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600字4篇

来源:范文网 2.63W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重阳节的作文600字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用的重阳节的作文600字4篇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1

今天是农历九月九日老人节,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和伙伴詹乐航想找几个好朋友一起到青口中央公园游玩。

我们先去找军军,来到军军家门前,正好看见军军提着一大袋礼品,和他爸爸妈妈说说笑笑着从屋里走出来。我们走上前说道:“军军,到中央公园玩去。”军军高兴地说:“今天是老人节,我和爸爸妈妈到乡下看爷爷奶奶。”说着他们便走了。我们去找李强,来到李强家门前,看见李强妈妈正在阳台上晒衣服,我便大声说道:“阿姨,李强在家吗?”阿姨从阳台上探出头来说:“今天是老人节,他跟叔叔去爷爷家看爷爷去了。”我们只好去找王明。来到王明家,我们敲了敲门,门开了,王明的爸爸走了出来,我连忙问道:“叔叔,王明在家吗?“叔叔说:“今天是老人节,他刚出门到奶奶家看奶奶去了。“

我们只好两个人往中央公园走去。

乐航说:“他们真有爱心,懂得孝敬老人,我们老家都在外地,不然也回去看望爷爷奶奶。”

“是啊!要是能像他们那样回老家看爷爷奶奶,表达我们的爱心多好呀!”我遗憾地说。突然,我灵机一动说:“有了,咱们也能去看爷爷奶奶。”鑫杰疑惑不解地问道:“路途那么遥远,我们怎么回家看爷爷奶奶?”

“我们到附近的敬老院去看看爷爷奶奶。”

“好呀,我们也去送爱心!“

我们立马回家拿来平时积攒的零花钱人,到超市买了面包,香蕉高高兴兴地往敬老院走去。来到敬老院,我们不约而同地说:“爷爷奶奶您好!我们看您菜了。“爷爷奶奶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我给爷爷奶奶每人一块面包,乐航剥好香蕉送到爷爷奶奶手里。看着爷爷奶奶津津有味地吃着,我们都开心地笑了……

这时,村支书也提着一大包礼物来看望老人了。他看到这温馨的一幕,激动地说:“新时代的少年变了,变得越来越有爱心了。”我们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2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跟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3

孩子永远都是无拘无束的,无忧无虑的。那是一段快乐的时光,我依然可以在活泼乱跳的孩子身上找到当年自己的影子。那时候,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我和奶奶相依为命。懵懂的我一个劲哭着闹着要爸爸,妈妈。奶奶从来不会生气,她会从早到晚的哄我,逗我,仿佛永远不知道疲倦。使我逐渐消除对父母日积月累到辜负地步的思念,说到底那些过份的思念只是因为自己过份的依赖。是奶奶让我学会独立,坚强,勇敢。学会忘记烦恼,摆脱阴影,健康的茁壮成长。最记得奶奶最拿手的舞蹈是“扭秧歌”。据说很多年前直到现在,这种舞蹈都是风靡全国的`,奶奶更是担任过村子的“文艺部长”。

当然,那时候的那种部长就和现在的队长没什么区别,不过大小也是个官啊。反正我对奶奶是万分敬佩,敬佩万分的。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的这,当然不会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软磨硬泡甜言蜜语再灌迷魂汤,一定要拜师学艺。奶奶也是无可奈何,迫不得已。

最后我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其实我心知肚明。奶奶是绝对希望我继承她的生平所学的,然后开枝散叶,发扬光大。只是奶奶对任何事情都是极其认真,容不得半点马虎。对我也不例外,她首先慎重其是的决定,先给我一个星期的试用期。虽然有点不近人情,一家人还要试应期这么麻烦。但是丝毫不影响我的壮志雄心,那气势不亚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起初几天我还有模有样的学,奶奶一个步伐一个动作的教我。后来我就开始感觉力不从心,枯燥乏味,灰心丧气啦。我几次想放弃奶奶都是鼓舞我,激励我。可是最后的结果依然是半途而废,无疾而终。奶奶却安慰我说没有关系,没有关系。

以后你有兴趣的时候奶奶再亲自教你。我知道奶奶的心里一定非常非常的失望,而奶奶终究没有机会再教我她最拿手的舞蹈“扭秧歌”。往往最最后悔莫及的都将成为自己这一生中的遗憾,我想,“抱憾终生”这个成语大概也是这么由来的吧。

重阳节的作文600字 篇4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在古代民间,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至于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诗人王维更留下千古传颂的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除了佩带茱萸,也插菊花。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这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时至今日,许多传统已经被商业化,失去了文化底蕴。往年的重阳,都没有放假,这个传统节日已经渐渐被人淡忘。只有退休的老人家,才可以在这个节日去登高应节,去缅怀故人。所以,渐渐地,重阳节演变成了老人节。我们七八十年代这一辈,除了生活的无奈,还剩下些什么?今年的重阳,同样由于工作的忙碌而不能陪伴父母。明年的重阳,又将会怎么样呢?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