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教案范文汇编10篇

来源:范文网 2.44W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端午节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教案范文汇编10篇

端午节教案 篇1

一、设计思考

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计并组织有关端午节的主题教育活动,是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端午节,感受端午节丰富的文化内涵,激发初步的爱国主义情感,丰富以下主要经验:①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②端午节有吃五黄、挂五端以驱毒避虫的习俗。“五黄”指黄豆做的粽子、咸鸭蛋黄、雄黄酒、黄鱼和黄瓜;“五端”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和龙船花。③端午节有赛龙舟的习俗。④端午节有特别的食品——粽子,它是多种形状、多种口味的。⑤端午节有许多传说、故事、儿歌,如:有关屈原的传说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

年龄段

主要目标

中班

(1)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如:吃粽子、挂艾草等;

(2)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3)喜欢和大家一起共度端午节,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体验节日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实施概况

四、主题活动环境创设及资源利用

环境创设

(1)园内大厅布置“赛龙舟”的场景;

(2)班级中陈列幼儿收集的与端午节有关的物品,悬挂艾草、粽子、鸭蛋、香包等;

(3)各班以端午节为主题更换主题墙饰,展示幼儿参与端午节活动的全过程及在活动过程中的发现、收获与体验:①中、大班可以以“我的调查”、“我的发现”等为标题展示幼儿端午节活动进展情况,如:有关端午的问题以及对端午的传说与习俗方面的调查资料等;②小班则可以以“我们在端午节里”为题展出幼儿的活动情况;

(4)区域中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操作材料,如:①图书角:提供有关端午节的图书、图片,供幼儿欣赏、阅读;②体育角:提供“赛龙舟”游戏所需的竹竿、彩条、纸棍、小旗等,供幼儿游戏;③动手区:中、大班提供纸、线等材料供幼儿尝试包粽子、缝香包、编鸭蛋网,小班提供油泥让幼儿尝试自制绿豆糕、鸭蛋。

(5)家长园地:介绍主题活动中须请家长配合的内容、主题活动进展情况

(1)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及收集,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2)请家长来园参加活动,和老师、幼儿共同感受节日做做、玩玩、尝尝的快乐;

(3)在本地组织“赛龙舟”活动时,组织师幼前往参观并摄像

五、主要教育活动方案

(二)中班

活动一:屈原的故事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欣赏端午节传说中有关屈原的故事,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的爱国诗人。

2.能认真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述,乐于在集体中交流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有关《屈原的故事》的图片。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倾听《屈原的故事》,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指导语: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吗?

2.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佩之情。

指导语:①人们为什么要过端午节?为什么要纪念屈原呢?②人们是用哪些方法来纪念屈原的?③假如你是屈原,国君不接受劝告,你会怎么做?(教育幼儿珍惜生命,以积极的方式解决问题。)

3.拓展交流: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活动二:童谣《拍手歌》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童谣,能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对童谣活动感兴趣。

2.迁移有关端午习俗的相关经验,尝试续编童谣,体验编编、说说、玩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与端午节习俗相关的图片、实物。

2.幼儿进行过有关端午节习俗的调查。

活动过程:

1.欣赏童谣,理解主要内容。

(1)交流有关端午节习俗的经验。

指导语:端午节,人们都会有些什么活动?

(2)欣赏童谣《拍手歌》,理解主要内容。

指导语:①在这首童谣里,你听到了什么?②你有什么听不懂的地方?(根据幼儿的讨论、交流情况,帮助幼儿理解“门插艾、香满堂”等。)

2.学习童谣,了解拍手游戏的玩法。

(1)尝试朗诵童谣。

(2)讨论拍手游戏的玩法,激发朗诵兴趣。

指导语:①这首童谣的名字叫什么?为什么叫《拍手歌》?②我们可以怎样念这首童谣呢?(引导幼儿两两结伴边对拍手边朗诵童谣。)

(3)两两结伴,边拍手边朗诵童谣。

3.迁移端午经验,尝试续编童谣。(如:五月五,是端阳,香包带,香满堂;五月五,是端午,龙船下水人跳舞。)

