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构建和优化策略

来源:范文网 5.04K

1 引言

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构建和优化策略

目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提出了更高要求,山东省作为生鲜农产品供应大省,应积极构建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并持续进行优化,以满足人们生活对生鲜农产品的需求,以促进当地生鲜农产品行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2 农产品供应链与生鲜农产品及其供应链定义

2.1 农产品供应链的定义

所谓农产品供应链,指以农产品为对象的供应链系统,该供应链系统中包括农产品消费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分销商、农产品生产与供应商等。农产品生产者是供应链的开始,并经过分销、加工、零售等诸多环节构建起垂直的网络系统。该系统中涵盖级别不同的多个参与主体,即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分销商与消费者。

2.2 生鲜农产品与其供应链定义

生鲜农产品主要指由农业部门生产,进行简单加工或未加工,并能在常温条件下保持一定时间的产品。生鲜农产品包括很多种类,例如肉类、蛋类、蔬菜类、水果类以及水产品类等。生鲜农产品是人们日常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而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指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在需求信息引导下,通过有效的组织实现生鲜农产品由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动,涵盖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装卸、配送等一系列活动内容。

考虑到生鲜农产品具有鲜活性、即食性、难储性的特征,使得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也随之具有了产品的鲜活性、易损耗性以及生产上的分散性、较小的供需弹性等特征。

3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现状

“小生产,小流通”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在山东仍旧占据着主要地位,生鲜农产品交易仍处在原始集散阶段,采取的仍是现货交易的方式,集贸市场仍是生鲜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成交价格随意性极大;甚至一些生鲜农产品要经过3-4级的批销才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消费者的购价要远远高于原始成本价。概括起来,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物流成本偏高

农产品物流成本指农产品在整个物流环节流通过程中,产生的人力、物力等成本,即实现整个流通过程所需要的全部费用。目前,生鲜农产品物流成本比较高,究其原因主要由产品自身性质决定的,农产品地域分散性、季节性及其自身的易腐性,都对其运输、存储与加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增加了成本。

此外,当前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尚不成熟,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增加成本。

3.2 质量安全问题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缺乏安全保障,食品安全存在隐患。提高生鲜农产品数量保障性、质量可控性、消费可信度,确保消费者食用安全食品,是当前山东省生鲜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也是其应具备的核心功能。现在很多地区的集贸市场生鲜农产品,在管理与服务、产品质量与种类以及档次与规模上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很难满足高标准、绿色市场需求。

3.3 冷链物流体系未成型

冷链物流主要指一些容易变质腐烂的食品从生产地至消费者手中的一系列环节过程中均需保持在较低温度状态下的供应链系统。对生鲜农产品而言,像肉禽蛋、水产品、水果、蔬菜以及药品、加工食品,均需借助冷链系统进行流通。通过冷链物流可保证食品品质与质量,因此,建立完备、成熟的冷链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我国冷链系统供应的产品仅能满足20%-30%的市场需求,冷藏运输率仅为15%-20%,其中有超过80%的生鲜食品在加工、流通、保存等环节仍在常温下进行。山东省生鲜农产品的流通主要通过自然物流、常温物流实现,没有一个成熟的冷链物流体系作保障,结果导致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损失较为严重。

3.4 组织化程度不高

虽然近年来山东生鲜农产品的连锁经营有了长足的发展,省内涌现了一批骨干连锁经营企业,但农产品集贸市场仍是山东生鲜农产品流通的重要场所,其占全省流通量的70%左右。同时,山东多数农户同时扮演着流通主体与生产主体的双重角色,没有有效的中介组织加以引导与带动。很多集贸市场交易方式落后、市场功能简单、基础设施不健全等,有关生鲜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没有较强竞争力、管理混乱、机制不够完善,整个生鲜农产品组织缺乏严密性。

3.5 商品化及标准化水平低

伴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及消费水平不断迈向新的台阶,因此对生鲜农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山东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省,是全国主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但即便如此,其生鲜农产品的商品化、标准化程度却非常低,其中加工转化率只有30%,生、精加工食品比例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大多数流通市场的农产品缺乏规格化、标准化,分级、分类范围很小,品牌意识欠缺,整体竞争力很弱。

4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构建和优化策略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对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模式进行探讨,包括超市主导型、批发市场主导型、龙头企业主导型物流供应链模式。

4.1 山东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构建原则

4.1.1 完善物流系统原则。生鲜农产品的流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系统。完善的物流系统能够有效确保生鲜农产品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不仅可以降低流通中的成本、缩短流通时间、减少物流损耗率,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保证了消费者的健康。

4.1.2 产业链下游主导原则。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从主导主体上可以分为上游主导型、中游主导型以及下游主导型。下游对上游产品有需求,上游才有可能安排生产,下游通过对上游提供的产品质量进行检测,以决定其是否接受上游提供的产品。从这个层面分析,由下游起主导作用的流通能够更好的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分析流通未来发展趋势,下游对整个物流供应链的驱动及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而上游给整个物流链的影响将会减弱,未来生鲜农产品流通模式将主要由用户、消费者影响。

4.1.3 供应链节点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原则。生鲜农产品要实现质量安全且形成动态均衡的稳定,高级别的可以向下兼并低级别的流通场所进行交易,当然价格应适当加以提升;而低级别的则不允许向上兼容,这样在主体信息对称状况下,便会在信用较高的方向上实现自我完善,促进信用升级与质量安全相互促进机制的形成,最终在信用环境中,流通模式不断得到优化。因此,构建并实施农产品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机制,以农产品质量和价格为基础,借助信息共享、公开、公布途径,使得参与主体能够自觉地参与到食品安全体系建设中去,逐渐覆盖山东省全境并进一步向周围省市辐射、蔓延。

