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十篇

来源:范文网 5.67K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说课稿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有关信息技术说课稿范文十篇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华师大版小学信息技术教科书第五册第10课《认识十二生肖》。

  一、教材分析:

让学生初步认识PowerPoint,学会制作简单的幻灯片,教材共安排有七课,分别是《我的小名片》、《让我的小名片更美》、《把我的相片放到名片里》、《认识12生肖》、《我们也要登月球》、《登上月球看一看》、《超级链接我也会》。《认识十二生肖》是这个内容的第四课。

课文编排采用任务驱动式,使学生在完成十二生肖图的过程中,掌握二个学习目标:1、能根据需要插入水平或竖排文本框。2、会设置文本框格式,美化修饰文本框。

本课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设置文本框格式,美化修饰文本框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同学们已经学习了Word的文字处理、编辑排版、修饰的初步知识。再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同学们主要认识了PowerPoint的各部分名称,了解掌握文本框的基本使用方法,会修改文本框中文字的属性,会应用设计模板美化幻灯片,能够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使用图片工具栏处理图片。

  三、教学目的: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本人的研究专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本课的教学目的确定为:

1、能在PowerPoint中根据需要插入文本框,会设置文本框格式,并结合学生本人的喜好,自主美化修饰文本框。

2、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学习、实践中充分享受“我能行”的体验与快乐。

3、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尝试等实践活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完成知识迁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机房计算机维护、整理、调试。确保计算机及教学管理软件的正常使用。

2、自制上课所要的展示课件(12生肖图)及供学生使用的“12生肖.ppt”、“校园风光.ppt”文件

3、课前分发学生使用的文件到学生机桌面。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卡通版的十二生肖图片展示吸引学生兴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十二生肖图。设计这样情境的意图是以可爱的卡通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提出今天的任务。

  (二)探索与实践:

1、打开“12生肖.ppt”文件,按照十二生肖的顺序调整图片。

2、课件出示探究任务:在每个生肖图片下输入它的名字,并在右面输入竖排标题。

前几课了解过文本框的初步使用,因此,我提出“你会给他加上名字吗?”请两位同学展示一下自己怎样做,让全体同学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使用菜单命令插入文本框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主尝试还有没有更快捷的方法。

让学生演示(或课件展示)WORD中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工具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3、让学生尝试并交流在PowerPoint中插入文本框的方法。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通过前面的复习旧知,让学生在PowerPoint中产生知识迁移。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让全体同学都能利用绘图工具栏上的“文本框”工具。

4、练习在每个生肖图片下输入它的名字,并在右面输入竖排标题。小组内互帮互助、合作学习

5、展示设置了文本框格式的十二生肖图,你知道怎样美化文本框吗?

6、想想我们是怎样的?

请同学在WORD中演示设置自选图形格式。

7、学生尝试修饰美化标题(设置文本框格式)。

三种帮助手段:A、教材的阅读。B、组内同学的帮助。C、其他同学屏幕演示及教师的指点。

这个环节复习旧知,让学生举一反三,尝试练习,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巩固旧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

8、展示学生初步美化成果,鼓励学生进一步美化。

教师请尝试成功的同学在大屏幕上演示一下自己的尝试,让同学之间互相学习,看看哪种效果你最喜欢,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尝试。此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老师巡查课堂,帮助操作困难的学生掌握方法,肯定每一个同学们的成功!

  (三)展示评价:

小组内同学互相欣赏制作的十二生肖图。推荐一幅进行全班展示。

教师利用演示功能将各组推荐的学生作品转播到大屏幕上展示给大家,师生共同评价。

请学生进行评价时,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说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你还有什么好的建议。通过这个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追求的目标。教师同时予以积极的引导与评价。

  (四)课后实践:

下课并不是学习的结束,因此,我设计了课后实践,让有兴趣的同学进行课后实践。

提供了“校园风光.ppt”,让学生给自己校园的景物用文本框加上说明,加上标题,并加以适当的修饰,制作校园风光图。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布置了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书本上的课后实践。

  六、教学理念:

1、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让学生带着制作十二生肖图的任务去学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合作解决问题,最后完成任务。体现新课标学习应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

2、采用“技能迁移式”教学法。在学习使用word的基础上学习使用PowerPoint时,有许多操作都是类似的。我设计让学生复习word中插入文本框和设置自选图形格式,让学生自主使用前面学习的方法去尝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实现技能的迁移。

3、采用“鼓励创造式”教学法。在实践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创造的时间与空间,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和个性特点。充分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在情感方面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从而促进更进一步的学习。

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以上只是我对这节课的一种设计。课堂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每一位同学更是一个个充满个性的鲜活主体。在课堂上,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整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美化自己的十二生肖图,实现对“四自”目标的培养。

