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重阳节的作文900字4篇

来源:范文网 7.65K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阳节的作文900字4篇,欢迎大家分享。

【推荐】重阳节的作文900字4篇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1

重阳节思考——个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铭记与深化;而希望这一次,不会仅仅流于形式。这个重阳节,让我思考颇多,希望下个重阳节,我们会过的更好!

渐渐发现,现在的节日更像是一种为了忘却的纪念,忘却古老,忘却过去。在我们一次次用食物和整天的锣鼓喧嚣深化节日这个仪式时,节日真正的精神与内涵却在渐行渐远。若有一日一觉醒来,重阳节凭空消失,如同从未出现过一般,不知我们是否会感到讶异,寂寞,抑或是漠然。

重阳节也称作老人节,理应把为老人祈福作为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们这里却很少有见到如此的,也许是缘自忌讳。人到暮年,脑子已大不如壮年时灵光,想得最多的就是大限之时。愈想愈怕,于是愈发受不得一点刺激。别说是祝福长寿了,光是翻翻日历都会默然良久。比如我外婆寿已七十有六,眼睛也不大好。我们这一带以九的倍数为人寿的灾祸之年,视为不祥。比如二九十八岁,八九七十二岁等等。时不时就听见外婆叹气,八九七十二,要不要还呐。逢年过节给我们压岁钱时总以“现在不给就来不及了……”开头。我望向夕阳,西沉的日头给眼睛带来一丝刺痛。很多老人就是这样的心态,固执得像一头牛,什么重阳不重阳对他们来说真的没有什么意义。

也许一个节日最好的结局是这样的:最后一个记得这个日子的老人躺在一把摇椅上,目光随着落日下降,渐渐闭上。这就如同一个文明的覆亡。别妄想与天地同寿,那只不过是一个水中的梦。当社会已不再需要,当再也没有更多的理由让它存在时,有一个完满的终点,比它如何开始更为重要。

当然也有可能是由这个节日衍生开去,被赋予了新的使命新的含义,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比之彻底消亡的说法,我也更为认同这种说法,毕竟走极端的只是少数,完全维持中平不被同化的概率几近于零,还是融合来得更为妥当,弱化了具体的概念,而能将精神内核提炼出来。

于是就想到一个关于民族大同的问题。早些时候我对他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后来砖头与我提起,一个民族的走向,无非是两种,即同化他人和被同化。对当今这个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世界来说,出现统领全局的文化只是迟早的事,当然现如今这个问题便转化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的争斗,简言之就是中华文明与欧式文明的一场战争。中华的'儒家文化存在了几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平正,中庸,凡事不争第一也不落最后,于是团队作战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欧式文明更讲究竞争,也催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这场战争也许会旷日持久,也有可能因为一个微小的细节而闪电结束,总之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许要靠来自外太空的非自然可抗力了。砖头更倾向于中华大同思想的最终获胜,但究竟以何种方式来结束,就要留给历史来印证了。

一个文明的推演,要依靠一次次的铭记与深化;而希望这一次,不会仅仅流于形式。

这个重阳节,让我思考颇多,希望下个重阳节,我们会过的更好!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2

我敬佩的一个人——外公。

在万家灯火都熄灭时,外婆家的台灯仍然亮着。

灯光下坐着一个布满白发而又慈祥的老人,他头戴一副老花镜,手握一支钢笔,在书上不停地圈圈、点点、画画。

他时而全神贯注;时而愁眉紧锁;时而如痴如醉;时而面露笑容。

他就是我的外公。

外公虽然年纪大了,却非常爱看书。

由于外公会捏橡皮泥,因此,我常常缠着他给我捏一些小玩艺。

可是,只要外公一看起书,想让外公捏橡皮泥那就是“白日做梦”了。

我真想把外公的书都锁进箱里。

可之后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有一次妈妈问了我一道题:“熊猫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啊?”我左思思,右想想,也想不出可靠的答案。

还是去问外公吧,我心里想道。

我跑到外公跟前,把妈妈的话原封不动地说了一遍。

外公摸摸我的脑袋,说道:“你这小子,平日就知道玩,也不看看书。

熊猫只有四个指头的啊!”“外公,您的知识可真渊博啊!这么多知识,您都是从书上获得的吗?”我羡慕地问道。

“当然啦!‘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你肯读书,博览群书,你也会跟外公一样,知识渊博的啊!”于是,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读书的种子,书也成为了我的良师益友。

