不同,如果大不相同的故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本组课文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由于学生第五次新接触文言文,所以在设计教学时,我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并注重让学生联系生活体验,身临其境,从而领悟作者所表达的道理。

(二)学生分析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是培养其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就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在备教材的同时更着重于备学生。

五年级的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大部分能熟练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也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识。而当他们有兴趣时,则学的最好;当他们能学以致用时,则学的最好,我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这些特点来设计教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弄懂课文含义。

三、教法与学法

(一)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以读促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达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把“读”贯穿于教学始终,并把“读”进行了层次设计:先配乐朗读,生边听边画节奏。接着师指着节奏给学生读,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从而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然后指导朗读,先领读,再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指导文言文的朗读方法:一要把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最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读熟,最后达到能背诵。

(二)学习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适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每一环节的安排都能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变枯燥乏味的课堂为津津有味的乐园。教学活动犹如一泓活水,充满新意,充满了乐趣。

四、教材处理

一堂好的古文教学课应充分体现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背背。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本课的设计理念打破了串讲传统的教学模式,力避逐词逐句讲分析的呆板做法,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学习权力,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实现自悟自得。

针对教材特点及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我采用“合作探究,自学感悟”的模式展开教学。

首先,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古文,我简要介绍一点古文和学习它的意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本文提供动力。

接着指导朗读,作为文言文学习的开端,我把朗读放在了第一位,分四步进行指导。

然后结合文中注释故事内容,体会其中道理,并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

最后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写心得体会并查找原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思想道德观点,还能感受到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加强了人文教育,全面提高了他们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中主动构建知识。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大家对孟子了解还真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位儒学大师孟子写的一篇文章《学弈》,并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初步了解他的儒学思想。

过渡:通过预习大家说《学弈》这篇文章和我们学的文章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它是一文言文篇,也就是古文,象我们学过的多首古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其特点是语言简炼,含义深刻,我们升入初中以后,会接触到很多这样的文章,大家快去看看文中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授课

1.看预习

师:要想学好本课,首选要看预习提出几点要求。

生:读预习要求:

⑴读课文,看看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

⑵想一想,课文里两个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人表现有什么不同。

⑶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指导朗读

3.逐句理解

师: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一个字的意思相当于现代白话文的一个词,甚至一句话的意思,下面我们利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结合文中的.注释把这篇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

师生配合集中学习前两句:

⑴弈秋② 通国③之④ 善⑤ 弈 者也

弈秋(是)全国的(最)善于下棋(的人)

⑵使⑥ 弈秋诲⑦二人弈。

让弈秋教导两人下棋。

总结学法,先把单字词的意思结合注释弄懂,再把一句话根据具体的语境连贯起来。

4.理解文章寓意。

师:同样师从弈秋这位棋界圣手,为什么一人会学得成功,一人却失败了呢?

板书:一人→( )→成功

一人→( )→失败

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其中一人能成功是因为他专心致志,一人会失败是因为他不专心。

师:除了说这个人专心致志,还可以用哪些成语形容他呢?

生:聚精会神。

生:全神贯注。

生:一心一意。

……

师:有了这样的精神,这棋肯定会学得怎样?

生:成功。

师:板书:一人→(专心致志)→成功

一人→( )→失败

全班齐读。

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生: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师:同学们在学习当中是否也有这种现象呢?

生:正反,举例。

(三)总结:

师从同一人,智慧也差不多,一人成,一人败,因为学习态度不同也,所以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

(四)知识延伸

(五)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成功 学习态度不

一人→(三心二意)→失败 同结果不同

做任何事,必须专心致志。

(六)教学反思

这节文言文教学课,我注意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将学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全程之中,时时处处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思维动起来。

1.设计独具匠心

教学时我抓住了文言文语言精练的特点,把“读”的活动在教学中一以贯之,从范读到自由练读,再到深情诵读,使学生逐步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并在不知不觉中熟读成诵。

2.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能尊重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自由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对学生有创意的见解与心得加倍爱护,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悟。

3.贴近学生的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平等中首席的身份引导学生在学古文的时候,明理巧妙联系学生实际,让他们自悟自得,从中深受教益。

4.不足之处

在解释每句话的意思时,对助词“之”的讲解尺度把握不很准确,讲得稍深,部分学生掌握不好。

小学教学设计13

一、指导思想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领域水平发展目标,深度挖掘作为田径运动中唯一的集体项目——接力跑教材的教育价值,在帮助学生学会接力跑技术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与同伴合作,培养团队意识,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教学环境,通过尝试体验、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接力跑在小学中低年级主要采用迎面接力跑,学生有一定的“接力”的概念,而在水平三高年级教材中,有部分接力跑教材的应用。本课选用“下压式”传接棒技术,能多人反复传接,传接技术重点学习预备站位、接棒者的预跑、传接棒时双方的动作要领、传接棒者之间的约定沟通信号等。