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2

  l 说教材

1. 说教学内容、对象

《旅游计划书》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的内容,教材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

  2. 说教学作用地位

本节课是教材中探索网络奥秘单元章节中的第四课,从学生认识网络以来,大部分时间对网络的应用基本停留在找找文章,图片,玩游戏,聊天等方面,这样很容易给学生造成网络只有这些用处的印象。实际上网络上可以做很多事情,本课通过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撰写旅游计划书的形式,继续让学生感受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验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3. 说教学目标

《旅游计划书》以设计、撰写旅游计划书为主线,通过上网查询天气、列车航班时刻表、景点介绍和食宿地点等资料,让学生利用搜索引擎进一步熟练搜索网上资料的操作技巧。基于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要注意传授知识的科学性,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知识目标】

了解一份旅游计划书该有哪几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学会撰写简单的旅游计划书。

  【能力目标】

通过上网查询天气,列车航班时刻表,景点介绍和食宿地点等资料,进一步熟练掌握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网上资料的方法。

  【情感目标】

在上网查找天气,交通,食宿等资料及撰写旅游计划书的过程中,体会网络的方便,快捷,并形成有计划地安排生活,学习,娱乐的意识。

  4.说教学重、难点及课前准备

重点:根据网络搜索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划。

难点:撰写合理,可行的旅游计划书。

课前准备:学生秋游的照片,旅游公司的“旅游行程安排表”,参考网站。

  l 说教学法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小组分工协作的方法,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接近生活的信息处理任务出发,引导学生团结协作由易到难完成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撰写旅游计划书涉及天气,交通,行程安排,食宿等方面,内容较多,为了能让学生圆满完成任务,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把“任务驱动——分工协作”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小组分工,团结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辅之以比较法、演示法,以期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收集、传递和融合。

  l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情境感知;揭示课题——了解概念;明确地点——分工协作;设计计划——观摩评价;归纳总结”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情境感知;揭示课题

课的开头,以课件展示学生本学期秋游的照片来引入,再由秋游自然地过渡到旅游。接着老师提问几位学生,“今年暑假谁有去旅游?”,“具体的旅游线路你还能给大伙说说吗?”。学生回答,老师再问,“跟着旅行团出去旅游,是不是所有景点你都喜欢呢?”,答案是否定的,引出自己设计旅游线路,自驾游。揭示课题:旅游计划书(板书)。

[ 通过课件演示生活中学生秋游的照片,让学生感知,贴近学生生活的提问,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地、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第二个环节:了解概念;明确地点

什么是旅游计划书,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教师出示课件,展示旅游公司的旅游计划书。

旅游计划书一般包括:列车航班安排,景点介绍,食宿安排,天气,携带物品提醒等(板书)。

讲完旅游计划书的概念,教师引导六年级学生不久大家马上要毕业了,建议利用寒假时间同学结伴在家长的陪同下组织自驾游,课堂上四人为小组,自驾旅游,旅游地点小组讨论决定。

[本环节是本课的基础保障,除了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旅游计划书,还要让其知道旅游计划书包括哪些组成部分。同时,四人小组,自驾旅游要明确旅游的地点,为下面的环节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三个环节:分工协作;撰写计划

明确了小组旅游的目的地,教师开始进行小组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组长,负责撰写旅游计划书;交通顾问, 负责列车航班安排查询;景点顾问,负责查询景点介绍;生活顾问,负责提供食宿安排,天气,物品携带提醒等。

  板书设计如下:

旅游计划书

列车航班安排 ——————————————交通顾问

景点介绍 ——————————————景点顾问

食宿安排

天气 ————————————生活顾问

携带物品提醒等

分工完毕,教师出示任务,并分发到学生电脑桌面:

撰写一份简单旅游计划书,格式参考如下:

XX之行旅游计划书

  旅游携带物品温馨提醒:

  旅游行程安排:

  景点介绍:

说明:携带物品中携带衣物要根据当地的气象情况及时提醒,气象情况可以从网络查找当地气象预报得知。

行程安排中要写明使用什么交通工具,食宿情况,一天的行程要合理。

学生开始操作。

整个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解决两个重点:

一是根据网络搜索关于旅游的实际情况。可以通过教师教学演示的方法,给予学生技术支持。

二是合理安排计划。可以通过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将好的小组中的当天行程安排展示给学生欣赏,对比学习。

同时对于设计有困难的小组,教师可以将准备的参考网站发给他们,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获取网络上面的信息。

[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部分,任务是课堂的“灵魂”,在这个环节中我抛出一个任务,学生小组分工,明确职责,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目的。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有效地解决了本课的重点,同时,关注弱势群体,采用分层教学,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板书的作用也十分明显,既明确了旅游计划书的内容,又明确了小组分工。]