4.2 以农业龙头企业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

山东省首先提出进行农业产业化,20世纪80年代后期很多城市提出了贸工农一体化、经济大合唱等,寿光市出现了以市场引导农户为特色的从生产至销售一体的经营方式。

农业产业化中龙头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以生产加工企业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在目前来看是比较适合山东省省情甚至是全国国情的。

该供应链模式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任务由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负责,包括信息网络设计、分销商、供应商的选择等,另外,加工企业跟踪控制、生产作业计划以及库存方面的管理同样不可轻视。该模式如果能及时反馈信息,减少流通环节并具有良好的冷藏物流条件等,进而快速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与质量,就会使得生鲜农产品能够较好地在市场上流通。

农业龙头(生产加工)企业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形成需要具备两大条件:(1)生产加工企业要有声誉更要有规模。企业有市场普遍看好的品牌就会使得产品在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有了规模一切生产环节就会规范、科学,这样就可将上、下游的节点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间进行良好的融合,保证分销商与供应商合作关系的稳定性。(2)生产加工企业对物流有控制力。就目前全国范围来看,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在生产加工之外都承担着配送的功能,这就使得企业对物流有了控制力,企业可以随时随量地进行配送,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成本,也保证了运送途中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了运输效率。

4.3 批发市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

就我国农产品交易、流通的现状来看,批发市场仍旧在生鲜农产品流通流域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节约交易费用,能够比较合理地配置食品资源,稳定供求关系。其形成条件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1)批发市场的核心部分与市场企业化的任务主要由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运营商承担,生鲜农产品批发市场企业化改革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而且已经初见成效,批发市场企业化改革之后规模不断壮大、管理不断完善,运营商承担起物流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重任,逐渐形成了生产、加工、存储(保鲜)、销售、配送一体化的模式;(2)具备物流优势以及拥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平台,作为农产品交易场所,物流能力已经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之一,要使批发市场能够良性地运行,就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以信息化为手段来完善市场建设,从生鲜农产品的出库、分类分拣到包装都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支持,同时,注重批发市场零售商、生产商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完善与建立,确保整个供应链更好的实现信息共享。

4.4 连锁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

超市连锁经营是一种比较先进的经营方式,其将大规模工业生产追求规模经济效益的思想引入到了零售业,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市场经营绩效。目前我国的超市体系已日渐成熟,尤其是在城市,生鲜农产品已经成为连锁超市货架上的必备商品。这是有其原因的,现今生活节奏加快,多数人都不再去集贸市场讨价还价了,直接到超市拿东西付钱走人,再加上对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考虑,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超市;另一方面,连锁超市有其独特的优势,通过生鲜农产品生产基地直接集中采购减少了流通环节,保证了产品的鲜活,并且符合消费者和生产者利益。以连锁超市为主导的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的形成,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4.4.1 连锁超市要有规模、有渠道、有信誉,吸引其他节点企业加入主导供应链,实现整个供应链管理与运作主导权的运用。而要想在供应链中处于核心地位,连锁经营超市应具备信誉、渠道以及规模方面的优势,如此,上游分销商、制造商、供应商才能从自身角度出发,承担应有的责任。

4.4.2 连锁超市物流系统应完备,局域互连网的信息平台应强大。连锁超市只有具有完备的物流系统,才会及时对消费者的需求状况作出正确的反应,以确保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使其到达消费者手中时是安全的、新鲜的。

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农产品物流指的是以农产品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活动。

这个定义是按照物流术语标准中物流的定义来界定的。实际上,对农产品物流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里只是引用了大家常用的一个定义。我国有一个非强制性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大部分关于物流的定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为什么会多元?因为我国农产品种类非常多,而且各种农产品的属性不一样。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地方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发展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就会在不同的地方衍生出不同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种:

1. 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模式,主要指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或者是流通企业,自主组织物流活动,为自己的农产品生产销售进行服务,连接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这种自营模式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加工企业主导型、流通企业主导型和批发市场主导型。

(1)加工企业主导型物流模式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它直接与农户或者通过合作社或生产基地和农户签订合作协议,自己来组织物流的运作,从而把农产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或者一些直销网点送到消费者手上。具体参见图1.

(2)流通企业主导型物流模式

流通企业(主要指大型超市、大卖场、仓储式商场)来组织物流的运作,从而把农产品通过配送中心送到消费者手中。配送中心有两种配送途径:一种途径是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还有一种途径是通过它自己的连锁店或者直接送达消费者。具体参见图2.

(3)批发市场主导型物流模式

我国有非常多的专业批发市场,在这种模式中由它来主导,通过它和生产者或者一些中介组织把货源组织起来,然后再通过批发商、零售商送到消费者手中。具体参见图3.

2.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

所谓的第三方指既不是供方又不是需方来组织的,那就是在供方和需方之外,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把农产品从生产者那里运到需求者手中。实际上这是一种物流代理服务的性质。这里面的内容也是很丰富的,需要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管控。具体参见图4.

3. 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

目前我国有很多农产品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具有运输集散、仓储、配送、流通加工、报关、检验检疫等多种功能。通过依托物流园区的物流基础设施,把农产品从供方送达到需方。具体参见图5.