4.记录并欣赏幼儿创编的童谣。

活动三:观看赛龙舟

主要涉及领域:社会

活动目标:

知道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种风俗习惯,感受竞赛活动的热闹气氛。

活动准备:

了解本地举办“赛龙舟”的活动情况。

活动建议:

1.与组织“赛龙舟”活动的有关单位联系,确定参观地点及时间。

2.请家长带幼儿前往参观,观察龙舟的外形特征及赛龙舟时人们的动作表现,感受竞赛的热烈气氛。

3.引导幼儿交流赛龙舟的场面以及自己观看赛龙舟时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四:美丽的龙舟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画、撕、剪、贴等多种方式和同伴共同装饰美丽的龙舟。

2.乐意和同伴共同协商,分工装饰龙舟,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有参观赛龙舟活动的相关经验。

2.赛龙舟的照片、未装饰的龙舟、彩纸、笔、剪刀、胶水、抹布等。

活动过程:

1.观察端午节龙舟比赛的照片,回忆龙舟的外形特征,激发装饰龙舟的兴趣。

指导语:你看到的龙舟是什么样的?上面有什么?

2.观察龙舟,讨论装饰龙舟的方法,激发合作装饰的兴趣。

指导语:①龙舟上缺少什么?怎样才能把龙舟装饰得漂亮呢?②你准备装饰龙舟的哪一部分?用什么方法?需要什么材料?

3.分组协商、分工装饰龙舟。(观察幼儿合作情况,并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指导。)

4.举办“美丽的龙舟展”,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活动五:龙舟竞赛

主要涉及领域:健康

活动目标:

1.尝试模仿划龙舟动作,两两合作协调向前快跑。

2.积极参加竞赛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皮筋龙舟”若干。

活动过程:

1.模仿赛龙舟的动作(划船、打鼓、擦汗等)。

2.游戏:《划龙舟》。

(1)讨论两两合作划龙舟的方法。

指导语:两人一组怎样能把龙舟划得又快又好?

(2)自由结伴尝试合作划龙舟。

(3)划龙舟比赛(分组接力比赛)。

3.听音乐做全身放松动作。

活动六:我爱吃粽子

主要涉及领域:科学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活动准备:

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叶、棉线等)。

活动过程:

1.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指导语: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它是什么形状、什么口味的?

2.观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讨论、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指导语: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根据幼儿所述,一一出示相应材料并加以认识。)

(2)观看老师(或家长)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3.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活动七:端午节亲子活动

主要涉及领域:综合

活动目标:

通过唱唱、跳跳、讲讲、尝尝等活动,进一步体验教师、幼儿、家长共同过端午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碟片、歌曲磁带、表演材料等。

2.邀请幼儿家长参加活动。

3.各种端午美食(粽子、绿豆糕、鸭蛋等)。

活动建议:

1.开展家长、幼儿互动式智力竞赛,进一步了解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指导语:端午节是哪一天?人们是怎样过端午节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

2.幼儿节目表演。

3.家长、幼儿的亲子游戏(如:包粽子比赛等)。

4.端午节美食自助餐活动。

六、资料链接

1.知识资料。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诗人节、艾节、夏节、龙日等。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知晓的一段传说,是为了纪念20xx多年前投江而死的我国伟大诗人屈原。

端午节,民间有赛龙舟、吃粽子、吃五黄(雄黄酒、黄鱼、黄瓜、黄鳝、黄豆芽)、挂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佩香囊等习俗。在民俗文化领域,人们常把赛龙舟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二起。古时,五月五日又称为“恶月恶日”,吃五黄饮雄黄、挂五端于门庭、采杂药做香囊等风俗可能出自上古,其目的在于驱邪避魔、驱毒避虫。现在,除了有迷信色彩的习俗渐已消失外,其余的习俗已流传邻近诸国,如:赛龙舟等,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2.教学资料。

(1)故事。

屈原的故事

屈原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非常爱自己的国家——楚国。他爱护百姓,帮助楚王治理国家,使楚国变得很强大,楚王很信任他。