  第四个环节:观摩评价;归纳总结

课的最后,我请已经完成作品的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旅游计划书,看一看,评一评,你觉得这次旅游安排的合理,可行吗?并预祝今年寒假大家有一次快乐的旅行。

[在教法上用"观摩--评价--总结理论"方式,让学生学会求知,动眼观察、欣赏、评析;动脑思考、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l 总结

本节课我本着“源于网络,用于生活”的原则,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习小组,给他们多一些求知,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网络的体验。正如百度的广告词说的那样,“有事,百度一下!”,网络在我们身边,生活无限精彩。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3

信息技术基础说课稿

课程名称:第四章信息的管理 4.2数据库系统(第一课时) 教材版本: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教材分析 1. 课表要求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是: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解剖分析,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2.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感性认识数据库的四个相关概念,并掌握数据表中记录的基本操作。 难点:对数据库相关概念的理解以及对数据表记录操作的落实与评价。 3. 教学内容分析与选择 该课时内容为教材:第四章信息的管理第二节数据库系统第一课时的内容,包括数据库概念、字段类型及Access简介。

本节课主要以了解数据库基本概念、认识数据库基本结构为主,整体上学生接触的新概念比较多,需要教师介绍的内容也稍显过多。通过对简单数据库的剖析,可以使学生了解数据库管理的基本思想与方法,初步掌握简单的数据库基本操作,为将来学习选修模块“数据管理技术”作知识和技能的准备。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对数据库四个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理解与区别(对于从未真正接触过数据库的学生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理解这几个非常陌生的专业术语确实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尽可能通过通俗的语言以及学生容易联想的生活例子进行解释和类比,以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概念之间的关系。);二是如果学生对Excel的学习不够深入或是遗忘较多,那么在认识数据表的记录和字段以及对记录进行操作时也会碰到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通过对电子表格和数据表进行对比教学以及让学生凭借以往对Excel的操作经验自行尝试Access操作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地接受Access和数据表。)。

二、学情分析

本课对学生学习基础的要求是: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并体验过网上数据检索的强大优势。由于学生已经掌握Excel的基本操作,因此,可以通过与Excel进行对比自然地过渡到Access,此外,凭借以前对Excel的学习经验,学生对以表格形式来组织和管理数据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理解数据库的基本结构方面应该不存在什么困难。学习该节内容的前提是学生已经初步感受过利用数据库存储、管理大量数据并实现高效检索的优势,但学生只知道是数据库在起着关键的作用,而真正的数据库却并没有接触过,因此,对于“数据库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数据库是怎么形成的”、“数据库是如何管理数据的”充满好奇,而这些疑问正好可以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得以解决。综上所述,学生对Excel的掌握程度以及网上检索的体验经历将对本节课的各个环节能否顺利开展产生较大的影响。

由于本课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学习,如小组讨论互助、对比联想、技能迁移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成就动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简单认识数据表的结构,并初步掌握数据表中浏览、添加、删除、修改记录的基本操作。 2、过程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触类旁通、总结归纳的学习能力,并灵活运用自学、探究、讨论、交流、对比、互助等多种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信息和保护信息的习惯与意识。

四、主要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对比演示、体验探究、任务驱动、小组互助

简述设计创新之处及特色(300)

1、源于生活、用于生活;2、触类旁通、学会学习;3、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4

说课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第一册第55页的《第十四课 画一个生日蛋糕》的第一课时,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设计了这一课。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流程六个方面对本课作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画图》单元中的一课,在本课前安排了《认识画图软件》、《在电脑里涂鸦》,本课以一个生日蛋糕贯穿始终。从教材的安排和内容上来看,本课属于画图软件中的一个基础知识,其目的是在于:掌握画图软件中的常用工具。

二、学生分析

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相对简单,学生能很快的掌握常用工具的用法。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喜欢模仿的时候,模仿老师、模仿同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强调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画,要有自信。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常用工具直线、曲线、矩形、椭圆的使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微机操作习惯和美感

教学重点:掌握常用工具直线、曲线、矩形、椭圆的使用

教学难点:掌握曲线的画法

四、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

五、学习方法

尝试操作法和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通过谈话----给爸爸妈妈画一个生日蛋糕导入新课,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探索新知

1、先让学生观察并回答,蛋糕是由哪些工具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演示画蛋糕,让学生了解几种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画蛋糕的步骤,突出重点。

3、协同操作画曲线,分散难点。

4、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画蛋糕。

(三)、实践应用

想一想还能用这些工具画什么?并画一画。扩展新知。

(四)、反思小结

总结本课新知,加深记忆。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录入数据库的记录》这一课是海南出版社义务教育九年级教材《信息技术》的第二课,这一课用时一个课时。它是学生学习数据库软件Access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是第一章《用数据库来管理信息》的重点。根据教材的地位及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创建数据库的意义

