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精选3篇)

来源:范文网 1.7W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鲁迅《幸福的家庭》读后感(精选3篇)

  鲁迅《幸福的家庭》读后感1

《幸福的家庭》主要讲的是在旧社会一知识分子,为赚稿费养家糊口,于是便打算投稿写一篇符合大众口味的文章。以描写知识分子想象中的幸福家庭的模样及生活方式。知识分子虚构了一个接受了民主思想的恩爱夫妻,过着浪漫、幸福的婚姻生活。与虚构小说情节鲜明对比的是:该知识分子生活困顿,过着为三餐温饱、柴米油盐而烦恼的生活。

个人认为鲁迅这篇文章想表达,旧生活的知识分子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接受了民主、科学的新青年,充满理想与抱负,但现实生活无法满足,只能寄希望与虚拟之中。另一方面,报纸、杂志为了迎合读者的需求,描写的却是与实际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鲁迅《幸福的家庭》读后感2

前阵子偶然看到一个词“带露摘花”觉得非常有意境,就去搜了一下,发现是鲁迅说的,在《朝花夕拾》里面。当时就感觉有些异样,朝花夕拾跟带露摘花是相对的,就带着好奇心,看了看鲁迅先生的作品,先看的朝花夕拾,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越看越上瘾,现在已经把朝花夕拾和故事新编都看完了,看到了彷徨。

“彷徨”里面的每篇文章我看完以后感觉都是复杂深沉的,有时候甚至看不大明白,就上网查一些批注,有的有,有的没有,有的批注不并让我满意,没有的就只好细细慢慢再读再想了。

《幸福的家庭》这篇文章里面,鲁迅先是说好的文章应该是先有情感才有文章,可他描写的人物偏偏是一个为了文章而文章的人,可以说从开头短短十几字就开始了讽刺。之后通过主人公的内心描写讽刺在当时的社会想写一个幸福家庭居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点,只好用人人都嫌弃的A来代替了。再通过主人公小说的构思中的场景跟现实的生活来做鲜明的对比来讽刺所谓幸福家庭是何等的渺茫、荒谬。在最后,鲁迅先生通过主人公对女儿的爱护,回忆起当年的恋爱,反而让我读起来感觉到了幸福。

安徒生也写过名为《幸福的家庭》的题目。描写的是几只坐井观天的蜗牛,认为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是最幸福的地方,认为自己有蜗牛壳就是有房子就是最幸福的“它”认为被抓到公馆烹饪后用银盘子盛上餐桌供人享用就是荣耀,但它们却并不知道被烹饪是什么滋味。也是讽刺为主。

所以我想幸福它是不能一直存的在,这一秒有了,下一秒可能就没了。可能生命中,幸福都是短暂的,不幸它占据着我们大部分时光。

  鲁迅《幸福的家庭》读后感3

朋友,在你的心里,幸福的家庭是怎样的呢?

现在让我们看看鲁迅的一篇文章《幸福的家庭》。整篇文章采用虚实相间的写法,全文以第三人称展开。

故事主人翁他为了捞几文稿费维持生活,便打算写《幸福的家庭》向幸福月报投稿,他的文章写到幸福的家庭的所住地方为A,故事主人翁是西洋留学生,打扮的干净整洁,看的书是《理想之良人》,吃的是“龙斗虎”,房子很宽绰,有一间堆积房、看书房、有卧室且床底很干净,夫妻间是相互尊重的,有事商量是要先敲门的,说的`是英文。

现实生活中的他,写稿子的同时,窗外有声音“二十五斤”,二十五斤在他脑里反复出现,时时打断他的思路,那是他的妻子在买柴,与那卖柴的人讨价还价,他的家庭自己吃的只有白菜,白菜摆在书房的墙壁边。妻子打三岁的小女儿,仅因为女儿吧油灯打翻了。孩子无助的哭了,他去哄女儿。

他所想的幸福家庭与自己的家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幸福的家庭住处很好,没有战争、安全、且房租又不贵,家庭主人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有共同的爱好,有事共同商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吃的是山珍海味。自己的家庭经济来源不济,烧的是柴,点的是油灯,即使是他想写作,,也没有一个安静的环境,买柴需斤斤计较,因为家庭本来就没有很多钱,妻子打女儿,何尝不是因为家境。倘使家庭里有足够的油,泼一一点又算的了什么了?关键是没有足够的油,泼了,今晚就没有用的了。现实中就是这样,这般的真切。

他写的《幸福的家庭》过于理想化,生活中的家庭还是需要考虑多方面的事,人要生存,就要争取一定的经济来源,来改变家庭生活条件,家庭人员应相互理解,一起努力,同时要关心、爱护孩子。

生活中充满了琐碎的是,物质条件得到了满足,才可能提到精神世界的升华。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