实际上,目前普遍认为,以上模式中,我国当前农产品物流模式还主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4500多个,承担了70%以上的农副产品流通任务,并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主体、多类型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新格局。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为1759家,交易总额、交易量、批发市场的摊位数量和交易面积等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且增长速度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目前按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计,名列前五的省份是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其占比达到49%(参见表1)。这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高、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基础比较好、商品经济相对发达,所以它的批发市场数量多、规模大。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损耗大、增值能力弱。表2是中美农产品物流比较。

1. 物流成本高

说到物流成本,有一组比较宏观的数据,现在普遍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8%以上,而物流发达国家仅为9%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要高出很多。对此是有争论的。因为国内的专家做过相关研究,就是我国过去20年的发展,实际上产业结构特征与美国1960-1980年期间的工业结构非常相似。也就是说,在相同的产业结构下,我国的物流成本实际上比美国高4个百分点,而不是9个百分点。

在农产品物流方面,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占比为40%左右,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占比为 60%以上,而美国的占比则分别是 10%~20%和3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成本总体还是比美国高出很多。

物流成本高的原因,一是农产品物流的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因为铁路货运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公路运输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物流环节繁多,农产品被多次装卸和储运,导致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众所周知,目前虽然实现了交通大部制,但铁路改革任务还非常重。

当前生鲜电商的物流状况与发展方向

生鲜市场被视为国内电商领域的"蓝海",市场庞大,前景广阔。但由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生鲜损耗大等原因,有数据显示"90%以上的生鲜电商都在亏损",生鲜电商的发展并不顺利。影响生鲜电商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物流业不能满足电商的"成本低,速度快,质量好"的要求。过高的腐损率,加重了企业的成本。

一、生鲜电商的物流现状

1.物流运输成本高,客单价高,影响客户的购买力。生鲜产品是指未经烹饪、深加工,只进行必要的简单处理和保险即可出售的初级产品。基于生鲜产品的特点,在产品采购、运输、储存、配送时,都必须是冷链物流,同时还要更快的配送时效。冷链物流系统的投入非常高,尤其自建冷链物流体系对生鲜电商吸引力最高,纵然自建物流体系的优点很多,但也不是万能的,自建冷链物流需要有一定的规模,但受各个地区的条件限制,根本无法覆盖所有的区域和市场,然而生鲜电商却可以覆盖全国。目前多数自建冷链物流系统主要建立在大中小城市,面对的是中高端客户,根本无法普及乡镇及广大的农村。同时,相关调查显示我国生鲜产品的物流成本占到60%,甚至更多。生鲜产品要用独特的气泡膜包裹,为了防止上平物流过程中碰撞还会加带隔层,不同商品要配备不同的箱子,包装成本的增加,就意味着客单价高。消费者购买生鲜产品单价过高,直接影响到客户的购买力。

2.储存难度高,易损耗,折损率高,难保质保鲜,用户体验差。生鲜电商的客户遍布全国,非常分散,这给物流运输和配送带来了宽广度的问题。由于生鲜产品技术和冷链系统不完善导致货损严重,品质下降,客户退货后根本无法二次销售。某电商推出"遂昌高山散养猪"预售,由于品质没有控制好,发货上没有在配送时间上做到准时,导致店铺的好评直接从4.8降到4.4.而樱桃的预售虽达到2万多箱,但物流冷链系统没有保证所有商品的品质,导致客户收到货后不断投诉,甚至退货,店铺评分从5.0瞬间下降到4.1.生鲜产品不能保质保鲜,用户体验差,影响产品的口碑,将失去很多的潜在客户。同时生鲜产品的折损率高,又影响产品的二次销售,使得客户单价成本更加高。

3.配送时间要求高,标准化程度低。生鲜电商产品储存不易,保质期短用户消费习惯各不相同,缺乏统一标准,替代性地,用户忠诚度高。生鲜产品缺乏标准化体系,为降低损耗需要,要提高时效性,高价产品面向中高端消费者。消费者区域分布广,这对生鲜产品的储藏和品质的保障的要求高,现有冷链物流系统中,全场冷链物流相对薄弱,生鲜产品在生产地到客户手上的中间环节,包括储存、运输和配送非标准化操作导致了巨大损耗。有相关报道指出,100吨青菜的损耗高达20吨。

二、生鲜电商发展趋势探讨

生鲜电商的独特性要求前期需要巨大的投入,包括物流运输、储存和配送及供应链技术的高要求,对生鲜产品在生产地的质量监督,要保证源头上的优质,同时要满足于不同客户群的要求,这就决定了生鲜产品要走一条不同于普通产品的商业模式。

1.严格控制运输风险,建立冷藏设备的仓库,降低折损率。生消费者都青睐于原产地直供的模式。鲜产品不易储存,长途运输需要保鲜,因此不但要建立有冷藏设备的仓库,而且要加强运输过程中的全程冷链。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一般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用户对优质食品的需求导致高毛利,生鲜产品价格弹性小,虽然消费者不会因为价格变动大而大幅度增加消费,但是仍然要在生鲜电商市场赢得更多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尤其现在是30岁以下的消费者,对网络操作比较熟悉,是最有活力和潜力的群体。生鲜电商企业可以运用营销手段让这部分人群参与生鲜电商中。

2.网上下订单,线下取货,网店代收,免去收货烦恼。冷链物流发展满足不了生鲜电商的快速发展,生鲜电商应建立一个有效的末端配送机制。在控制成本上,通过网上下订单的方式做到了"零库存",这样不但规避了企业自己的成本风险,而且能够确保客户购买的产品足够新鲜。有供给推动型向需求推动型转变,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根据消费者线上订单需求决定进货量,降低储存量和损耗率。立足于本地市场主要包括便利店,小卖部,洗衣店,小区收发室和快递站等,这样可以减轻了生鲜电商扩张的成本,而且成本的可控性也更高。降低物流储存和配送成本,缩短用户收货时间,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不但可以节约物流成本,还能提高用户体验值。