2、认识理解录入数据库记录的基本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

1、掌握录入数据库记录的增、删、改等操作方法

2、掌握创建窗体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分析、观察以及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生通过任务驱动的操作,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创新的能力,在任务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录入数据库记录的操作方法及创建窗体的基本方法。

二、 学生能力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九年级学生普遍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重视、对具体操作比较容易接受。对通俗易懂的语言比较理解。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在学习本课之前,他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数据库的基本常识。

三、教法和学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练结合、任务驱动法及赏识教育法。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设置的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各种知识,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赏识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尝试操作法、主动探究学习法及小组协作学习法。新课程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时间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数据库软件Access的操作方法,而且还用表设计器创建了生物资料表。老师想考考大家,还记得操作方法吗?有没有同学示范一下操作方法呢?

一个学生通过多媒体广播系统在学生机上操作:如何启动Access及用表设计器创建表的过程。

回顾复习上一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顾,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在知识点上,达到串联知识点的目的。

5分钟

二、讲练结合、比较学习

1、提问:设计完表的结构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操作是什么?那怎样才能输入记录、删除记录呢?在录入记录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2、小结操作步骤,示范讲解第一个知识点:录入表记录。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时间/日期”字段的输入格式为“年-月-日”。

3、录入记录,提问学生;如何改变表格的宽度和高度?提示学生回忆Excel电子表格的这部分知识的操作方法。

1、两个学生为一组,带着问题,互相讨论学习第一知识点:如何录入表记录。

2、观察教师录入的表记录,发现问题,回忆Excel电子表格的这部分知识的操作方法。尝次操作,归纳出改变表格宽度和高度的操作方法。

让学生带着问题,合作学习,可以达到讨论学习,提高学习兴趣的目的。

通过比较学习,加深印象,达到知识迁移的学习目的。

10分钟

三、激发兴趣,合作学习

1、做完第一个知识点的操作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提问:当同学们在生物资料表里录入记录时,有没有发现录入过程中,有没有不足的地方?想不想创建出更方便、更美观的的表?然后给学生展示一个已经做好的窗体。

2、设置任务1:让学生根据课本资料, 创建出一个既美观又实用的窗体。做的又快又好的同学的作品要展示给其他同学欣赏。

3、待学生自主操作学习后,教师示范讲解操作步骤,分析操作过程中出错的地方。

设置任务2: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利用网络查找有关生物资料的信息,把收集到的信息分门别类的输入到窗体中,看哪位同学的窗体内容做的最充实。

仔细观察生物资料表,问答教师问题。欣赏做好的窗体,带着教师设置的任务,创建窗体。

两个学生为一组,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查找生物资料相关信息。把收集到的资料加工后输入到窗体中。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给学生展示教师做好的窗体,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学习资料,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主动获取、整理、创造性加工信息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协作的精神。

20分钟

四、归纳总结,展示作品

选择一些学生作品,让学生欣赏,讨论作品的优缺点。并给予扬长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然后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从理性角度,梳理知识点。

欣赏同学作品。四人为一组,讨论作品的优缺点。

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学生。在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的同时,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和喜悦。在小结处,选择作品展示可以激发学生互相学习的目的。梳理知识点可以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完成知识、情感、能力的目标。掌握录入数据库记录的基本方法和创建窗体的操作方法,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协作学习的精神。

10分钟

教学过程尝次:赏识教育始终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在辅导学生操作中,不断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优点,不时表扬学生的操作步骤。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实践、敢于创新。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也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励操作能力相对弱的学生,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让先完成任务的学生充当“小教师”的角色,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将学到的部分知识主动运用到新问题中,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增强团体意识。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6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2、了解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用途

3、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3、能找到显示器和主机的开关

4、认识不同的电脑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教学难点:

能对照实物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教学准备:

计算机、网络、课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到学校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大家!

出示电脑图,新朋友的名字叫电脑,它的本领很大,大家想认识它吗?

二、教学新课

(一)数一数(了解电脑的组成部分)

想和电脑做朋友,我们就要先认识它,观察身边电脑,先数一数,你身边的电脑由几个部分组成?再用手摸一摸,它们是硬的还是软的?它们像什么?

刚才小朋友们说真好,电脑由4个部分组成,有的小朋友说像电视机,有的小朋友说是像箱子,还有的小朋友说像小老鼠……

电脑的4个组成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

一台电脑一般都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

1、这个像电视机一样的就是显示器吧!它有什么用途?

显示器的屏幕真奇妙,能让我们看见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能行:找到显示器的开关,按一下,并仔细观察。

2、这主机箱有啥用途?