王后和奸臣们看见楚王这么信任屈原,心里很不高兴,经常凑在一起商量害屈原。他们拼命在楚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动员楚王相信最强大的敌国——秦国的话,放弃跟其他小国家做朋友。屈原坚决反对楚王相信敌人的话,一再劝说楚王不要与周围的国家绝交。楚王非常生气,撤掉了屈原的官职,将他流放到很远的地方,坚持与周围的国家断绝了朋友关系。

秦国见楚王中了计,就派了很多兵去攻打楚国。楚国被打败了,楚王也被秦国捉去,最后死在了秦国。

屈原虽然被免除了官职,但他非常关心自己的国家,他担心楚国的命运,常常整夜睡不着。在听到楚国被打败、楚王死在秦国的消息后,他非常伤心。他昏昏沉沉地走了几天,来到了汨罗江边,用力向江心一跳,很快沉了下去。

屈原死的这天,是农历五月初五。老百姓们听说后,争着划船,到处去捞屈原,赛船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为了纪念屈原,人们还用竹叶和糯米包成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饱了不伤害屈原。

(2)童谣《拍手歌》参见盖国梁:《节趣》,上海,学林出版社,1998年,第96页。

(3)歌曲《包粽子》参见许卓娅主编:《韵律活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第181页。

(4)自制香包的步骤。

①在纸上画出想做的香包形状(心形、叶形、三角形等)。

②剪裁出相应的纸样。

③按照纸样剪出两面布形。

④正面对正面,对好缝合,注意留一开口。

⑤将缝好的立体翻出正面。

⑥由开口处放入干花、艾草等。

⑦将口缝合,绑上绳结。

⑧根据自己的意愿装饰香包。

(5)折纸粽的步骤(如图所示)。

端午节教案 篇2

活动:话说端午节

重点领域:(语言领域、社会性领域)

活动要求:

了解端午节的传说及人们在节日中的习俗。

培养幼儿的言语表达力。

活动准备:

粽子、艾草、蒜头、鸭蛋网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提问: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鲜肉粽子、咸肉粽子、 红枣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 ……

你喜欢吃哪种粽子?

为什么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幼儿讨论后,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端午节的传说)

2、说说端午节的古老故事。

提问:你们知道端午节还有哪些习俗?

(门前挂艾草和蒜头、赛龙船、胸前挂鸭蛋网)。

教师出示艾草、蒜头,了解它们的特征,讨论它们可能有的用途。

拓展谈话范围:为什么在端午节时家家户户门前挂艾草和蒜头?(幼儿讨论)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蒜头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

出示鸭蛋网,讨论鸭蛋网的用处及来历,并欣赏鸭蛋网的造型、结构美。

活动延伸:请幼儿将自己的鸭蛋网带到园,分组谈论自己的鸭蛋网的形状、来源,欣赏其结构美。

端午节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内容。

2、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屈原为了楚国的安危,为了百姓的疾苦,宁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2、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

教师:你们知道,这些图片画的是什么吗?这些图片与我国什么传统节日有关系? 根椐学生回答板书:30 端午节的由来

二、检查复习。

完成导学案的“课前热身”习题。

1. 看拼音写词语。

qū yuán ài dài chuán sòng wū xiàn zòng zi wú zhōng shēng yǒu

( ) ( ) ( ) ( ) ( ) ( )

2. 多音字组词。

Sháng( )

盛 强àng( )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

1

2、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3、自主探究,完成导学案。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

1、根椐课文内容填空。

(1)农历( )月( )日是端午节,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等。

2、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的爱国诗人( ),端午节已有( )年的历史。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 ○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从书上找到有关句子,然后填到横线上。

1、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2、屈原为什么受到朝廷中有些权贵的诬陷和楚王的疏远?(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3、权贵们是如何对待屈原的?(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叫“想方设法”、“无中生有”

想方设法: 。

无中生有: - 。

6、欣赏屈原的爱国诗歌。(见课件)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

1、 这样一位忧国忧民的大诗人为什么要跳江?

答: 。

2、 出示文中插图,问:屈原在江边伫立,万分悲愤,他的心中在想什么呢?