3.加强售后服务承诺"本市24小时送达"和"跨市72小时送达",到货验收,不活包赔政策,赢得客户口碑。生鲜产品不同于其他产品,对商品体验性极强的生鲜市场,由于生鲜产品质量好坏关系到人身健康安全,线下对生鲜产品的完美体验显得非常重要。所有商品储存在仓库,消费者可以根据库存的实际情况选择消费,有库存马上下单送货,没有库存同样可以下单预售,保证做到"本市24小时送达"和"跨市72小时送达",到货验收,"不活包赔",这样既提高了供应链管理技术水平,也能提高储存的效率,进而控制了物流成本。另外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个性化产品,更加能吸引到更多的客户。客户认为生鲜电商企业的口碑非常重要,必须有一定的信任关系和良好的购物体验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

加强冷链物流设备的建设,保证生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冷链物流终端建设可以依托企业自身力量,然后城市冷链物流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回收期长的工程,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则更多地依赖于政府扶持和引导。同时对生鲜电商企业给与一定的政策扶持,鼓励生鲜电商企业创业发展,引导消费者合理消费。生鲜电商已是电商发展新领域,各电商企业还在慢慢摸索发展,需要在商业模式上不断创新,服务水平要不断的细化,争取占领市场的有利地位。政府应鼓励和创造一个较好的生鲜电商平台,为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一个广阔而公平的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有效的监督行业的产品安全,为企业和消费者营造一个共赢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方建生,刘佳妮,刘玉权。福建省生鲜电商现状与发展研究。农业展望,2014,(12)。

[2]张夏恒。生鲜电商物流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贵州农业科学,2014,42(11)。

[3]彭海容。生鲜电商"双十一"爆发冷链物流亟待开发。中国食品,2014,(23)。

[4]易海燕。基于冷链物流的生鲜电商发展模式研究。中国市场,2014,(31)。

[5]潘灵敏。生鲜电商的困境和探索之路。商场现代化,2014,(32)。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包装技术现状与应用

1前言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是指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最终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将食品始终保持在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最佳物流手段保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种系统工程。生鲜食品在从生产者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有80%以上的时间是于配送运输环节上,及时准确的追溯信息对物流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包装技术,不仅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货损成本,而且可以大幅度提高冷链物流的质量。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相关的研究包括可追溯技术(条码技术、RFID)和定位技术(GPS、GIS)[1].然而,目前研究与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2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包装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2.1可追溯技术

条码技术应用非常广泛,已经从物流供应链的零售末端前推到配送、仓储、运输等物流各个环节。目前的研究热点是在有限的几何空间内表示更多的信息。一种可行的办法就是利用一维条形码在垂直方向向上冗余,向二维方向扩展,还可以利用物品图像识别原理设计出新的维条形码。美国Symbol公司已推出PDF417的堆叠式二维条形码,目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RFID技术主要应用在食品冷链物流安全生产与管理、仓储与物流配送管理以及温度监控。目前的研究热点是将RFID技术与各行各业应用相结合和研发多频段的RFID技术。吴欢欢,成志平等提出RFID技术可以和自动化技术结合使用,严密监控整个货物冷链物流的过程,提高冷链物流的效率。

2.2定位技术

GPS技术主要应用在为驾驶人提供导航服务,为冷链物流监控中心提供实时测量位置的信息以及记录车辆的行驶轨迹。其研究热点是开发GPS软件产品以及深化GPS各类应用。罗珩等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温湿度传感网络和GPS系统的智能冷链物流跟踪监测系统,采用Zigbee技术,为保证低温货物的安全运输提供了信息技术解决手段。杨森等[2]提出GPS与RFID结合使用,运用于车辆调度系统中,实现智能化。

GIS技术主要应用于物流分析,其研究热点是开发基于GIS决策支持系统与应用服务关键技术。李一波等人采用GPS获得经纬定位信息,再借助GIS实现经纬信息到地理信息的映射,并采用先进的J2EE和XML等开放式的技术标准,实现企业全物流的一体化。目前一些国外公司已经开发利用GIS为物流提供专门分析的工具软件。功能较完善的国外GIS系统软件有ARC/INFO、GENAMAP等,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一个Map Objects的物流配送系统,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3生鲜食品冷链物流包装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包装技术已成为物流包装技术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由于起步时间,研究条件等限制,我国此方面的发展水平与国际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结合目前的研究情况,我国食品冷链物流包装技术的研究应针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3.1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落后与信息化程度低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我国冷链物流包装信息技术落后,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网络,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信息系统,发展不均衡。我国温控技术落后,只能提供统一温度,自动化温控与记录能力不足,卫星监控应用有限,无法做到运送几种不同温度要求的货物。因此,我们应对冷链物流关键技术更深入的研究,发明多功能便携式的设备,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完善物流动态信息采集技术和物流安全技术,并且推进物流的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3.2技术标准不完善与法律法规不健全

冷链物流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完善的技术指标和法律法规体系、统一的标准和技术规范是保证冷链物流运转的基础。目前,我国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相关的法规较少,技术标准不完善。如在RFID标准方面,我国目前仅仅颁布了电子标签技术有关的一些行业标准,不同厂家的产品在信息格式、容量等方面各不相同,不能够相互兼容,这使得企业之间无法顺利进行数据交换与协同工作。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快完善包装技术、环境温度、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等的统一标准,进而组织建立冷链物流技术质量评价体系,将生命周期评价引入信息包装技术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意义重大[3].