主机是电脑的“脑袋”,电脑要工作少不了它。

3、怎么才能让电脑听我的命令?(鼠标)

你可别小看它!它是电脑的指挥员之一,用它可以命令电脑工作。

4、这个有很多按键的东西是键盘!

对,它是电脑的另一个指挥员。

(二)说一说

请同学看实物说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三)看一看

出示各种电脑图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这些电脑的虽然长相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是电脑。

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电脑,还了解了它各部分的名字,以后我们就要和新朋友一起学习了,所以大家一定要爱护它。

教后感:一年级第一节电脑课,我安排了认识新朋友来介绍电脑的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通过学生的反应,多数学生都能很快接受,并能准确的说出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的名称。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7

<<文件及其类型>>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教材第二章“信息获取”中第三节“文

件的下载”的第一小节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文件及其类型,这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任务中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之前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同学们就已经接触过各种类型的文件,对其有个初步的了解,本节课就在这个基础上对文件和其类型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为学生理清关于文件的概念和理解。并为以后信息技术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文件有文件名、存储位置和内容几个重要属性,并能说明每个

属性的主要作用。了解文件的其他属性。理解不同类型的'文件往往有不同的类型和用途。了解经常使用的文件类型。

2、 能力目标:可以根据不同的用途确定文件的类型和重要属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在初步接触文件的基础上让学生对文件的理解更透彻,更

清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操作掌握文件保存的具体位置,并认识不同的文件类型。

难点:网络文件的基本特性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文件的几个重要属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研究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帮助学生能更好的理清思路,能更直观具体地看到文件的属性及其说明以及文件的类型等,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同时,多媒体结合板书,利用板书把教学的重点,难点清晰的展示给学生。

五、教学过程:

引入:当我们利用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时候,除了在线浏览和阅读外,有时还需要将网页文件保存下来,有写压缩文件则只有下载后做相应处理才能阅读,而有些音乐、电影则要下载后才能看,所以学会文件下载是非常必要的。而上面提到的压缩文件、电影、音乐等文件,他们的类型和属性都不相同,我们怎么样才能将他们区分开来呢,这就引入了我们本节课的内容——文件及其类型。

新授:

[教师讲解]:

一、文件及其类型

1.文件——用文件名来标识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体,任何程序与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存储器上。

2.文件名——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

3.文件是数字化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管理计算机信息的重要方式。

[教师讲解]

4.文件的重要属性

⑴文件名通常由主名和扩展名组成,中间用“.”隔开。

文件名最多可以有255个字符。

主名可以由用户自行确定,扩展名用来标明文件的类别。

1

文件主名小于或等于8个字符,可以直接作为短文件名;文件主名大于8个字符,选择前6个

字符,然后加上“~”符号,再加上一个数字。

文件名和文件名可以使用汉字、英文、两者混写。

不区分英文字母大小写。

下面再请同学们猜一猜下面2个文件内容是不是相同的。(展示同名,不同路径的不同文件)

c:

c:

引出文件路径的概念,及其作用。

⑵存储位置(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的具体位置)

URL路径:一般指网页的路径,如:、

⑵数据文件——可以被计算机加工处理展示的各种数字化信息,需要相应的软件来打开。

2

板书设计:

一、文件及其类型

1、 文件——用文件名来标识的一组相关信息的集合体,任何程序与数据都是以文件的形式

存放在存储器上。

2、文件名——存取文件的依据,即按名存取。

3、文件是数字化资源的主要存在形式,也是管理计算机信息的重要方式。

4、文件的重要属性

5、文件的类型

⑴可执行文件

⑵数据文件

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了解了网络中常见的文件的属性及其类型,这为我们以后学习文件的下载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三年级第一册第二单元第7课《爱的回声》,本课主要是曲线工具的用法,并将曲线分解为单弧曲线、双弧曲线、闭合曲线三种,用简洁、易懂的方式,讲解了曲线画法的基本要领。本课主要使用三种曲线进行绘画,还使用了椭圆、复制、粘贴及填充工具,这既是画图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对椭圆、复制、粘贴、填充工具的补充和进一步深化。本节课是《画图》单元的难点。

  2、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①学科整合。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通过学科的整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②讲练结合。三年级学生对单元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精讲,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实践和探究。

③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合作、探究性学习贯穿学习的始终。同时,教师恰当的组织调控,能够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④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许多适当的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3、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已经熟悉了Windows中自带的画图软件的界面,以及部分工具的使用,能够对软件进行简单操作,课程设计应照顾到各种层次的学生,难易程度适中。

  4、教学目标

从美术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出发,根据中低年级学生特点,本着提高学生对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了解曲线的画法,领会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点、拉操作要领。

②通过实践和上机讨论,结合教师的演示、讲解,提高使用画图程序的技能与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美的教育。

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意识,激发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敢于创新。

