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经验谈

来源:范文网 8.41K

学校文化的建设,要根据自己学校的历史与现状,研究学校文化产生发展的规律,遵循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定位自己的文化核心。

校园文化精神建设经验谈

学校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关注传承与生成。历史地看学校文化,是传统文化与生成文化的统一体。传统文化是指长期办学的文化传承与积累;生成文化是指学校自身在发展中所确立的办学追求。这种统一体构成了学校最本质的精神——学校文化。因此,建设学校文化的关键,一方面是对学校传统文化的把握。二是对时代精神的定位。对学校优秀传统、先进典范,要学习、继承和发扬,在传承的同时,要根据时代精神,赋予新的文化内涵。例如,顺应时代发展,让教师掌握网络、微机及多媒体使用技术,并广泛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改进实践,更新认识事物的方式方法,形成新的教育思想。

着眼学校特色。目前,有一些学校为了应付检查,搞“文化模型”,或者照搬别的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和标语,不研究自己学校的特性,造成了很多学校外显文化千篇一律,缺乏独立性,没有自己的学校文化。不同的学校处于不同的环境之中,学校的精神、价值观、行为等文化特征也会不同,并产生不同的行为规范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有研究表明,学校文化是学校个性的体现。缺乏独立精神,唯上唯书,不可能构建优秀的学校文化。没有独立精神的学校文化无异于没有学校文化。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学校的环境,进行具体的设计定位。

研究成功学校的文化建设,不难发现成功的学校都有不一般的学校文化。有的学校见长于科研精神强、专业化程度高;有的学校见长于全体教师高度的敬业精神;有的学校是以人性化的管理而出众。无论是什么特色或什么类型,最有价值的是能把学生、教师、校长、家长调动起来,使大家参与在特色活动中,使大家都能体验到其中的价值,形成彼此共识的基础。随着特色的长久发展,就越能促使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讲究校长统领。在建设学校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中,许多实践探索者和理论研究者都肯定了校长的统领作用,校长被认为是“第一责任人”。要建设学校文化,就需要实行文化领导。文化领导指“学校领导者富于激情、具有魅力,并能建立影响个人或小组的使命、价值及规范的学校文化”。因此,可以用“心灵艺术家”来比喻校长。校长完全可以通过管理,把学校核心价值观细化、凝结成“魂”,经过“心灵艺术家”教化,久而久之,大家就会不言而喻,不振自鸣,形成相互理解的基础,就会形成相应的价值取向。

重视战略定位。要把学校文化建设摆在高度的战略地位,学校的发展、规划、管理等诸方面需要有领先性。首先是指时间上的领先,学校要尽早地树立建设学校文化的意识。其次是指学校文化的地位在学校诸项工作中居领先地位,一切工作包括管理目标、管理方式方法、标语言论都要围绕和有利于学校文化建设。

注重管理的作用。学校的制度和特有的道德标准,必须强调严格执行,不论是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再完美的规章,一旦得不到严格执行,制度所蕴涵的价值观,就如同草介朽木。学校领导要做遵守规章制度的模范,当践行道德的表率。要让员工至少做到两条:一、坚持规章标准,每个员工都能理直气壮地说:我很好地做到了学校制定的规章标准;二、明确职责范围,不能模糊或缩小职责范围。学校的管理,要是非分明,奖罚严明,公开透明,实事求是,以实待人,以实取胜。制度原则面前公正、公平,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就有了保证。

开发文化资源。学校决策者和管理者,要不断地挖掘学校潜含的文化资源,不断设计新的文化形象。比如学校中历任校长的传奇故事,优秀教师的成长故事采写,学校科研和教学成果的整理与展示,教师与学生间感人故事的倾诉,利用这些已发生的存在资源,着意体现学校文化形象的优秀方面,给予全体师生正面的、积极的暗示和熏陶,使学校文化在积淀中升华。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体系。它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特殊的功能,对学校实现素质教育目标有着独特的作用,是课堂教学、常规教育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建设应以物态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建设为主体,从主体着眼,正面突破,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推动素质教育的稳步实现。

应重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一些优秀学校,全体学生都积极学习,每一个班级都秩序井然,同学间团结互助,以礼相待,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全校学生无一例打架现象,也就是说学校的群体精神、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作风、群体舆论、群体凝聚力非常优秀。细细解读这其中原由,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精神文化卓越之所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对学生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着学校成员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价值观念等,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从很大程度上说,学校精神文化优劣是衡量学校德育成败的重要标志,是检验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指标。