3、 你从屈原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三、学习第三部分。( 第5--6自然段) ○

1、屈原投江后,当时的百姓是怎么做的?后来,人们又是怎么做的?

2、比较句子,说说哪一组写得好。

2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楚国的百姓知道后,放声大哭,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屈原投江的地方,想去救他。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出了一个办法。

那怎么办呢?大家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

3、小组讨论、交流,订正答案。

四、教师检查小组完成情况,小组展示讨论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五、复述课文:请用自己的话说说端午节的由来。

1、看板书,在学习小组内复述。

2、指名复述。

六、拓展延伸: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七、总结提升,朗读课文。

1、学完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名子孙,你懂得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课后检测。(完成导学案当堂训练题目)

端午节教案 篇4

一、设计背景: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今天我们举行以“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等,体验我国传统的佳节,让同学们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和风俗习惯,同时锻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书籍、报刊、网络、他人经验等)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学习端午节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活动地点:

7.3教室

四、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五、活动前准备:

上网查阅资料、收集故事、多媒体课件等。

六、活动过程

【活动导入】

1、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吗?

2、那么端午节的由来、习俗你们知道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端午节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题:“走进端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活动一】端午说由来

(一)端午节别称

1、端午节有哪些别称?

2、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很多,谁能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二)端午讲故事

1、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故事传说很多,你们知道哪些与端午节有关的故事吗?

2、学生讲述端午节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

3、主持人小结。

【活动二】端午话习俗

(一)赛龙舟

1、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我国地广人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各地有着不同的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学生自由交流)

2、你知道端午节最热闹的习俗是什么吗?(多媒体课件:赛龙舟)

3、端午节为什么要进行赛龙舟比赛?(学生交流)

(二)话粽子

1、除了赛龙舟,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就是品尝粽子。(学生介绍粽子的由来。)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琳琅满目。(多媒体课件:粽子)

3、我国各地方的粽子还各有特色,请几个外地学生介绍他们家乡的粽子。

(由三名来自浙江、江西、黑龙江学生介绍。)

4、主持人小结。

【活动三】端午赛诗会

1、屈原是一位爱国诗人,为了纪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节还被称作“诗人节”。

2、请几位学生朗诵端午节的诗篇。

(1)《端午》唐文秀

(2)《五月五日》梅尧臣

(3)《端午节的怀念》

3、主持人小结: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已广泛深入人心,因此,在我国有关端午节民俗文化领域中,大家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活动四】谈感受,激发情感

1、今年端午节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过的?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2、主持人总结:两千多年的岁月,这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能算短短的一瞬了,可是尽管大江东去,暮往朝来,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让我们世世传递端午节,代代都记住他,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屈原。

【教师总结】

看了你们自己策划的主题班会,不仅是同学们,包括老师自己都对端午节加深了了解。我就以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段话来结束今天的主题班会,也希望同学们用这段话来勉励自己。

端午节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师:哇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圆圆的有角的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清小朋友们摸摸看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2师:好了,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四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

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

经验重点指导:

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端午节教案 篇6

活动设计意图: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为了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初步了解节日的习俗、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来了解端午节的名称、来历和有关习俗,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2、分享粽子,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体验中国民间节日特有的韵味,感受中国的社会文化。

活动准备:

故事《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的习俗》 请家长给孩子带粽子、鸭蛋、香囊等。

活动过程:

1、幼儿相互交流,初步了解端午节。 “今天是什么节日?”幼儿和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表述端午节的时间。 师生共同小结:端午节是中国农历的五月初五。

2、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来历、风俗习惯。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有没有小朋友知道它的传说?”幼儿相互交流。 组织幼儿欣赏故事:《端午节的传说》、《端午节的习俗》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都有哪些活动,为什么进行这样的活动?”幼儿分组交流。 请每组选1名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

教师小结:端午节人们会进行许多活动,如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佩香囊等。

3、幼儿交流吃粽子的经验。

“你们吃过或者见过哪些粽子?”幼儿和同伴交流。

教师和幼儿共同小结:粽子有各种各样的口味,里面有不同的馅。

4、幼儿互相分享端午食物。

“小朋友们吃过粽子吗?”“咱们一起来分享吧。”