  5、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单弧曲线、双弧曲线和闭合曲线的画法,为本课重点。画曲线时鼠标操作中的画、点、拉操作要领,尤其是闭合曲线的画法,为本课难点。

  二、说教学结合法

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设计以下教法:

启发式(发现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索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与前面学的直线等工具的不同之处,找出问题。

探究式(解决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师生共同探索曲线工具的使用要领。

实践式(熟练提高):使用曲线工具绘图,进一步熟练曲线工具的使用方法。

导拨式(确保掌握):针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点拨,确保每个学生掌握突破课堂难点。

7、课型:造型.表现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主题

  1、课前活动,获得新知。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如果对学习对象产生兴趣,他就能自觉地排除多种外界因素和心里因素的干扰,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愉快的享受。

上课开始,播放影片,海底小精灵(水母),现在海洋中的小水母越来越少了,为什么啊?(水母具有监测水质和检测海浪的作用)让学生了解水母的生存环境。

  2、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影片结束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老师最近收到了一个环保绘画比赛通知,要求以水母为主题进行电脑绘画,展示宣传海报和教师完成的电脑绘画,让学生观察,吸引学生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引出今天的重点内容。通过观察和欣赏已经完成的画面,分析画面的形成和工具的使用,为之后的创作做铺垫。通过问题竞猜引出课堂,激起学生探知的渴望。

我展示电脑绘画并提问:“如果想把水母画在电脑上,应该怎么做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了答案:太难了;不是画图软件画的;用椭圆工具画的;用曲线工具完成的。我结合学生答案引出,这幅作品是用曲线工具完成的,老师有简便方法,按照老师的方法,能很简单的完成,同时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你们真棒,观察的很仔细!”然后顺势导入新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曲线工具画图,大家有信心这项完成任务吗?”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信心十足。这些问题的设计不仅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而且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导入,是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是在无意间给了学生一个任务,用“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往前探索。

  (二)互动学习,交流体验

1讲练结合,探究学习。

(1)互动游戏,曲线分类:让学生观察,画里面都出现了哪些图形和线条,你能用什么方法画出来?

单弧曲线 小水母的身体、海底世界

双弧曲线 小水母的触须、海底世界

闭合曲线 小水母身体上的斑纹

(通过寻找绘画中的曲线,让学生明确曲线的形成和分类,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去学习和体会。)

(2)初步体验,巧画水母。

任务1:初步体验单弧曲线的画法。

学生通过观察水母的身体,自己感受单弧曲线的形成和特点,初步体验曲线的画法,试着用曲线画出水母的身体。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进行探究练习,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精神。

演示1:教师讲解演示单弧曲线即水母身体轮廓的画法。

结合三年级学生学习特点,对于教材上比较制式的操作方法,我总结出针对三种不同曲线的绘画口诀,口诀浅显易懂,方便低年龄学生学习、操作和掌握。

单弧曲线的口诀:画——拉——拉,朝相同的方向拉。

由于第一次使用曲线工具画曲线,学生自主探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此环节时采用了演示教法。我先通过多媒体控制平台向全体学生演示画曲线的方法,边演示边介绍画法。教师介绍之后再让学生动手实践,并提示学生注意曲线的粗细和颜色的设置。

(3)小试牛刀,巧画花纹。

任务2:分小组讨论如何使用双弧曲线画出小水母的触须。

在学会单弧曲线画法的基础上,教师出示双弧曲线,分小组找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尝试画水母触须,并说说双弧曲线应该如何绘制,小组内推荐同学到教师机进行绘制展示,共同探究总结双弧曲线的使用要领。

演示2:学生尝试讲解演示双弧曲线即水母触须的画法。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出双弧曲线的口诀:画——拉——拉,朝相反的方向拉。

任务3:学生自学教材,使用闭合曲线画出水母身上的斑纹。

演示3:学生自学绘制闭合曲线的方法,并填充水母颜色。

鼓励学生先自学教材,再动手尝试绘制封闭曲线。学生只有通过亲自动手去试一试,他们才能掌握曲线的奥妙所在。并让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展示。

请学生演示并一起总结闭合曲线的口诀:点——点——拉,选好方向慢慢拉。

学生画出完整的水母,并为小水母增加伙伴(利用复制和粘贴完成小水母的增加,使用填色工具为水母进行填色)。

重点提示:在填充颜色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漏色的情况,应该用铅笔工具进行补充,然后再进行填充。

学生在绘制的时候,教师巡察个别指导,同时也发动那些技能掌握较快的同学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学生,让他们去充当“小老师”的角色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

(4)大显身手,描绘海洋。

任务4:给小水母建个漂亮的家。

讨论:学生讨论水母的家在什么地方?通过学生的各抒己见,充分发挥想象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利用曲线工具勾画出美丽海底世界并用填充工具填色。