三、教学目标:

1.学生建立接力跑的技术概念,明确“下压式”传接棒技术要领。

2.通过图示、口诀和各类练习、比赛,使大部分学生能基本掌握“下压式”传接棒技术。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重点:“下压式”传接棒技术动作 难点:在跑动中完成正确的传接棒

四、教学构思与亮点:

1.自制接力棒,棒中藏“秘诀”:把“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要领、图示、口诀等设计成“秘诀”,卷好置入PVC管做成的接力棒内,在学习正确动作环节时取出,通过集体朗读等,学习传接棒要领和口诀。这样可以不要用大型挂图和黑板,方便携带和阅读。

2.圆形场地设计,巧妙而实用:通常的接力跑教学采用直线式,而本课采用圆形场地,大圈小圈同心圆相套,环内平均分布8个直径6米的小圈。40位学生5人一组,在圆弧上复习原地传接棒、慢跑中传接棒、快跑一圈后传接棒等;又在大圆上进行二分之一圈接力跑比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传接棒技术,突破在快速跑中传接棒的学习难点。

3.倡导探究与合作,体现课程理念:本节课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探究”“合作”贯穿整节课的始终,辅以尝试法、游戏法、比赛法、比较法、分解与完整练习法和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接力跑技术,教学方式有效,教学效果明显。

4.自制骰子选择,素质练习有趣味:课前用方形泡沫块自制一个30厘米见方的大骰子,六个面上标注六个不同的练习内容,如:立卧撑5次、连续蛙跳3个、背起同伴5秒等,在素质练习时由学生掷骰子,决定练习的内容,形式活泼有趣,枯燥的身体素质练习变得趣味十足。

五、教学组织对策

1、准备部分:在大圆上进行慢跑,同时进行小踢腿、高抬腿等跑的专门练习,并通过叫号呼应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号码,便于在后续的练习中运用;慢跑后在圆弧上进行准备活动,在常规动作基础上增加若干传接棒手势、转体等动作,为主教材学习铺垫。

2、基本部分:学生通过小组内的合作学习,参照“学习指导方案”——藏在接力棒中的图示和口诀,进行问题式探究学习,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帮助和纠错,初步掌握下压式传接棒方法,从原地到慢跑,通过小组合作游戏,学生明确与同伴沟通的'重要性,在练习过程中使用有声信号“给!”,把握传接棒的时机。整个基本部分通过小圆到大圆,距离和速度逐步增加,尤其是最后1/2大圆的接力跑,创新改变了“十字接力跑”的形式,大大地提高了练习密度,激发了学生练习的兴趣。通过掷骰子来决定身体素质练习的内容和要求,学生在宽松的氛围里完成多种身体素质练习。

3、结束部分:师生一起舞蹈,拉手形成波浪,此起彼伏,放松身心,教师通过点评,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目标,培养团结合作,共同进步的人生观。

小学教学设计14

[智育目标]:通过多种绘画形式表现物体前后关系,运用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素质发展目标]: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感受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找出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绘画形式表现物体“近大远小”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影像资料或课件

绘画工具、剪刀、浆糊、彩色纸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游戏表演:捉“尾巴”(甲、乙同学是怎样跑的?)

2.导语:同学们,可别小瞧了前前后后,这其中还有不少的奥妙呢,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好吗?

(板书课题)

二、观察·发现

1.欣赏来自生活的图片

2.欣赏绘画形式的图片

3.观察图片中的景物是怎样排列的?是不是前前后后的'?前面的物体与后面的物体看起来有什么区别?

4.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前后排列的物体,有一个“近大远小”的规律。

5.请说说看你以前有没有见到过“近大远小”的现象?

三、探索·体验

1.讨论:你以前的绘画是怎样表现前后关系的?现在你准备如何表现?