让孩子学会分享,感受分享带来的快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5、五彩线分享活动。

端午节给孩子们戴五彩线和香囊,感受节日气氛。

活动结束:

一起观看端午节的来由的故事。范文四:中二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中二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

夏历五月初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过端午节是我国

两千多年来的习惯。端午节同时是一个可以和亲友团聚一起度过的节日,端午节也可以举行许多活动,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一个十分盛行的节日。今天我们就来过一个特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活动主题:“小小中国娃 浓浓端午情“ 活动日期:6月6日(农历五月初五) 活动地点:操场 教室 活动目的:

1、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

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增进幼儿对祖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1.废旧花纸 、 剪刀 、 胶棒 、鸭蛋等 。

2.香囊 , 端午节由来的资料等

活动内容和安排:

1.全园集体活动:

(1)、端午诗歌比赛 (2)、观看幼儿歌舞表演 (3)、佩戴香囊

2. 幼儿回教室活动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那么,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 (3)学生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4)一起收看端午节各地的风俗习惯视频

3.“画彩蛋,迎端午”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端午节”是我国极富民族色彩的传统节日,素来有吃粽子、吃鸡蛋、挂香袋等风俗,在节日来临之际,我们班组织幼儿开展了“贴彩蛋,迎端午”活动。

4. 吃粽子

吃粽子的由来——因屈原投江,民众怕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用竹筒装好米食投入江中,后来演变成用竹箨、竹叶包好投入江里喂鱼、虾。

5.活动结束

xx中二班范文五:中一班端午节活动方案

一、 活动宗旨:有良好的语言教育,激发其参与意识, 锻炼胆量,为孩子提供一个发挥特长,展示天性的舞台。把真、善、美以及爱的种子,通过祖国的语言文字撒播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他们能在优美、有趣的语言陶冶中自主发展,健康成长!赋予孩子展示的舞台。

二、参加对象:

三、比赛形式:以个人方式参与朗诵

四、活动目的:

1、通过端午节诗歌朗诵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用心去体验我国的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意义。

2、了解端午节的来源之一是纪念屈原,我们也要通过端午节来怀念屈原——这位可歌可敬的爱国诗人。

3、能大方自然的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朗诵有关端午的诗歌。

五、活动过程:

1、了解端午节的由来

1)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端午节)

2)讲述端午节的起源故事。

2、了解端午习俗:

吃粽子、赛龙舟等。端午节赛龙舟不单是传统庆祝活动,也是一项国际体坛盛事!端午节起源于诗人屈原因不满朝廷腐败而投汨罗江自尽,敬重他的村民便以喧天的锣鼓声把江中鱼虾吓走,而同时又把粽子抛进江中喂饲鱼虾,以免它们啄食屈原的躯体。

3、诗歌朗诵比赛

1)集体复习所学有关端午的诗歌《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幼儿个人进行诗歌朗诵比赛。

3)评选出5名诵读之星。

4、活动结束

附活动资料:

屈原投江

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居民为了不让跳下汨罗江的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所以在江里投下许多用竹叶包裹的米食(粽子),并且竞相划船(赛龙船)希望找到屈原的尸体。

伍子胥的忌日

传说伍子胥助吴伐楚后,吴王阖闾逝世,皇子夫差继位,伐越大胜,越王勾践请和,伍子胥主战,夫差不听,却听信奸臣言,赐伍子胥自杀,并于于五月五日将尸体投入江中,此后人们于端午节纪祀伍子胥。

端午节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受传统节日气氛,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节日的兴趣和民族自豪感(情感方面)

2、帮助幼儿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的来历及风俗习惯(认知方面)

3、让幼儿学会完整讲述生活经验,发展语言讲述连续性(技能方面)

活动准备

1、视频(屈原的故事,端午节的来历)

2、各种形状的粽子(长的,棱角的,扁的)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

1、问题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

幼:端午节 ······师:那小朋友们知道端午节我们都要做什么事情来庆祝呢?