演示4:教师演示画出海水以及其他场景,并使用复制、粘贴工具把水母粘贴到海洋背景中。

学生自己勾画场景,完成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在学生掌握了完成任务的技能和方法后,立即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刚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一项任务,这也是对学生已有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巩固。

(5)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师生评价作品。

待学生大多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组织学生互相参观,互相交流,互相学习,通过对成果的交流评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的学习长处得到弘扬,使更多的孩子得到激励,还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智,体现学习过程的创造性。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结合板书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曲线可以创造更多充满情趣的生活场景。这一环节是老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谈一谈本节课都有哪些收获。最后教师作小结给学生这节课的学心态度以及技能的掌握做一个总结性的评价。

  四、说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成功、有效的把教学重、难点分散在几句简单的曲线绘画口诀中,学生按照口诀,能对较难的曲线绘画有简单的记忆操作方法,之后也能按照口诀完成三种曲线的绘制。

(2)教学设计符合新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学任务的设计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任务”和“驱动”之间的统一性和任务的层次性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教学目标。

  不足之处:

(1)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不强。

(2)学生对作品的评价还需加强。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9

本课题《我的消费统计》选自湖北省长江出版集团·省教材出版中心崇文书局《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生命之水》——第三次活动。本单元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开展Word与Excel的比较探究学习。本次教学内容是熟练掌握电子表格边框、表线、文字及数据的格式设置。

信息技术课标提倡“引导学生融入技术世界,提升信息素养,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Excel是继学习Word后Office办公软件中的第二个组件,也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用软件,更是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提高计算机运用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新课改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针对这一课,我思考围绕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来组织教学:

  一、学生已经学会了什么?(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者是大公桥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已经熟练掌握了WORD的操作。通过前两次的教学活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Excel这个软件,并且能在表中进行数据录入和进行简单的格式编排。他们求知欲强,对于感兴趣的知识,学习积极性很高,勤于动手、乐于探究。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改提倡的主要学习方法。

  二、他们还想学什么?(教学目标)

《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结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工作簿的建立、设计及保存;能熟练地设置表格、文字和数据的格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任务驱动,开展《消费统计》活动,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升信息素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计算机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体验探究问题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设置表格线及文字和数据的格式

教学难点:独立完成一张表格的设计和制作

课前准备:师:1.多媒体课件;2.电子教室系统畅通;Excele软件使用正常;生:一周消费统计。

  三、我将怎样引导学生学习?(教、学法;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为指导思想,“建构主义理论”为依据。以任务驱动、支架式教学法为主,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线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等方式,在明确操作任务后,尝试操作,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课中采用“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互动交流、协作学习等学法来完成知识的建构,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将操作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始终,重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

以上教法和学法就体现在教学的三大环节中:引入课题——新课内容——拓展延伸。

(一)、情景创设,引入课题

作业赏析,温故知新,用时3分钟。

师出示上节课学生作业,生赏析,指出不足。

回顾已掌握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继续探究,完成建构,用时10分钟。

这是学生学习重点知识的环节,他们将在此过程中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框架。逐步建立起Execl综合运用技能。

我为学生安排了一个学习任务:任务一:继续完成或修改“种子生长数据表”;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继续操作。教师给出修改边框的方法提示(PPT),大部分学生应该很快完成表格的修改。为了让所有学生充分掌握,我将请出已完成的学生当小老师,让他到座位手把手把方法教给其它学生,通过同伴互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深入探究,体验成功,用时20分钟。

这是学生突破难点知识的训练。以学生现在的发展状态为起点,搭建分层发展的平台,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是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

教师在学生欣赏几种不同风格消费数据表后,提出任务二:设计制作自己的“一周消费数据表”。并友情提示:请充分利用Excel提供的格式功能,设计出个性独特的表格。学生在接到这个任务后,都非常高兴,并发挥想像,大胆操作,很快他们就能将自己的一周消费数据制作成“数据表”。

3、展示作品,交流评价,用时5分钟。

为学生的作品提供展示的舞台,并让其它学生分析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三)、鼓励尝试,拓展延伸,用时2分钟

信息技术课标强调要“合理延伸或拓展,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所以我在最后设计了一个拓展板块,鼓励学生探究EXCEL的强大功能,并向别人展示自己探究到的新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学习EXCEL的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思考出课堂,为以后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四)、说课小结

本课教学设计始终突出以“激发兴趣”为起点,以“上机操作”为核心;以分层次“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四、我的学生怎样更高效的学习?(效果预设)