着眼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抓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首先,明确学校要求,从开学的第一天起就严格规范学生的言行。同时,在全校开展争创“行为规范达标班”和“行为规范达标个人”活动,对学生进校、上楼、出操、上课、课间

休息、卫生等都提出文明礼貌的具体要求,每天组织专人进行督导检查,其成绩作为评先选优、评定学生操行的重要依据。

注意树立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在学生精神文化建设的培育过程中,运用典型榜样进行示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学生们在各级各类比赛活动中,只要在某一方面有进步或突出成绩,及时进行赏识和鼓励,进步者与突出者同样重要,形成典型带动进步,进步带动同伴的氛围。

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在某一时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专题教育活动,或进行专题系列教育活动,形式灵活多变,吸引学生人人参与,形成一种气势,塑造他们的心灵。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经济转型期,社会上的一些追求金钱、追求享乐及个人主义等价值观不断浸染学生们的心灵,自私自利、腐败浪费、无礼放荡等不良习惯不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鄙视勤奋刻苦和默默无闻地为社会无私奉献的空气,严重干扰着学校的德育工作。所以,塑造优秀的学校德育文化是刻不容缓的。

塑造高品位的德育文化

学校要重视管理制度建设,确保德育文化建设活动的有序开展。学校的管理制度要突出两个字:一个是“严”字,一个是“实”字。一方面要规范和完善管理制度,编定规章制度要涉及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到事事有章可循,细到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到纪律严明,奖罚分明。另一方面,要依据现代教育的管理理念,倡导人文情怀,建立师生共同参与的,以民主、情感、制度为基础的人本化管理模式,即:以人为本、德法兼治。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结合,坚持用制度塑造人,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使师生在互动的管理环境中得到共同发展。把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班级管理工作放到学生德育工作的首位,通过制定实施班主任管理条例、班主任考核制度、班主任聘龄津贴等一系列激励机制,来提高班主任实施德育工作的责任心、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定期检查、考核、评比等手段,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常规化和制度化。学校管理网络完善,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局面。学校在学生德育文化的制度建设过程中根据师生的内在需求、心理特征,并符合德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创设稳定、持久并富有创新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注重探索德育模式。一是要注重主体性的德育模式,着眼以学生个体为中心,倡导学生自主管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在学生常规德育管理产生实效的基础上,学校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活动,让学生参与制度制定,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他们产生了责任心和使命感,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从早锻炼到课间操、眼保健操,从早自习到夜自修,从寝室、食堂到教室,从劳动卫生到纪律,到处都可以有学生参与管理的身影。二是学校、家庭结合德育模式。过去,家长参与教育孩子,很多时候去充当“二老师”的角色,催促孩子学习,辅导孩子作业,没有注意行为、习惯、价值观上的教育和培养,造成孩子厌学、自私、心灵封闭等,不利孩子的终身发展。开展德育科研,从全方位进行德育探索和研究,把校长、家长、教师和学生都吸引进来,定期开办家长学校,改革家长会内容和形式,邀请专家、学者做报告,老师向家长介绍成功的教育案例和方法,使大家得到清新、实用的德育理念和措施,抛掉陈旧有害的做法,统一思想,统一行为、统一价值观,形成优秀的德育文化。

学校开展可持续发展的德育活动和特色活动。精心策划德育活动,努力增加优秀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含量,用优秀文化去熏陶学生,感化学生,以形成学生崇高的理想、高尚的品质、儒雅的气质、独特的风格和追求卓越的个性。如:学生办校园报刊、文学社、读书会、小记者团、校园新闻、校园文学、文化讲座、辩论赛、新闻采风、读书征文等活动,活跃在课堂内外,并定期评选优秀刊物和活动,授予社团荣誉称号,向有关社会正式部门推荐学生习作,争取作品为有关报刊杂志或有关单位所选用,引发学生的成就感。

“实”字为先的校风是优秀的学校文化。在一所具有优秀文化的学校中,从校长到员工的作风都离不开“实”字。校长具有硬实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老实的科研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扎实的工作精神,实心对待自己的员工,讲实话,办实事,说实理,迈实步,走实路,求实效,立实功;教师的行为处世诚实、朴实,工作态度扎实、踏实,说话实在,工作实在。