幼: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做香包···· ···师:哇 小朋友们都知道端午节要做这么多事?那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赛龙舟呢?

2、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来历)3教师再次提问:好了,小朋友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们现在知道我们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为了纪念谁呀?

幼:屈原

二、幼儿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1、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吃过粽子吗?粽子长什么样呀?

幼儿答 ···· 圆圆的 有角的 长长的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好多粽子 清小朋友们摸摸看 这些粽子都是什么形状呢(教师以小组形式分发粽子,请小朋友观察)

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2、师:好了, 现在老师再请小朋友们告诉你身边的小朋友,你吃过的粽子都是什么馅儿的,是甜的?咸的?还是辣的?(幼儿与邻座伙伴结成对子,轮流讲述)

三、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运用句型"不仅···还···"

1、教师通过提示引进新的讲述经验师:小朋友们,端午节,我们不仅包各种形状的粽子,还品尝了各种口味的粽子,对吗?

2、 教师引导幼儿运用句型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想想,端午节你还做了什么,然后请小朋友用"不仅···还···"编成完整的句子告诉老师教师引导幼儿,端午节要包粽子 赛龙舟 做香包幼:端午节,我不仅在家帮妈妈包粽子,还和爸爸一起看赛龙舟。

幼:·······(幼儿运用句型,自由回答)

四、巩固和迁移讲述经验

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其他的经验讲述巩固句型运用教师引导:小朋友们,你们动脑筋想象,平时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不仅···还···"说哪些句子呢?

教师示范:比如说,今天我在家不仅叠了自己的被子,还打扫了地板,妈妈夸我是个好孩子。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发言,运用句型讲述平时生活经验重点指导:幼儿能用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活动评析此次活动通过浓厚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感受到浓重的节日气氛和民族情感,从而引出句型让幼儿在不断理解认知的过程中运用此句型进行语言讲述,帮助幼儿学会完整的讲述。

端午节教案 篇8

一、选题背景

群龙飞渡,百舸争流,万粽飘香……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再次向我们走来,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端午并不是非常了解,对端午习俗中的文化现象更是知之甚少,想要了解的问题提了一大堆,多数学生提到端午节立刻想起了那美味的粽子,所以适时组织这次“粽情飘香话端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思路

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为核心,以小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自主制定研究方案,通过合作调查、采访、参与实践、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展示与评价等探索活动,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对家乡、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三、活动安排

整个活动从20xx年4月开始到5月结束,历时6周。活动共分为四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一周)

2、活动实施阶段(两周)

3、活动阶段小结(两周)

4、成果展示阶段(一周)

四、活动目标

(一)活动总目标:

端午节快要到了,开展关于“端午”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了解有关端午的各种小知识,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处理资料的能力。在端午的欢乐气氛中,亦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孩子们形成乐观合群的心理并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

(二)活动具体目标:

1、认知目标:

(1)通过活动对端午节的由来、美食、习俗、庆祝活动、以及端午节的诗词、歌谣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2)通过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步骤有进一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1)通过小课题研究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各种途径处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实践活动能力的提高。

(2)通过小组合作调查、采访、汇报交流促进学生的协作探究精神、学习交流能力、相互欣赏的意识的生成以及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等的提高。

3、情感目标:

(1)以小课题研究的形式,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对自己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人民以及渊源历史的端午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文化传统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五、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第一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1周)

(一)活动目标:

选定主题,生成子课题,设计并完善方案,为实施研究作好设想。

(二)活动过程

1、产生主题,展开讨论

听听端午歌谣、欣赏端午漫画视频、说说过端午的情景,引起了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大家纷纷讲述以往过端午的情景,生成本次实践活动的主题——“粽情飘香话端午”。

学生展开激烈地讨论,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有多长的历史了?它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端午的传说故事?人们过端午有哪些风俗习惯等。

2、归纳指导,将相关或相近的问题归在一起,生成子课题

① 端午节具体指哪一天?它是怎么来的?有多长的历史了?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有没有相关的传说故事……