3.3完整体系未成形与传统模式不合理

目前,我国主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没有形成连贯成型的冷链物流技术体系,存在着不合理的包装、运输和储存现象,致使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在我国蔬菜瓜果商品化达到60%以上的市场环境下,进入冷链系统体系的蔬菜水果比重仅占20%,远低于发达国家95%的比重,而我国传统的冷链物流配送模式主要体现在部分易腐商品生产企业自行完成配送任务,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介入少,导致配送成本高。因此要创建绿色冷链物流策略,实施联合一贯制运输;开展共同配送和多式联运,减少环境污染[4],以形成一个资源节约型、低熵型和循环型的生鲜食品绿色冷链物流体系。

4结语

冷链物流信息包装技术在体现易腐食品物理化学特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在冷链物流包装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较好地发展前景。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包装技术的各方面将不断地完善。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冷链物流信息包装技术的研究投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出台更加全面的法律法规,以加快生鲜食品冷链物流信息包装技术的规范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为人民的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申江。低温物流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51-160.

[2]杨森。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车辆调度系统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4,33(7):338-341.

[3]肖红。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1):6-7.

[4]陈红丽。如何建立生鲜食品冷链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物流科技,2013,(7):20-22.

日韩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与启示

中日韩三国同为亚洲重要经济体,三国 GDP 占亚洲的 70%,通过研究日、韩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功范例,对于降低我国农产品运输损失率、整合优化冷链物流体系、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良性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日韩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 日本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特点

日本山多坡陡、平原狭小,农产品生产缺乏优越的自然条件,但受益于其较高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水平也很高。日本拥有 15 万辆左右的冷藏车,年产量约 2 万辆,平均 800 人拥有一辆,冷库容量超 1700 万吨,冷藏运输完好率在90% 以上。无论是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基础设施、信息化水平,还是冷链物流流通模式、服务体系,都已形成一条完整的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值得发展中国家借鉴。

1. 以农协为主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日本农业各类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合作组织健全,尤其是以农协为代表的专业性组织,既对成员的农业经营、生产技术和生活方面进行指导,又共同购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资料,管理农产品共同销售,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共同配置和利用。它的宗旨是为农民服务,而非赚取利润,在农协组织中,不管股金多少,都是一人一票,以人为基础入农协,日本 90%以上的农户都加入了农协。日本在中央和地方都设立不同级别、不同规模的农协组织,形成了层次清晰、组织高效、分工明确的体系,在日本国内建立了多个专业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全国范围集合优势农业资源保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货源。

2. 农产品"地产地销"流通渠道体系。"地产地销"是指一定区域内生产的农产品在当地销售或消费,在日本"地产地销"主要类型有: 直销所(亦称直卖所) 、观光农业、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其中,直销所是日本农产品流通体系的新型零售业态,由农产品生产、流通主体或相关主管部门开设的固定交易产所,所有商品由直销所委托销售,供求双方需缴纳一定会费,才能进行自由买卖。目前,直销所的运营方式已经由生产者运营、雇员运营发展到区域配套综合运营,其发展已经呈现专业化、规模化、电子化、信息化等特征。此外,日本观光农业、农超对接、农餐对接等农产品流通渠道也十分发达,共同构成了日本农产品"地产地消"流通体系。

3. 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21 世纪初,日本国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尤其是疯牛病事件,加速日本政府推进农产品冷链追溯制度建设。目前,日本所有的农产品都实现追溯管理模式,从生产、加工、存储、流通到销售终端的各个环节,管理者、经营者和消费者都能随时随地的查询农产品在相关环节的具体信息。日本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最核心的内容是确保农产品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中所录入信息的完备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当农产品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对整条信息链进行逆向追溯,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问题源头,并及时处理、追责。整个追溯的过程都由日本食品安全局、食品卫生协会、卫生检疫所等监督管理、执行机构以及相关媒体全程监督。

(二) 韩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特点

韩国 70%是山区,农业区主要集中在庆尚北道与庆尚南道,以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由于受"出口第一主义"影响,韩国忽略国内市场,忽略经济过度开放对农业的负面影响,一味进口国外低价农产品,致使本土农业持续衰退。由于政府大力扶持农业和工业反哺农业的影响,韩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比较发达,物流体系组织化、社会化、网络化程度较高。韩国将贮藏加工过程的保质保鲜放在农产品的首要位置,易腐农产品物流全程冷藏率达 100%,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从收获后或进口后,一直到消费者的冰箱里都在低温环境中流通。

1. 以可乐洞市场为代表的批发拍卖模式。可乐农水产品市场是韩国最大的公营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农产品年交易量世界第一,在韩国农产品流通领域起主导作用,代表着韩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水平。市场总面积 54 万平方米,经营的农水产品种类约 165 种,共有十家大公司、两千多家小公司在此营生,平均每天车流量 4 万多辆、人流量 14 万人,鲜活产品日常流通人数在 2 万人左右,整个市场被分割为分成若干个小拍卖场,7 ×24 小时都有农产品在此拍卖。负责拍卖的人员在流动展示车上叫卖,车上的电子屏幕显示产品品名、类型、批次、等级、产地、总量、出价等信息,批发商用遥控器出价,按照出价高低和先后次序,价高者得。可乐洞市场主要通过产品重量和农药残留两个指标保障产品质量,共有五个大公司经营拍卖,拍卖的公平公正性保证了价格的透明性,一种产品在可乐洞市场拍卖出的价格,一般都可以作为全国的标准价。

2. 一元化的综合农协体系。韩国农协是依据《农业协同组合法》设立的公法社团,可在政府权力之外行使公共权力,是韩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韩国最大的农民合作组织,截止2010 年年底,农协系统网络遍布全国,共有 5663 个各级机构,其业务共分为三大类:一是教育、支援事业,推进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研发、实验、经营,并为农民提供权益保护; 二是金融事业,通过城市的农协银行和基层农协的"相互金融",为农民提供全面的农业金融服务; 三是农产品流通事业,农协提供了包括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农产品交易场所,农协直营的 HANARO 超市,韩参、泡菜等农产品专门品牌等全面的流通服务,还特别发展生鲜收购、冷藏、加工、配送为一体的农产品专营冷链物流公司,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和新鲜程度。

