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来源:范文网 7.04K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篇一: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一、微生物与免疫学基础

一)关于微生物

1、微生物的概念:存在于自然界中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用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和。

2、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植物病害的微生物。

3、微生物的分类: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4、细菌:1)细菌的形态:球形、杆形、螺旋形。

2).测量单位:微米

3).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5.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功能结构功能

荚膜:1.抗吞噬2.抗干燥3.具有致病性4.具有免疫原性鞭毛:1.运动能力2、具有致病性3.免疫原性

菌毛:1.普通菌毛:粘附作用,数量多,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2、性菌毛:传递遗传信息,1-4根芽孢:是细菌休眠状态,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芽孢又可以发育成菌体。抵抗力强耐热注意:其中与致病性有关的结构为:荚膜、鞭毛、菌毛。

二)1.细胞壁的区别:

【细菌染色:革兰阳性菌(G+):显紫色;革兰阴性菌(G-):显红色。】

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细胞壁的区别:

2.意义:G+对青霉素、溶菌酶敏感

三)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1.营养物质2.温度3.酸碱度4.适宜的气体

四)细菌合成的代谢产物:

1、对人体有害的(与致病性有关的物质):热源质、毒素、侵袭性酶、2、有利的:抗生素、细菌素、维生素3色素鉴别

五)概念:1、消毒: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2、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3、无菌: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4、无菌操作:防止或抑制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的操作技术,称灭菌操作或无菌技术

5、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外界相通的腔到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

量的细菌,这些通常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称正常菌群。

6、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与人体间的平衡状态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被打破,使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群也能引起疾病,把这些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7、医院获得性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六)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⑴正常菌群的寄生部位改变⑵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⑶菌群失调:常可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即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七)物理灭菌的方法:

(一)热力学灭菌法1.干热法:焚烧、干烤、烧灼

2.湿热法:间歇灭菌法、煮沸法、流通蒸合灭菌法、巴士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

(二)辐射的杀菌法:1.紫外线:空气物体表面

2.电离辐射:用于不耐热的医用塑料、注射器、导管、食品的消毒3.滤过除菌发:血清、抗毒素、抗生素的不耐热的。4.干热与低温:保存细菌

八)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用途

1)重金属盐类:皮肤、手术部位消毒2)氧化剂:皮肤、粘膜、水果消毒3)醇类:皮肤、体温计消毒4)醛类:物体表面消毒

5)酚类:地面、器具表面的消毒6)表面活性剂:术前洗手7)酸碱类:空气消毒

8)烷化剂:手术器械、一次性灭菌消毒9)染料类:浅表创伤消毒

化学消毒剂作用的影响因素:1)消毒剂的性质、浓度和作用时间

2)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3)环境因素

4)此外,还受温度、酸碱度、穿透力等因素的影响

九)细菌的致病性:

1)细菌的毒力(1)侵袭力:1、荚膜: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

2、粘附素:普通菌毛3、侵袭性酶

(2)毒素:内毒素、外毒素

2)细菌的数量3)侵入门户

十)内外毒素的区别

内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

十一)细菌的感染类型:

1、来源不同分类:外源性感染、内源性感染

2、症状不同分类:潜伏感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带菌感染

㈠隐性感染㈡显性感染:

按病情缓急不同分:1、急性感染:发作突然,病情突然,一般为数日至数周。病愈后,致病菌消失。2、慢性感染:病程缓慢,一般为数月至数年。胞内菌往往引起慢性感染。按感染部位不同分:1、局部感染

2、全身感染:①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②内毒素血症:G-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病灶内

G-菌死亡释放内毒素入血。

③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宿主只在集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

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

④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物质。

⑤脓毒血症:化脓性菌侵入血后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

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㈢带菌状态: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段时间,与机体免疫力处于相对平衡状态。

二、免疫学基础

一)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一切抗原异物,以保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的保护性反应。二)免疫功能: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附:免疫功能的正常和异常表现

功能免于防御免疫稳定免疫监视正常表现清除病原生物

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的细胞清除体内突变的肿瘤细胞异常表现

过强易导致超敏反应,过低反复发生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肿瘤小结抗感染抗衰老抗肿瘤

三)关于抗原

1、抗原的概念: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或效应T细胞,并能与相应的抗

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性能:免疫原性、抗原性

3、抗原特异性:指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免疫效应物质,且只能与相应的免疫效应物质特异性结合。

4、医学上重要的抗原:异种抗原、异嗜性抗原(交叉反应的出现是由于他的存在)、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肿瘤抗原、超抗原。四)免疫球蛋白

1、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免疫球蛋白。2、结构:基本结构:两条重链,两条轻链组成二硫键。辅助结构:J链、分泌片3、功能:

VL1VH:特异性结合抗体

CH1:免疫球蛋白遗传标志的所在段CH2:补体结合的位点

CH3:与细胞上FC受体相结合

铰链区:灵活的伸展,使得免疫球蛋白更好地与抗原结合。

五)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的主要特性:

1)IgG:特点:单体、75%、半衰期最长、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

功能:1、激活补体2、中和毒素和病毒

3、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4、引起超敏反应和免疫性疾病

2)IgM:特点:五聚体、分子量最大、10%、人体内最原始最古老的免疫球蛋白(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的抗体)

功能:1、激活补体2、中和毒素和病毒3、具有强大的血管内抗感染的作用,宫内感染,更是指标。3)IgA:特点:1.两种类型:血清型、分泌型2、10%-20%3.粘膜表面、乳汁功能:阻止病原体粘附到易感细胞表面上,是机体局部粘膜抗感染的重要因素4)IgE:特点:单体、0.001%、产生最晚、具有亲细胞性功能:1、介导I型超敏反应2、抗寄生虫感染5)IgD:特点:单体、0.2%-0.25%、与免疫耐度有关

功能:推测与B细胞分化成熟有关,是B淋巴细胞的重要抗原受体。

六)1、多克隆抗体:由多个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可与不同表位结合,且免疫球蛋白类别各异。

2、单体克隆:指一个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抗原决定基的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

七)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组成

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腔上囊(鸟类所特有)2)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等免疫因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

2、NK细胞的特性:在无特异性抗体和效应TC细胞形成之前,即可有效地杀伤带病毒的靶细胞,发挥早期抗病毒感染作用。(参与ACDD作用)3、巨噬细胞的作用:

八)关于免疫应答

1、免疫应答的概念:是指免疫系统接受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自身活化、增殖、分化及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过程。

2、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3、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

九)体液免疫的效应特点:主要通过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抗体来发挥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的效应特点:通过免疫应答机体及时地清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十)1、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1)屏障结构2)吞噬细胞3)体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质三部分组成

2、非特异性免疫在抗感染中的作用:1)是生来就有,可以遗传;2)人人都有,无个体差异,故有称为固有性免疫;3)对病原卫生物广泛抵抗,无特异性

3、特异性免疫在抗感染中的作用:

1.体液免疫的作用:1)是通过抗体来清除病原微生物2)即可发挥直接抗感

染作用3)主要对细胞外生长的病原菌起作用。

2.细胞免疫抗感染的作用:1)通过效应细胞发挥作用2)产生免疫效应缓慢3)主

要针对细胞内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发挥作用

三、临床免疫

一)超敏反应的概念:又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出现的以生理功能紊乱或

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二)1、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

1)I型超敏反应(速发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篇二: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总复习题(完美版)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选出一组正确的组合

A、Pasteur—牛痘、Ehrlich—侧链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

B、Jenner—免疫网络学说、Burnet—克隆选择学说、vonBehring—抗血清治疗

C、vonBehring—抗血清治疗、Ehrlich—侧链学说、Jerne—克隆选择学说

D、Doherty—MHC限制作用、Burnet—克隆选择学说、vonBehring—抗血清治疗

E、Jenner—牛痘、Burnet—免疫网络学说、Jerne—克隆选择学说

2.免疫监视功能是

A、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B、清除自身衰老细胞的能力

C、识别、排斥异物的能力D、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

E、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

3.关于免疫器官错误的是

A、脾脏是最大的外周枢免疫器官

B、T细胞和B细胞的前体细胞均来自于骨髓

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组织

D、B细胞是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内分化成熟的

E、淋巴结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4.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

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非己物质

5.半抗原是

A、只有免疫原性的物质B、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C、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的物质D、被T淋巴细胞识别的物质E、不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

6.参与AD

CC效应的主要物质是

A、T细胞和抗体B、NK细胞和抗体C、B细胞和抗体

D、T细胞和补体E、NK细胞和补体

7.与抗体Fc段有关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A、通过胎盘B、激活补体C、免疫调理D、ADCCE、中和作用

8.关于免疫球蛋白的陈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IgG水平再次反应时较高,IgM水平初次反应时较高

B、分子量最大的是IgMC、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重链的V区

D、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效应是结合抗原E、mIgD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

9.关于抗体错误的是

A、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是IgMB、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是IgG

C、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高亲和力的抗体是IgE

D、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是IgM和IgAE、分泌物中具有的抗体是sIgA

10.关于补体系统的陈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补体系统激活是重要的固有免疫防御机制

B、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的顺序是C142356789

C、C3a、C5a即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又有趋化作用

D、C3既参与经典激活途径,又参与旁路激活途径

E、C3b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

11.补体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分别是

A、C4b2b、C4b2b3bB、C3bBb、C3bnBbC、C4b2b3b、C3bBb

D、C4b2b3b、C3bnBbE、C4b2b、C3bnBb

12.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不包括

A、ADCC作用B、释放穿孔素C、释放颗粒酶

D、释放TNFE、通过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

1、Th2细胞的不同在于

A、前者CD4+,后者CD4-B、前者产生IL-4,后者产生IL-5

C、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FN-αD、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L-4E、前者受到IFN-γ抑制,后者受到IL-4抑制