② 端午节食品的种类、所食东西与端午节的关系、端午节食品的制作材料、端午节食品的制作过程、端午节的食品是否受人欢迎……

③ 自己亲身体验一下,学习包粽子和制作香囊。

④ 古时候人们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现在过端午又有哪些习俗?保留了哪些,为什么会这样?……端午节的习俗引申出:挂菖蒲艾草、挂钟馗像、吃粽子、端午避“五毒”、划龙舟等。

⑤ 历朝历代有哪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歌谣;谁写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讨论内容,引导学生将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类,生成子课题,并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的内容分别取出好听的名称:

子课题一:端午由来大探秘

子课题二:端午美食大荟萃

子课题三:端午才艺大比拼

子课题四:端午活动大搜索

子课题五:端午诗词大传唱

3、建立课题小组,设计小课题研究方案。

①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等,89人自由组合成研究小组,兼顾同组异质。

② 以小组为单位,初步讨论、设计子课题的活动方案。(教师随即以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各小组的活动,重点指导选题要近而小,既贴近生活,切入口小,易于实践。)

4、交流课题方案,指导完善。

a、各小组组长介绍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

b、其他小组成员评价并提建议

c、教师指导评价

d、小组修改、完善,确定课题研究方案

5、教师强调实践活动要注意的问题及事项。

① 要注意实践活动的安全;

② 准备好一些必要的设备;

③ 调查、采访或拍摄时要注意提前预约时间,使用文明礼貌语言,同时需提前设计好采访提纲;

④ 各小组需依据制定的计划,团结合作,共创佳果。

附1:小课题研究方案兼结题报告,方案设计只填写前半部分

第二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

一、活动时间:课外2周

二、活动方法:以小组为单位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收集有关资料、参与相关

的实践活动、采访调查有关人员、或亲身体验实践。

三、活动过程:

1、实践过程的指导

上网查找资料、去图书馆翻阅图书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学生基本掌握,教师只需提出一些活动要求。本次实践活动的指导重点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采访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明确采访的目的,按照预定的方案采访有关人员,做好事前的准备工作:a确定采访内容,设计好采访问题;

b确定采访记录形式;

c提前与被采访的人预约时间;

d小组内分工合作,有需要地邀请指导老师或家长一起参加。

2、学生实践活动具体情况:

⑴ 5月6日 学生到办公室采访学校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卞老师: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由来大探秘组)

①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听说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怎么和屈原有关系呢?除了屈原说之外还有其他的传说吗?

② 端午节有重五节,端阳节之称,还有其他的别称吗?

⑵5月6日 学生到办公室上网搜查关于端午节的传说、相关视频及端午节的别称 (陈宇交其他学生怎样上网查找资料)

⑶ 5月7日 一组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学校部分学生关于端午节的知识,然后去学校图书馆翻阅图书,查找关于端午节的美食,了解粽子的品种、形状等。

⑷ 5月10日 在学生家采访学生戴超群的奶奶

采访的主要提纲:(端午节活动大搜索组)

① 奶奶,您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您小时候是怎样过端午节的啊?

② 奶奶,您说的这些习俗,现在怎么不见呢?大家也只是在端午节的时候

会吃粽子而已 ,以前的习俗难道人们忘记了不成?

⑸ 5月11日 一组学生来到学生的邻居家,学习包粽子,认识苇叶,了解包粽子的方法与步骤,亲手学包粽子。

⑹5月13日 一组学生先去图书馆查找端午节的诗词童谣,后回到教室内举行童谣赛,并制作端午节的手抄报。

⑺ 5月14日 学生邀请美术老师在教师内指导学做香囊,了解香囊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材料,亲手制作并在小组内展览。

第三阶段 阶段小结

一、活动时间:2周

二、活动目标:整理并完善资料,做好成果展示前的准备工作。

三、活动过程:

1、各小组组员对本组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分析、研究、删选,形成结论。

2、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

3、进一步完善好子课题研究的活动方案。

4、各小组讨论汇报展示的内容和形式。

5、做好展示汇报时的人员分工,并认真做好汇报展示的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 成果汇报阶段

一、活动具体目标:

1、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协调精神,以及学生的组织、表达能力等。

2、培养学生勇于质疑、深入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

一课时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明确标准

同学们,在过去的一个月中,我们共同进行了《粽情飘香话端午》的研究性学习,今天是我们展示汇报的日子了。

下面我宣布:《粽情飘香话端午》实践活动展示会现在开始!有请主持人!