外公不仅学识渊博,还常常无私地帮别人做事,解决问题。

一天中午,我家正在吃饭。

突然,马伯伯和几位叔叔进来了。

他们的脸上没有了往日的笑容,却堆满了焦急与无奈。

他们和外公寒暄几句后,便进了书房,我也好奇地跟了进去。

只听马伯伯沮丧地说:“我家的茶树不知怎么的,生了一种怪病。

先是根部生瘤,紧接着茶树就大片枯萎。

我们农民一年就靠这几亩茶园养家糊口,可如今却颗粒无收,这……这可这么是好哇!”说完,便一手撑着书桌,一边低头丧气。

这时,一位叔叔拿出了一棵茶树的根,递给外公,外公忙戴上老花镜,左手紧握树根,右手执一个放大镜。

只见外公时而拨开树根,不停地端详:他时而握起钢笔,在纸上圈画;时而放下笔来,愁眉紧锁;时而回过头去问一两句。

马伯伯他们的心情也随着外公的表情而起伏不定。

过了好长时间,外公才把一张写满了字迹的纸递给了马伯伯,马伯伯接过了纸,宛如握住了救命的仙丹,他用发颤的声音说道: “太感谢您了,真不知道该怎么报答您才好。”

“嗨老朋友了,还这么见外。

帮这点小事,应该的。”

过了一会儿,马伯伯该走了。

外公忙拉住他的手,说:“等会儿。”

说完,他快步走进书房,拿出了一叠东西,放在马伯伯手中,马伯伯一看,原来是一叠钱,马伯伯执意不要,可外公却说:“你家今年收成又不好这点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以后有困难,尽管来找我。”

马伯伯握着钱的手微微地颤抖着,嘴里想说什么却发不出声音。

望着眼前这感人的一幕,我的心不禁被触动了,外公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他不以专长而肥私,而以助人为乐事,想到这里,外公的身躯不禁在我眼中越来越高大。

外公,他虽然没有干过什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一身华丽的外表但在他平凡的身躯中,却分明隐含着极不平凡的品质。

是啊!外公那助人为乐和嗜书如命的精神,将会筑成心中的一座丰碑,将成为我心中的一座丰碑,将成为我习和敬佩的楷模。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3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重阳节的作文900字 篇4

说起来母亲已经去世十一年头了,除了她老人家的生日,每到重阳节我都会很自然的想起母亲来,这到不是因为菊花,而是因为每到重阳节,母亲总会给我们讲起的一个故事,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一个很深的印象。故事的梗概大约是这个样子的。

有一位姓王的父女俩相依为命过日子,父亲只有一个嗜好爱喝酒,常和一帮酒友相聚赌酒。是一个著名的酒鬼。闺女很聪明,知书达理,人前人后从来对父亲恭敬有加,其父排行第九,小名为老九,人称王九。却被大家戏称为王老酒。但女儿从不称呼“九”这个讳字,甚至连九的同音字也有意避开不说。很懂得维护自己的父亲名誉。

父亲对自己的宝贝女儿十分疼爱。平时听人夸自己的闺女懂得孝顺。也美滋滋的附和几句,一次在重阳节前大家喝的半酣时,和酒友又夸起闺女的聪明和孝顺,引得酒友不服,“你说侄女聪明孝顺,怎么证明给我们大家看看?”酒鬼父亲就又举了那几个嘴边上例子,结果大家都不服气,“说那不能算数,要证明侄女孝顺和聪明,得能答上来我们所出的题目,答上来我们不仅真服了她,而且送给你们父女俩一桌酒席。”双方打赌击掌,众人并告戒王老九不可预先泄密,大家挥手而别。

重阳节的早晨,王老酒的几位酒友抬着一坛酒来到门口叫门,姑娘开门一看这几位的架势就愣住了,这时俩酒友上前答道:“我们两位一个叫张老酒,一个叫李老酒,二人抬着一坛酒,手里拿的是韭菜,今天本是九月九,特来请我九哥到酒花园里去喝酒。”二人说完瞪着眼睛看着姑娘的反应,姑娘略一沉吟就明白了,此刻,恰好装睡的王老九在屋里问道,外边是谁来了呀?她马上机智地答道,“是来人了,爸爸,咱家来了贵客了,两位长辈一个叫张三三,一个叫李四五,二人抬着灵丹曲,手里拿的是扁叶葱,今天恰是重阳节,几位叔父邀请父亲您到菊花园里去赴宴。”话音未落王老九已经得意的踱到门口,冲着几位老友哈哈一笑。而门口的几位老酒友无一例外的伸出大拇指,对姑娘的机灵赞不绝口。心服口服。大家摆上酒席,轮流为王老九有此孝顺和聪明的闺女敬酒。大家大醉一场。

重阳节又到了,母亲早已不在人世,可这个故事蕴含的传统美德和做人的智慧,依然令人赞赏和回味。不知母亲讲这个故事时是有意还是无意,时至今日,这个故事还一直影响着我的价值判断和为人处事。直到今天我还会在重阳节上讲给孩子们和晚辈听,尽管他们提出了许多质疑和不屑,但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的道德和信仰的根基,肯定会因为这个故事的吸引力逐步降低的原因而被消弱。不知是否是故事的内在说教韵味太强了还是社会进步太快了?

社会进步发展应该和道德意识同步得到提升,但现在这两者间联系的纽带似乎被生生的扭断了,在经济高速繁荣发展的今天,传统道德的退化和人们社会行为的失序不幸成为了我们要面对的事实。社会的经济发展繁荣若以道德信仰水平的降低为代价,这肯定不是好事,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做出改变!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