14.B细胞作为专职APC,是因为

A、能形成大量IL-2受体B、BCR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C、有一定的吞噬能力D、其数量多于巨噬细胞E、可表达MHCⅡ类分子

15.BCR可选择性结合

A、MHC肽复合物;B、MHC分子;C、未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

D、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E、与补体结合的抗原

16.HLA分子所不具备的功能是:

A、参与抗原提呈B、参与调理吞噬C、参与T细胞识别

D、参与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E、诱导移植排斥反应

17.下列哪项不是MHCⅠ、Ⅱ类分子的共同特点

A、均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B、与抗原肽结合C、与CD4分子结合

D、参与阳性选择E、参与阴性选择

18.哪种细胞上不出现HLAI类抗原

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红细胞E、NK细胞

19.非消除性免疫是指

A、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

B、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部分抵抗再感染

C、不能够消除寄生虫,不能抵抗再感染

D、不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

E、能够消除寄生虫,能够抵抗再感染

20.下列哪一种分子不是由MHC基因编码

A、HLA-I类分子B、C4C、B因子D、β2mE、HLA-Ⅱ类分子

21、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

A、CD79aB、CD79bC、CD79aCD79bD、CD4E、BCR

22.下列哪一组合不存在关联

A、CD3—TCRB、MHCI类分子—TCRC、MHCI类分子—CD4

D、CD79a/b—SmIgE、CD28—CD80

23.关于T细胞错误的是

A、辅助性T细胞一般是指CD4+T细胞

B、可与TCR组合,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分子是CD3

C、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Tc细胞

D、γδT细胞可介导适应性免疫应答

E、CD28是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

细胞对B细胞活化的辅助作用

A、不需要细胞的直接接触B、不需要CD8分子的参与C、不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D、不需要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E、不需要CD4分子的参与

25.T细胞活化的第I信号来自

A、CD4与MHCI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CD8与MHC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D、抗原肽-MHC与TCR/CD3间的相互作用E、CD80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26.关于免疫耐受的概念正确的是

A、是一种病理过程B、是针对某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状态

C、是一种免疫缺陷状态D、是一种自身反应状态

E、是正向免疫应答过程

27.下面不属于免疫耐受现象的是

A、机体对自身细胞不应答B、AIDS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

C、正常妊娠D、免疫忽视现象E、男性精子生理条件下不导致免疫应答

28.具有MHC限制性的是

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B、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C、TCRγδT细胞识别抗原D、CD8+细胞杀伤肿瘤细胞

E、肥大细胞脱壳粒

29.关于共生相关概念下列哪一个是错误的

A、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相互依赖,双方互利

B、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

C、共栖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双方互不侵害互不受益

D、共栖、互利共生和寄生是根据两种共生生物之间的利害关系来分的

E、寄生指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获取营养并使对方受害

30.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

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衣原体E、支原体

31.寄生虫的终宿主定义是

A、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B、幼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C、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的宿主D、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E、成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的宿主

32.关于转续宿主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是寄生虫的中间宿主B、寄生虫终宿主的另一个称谓

C、是寄生虫成虫的非正常宿主D、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的非正常宿主E、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的的非正常宿主,最终能发育为成虫

33.正常微生物(菌)群是

A、无侵袭力的细菌B、不产生毒素的细菌C、健康人的致病菌

D、健康带菌者所携带的细菌E、在人体内长期存在的有益或无害的细菌

34.下列哪组感染分类方式是从同一角度出发的

A、外源性感染—呼吸道感染B、临床感染—持续性感染

C、显性感染—内源性感染D、呼吸道感染—接触感染

E、隐性感染—机会性感染

35.机体受病原菌侵入后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的感染过程称为

A、带菌者B、局部感染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潜在性感染

36.下列哪种消毒灭菌方式不合适

A、空气—紫外线B、牛奶—巴氏消毒法C、接种环—烧灼法

D、皮肤—碘酒E、血清—高压蒸气灭菌法

37.按国际生物危害程度分级通例,HIV应列入

A、Ⅰ级B、Ⅱ级C、Ⅲ级D、Ⅳ级E、Ⅴ级

38.缺陷病毒指的是

A、表面缺少刺突的病毒B、缺少胞膜的病毒C、缺少衣壳的病毒

D、基因组缺损不能复制的病毒E、缺少某些酶的病毒

39.病毒增殖周期环节中不存在

A、吸附与穿入B、脱壳C、衣壳合成

D、孢子形成与释放E、核酸复制

40.病毒的遗传信息从RNA转移到DNA的过程称为

A、转导作用B、逆转录C、转化D、翻译E、重组

41.下列哪种蛋白属于病毒的早期蛋白

A、包膜子粒B、核蛋白C、DNA多聚酶D、壳粒E、基质蛋白

42.干扰素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机理是

A、直接干扰病毒的mRNA转译B、直接抑制病毒DNA的转录

C、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D、阻碍病毒吸附于细胞膜上E、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