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应端午习俗

来源:范文网 1.77W

宝应端午习俗

宝应端午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又称端阳。端午节这天也是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政治家、思想家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虽有历史考证者认为端午节起源早于屈原年代,但后人仍把这个节日与纪念屈原紧紧联系在一起。屈原生于公元前340年,死于公元前278年,他是战国时代楚国人,起初很得楚怀王信任,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联齐抗秦。后来,屈原遭到对外屈辱求荣、对内倒行逆施的上官大夫等反动贵族的打击陷害,使楚怀王疏远了他。楚襄王继位后更为昏庸无道,听信奸邪,竟把屈原免职,放逐到穷乡僻野, 长期流浪于沅湘流域。

公元前 278年秦兵攻破楚国的京都郢都时,62 岁的屈原已经被流放22年,目睹国破家亡、民不聊生,在忧国忧民的`悲愤绝望中,于这年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沉入湖南的汨罗江。相传屈原投江后,荆楚百姓怕蛟龙吞食屈原尸体,便鸣锣击鼓驱赶蛟龙,驾龙舟于汨罗江上四处打捞屈原尸体,并制成粽子投入江中,祭祀屈原。因此,端午节划龙舟、龙舟竞渡、吃粽子等,便相沿成习。

唐代以后,端午节又与钟馗联系起来。传说,“唐玄宗于病中梦见一大鬼捉一小鬼啖之,玄宗问之,自称名钟馗,生前曾应武举未中,死后托梦决心消灭天下妖孽。玄宗醒后,命画工吴道子绘成图像。”旧俗端午节多悬挂钟馗之像,谓能打鬼和驱除邪祟。唐宋以来,民间又有悬挂菖蒲、艾的习俗,以为艾是马鞭,菖蒲、艾本为药草,挂在室内确有杀菌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宝应地处水乡,盛产菖蒲、艾,每到端午佳节,插挂、放置菖蒲、艾几乎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风俗习惯。宝应一带,端午节期间,还有用五彩丝线结成“百索” (又名“百岁索”)系扎在小孩手腕上、结成小网兜内装煮熟的鸭蛋挂在小孩胸前的习俗。老人们认为,用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的丝线做成的饰物可以驱邪降福、消灾延寿。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