3. 政府重点扶持打造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韩国政府在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中着重扮演物流条件创造者的角色。首先,韩国政府有效的衔接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保障农产品冷链运输的便捷流通; 其次,建立全国性与区域性、综合性与专业性并存的多层次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体系,集产地信息与市场信息、仓储与配送、展示与交易等多功能为一体,这些都为韩国现代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条件。再次,韩国政府建立专项基金,以资助专业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司,对研发新型物流冷链技术的企业和个人削减其所得税,政府的农业财政资金、农产品价格安定基金,都通过农协组织下发,并长期给予农协特殊优惠利率的政策贷款,财政部门还出资为农协会员购买冷链物流相关设备提供补贴。

二、日韩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对我国的启示

(一) 继续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信息技术研发的投入

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比,起步晚、水平低、冷链运输率和利用率都不高、冷链物流信息技术较落后,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落后是冷链利用率较低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水果蔬菜的冷链流通率为 5%,水产品、肉类农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23%和15%,我国公路冷藏车只占公路货运总量的 0. 3%,铁路冷藏车只占铁路货运总量的1.1%,运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困扰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投资,更加合理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引进、研发更先进的冷藏运输设备,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 还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推广智能冷链物流技术、GIS、RFID 等物流信息技术,对农产品冷链过程进行全面动态监控,提高运营效率,保证冷链农产品的安全与质量。

(二) 全力扶持新型农业合作社、第三方冷链物流

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新型农业合作体系、专业化的第三方冷链物流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需要众多资源的投入,对于中小型企业和农户而言,进一步发展专业化的农业合作社和集成化的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市场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也在部分地区开展农商超对接的试点,在城市引导大型商超与农产品产地对接,由于农业合作社的运营、对接业务的管理和资金支持、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等不够规范、统一,导致农商超不能长效对接,因而,要进一步扶持新型农村合作社和第三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以完成中小规模农业经营者不能实现的冷链物流业务,保证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顺利便捷流通。

(三) 进一步加快农产品物流追溯体系建设

日韩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体系,既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食品安全,又能提升农产品物流主体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所以,我国应进一步加快出台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标准,从农产品选种、购种到成熟后保鲜、冷藏运输,提供一整套统一、标准化的操作指南。由于生产源头的信息追溯最复杂、艰难的环节,因此要更加重视从源头完善农产品安全事故的防范制度建设,可以引进独立的第三方农产品安全认证和风险评估机构,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风险防范和事故处理的能力,也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利用专业协会、龙头企业和农户合作的成熟模式,按照合作协议标准对农产品种植、存储、运输等环节准确的记录相关信息,并加强各协会、各企业、各行业管理部门追溯数据库互联互通与信息共享,逐渐形成全国通用、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追溯平台。

(四) 持续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政策、法规

日韩为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对农产品冷链物流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标准,如日本制定的"新综合物流施政大纲"、"物流效率化法等,用来指导本国冷链物流的发展; 韩国对食品、农产品冷链温度、包装材料、操作标准、检验检疫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实施专业的市场准入和认证体系制度; 而我国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还没有系统的体系,现有的标准多集中在运输和冷藏环节,缺乏对冷链物流全程的管理和上下游衔接过程的规范。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快制定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冷链操作标准,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胡 锋。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增长空间巨大[EB/OL].[2015 - 2 - 24].

[2]卜 梅。 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比较研究[J]. 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11) .

[3]王翠敏。 日本农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及经验借鉴[J]. 世界农业,2014,(6) .

[4]李凤荣。 日本农产品"地产地消"流通体系剖析[J]. 世界农业,2014,(7) .

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与降低措施

1 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概述

我国在 2006 年所颁布的《物流术语》中对物流成本进行了定义,指的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而农产品物流成本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概念,但是根据农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成本的定义,可以把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概念定义为农产品在成熟到送到消费者手中所消耗各种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总和。包含农产品在运输、仓储、包装等物流作业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

2 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的原因

(1)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对物流成本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主要原因是:因为第一,目前我国物流成本核算体系还没有形成,物流成本的内容都被分散了,经营者看不到物流成本的消耗之大。第二,物流成本的核算信息难以收集, 而且还没有统一的核算标准,就造成许多物流费用的模糊性,而且每层作业之间难以形成一个有效的网络,获取有效信息的速度慢。

(2)农产品本身特性

我国农产品需求量大,但我国农产品的经营模式多数都是农民自己经营,生产规模之小、且生产地也分布在我国的各个地区。所以导致农产品物流范围广,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导致物流成本高。另外,由于我国占地面积大,导致不同的地方所生产出农产品差别比较大,但消费者的需求没有地域限制,这就需要许多的中间商进行传递,利益的流失就多。而且,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鲜度、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但农产品具有易腐性,所以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要使用一些冷链技术来保证流通过程中农产品的质量,但这无疑要增加农产品流通中的成本。

(3)农产品物流设施技术落后

一直以来,国家对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许多农村甚至没有公路。 另外,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技术发展的也比较缓慢,满足不了农产品物流市场的需求。例如:对于易腐的水果蔬菜类产品,要求从采摘后能够快速的送达消费者手中,但是由于我国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不完善,导致经常出现有车没货,或有货没车的现象。而且对于易腐的水果蔬菜类商品,需要的冷链运作,但是目前我国都是在用常温作业,从而损失严重。