2.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绘画主题、形式以及绘画的顺序。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教师指导内容:绘画顺序、绘画比例、颜色的搭配、废纸屑的处理等)

4.创作点评,体验创作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

1.请试着用今天所学的“近大远小”的规律,把你对作品《 》的评价写出来。

2.结束语:

板 书:

3. 前前后后

前后关系的物体——————规律:近大远小

主题:

绘画 形式:

顺序:

小学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这一课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盘子为基础,向学生展示了古今中外各式各样的陶盘、瓷盘、漆器盘、纸盘等盘子艺术品。使学生了解到盘子这一生活用品,通过装扮、描绘可以变成美丽珍贵的艺术品;了解到从小小的盘子上可以欣赏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艺术内涵;了解到盘子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的。

学情分析

本课在展示大量的现代盘子艺术品的同时,还介绍了中国古代艺术品及外国盘子艺术品。这样学生既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绚丽多姿的陶瓷文化、漆器文化,同时又可以欣赏到外国名画家的经典作品,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在学习美术绘画的基础上又学到了历史、自然等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盘子上的绘画技巧,同时能把其他课程所学的内容融合到本课中,把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和生活中观察到的美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尤其要利用生活中的`各种废旧材料,通过自己的巧手,使之变成各种漂亮的艺术品。使学生学会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提高手工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丰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各种盘子,认识盘子的特点和种类,美丽的盘子了解有关盘子的历史。

2.通过对不同盘面的花纹、图案进行设计,并运用添画或拼贴等技法,培养学生大胆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

难点:对盘面进行装饰设计,使之更具有装饰性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盘子实物、示范作品、课件、纸盘、奖品若干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彩色纸、剪刀、胶水、一次性盘子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阶段

1.老师先来看看我们小朋友的想象力如何!小朋友看,老师画的这个圆像什么呢?小朋友们想象真丰富,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圆形的东西,看,盘子。

2.盘子有什么用处呢?

盘子可以装东西、盛食物、盛水果,它是我们生活中一件重要的生活用品。

3.它还有别的用途吗?小朋友请看,(课件出示图片)漂亮吗?由普通的白盘子变成一件装饰环境的艺术品。你们想做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制作美丽的盘子。板书课题:美丽的盘子

新课阶段

(一)、欣赏了解盘子文化

1、小小的盘子里面的学问可多了,我们先来了解有关盘子的文化。说起盘子,还得从几千年前讲起,(出示课件图片)请看这只就是六千年前中国古代仰韶文化的彩陶——人面鱼纹盘,那时制作的盘子粗犷、大气,盘子上画了什么?这是中国唐代三彩花叶盘,有哪些颜色?唐三彩有多种颜色,但以蓝、白、绿为主。唐三彩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后来,我们的祖先又发明了瓷器,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明代的青花瓷盘,做工精细,盘上的花纹都是什么颜色?在国画颜料中叫花青色。这是中国古代漆器盘,花纹精美,色泽深沉,非常美观,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漆器的国家。这是景德镇的大瓷盘,不仅可以欣赏,还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呢!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做到盘子。现代的盘子,多元化、丰富多彩。

2、我们刚才看到的盘子基本都是什么形状的?盘子还有其它的形状吗?学生说,教师补充说明:盘子的形状各种各样,(出示课件图片)我们刚才看到了陶盘、瓷盘,还有其它材料制作的盘子吗?小朋友知道的真多!我们来看视频(课件出示图片),塑料盘、玻璃盘、水晶盘,还有这纸盘(出示实物)。今天我们纸盘装饰成艺术品,好不好?想做吗?

3、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精美的盘子,现在请大家再来观察一下,你发现这些盘子的图案组成装饰在什么地方?(课件集中展示图片)

(让学生知道这些盘子的图形都是由花边和中心图案组成。)

(二)、学习制作方法

师:在做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小朋友做的盘子都是用了那些材料?

教师小结:装饰一个盘子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用在盘子上画画的方法,可以用橡皮泥装饰,可以用彩色纸装饰还可以把这几种方法合起来用。

2、教师示范制作过程。

师:老师今天也做了几个盘子,我们来看看。

教师演示制作过程,边做边讲解。

(三)、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师: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来制作一个美丽的盘子,请小朋友们发挥你的想象,最好做得和别人不一样,做好后可以先给其他组的小朋友介绍一下,然后把你的盘子贴到黑板上再给大家来介绍。(学生制作过程中播放音乐,音乐可以循环播放)

(四)、作品展示

等学生基本完成后,让学生一组组把做好的盘子贴到黑板上,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一个组的盘子,为什么?给你喜欢的盘子贴笑脸。四人小组先在组内讨论好把笑脸给谁,然后派一个代表上来贴苹果。根据苹果的多少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五)、小结拓展

师:今天老师还有一个盘子没有给大家看,你看(出示盘子)这是用什么做的?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材料都可以用来装饰盘子,课后请大家找找生活中的其他材料再做一个美丽的盘子来装饰我们的教室。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