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塘老街的文化名片作文

来源:范文网 1.96W

回头看看刚刚过完还散发着淡淡年味的春节,我们传统的元宵佳节也紧跟着新春的步伐充满喜气的来临了。“书藏古今,港通天下,阿拉宁波欢迎您。嘿,朋友啊,悠悠走,慢慢玩,三江美景人称赞,月湖日湖水映景,轻舟荡漾泛波澜……”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蛇年祈福”“鼓舞中华”“迎春纳福”“吉蛇拜年”“中国梦”“幸福花灯”的“灯谜”长廊,挂满花灯的南塘老街飘出优雅的“四明南词”曲调,令众多过往的游客倍感亲切,纷纷驻足观赏。

南塘老街的文化名片作文

  建筑的记忆不在于历史

南塘老街,一条历史悠久的千年古街,一个孕育着甬商文化的人文地标。深厚的文化积淀,加上督学行署国学大讲堂、非遗活态技艺展等文化项目,使之成为元宵节宁波市民出游的首选之地。正月十五晚上,我、妈妈和奶奶随着人潮来到了这个充满宁波文化气息热闹非凡的老街。

“青石路面一线天,小巷深处有人家。”远远望去,老街那带着浓浓江南传统的建筑风貌吸引了我。青砖黛瓦,砖缝间透出些许白色墙灰,还有用石板铺成的凹凸不平的小路。老街饱经沧桑的容颜里,涂有朱漆的木板墙、古色古香的骑楼、色彩斑斓的花窗,巷边、路旁遗存的古井圈、古碑、石磨盘、砖石雕等这些珍贵的遗迹,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依然映衬出丰厚的文化底蕴,有着独特的江南韵味。市民汹涌的人流与捉襟见肘的场地,不仅见证了传统的强大力量,更突显了市民强烈对民俗、对老传统的追捧。

老街,这个蕴涵汇集着千百年古风姿的建筑,刻画出岁月的变迁,展示着城市历史的深邃。然而随着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古老建筑被座座高楼大厦替代。现在走上宁波的大街,能看见的古建筑已经寥寥无几。我觉得紧随时代的脚步固然重要,但是那些古建筑还是要有所保留。比如现在坐落于月湖柳汀之上,风景幽雅,瑞气霭林,而从中又透出庄严神圣光芒的宁波古建筑——居士林。它原址,始建于元世祖忽必烈,后才移到月湖现址,已有漫漫历史了,我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关注爱护。

名人故居、古代街巷、传统老字号店铺、革命纪念地、纪念性建筑等,这些极少的珍贵历史文物散落在宁波老街的各个角落。老街区正在逐渐减少,老街区是宁波的一张珍贵城市名片,老街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浓重的人文情结,建筑的记忆不仅仅在于历史,更是宁波这方土地的灵魂所在。岁月变迁需要我们一起守护,愿她能长驻甬江两岸。

  元宵的味道不只是汤圆

渐渐我的思绪又被热闹鼎沸的人声拉回到现在,眼前一片一片的大红映入眼帘,喜气极了。走在老街的小路上,抬头便能望见那盏盏印着十二生肖的红灯笼,为漆黑的夜空平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看着此情此景,我忍不住转过头问奶奶:“奶奶,你们以前的元宵节是怎么过的啊?”奶奶朝我微微笑着,额头上的眉毛弯成了一条桥。“我记得我们那个时候啊,你阿太早早就起床开始张罗着包汤圆了,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围着桌子,巴巴地等吃汤圆呢。”奶奶越说越高兴,似乎那些曾经的记忆又让她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小时候那段快乐的日子。吃完汤圆,携带自制的花灯,扶老携少出门游走,观灯、上庙、聚会、猜灯谜、赶热闹。故有“要睡冬至夜,要吃除夕夜,要走十四夜”的俗话。“那个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条件也不是很好,买不起那些好看的灯笼。”奶奶停顿了一小会儿,“可是,大家都爱玩,这不过节嘛!于是你太公就动手自己做了一个让我们玩,很好看,我们也特别爱惜。”“以前还有秧歌队、踩高跷、跑旱船、头顶小戏班、各种彩车玩呢,大家聚集在一起闹元宵,特别开心。”我望着奶奶脸上绽放的舒心笑容,暖意缓缓涌上心头,传遍全身,对奶奶小时候在过的元宵节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元宵扎灯彩,清明制风筝,端午做香袋,这些岁时习俗,承载着老辈子人的儿时记忆,也让百姓人家的寻常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而现在我们过的元宵节,汤圆不是自己包的,超市里应有尽有;花灯也不是自己做的,商店里可以花钱买到。年幼时的一到元宵节就等着拿花灯出去放的时光也已经逝去了,那陪伴奶奶一年又一年一个又一个的元宵节的花灯如今也不见了踪影,我也不再是曾经热情期盼元宵节到来的小小孩儿了。

