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腊八节的作文汇总7篇

来源:范文网 2.21W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腊八节的作文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腊八节的作文汇总7篇

腊八节的作文 篇1

为大家整理的腊八传统节日作文:腊八节的传说“佛祖修行”的文章,供广大家查阅!!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节日作文大全

腊八节虽然没有春节、中秋节那么火热,但是腊八节的传说却在民间流传的有不少,有关腊八节的传说你知道多少呢?下面就来看看腊八节的传说之一“佛祖修行”说。

腊八节的传说之“佛祖修行”

这一传说讲,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传说佛教的创始者佛祖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儿子,释迦牟尼心性善良。

当他身边的慢慢经历着生病的痛苦,看着亲人一个个地离他而去。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婆罗门的神权统治又相当残酷,悲愤之下释迦牟尼舍弃王位,出家修道。

可是出家修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释迦牟尼开始修道时并没有任何收获,面对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他仍然坚持着。

后来释迦牟尼经过六年苦行,终于在腊月初八,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而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来佛教教徒们为了纪念他,便将每年的腊月初八订为“佛祖成道纪念日”,后人也没有忘记他修行成佛之前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

于是就有了这一传说,“佛祖成道纪念日”经过后人传承,成为今天的“腊八节”。

腊八节的作文 篇2

1月17日,人们将迎来传统节日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也馈赠亲朋好友。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繁多。其中以北京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剥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腊八粥吃几天还有剩下的,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在民间,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祭祖敬神外,也有在这一天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腊八节的作文 篇3

腊八节的传说民间甚多,特别是很多老人会讲听来的、自己编故事跟下一代讲,这样一来,有关腊八节的传说就更多了,这些传说中大多有一定寓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关于一个败家子悔过的传说。

从前有个户人家,老两口和一个儿子。老俩口不但勤劳节俭,还心地善良,碰上谁家揭不开锅,常常拿些米粮接济人家,度过难关。可是儿子却很不争气,长得身强力壮,却是懒得出奇。从小到大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好吃懒做。

后来过了几年,老俩口身患重病,卧床不起,把猴子叫到床前,嘱咐再三:“鸡叫三遍离床铺。男当勤耕作……”话没说完,老俩口就去世了。

儿子照旧过着懒散的日子,什么活也不干,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把两老人留下的家产都败光了。

进了腊月,天越来越冷。到了初八这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死‘叫花’。”别人都开始准备年货,而他家却粮仓见了底,宝娃羞愧难当。乡邻们闻讯东家一碗米,西家一碗豆,送来了各种粮、菜。腊花将乡亲们送来的粮菜合到一起,熬了一锅粥,解决了一时的困难。

从此,这个儿子变了不仅勤奋劳动,而且生活节俭,很快富裕起来。后来他为了让自己以及后辈们永远记住这个教训,每年腊月初八时就熬腊八粥。人们用这个故事教育子女,也在这天吃腊八粥,渐成风俗。

腊八节的作文 篇4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

在东北也有谚语“腊八腊八,冻掉下巴”的之说,意指腊八这一天非常冷,吃腊八粥可以使人暖和、抵御寒冷。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腊八节”。关中一带到了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煮上一锅“腊八粥”,美餐一顿。不光大人、娃娃吃,还要给牲口、鸡狗喂一些,在门上、墙上、树上抹一些,图个吉利。

腊八节的作文 篇5

农历腊月初八,是我国传统的腊八节。这一天,也是民间过“年”的开始。有句民谣:小孩小孩你甭馋,过了腊八都是年。意思是从腊月初八起,民间就开始备年货。辛苦劳作一年的农民,平时压在箱底舍不得花用的血汗钱,这时也要拿出来花一番。而备年货,对乡下的孩子来说,那简直是天天过年。再穷苦的人家也要为孩子备些礼物,哪怕是几颗糖球,也会圆了一个乡下孩子一年的梦想。

我国民间过腊八节,都是将佛祖吃了牧羊女用各种杂粮煮的粥后,在腊八这一天得道成佛,从此,腊八节就成为佛教的节日。但在家乡广为流传的还有另一种版本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有一对好吃懒做的夫妻。父母在世靠父母,父母过世就坐吃山空,他们吃馒头不吃皮,吃饺子不吃边,很快吃尽家产沦为乞丐。有一年腊八节,天寒地冻,风雪交加。夫妻二人挤在一间透风漏雨的破灶房里,看着破锅里讨要的各种杂粮粥,不思悔改,一边互相指责对方,一边争抢锅里的粥。谁知抢夺间土墙倒塌,砸死了二人。世人为教育子孙后代勤劳为本,节俭过日就吃起了腊八粥,并把懒夫妻的故事讲给世人听。