(二)小组汇报 展示成果

各组选出一名组长,组织汇报

第一小组:端午由来大探秘

1、学生在组长的组织下汇报:端午节的别称

端午节的传说

走近屈原

2、学生评价

第二小组:端午美食大荟萃

1、学生汇报:说明调查结果 了解五黄餐

了解粽子的发展变化及其形态、品种、营养

粽子赞

2、学生评价

第三小组:端午才艺大比拼

1、学生汇报:认识苇叶 打苇叶

包粽子 品粽子

交流活动日记

送祝福

2、学生评价

第四小组:端午诗词大传唱

1、学生汇报:诗词朗诵

童谣传唱

手抄报欣赏

2、学生评价

第五小组:端午活动大搜索

1、学生汇报:采访了解端午习俗

认识艾叶和菖蒲

赛龙舟

2、学生评价

(三)收获感言 点评小结

1、同学们在今天的展示汇报课接近尾声的时候,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2、师总结谈话:

同学们,看到你们出色的表现,老师真为你们而感到自豪!因为我们参与了,体验了,从而提高了,成长了。在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永远比结果更重要!所以,这节课不是结束,而是开始。端午文化已经带领我们迈入了中国节日文化的大门,里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等着我们继续去探究,让我们在今后的实践活动中表现得更为出色吧!

(四)作业设置 课外延伸

继续进行其他传统节日的研究。

(五)板书设计

粽情飘香话端午

四 活动评价

1、综合评议活动的实施情况,评选各类先进个人。反思活动的得与失,提出改进意见。

2、评价的主体:学生、教师、家长

完成评价表

端午节教案 篇9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萌发幼儿对端午节民族文化的兴趣。

2、教师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和来历。

3、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粽子的制作方法,尝试手工制作粽子。

二、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端午节》

2、儿歌《快乐的端午节》

3、故事《屈原的故事》

4、端午节相关习俗文化图片

5、粽子若干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厨师教学课件,进入芝麻开门环节,引导幼儿积极参与端午节活动。

(1)教师带领幼儿跟读儿歌《快乐的端午节》,感知端午节的习俗。

(2)你们刚才听了儿歌,儿歌中描述了什么内容?

(3)这是什么节日?图中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幼儿观看图片,人们正在赛龙舟,这是端午节的习俗。

2、教师继续出示课件,进入社会大观察环节,幼儿观察图片,了解端午节的习俗。

(1)你知道端午节是哪一天吗?

(2)你们家里是怎样过的端午节呢?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到来时,家里会吃粽子,诱人赛龙舟,还会插菖蒲、挂艾蒿。

3、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幼儿的情感。

(1)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述屈原的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

(2)请幼儿听完故事后说说自己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故事中的屈原说点什么呢?

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看图片,认识粽子以及包粽子的步骤方法。

(1)教师播放包粽子的过程,引导幼儿了解包粽子的方法。

(2)教师分发好吃的点心:粽子。

(3)幼儿品尝粽子,在吃粽子的环节中感受节日的气氛。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将手工制作材料:卡纸、纸黏土等材料投放到美工区,引导幼儿在美工区动手制作“包粽子”。

(2)教师在本次端午节主题活动结束后,还可以举行一次端午节班级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在当天一起来包粽子。

五、资料库

端午节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挂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五月五是端午节,

五月初五是端阳。

端午节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7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吃过粽子吗?粽子什么样子?吃起来味道如何?

2、板书课题,学习“端、粽”和这两个字的偏旁。

二、认读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1、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2、学生认读生字。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名分节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总会”说明了什么?

2、“盼着”又说明了什么?

五、学写生字“午、节、叶、米、分”

1、观察字形结构。

2、师范写生书空。

3、描红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写生字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