(4)落后的流通体制导致物流组织效率低

我国目前农产品物流模式主要分为四种:第一,直销模式。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形成不了规模经济。 第二,契约型物流模式。对于公司而言,要挨家挨户的进行农产品的.收集,配送成本依然很高。 第三,联盟式物流模式。 经常会出现搭便车这种现象,导致整个链崩塌。 最后,第三方物流模式。 这是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 但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专业性比较差。

3 降低农产物流成本的措施

(1)加强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

首先,要让参与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参与者,清楚的认识到物流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可以从政府的角度,大力宣传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的好处,也可以树立典型的农民示范。其次,要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追寻成本最小,所以要了解自身的物流的系统,要从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来进行物流成本管理。 最后,统一物流标准,建立一个合理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从而切实有效的降低物流成本。

(2)加强物流信息化建设,减少中间环节

由于农产品具有地域性,农产品不可能像工业产品一样集中在一起进行生产,然而可以通过信息网络作为媒介,把不同地域的农产品都联系起来。首先,国家、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在信息网络硬件设施的投资和建设。 其次,建立一个高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系统平台。 借助这个平台,能够使物流的各项作业迅速的响应,每项作业还能够完美的衔接,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然后,通过对网上信息的分析,农产品运营企业能够有效的制定或调节自己的计划,从宏观上控制物流成本。

(3)提高农产品物流技术,加强设施设备建设

首先,加快农村道路建设。 要提高物流效率,就要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 为农产品物流成本的降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其次,加强设备专业化建设,例如:立体仓库,货架与货架之间宽度要比普通货架的宽度要窄,且要高。 从仓储成本角度来讲,提高了仓库的使用率,从而降低了仓储单位成本。 又由于一个人一台计算机就可以完成整个仓储作业, 可以节省仓储人工成本,完全机械化运作速度还快,仓储的运作效率快。 最后要发展农产品物流技术,例如:农产品运输需要的冷链技术。

(4)开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新模式

第三方物流是目前农产品发展的趋势。因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产品是物流,因此第三方物流业会把所有的经历用在物流的运作上,所以目前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具备先进的设备、专业的物流人员、和高效物流运作体系。能为客户,也就是农产品物流的需求者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有自身高效物流信息系统,可以鼓励其和农民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柔性化的合作,通过物流信息系统接受消费者的订单,然后由第三方物流企业通知农民或者农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实现订单生产,减少一部分仓储与运输成本。

参考文献:

[1]雷蕾。 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

[2]邵晴芳。 浅谈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J]. 当代经济,2011,23:48-49.

我国农产品物流问题与应对措施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现状

农产品物流指的是以农产品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活动。[ 1 ]这个定义是按照物流术语标准中物流的定义来界定的。实际上,对农产品物流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里只是引用了大家常用的一个定义。我国有一个非强制性的物流术语国家标准,大部分关于物流的定义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呈现多元化特征。为什么会多元?因为我国农产品种类非常多,而且各种农产品的属性不一样。我国地大物博,很多地方的自然条件、经济结构、发展水平都不一样,所以就会在不同的地方衍生出不同的农产品物流模式。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种:

1. 自营物流模式

自营物流模式,主要指农产品的生产者、加工者或者是流通企业,自主组织物流活动,为自己的农产品生产销售进行服务,连接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这种自营模式实际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加工企业主导型、流通企业主导型和批发市场主导型。

(1)加工企业主导型物流模式

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它直接与农户或者通过合作社或生产基地和农户签订合作协议,自己来组织物流的运作,从而把农产品通过批发商、零售商或者一些直销网点送到消费者手上。

具体参见图1.

(2)流通企业主导型物流模式

流通企业(主要指大型超市、大卖场、仓储式商场)来组织物流的运作,从而把农产品通过配送中心送到消费者手中。配送中心有两种配送途径:一种途径是配送中心-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还有一种途径是通过它自己的连锁店或者直接送达消费者。具体参见图2.

(3)批发市场主导型物流模式

我国有非常多的专业批发市场,在这种模式中由它来主导,通过它和生产者或者一些中介组织把货源组织起来,然后再通过批发商、零售商送到消费者手中。具体参见图3.

2. 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模式

所谓的第三方指既不是供方又不是需方来组织的,那就是在供方和需方之外,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把农产品从生产者那里运到需求者手中。实际上这是一种物流代理服务的性质。这里面的内容也是很丰富的,需要对整个物流过程进行管控。具体参见图4.

3. 农产品物流园区模式

目前我国有很多农产品物流园区,物流园区具有运输集散、仓储、配送、流通加工、报关、检验检疫等多种功能。通过依托物流园区的物流基础设施,把农产品从供方送达到需方。具体参见图5.

实际上,目前普遍认为,以上模式中,我国当前农产品物流模式还主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已达4500多个,承担了70%以上的农副产品流通任务,并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主体、多类型的农产品市场流通新格局。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年交易额亿元以上农产品批发市场为1759家,交易总额、交易量、批发市场的摊位数量和交易面积等都实现了快速增长,且增长速度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目前按批发市场的数量和规模计,名列前五的省份是广东、北京、江苏、山东、辽宁,其占比达到49%(参见表1)。这主要得益于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高、农业和交通运输业基础比较好、商品经济相对发达,所以它的批发市场数量多、规模大。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成本高、损耗大、增值能力弱。表2是中美农产品物流比较。

1. 物流成本高

说到物流成本,有一组比较宏观的数据,现在普遍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8%以上,而物流发达国家仅为9%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要高出很多。

对此是有争论的。因为国内的专家做过相关研究,就是我国过去20年的发展,实际上产业结构特征与美国1960-1980年期间的工业结构非常相似。也就是说,在相同的产业结构下,我国的物流成本实际上比美国高4个百分点,而不是9个百分点。