文化动力催生优质名校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优质学校的灵魂,是优质学校重要的生命根基。看那些全国一流学校,我们可以无一例外地发现这些学校经过长期的办学积淀,已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学校文化,也正是这些各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使得名校犹如常青树一样屹立于教育之林。世界著名企业松下公司“造人先于造物”的企业文化,IBM的“IBM就是服务”的企业文化,海尔公司“服务意识、用户意识、真诚到永远”的文化,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次次重新焕发青春而基业长青,其根本原因不是资本,不是规模,不是技术,也不是某一群特定的优秀员工,而是看不见的企业文化。办学何尝不是如此?一流的学校做文化,一流的学校文化哺育一流的学校,他们的共同点就是有着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

活力和创造性。假如学校没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根生命线,这所学校将流于平庸,优秀学校的“生命”将终止。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应当说这些名言警语都在指向优秀学校的生命真谛。但要补充一句:好校长在一所学校长期经营。一个追求学术,坚持学术魅力的高素质的校长,必然有卓越的教育理想,必然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他所领导的学校必然办有特色。特色的办学风格,可形成良性的特色文化,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学校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员工的集体意识。一所学校如果没有特色,就没有优秀的学校文化,也就没有优势和强劲的生命力。学校的`办学特色,是校长长期办学思想影响的结果,不能朝做夕成,就像小苗不能速成大树一样。有些地方实行校长交流制、校长任期制,这些都是不符合学校文化建设的,对优秀学校的持续发展是有害的。如果学校阶段性的换校长,学校的特色就会受到影响,学校文化与学校的管理就会发生冲突,办学质量就跟着发生滑坡。这样的例子在当今的办学实践中是很多的,教训的代价也是惨重的。

一个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师。纵观古今,横察内外,优质的学校都是名师、大师聚集的学校。在目前中小学的办学实践中,一些优质学校的“名师”、“大师”并不多,但这些学校中教师都有追求名师、大师的过程,许多教师离名师、大师也就不远了。这样的学校人才资源得到了开发,名师人才就得到了培育,教师队伍素质也就具有了持续发展的后劲。值得一提的是,高尚的师德必然具有奉献精神,在这些优质学校教师的素质中,师德和奉献精神都是一流的,缺乏了这个一流的首要素质,教学质量就会动摇,优秀学校的生命就会受到威胁。

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学生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学风、校风和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

创造优秀的师生文化

学生文化是学生学习、活动以及生活的一种精神氛围与物质环境,每个学生都生活在其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这种精神氛围和物质环境的建造与变革,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这一文化氛围的陶冶、引导和塑造。一所学校,若能把学生的学业与学生文化有效地结合起来,便会有力地推动学风、校风和校园内的精神文明建设。诸多学生,尽管智力爱好性格情趣有异,但共同的思想追求和文化行为,往往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使校园内的生活更为和谐轻松,青春的活力便得以高度发挥,个性爱好也能得到发展。为此,要重视学生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学生文化积极作用,让文化浸润每个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物质文化的建设。打破墙壁的静止,让墙壁说话,布置学生的美术作品、书法作品、小制作、小发明、文学作品、电脑作品等;搭建科技实践平台,引导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电脑制作、精品制作等,并进行参观与比赛活动。另一方面重视学生精神文化的建设,活动是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在学生中组织演讲赛、辩论赛、征文赛、诵读节、艺术节等,引领学生接受高雅文化的熏陶。把娱乐其身心、陶冶其性情、潜移其品性、培养其情操、塑造其灵魂的文化氛围,充满到学校的每个角落。

创建优秀的教师文化。一是要为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一定的物质条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给予优秀教师充分的鼓励,为优秀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教师有能力维护自己的精神家园,培育教师的人文精神。二是加强专业实践的参与式培训、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让教师在具体化情境中提高教师追求事业的精神和能力,使其自觉研究教学行为规范等。三是拓宽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给教师创造机会,增加机遇,让其才能得以展示。四是倡导教师新的专业生活方式。如鼓励教师集体教研和体验交流,坚持教学日志和轶事记录、整理,建立专业成长档案袋等。使教师成为“重精神、不计较名利、以学习者自居、对人有信心、乐于助人、择善而行、不怨不尤、情绪稳定、自律自强、有使命感”等10项特质“文化人”形象,促使每一个人能够在自觉的层面上不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创学校管理文化的新亮点。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