根据我多年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来看,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法,从学生需要的角度来设计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高效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可以达到如下效果。有趣、有用、得法。第一、有趣:给自己制作时尚个性化的消费数据表,很有意思,学生很感兴趣;第二、有用:制作数据表有利于信息的分析和处理,学生觉得有用,他想学;第三、得法:学生之所以学得很快乐、很轻松,是因为我们的尝试操作很得法。通过多次尝试操作,学生自主探究,亲历制作一般表格、精美表格的过程,体验了制作表格的乐趣和成功。

信息技术说课稿 篇10

一、教材分析:

《认识Excel》是中小学《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的内容。从内容上看它是个基础性章节,从前后的联系来说它是在续Word之后的又一同类软件。它是Excel的入门篇章,学生对它的兴趣直接影响他在其它小节中的学习,基于这种重要性,我着重在本节中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了解它的工作环境以此来铺设学生以后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掌握Excel的启动和退出

(3)、通过实例学会Excel表格数据的简单输入

(4)、掌握工作表的建立和保存

过程与方法 :

(1)、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2)、培养学生敢于尝试,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助人为乐的优良品德。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情感,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难点:通过实例学会Excel表格数据的简单输入

四、说学生:

本课主要是针对农村初中二年级学生设计的。对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思维能力,在信息技术知识方面,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已能进行一些基本的操作,但是学生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我将放手让他们自学,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让他们在同学和老师的引导、示范讲解下完成任务。

另外,由于我校有些学生上信息技术课不带课本,为改变这一现状,我经常会让学生看课本,按课本的内容一个步骤一个步骤进行讲解,对一些和以前重复的知识点,我有意让学生结合课本独立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带到教材内容上来,还可以让他们知道,如果碰到一些疑难问题,除了可以向老师、同学请教外,课本也是他们最好的老师,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说教学方案:

1、自学法

本节课内容相对简单,并且和以前知识又较类似,因此我采用了自学法,这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范例教学法

此法主张精选素材、创新素材,它强调教学的示范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操作过程中该法也融合了直观演示法和讲授法,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演示和讲授的过程中可将教师演示与讲授和学生的演示与讲授相结合,一来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个别或普遍问题,以便教师及时纠正。

3、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是最基本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给学生以系统连贯的知识,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4、比较学习法

因为Excel与Word属于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以相互借鉴,通过他们之间相互比较就可以缩短学生的认知途径,同时也可以缓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畏惧心理。

六、说学法

1、尝试操作法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操作,在实践中探索发现、试错反思,才能形成具有自我特征的知识体系,并以此提高自己的技能。

2、互帮互助法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程度差异是很普遍的现象,水平好的同学必然比水平低的同学做得快做得好,我利用水平好这部分学生的剩余时间,让他们帮助操作较慢的同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荣誉

感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同时也可以解决教师不能全体皆顾的矛盾,以此提高教学效率。

3、自主探究学习法

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七、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趣导入(4分钟)

我使用范例法向学生展示了他们最熟悉的成绩统计表

利用初中生强烈的好奇心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也为顺利实现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下来我让学生打开课本12页,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告诉老 师这个软件的名称。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不会读出Excel这个单词,所以我让学生拼读出来,学生边拼读我边板书:Excel。目的是让学生节下来能根据这个单词结合Word的方法来启动Excel

2、回顾迁移(4分钟)

教师告诉学生:Excel与Word属于一母同胞的兄弟,他们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同学们想想能不能参考启动Word的方法来启动Excel。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知识的回顾和迁移可得出不同的打开方式。请一学生上台演示。由于初二学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我会尝试让学生边演示边讲解,如果讲解的不是很清楚,老师再补充讲解。

3、自学教材,自主探索(11分钟)

在所有的学生打开Excel的基础上,我出示Word和Excel的窗口,让学生找出他们之间有哪些异同之处,这也是对窗口组成的复习。当学生找出这些不同之处后,我让学生了解这些额外的工具按钮叫什么,学生通过自学,并根据字面意思可以得出Excel添加的工具都和数据有关,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自己的自学探究得出了认知规律,这种认知不是教师强加的,所以知识的价值也得以提升。 明确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

4、在学生得出Excel更侧重于数据处理后,为了让学生熟悉数据的输入或是说编辑栏的运用,我让学生输入19—20页的做一做“初二(1)班学生成绩表”。(18分钟)

1)教师示范操作:给学生演示如何在表中输入内容。

2)学生输入内容,师巡视指导。

5、自学保存、退出。(4分钟)

保存、退出的方法也存在借鉴,可以参考课本,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别人的帮助下也能完成任务。

6、归纳总结(4分钟)

在学生关闭Excel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这两个办公软件的特点,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正确的选择办公软件为我们服务,另外,我们今天又认识了一位新的朋友——Excel,并学会了如何在Excel中输入内容,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如何处理这些数据。总之,在整堂课中,教师力求语言简洁,主要让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在尝试中有所发现,在思考中发展自我。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