在农产品物流方面,我国粮食物流成本占比为40%左右,蔬菜、水果等生鲜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占比为 60%以上,而美国的占比则分别是 10%~20%和3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物流成本总体还是比美国高出很多。

物流成本高的原因,一是农产品物流的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因为铁路货运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公路运输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物流环节繁多,农产品被多次装卸和储运,导致物流成本大大增加。众所周知,目前虽然实现了交通大部制,但铁路改革任务还非常重。

2. 损耗大

我国农产品在物流环节的平均损耗率为30%,水果、蔬菜这些鲜活农产品的损耗率是35%,而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为2%左右。

物流过程中损耗大的原因,一是专业设备相对较少,现代化的集装箱应用少,散装运输发展慢,专用性设施设备数量不足,标准化程度不高。二是冷链比例较低。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尚未形成全物流过程中的冷链衔接,冷链物流服务少,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从冷藏能力、冷藏运输能力和冷藏运输率来看,我国与美国、日本及欧洲发达国家相比均比较低(参见表3)。比如冷藏能力,我国人均冷库容量为 0.056m,荷兰为 1.14m,美国为0.365m,日本为0.233m.冷藏运输方面,我国公路冷藏车有5.52万辆,美国有22万辆,日本有12万辆;冷藏运输率我国不到20%,欧、美、日为80%~90%.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比例非常低,所以造成的损耗非常大。三是装卸搬运的次数比较多。农产品物流涉及多个环节,搬倒次数多,导致农产品大量损耗。

3. 增值能力弱

我国的农产品产值和加工产值比约为1:1,水果加工增值比例是1:2,而美国分别是1:3和1:4,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增值能力相对是比较弱的。

增值能力弱的原因,一是深加工能力比较低,大部分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二是深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加工水平比较低,分级简单粗糙、包装比较简陋甚至无包装等现象普遍存在。

三、我国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1. 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充分利用铁路运力,建立高效的公铁联运农产品物流网络。公路的经济半径决定了它承担长途物流运输必然是高成本的,而铁路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但关键是如何增强公铁联运的时效性。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物流中转环节,应鼓励发展农超对接等模式,提高集约化程度。

2. 减少农产品损耗

一是从技术方面提高装卸输送机械化水平,比如,粮食装卸输送设备可采用螺旋式输送机、低运载量斗式提升机等;二是提高运输设备专业化水平,如改敞篷汽车散装运输为集装箱、厢式冷藏车运输;三是提高仓库设施专业化水平,如按需建立专用仓库、特种仓库、立体仓库等;四是完善冷链服务,提高冷链服务水平。

3. 提升农产品增值能力

提高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扩大农产品深加工比例;采用专业加工设备,提升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水平。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趋势

未来农产品物流发展主要呈现以下四个趋势:

1. 园区主导的多产业融合

打破传统单一型物流区开发的模式,采取交易、配送、商业、居住、办公、休闲多功能混合互动模式,实现多业态集聚。

这种农产品物流园区实际上是多产业融合的园区,甚至是产城(即产业和城市功能)融合的园区,特别是一些大型物流园区如山东寿光蔬菜物流园区,它是产城融合的,或者叫作产业新城。

2. 农产品物流电子商务化

农产品电子商务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1)打造专业的第三方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平台本身不直接参与交易,而是作为第三方通过收取交易佣金和广告费用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同时也作为授信的第三方,收取较低的交易佣金。在农产品物流方面,则是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 3 ]资金在第三方存管,降低交易风险。这种平台已经有很多企业在做,比如中国绿谷网,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农产品B2B2C电子交易平台,2013年上线,当年总交易额102亿余元。

(2)打造闭环的农产品电子商务。闭环的农产品电商是通过“基地整合+营销+流量+交易+供应链服务+口碑营销”形式,从商品背后的故事、种植基地、采摘体验、物流体验、可追溯、供应链可视化等维度全程展现,发展社会化成熟的冷链物流。比如顺丰优选,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国内外原产地直采,专业冷链存储运输,专属物流快速送达,送到顾客手中的产品是新鲜的。

3. 农-宅对接

农宅对接一直是我们提倡的,从农超对接向农宅对接发展是必然趋势。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很多城市白领家里没有老人,对这个群体来讲,从超市买农产品带回家里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农宅对接将成为趋势,通过网上下单,把蔬菜直接送到家里,这样会大大方便都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从整体物流成本来看是节约的。农超对接与农宅对接模式参见图6.

4“.最后一公里”配送智能化

在物流领域,最后一公里配送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也是城市物流要解决的非常重要的课题。就农产品物流来讲,在城市,物流作业只能在夜间进行,而农产品特别是蔬菜等鲜活农产品,并不适合多次配送,因为会造成损耗过大的问题。

那么,如何给熟睡中的顾客送货呢,这就需要把农产品送到消费者住宅的智能保鲜橱柜里。当蔬菜等农产品送到保鲜橱柜之后,给消费者发一个取货号码和密码。消费者回家之后,凭着取货的号码和密码,就可以从相应的橱柜中取出自己的农产品比如蔬菜。通过这种智能橱柜的形式,就可以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的问题。这只是一种形式,目前创新非常多,如果大家留意观察的话,会发现我们所住的小区或者街道周边,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送问题的形式是非常多的。例如,把各个快递公司的快件都收集在一起,然后替快递公司去送件,这也是解决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一个例子。因此,要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贾金凤,侯智惠。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7):358-359.

[2]曾庆建,张鹏。寿光蔬菜批发市场“谢幕”[J].中国市场,2010(Z4):51.

[3]綦方中,郑婷婷,潘凤钗。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2012(11):106-108.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