近年来,传统节日的式微有目共睹,乃至于很多专家学者纷纷振臂高呼“传统节日亟待抢救”。那些我们的传统佳节,有多少已经没有了以前的热闹气氛。恰恰相反,现在年轻一代都十分热衷于过那些圣诞节、情人节的,像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这样的属于我们的传统佳节却渐渐被冷落。

看着前方一个个密密麻麻的人头,感受着拥挤的小巷,我真心的希望每个节日都能过得如此热闹,而不只是昙花一现。元宵的味道不只是汤圆,而是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希望南塘老街这一宝地能切切实实为市民营造出过节的氛围,有足够的空间让我们尽情展示对传统的尊重和热爱。

  手工的传承不仅是技术

随着人潮慢慢地向前移动,看见前面人群扎堆的地方,我也忍不住想上前去凑凑热闹。

原来大家正围着一家手工汤圆店观看里面的师傅包汤圆,现包、现煮、现吃。妈妈在一旁附在我耳边说:“这是正宗的手工汤圆,很好吃的。”乾玉坊的杨老师正在为市民介绍元宵食俗与制作工艺,我看着师傅双手沾满面粉,手指灵活地揉搓着面团在里面卖力忙碌的样子,在汤圆里融入了自己的心意,忽然有种敬意油然而生。正是有这样的老师傅在坚持着,才会有民俗民风的传承。

从“汤圆”中抽身,又不得不在棉花糖的小铺中“迷离”。只见那位师傅拿着一根长度适中的木棒,在一个出棉花糖的机器上来回转动绕圈,一丝丝的糖顺着木棒集成了一层层棉花,不一会儿一朵洁白柔软的棉花糖就出现在眼前。尽管排队的人有很多,但是我还是静静等待着,当师傅将做好的棉花糖放到我手里,我便迫不及待地将软如棉花的一口糖轻轻放入嘴中,真甜!

还记得端午节时,白花花的糯米,碧油油的箬叶,那一丝丝甜甜清香不经意中钻入鼻孔。街边包粽人一连串娴熟的动作不仅烘托出了节前气氛,也把行人肚中的`馋虫给勾了出来。想着,想着,脑海中突然蹦出了个主意。我忙拉住身边正在往前的妈妈,调皮地问:“妈妈,你会不会包粽子啊,我想学呢,你教教我,好不好啊?”妈妈侧过头笑着拍了拍我的额头:“好啊,你想学太好了。过端午节我教你,这门手艺还是你奶奶教的呢,正好你有兴趣学,顺便检验下我的学习成果嗬。”我和妈妈相视一笑,一家三口开心地向前走。

我看见一位用煮好的糖浆做成孩子们喜欢图案的各种糖人儿的叔叔,曾经我和姐姐一人买了一个,我买了个机器猫,而姐姐则做了个十分霸气的中国龙。我很想自己动手做一个糖人,我想我会渐渐爱上它的。

金银彩绣、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骨木镶嵌。这些民间工艺,是历代匠人心血的传承,也让宁波地方瑰宝得以在中华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还有很多很多类似的,在父母那辈孩童时代被奉为神奇魔法的民间艺术,却寂寞的得不到现在孩子的欢心。有很多的民间艺术因为无法相传而慢慢消失,淡出人们的视线。有些人们甚至没有听说过它的名字,所以它们只好带着遗憾带着悲伤却又无可奈何地消失。

我觉得我们年轻人可以尝试着多接触民间艺术,试着去了解它、喜欢它、融入它、弘扬它,也许在不经意间就会发现属于它们独有的乐趣,它所承载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历史魂魄。

所以,现在,让我们尽自己的所能完好地保存那江南独有的古风古迹,让我们充满热情地把每一个属于自己的佳节过好过热闹,让我们传承民间艺术,在传统节日中再现“非遗”的魅力。

今晚,踱步在青石板间,穿行于小巷古墙,徜徉在南塘的历史文化街区中,触摸一条千年古街的文化脉搏,老街的元宵“大餐”让我大饱眼福、口福和耳福。我期待着老街能够成为宁波历史文化的传世之作、精品之作,成为名城、名人、名街区,成为省内、国内乃至国际上文物保护的典范,成为提升宁波历史文化品位、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金名片”,成为我们欣赏、品味、体验、解读和展示宁波民俗文化、甬商文化的不可替代的基地。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