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电影艺术如何与教育共生共荣论文

来源:范文网 3.26W

电影这一形象生动、寓教于乐的艺术形式,自问世之初就被有识之士视作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而专门为少年儿童创作的少儿电影则体现了艺术与教育的共生共荣。改革开放以来的少儿电影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1981年在北京成立中国第一个儿童电影制片厂—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1984年在北京成立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1985年新设立“童牛奖”。这些均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通过少儿电影塑造“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重视。少儿电影不断在艺术形式和教育内容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于1985年拍摄了少儿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少年彭德怀》,既有对“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叙事模式的继承,又有从普通人的角度出发对伟人的平视和细腻表现,将革命历史教育融合在电影故事中,成为了运用少儿电影形式展现革命伟人童年生活的名作;1988年儿影厂拍摄的少儿科幻电影《霹雳贝贝》,立足于儿童接受心理,塑造了具有超能力的儿童贝贝,真实细腻地再现了他的行为和性格,贝贝的传奇故事融入了关于儿童生活、学习、做人的规范,寓教于乐,给几代儿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入九十年代,在儿童电影制片厂、儿童电影学会等的支持下,少儿电影在艺术形式与教育内容上进入成熟期。少儿电影创作者们在经历八十年代的历练后,在艺术上更加娴熟,在少儿电影的本体性探索和实践方面走得更彻底。同时,他们更加注重少儿电影创作中的“少儿本位主义”,将艺术与教育进行了更好的结合。

少儿电影艺术如何与教育共生共荣论文

儿童电影制片厂导演尹力执导的少儿电影《我的九月》运用“长镜头”营造出整个电影的纪实美学风格,充分调动电影的视听语言,真实再现北京城市空间和人群,生动地叙述了电影主人公—小学生安建军的成长故事,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祖国的花朵》中确立的“先进生帮助后进生、好孩子帮助有缺点孩子”的校园叙事模式。《三毛从军记》则融合了少儿电影的喜剧传统,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少儿文学界和电影界都得到呼应的“游戏精神”和“快乐因素”融入到电影中,重视刻画三毛的游戏精神,突出电影“娱乐性”和“教育性”的良性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0年以来,党和国家根据时代的变化与要求对少儿电影发展给予了多种指导和支持。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很多公司参与少儿电影创作,涌现出一批优秀之作。2000年后的少儿电影呈现出丰富多元的重要特点,少儿电影创作者们更加成熟地将艺术与教育糅合在少儿电影之中。少儿电影创作数量逐年上升,相较2000年前的少儿电影创作量取得了突破。出品单位渠道众多,既有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等传统电影生产单位,也有北京、上海等各地新兴起的电影公司。同时,少儿电影创作呈现出多元色彩:有对传统的校园题材电影的新拓展,如《上学路上》就将校园从城市转向乡村,展示了西部乡村孩子乐观向上求学的故事,给人以正面的鼓舞;有表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如《飞来的青衣》就以京剧为贯穿始终的线索,表现中外少年儿童对于京剧的热爱和追求,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少年儿童的积极影响;还有关于少儿成长的新探索,如《女生日记》通过日记叙述的方式表现十岁左右的女孩成长和成熟的心路历程,具有成长教育价值。未来的少儿电影发展,应该充分吸收改革开放40年少儿电影创作中艺术与教育相融合的成功经验,坚持“少儿本位主义”“少儿电影本体性”和“少儿教育”相统一,保证少儿电影的对象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的共生共荣。首先,少儿电影要坚持“少儿本位主义”“少儿电影本体性”和“少儿教育”相统一的创作原则。要充分吸纳少儿电影名作《少年彭德怀》《霹雳贝贝》《我的九月》《三毛从军记》《上学路上》《女生日记》等的成功之处,运用少年儿童乐于接受的电影语言,艺术地创作出优秀的少儿电影。而蕴含其间的教育内容应像盐溶于水一般,真正做到润物无声,让少年儿童在观看的过程中以一种深度的审美去体验,从而提升自身的审美和道德水平。其次,少儿电影应在一定的国家扶持的前提下逐步走向产业化。

目前中国少儿电影还比较弱小,仍然需要国家的扶持,从长远来看,需要逐步走向产业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少儿电影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仅仅因为它的受众人群与成年人不同,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向儿童及其家庭传递正能量,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向上发展的使命。所以,少儿电影产业化就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少儿电影制作为核心,通过少儿电影的生产、发行和放映实现效益,并促进少儿电影相关衍生品(音像制品、玩具、院线建设等)的发展,实现少儿电影产业的良性发展。最后,少儿电影艺术必须要与教育紧密结合,特别是与中小学教育结合。通过院线、电影进校园、互联网电影播放平台等多种渠道,建立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同时,在学校教育中开设少儿电影教育媒介素养养成的相关课程,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素养获得。这种电影教育并非指大学中的专业性的电影教育,而是指电影作为一种媒介的教育,包含着通过电影所受到的审美教育、道德教育、认识教育和娱乐教育。在“超越保护主义”的媒介教育背景下,媒介素养成为了当今时代的一个重要的理念,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之一的电影在今天承担着重要的电影媒介教育的作用。因为少年儿童的可塑性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少年儿童的电影媒介教育成为了少年儿童媒介素养养成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观影对象年龄细分、观影内容选择甄别、观影场所联动配合等手段的综合实施,最终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让少年儿童具备正确的电影媒介价值观、基本的电影媒介知识、批判的电影媒介理解和分析能力,并进而促进其媒介素养养成。以上的三个方面必须是作为一个大的系统工程来联动实施,因此,不仅要有总体规划,还要有具体的实施和反馈,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少儿电影的创作、流通、接受、影响的良性循环。只有做好以上工作,少儿电影艺术与教育才能有新的突破与发展,才能真正为少儿观众服务,为世界少儿电影艺术发展贡献优秀作品。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