在家乡做的腊八粥都是就地取材。把一年四季所产的各种杂粮,干鲜瓜果,各类蔬菜,收集一些,不易存放的要提前做成干菜备用。甚至有的人家还要采一些鲜花,做粥时一起熬煮。

记得小时候为了做腊八粥,母亲从开春树发芽就做起了准备,无论家里哪棵树都要采集一些东西,该存果的存果,该存花的存花,就连既不开花又不结果的树,也要采一片嫩叶收藏,做粥时每样放一点。母亲说,吃上这样“全”的“腊八粥”,百病不入。同时表示一年到头,所有草本植物的丰收。为了表示对这些植物的感谢,在吃腊八粥时,要为所有的花草树木抹一点粥,含有喜庆丰收和预祝来年五谷丰登之意。

随着生活的提高,家乡的腊八粥越做越讲究,不但保留了采用北方本地五谷杂粮做原料,还加进了南方所产的莲子、桂圆、菱角等,做成了集南北风味于一体的豆、米、果品腊八粥。吃起来不仅清香甜美,还能畅气生津,有利消化,更有和胃、补脾、通便之功效。宋代诗人陆游写有一首《食粥》诗:“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看来古人早把食粥作为延年益寿之法了。

腊八节的作文 篇6

传说一:腊八节是农历腊月(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于是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传说二:佛教的创始者释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的儿子,他见众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满当时婆罗门的神权统治,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初无收获,后经六年苦行,于腊月八日,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在这六年苦行中,每日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难,于每年腊月初八吃粥以做纪念。“腊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据说有的寺院于腊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钵盂,沿街化缘,将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散发给穷人。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它叫做“佛粥”。

 传说三:腊八节来自“赤豆打鬼”的风俗。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代人们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传说四:腊八节出于人们对忠臣岳飞的怀念。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传说五:秦始皇修建长城,天下民工奉命而来,长年不能回家,吃粮靠家里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万水,粮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饿死于长城工地。有一年腊月初八,无粮吃的民工们合伙积了几把五谷杂粮,放在锅里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后还是饿死在长城下。为了悼念饿死在长城工地的民工,人们每年腊月初八吃“腊八粥”,以资纪念。

传说六:相传老两口过日子,吃苦耐劳,持家节俭,省下一笔大家业,可是宝贝儿子却不争气,娶个媳妇也不贤惠,很快就败了家业,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小俩口冻饿交加,幸好有村人、邻居接济,煮了一锅大米、面块、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杂合粥”。意思是:“吃顿杂合粥,教训记心头。”这顿粥让小两口改掉了恶习,走上正道,靠勤恳的劳动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来。民间流行腊八吃粥的风俗,就是人们为了以此教训警告后人而相沿的。

腊八节的作文 篇7

你们谁知道腊八粥是用什么组成的吗?我知道,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等煮制的,有的还加进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红糖、葡萄等作点缀,使腊八粥更精细可口。 我还知道关于腊……

你们谁知道腊八粥是用什么组成的吗?我知道,是用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豆、枣等煮制的,有的还加进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松子、白糖、红糖、葡萄等作点缀,使腊八粥更精细可口。

我还知道关于腊八节的传说:佛祖迦牟尼原来是印度的一个王子,他后来出家修道。一次他来到一条河边,因饥饿劳累昏倒在地。一位牧羊女用五谷杂粮和野果熬成粥,一口口喂他。释迦牟尼得救后,觉得这粥十分香甜可口。他在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坐在菩提树下修行,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后,佛教徒们把这一天叫做“成行节”。每年的这一天,寺庙僧侣就举行诵经活动,并仿效牧羊女用五谷和果子煮粥敬佛。这个习俗慢慢传到民间,就成了腊八节,把这一天煮的粥叫做腊八粥。关于腊八节的来历,我省民间还有一个传说。从前有一个叫腊八的人,他自幼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习惯。后来他成家娶了媳妇,这媳妇和腊八一样好吃懒做。腊八的父母去世时,教育他们要勤劳劳动,勤俭度日。可是他们没听父母的话,还是不喂鸡,不种田。这样坐吃山空,没多久,就把父母留下来的粮食吃光了。到了腊月初八这天,锅里没米,灶下无柴,腊两口儿只好把囤底扫了扫。凑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粮食,煮了一锅粥。在这寒冬腊月,他们后悔没听父母的话。为了记取腊八的教训,以后人们每逢这天就煮杂粮粥,以勉自己勤劳简朴过日子。现在,河北民间仍然保留这一节日风俗。人们吃腊八粥,不再是供佛,而成了个单纯的节日风俗。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