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朝花夕拾读后感

来源:范文网 2.15W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精】朝花夕拾读后感

朝花夕拾读后感1

倘若现在让我想想小时侯的事情,恐怕不论是有意义的,还是没意义的我都会忘得精光。

近来,我看了一本书——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讲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风雨故园”。

这部电影讲述的正是鲁迅童年的事情。

鲁迅的爷爷——周福清是被皇帝点中的翰林,全家都以此为荣。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后来他的爷爷犯了罪,被抓到了京城,判了个死刑。从此,周家败落了,鲁迅父亲的病也就因此越来越严重。鲁迅从此“家、三味书屋、当铺”来回跑。在这期中,鲁迅也曾想过从此不读书,因为他想到了他的爷爷、子凌公公(鲁迅的长辈,考了一辈子,结果连秀才都没考上,最后变疯了)、父亲、三味书屋的寿先生都读了一辈子的书,结果到头来什么也没有。但是,鲁迅的父亲就希望他们三兄弟能读好书,将来好给周家增光。结果真的给他盼到了,鲁迅成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了解了鲁迅的童年,我觉得看《朝花夕拾》也就比原来更易懂了,因为我已经初步了解了鲁迅——这位伟人的童年生活。

《朝花夕拾》有十篇文章,再加上一头一尾的小引和后记,一共有十二篇。刚开始看这本书是一页一页、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接着看,但后来我发现有几篇文章太深奥了,我根本看不懂,所以只好跳过去不看。可是有些文章,就好比《狗猫鼠》吧,我虽然可以从文中看出鲁迅对小动物的关心、爱护,但是我却看不到更深层的意思——《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的“流言”,表达了对猫“尽情折磨”弱者、“到处嗥叫”、时而“一幅媚态”等特性的憎恶。

还有,《无常》我根本看不懂,但是,我可以从导读中理解一点意思,主要还是为了讽刺那些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

在“风雨故园”里,我真的看到了《父亲的病》中所说的那样“要原配的蟋蟀一对”,还有更离谱的呢,要什么了生三年霉的豆腐渣熬成灰,什么三年的陈仓米……唉,那些“名医”真是想得出什么说什么啊!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也反映了旧中国的科学、医术的落后和平民的愚昧无知。

朝花夕拾读后感2

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日子,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草园。油蛉在那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

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

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期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齐,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我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我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我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那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朝花夕拾读后感3

《朝花夕拾》是鲁迅怀着青少年的往事而作的,既描写了他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师友的真诚怀念,有真实的写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的,每一篇都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对童年生活描写最详细的一篇,这篇文章幽默充盈,妙趣横生。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鲁迅生活的十分有趣,可以说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

《父亲的病》可以看出庸医害人,和封建社会思想的腐朽。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知道我为什么去学医。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是鲁迅思想的转折点。这篇文章揭露了,国人思想的愚昧。日本人瞧不起中国人。

《朝花夕拾》通过写童年和青年时的生活和感受,对封建习俗和封建思想进行了批判。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

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

朝花夕拾读后感4

夕阳灌醉天空,天空红着脸,如同秋天灼灼的枫叶。想要用手触碰红得发热的天空,可是无论手伸多长,天空仍离我有千里之外。以为伸手可触的天空让我的思绪在脉络中慢慢延伸……

手捧绿茶,品味茶香;细品好书,感受文学。手上的《朝花夕拾》让我难以自拔,使我深深陷入了文学的沼泽。满屋散发的文学气息比绿茶的茶香更浓郁,以至于人都在此中陶醉不已。书中每个短暂的故事都使我有万千感慨,其中最惹人深思的还是《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仙台的日子。最引我深思的是鲁迅在回忆学习霉菌学时看电影的回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这段文字令我十分感慨,不禁想起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鲁迅则是在日本留学的过程中了解到祖国的情况,弃医写作,他说,要回祖国。他是中国人。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国人,我们不允许我们的国人或祖国受到侮辱。“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一个国家的强大需要人才,一个国家的繁荣需要人才。如果我们不努力读书,我们的国家还怎么强大?还怎么繁荣?所以,我们要守护我们的祖国就要努力读书,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

1937年12月13日,这一天。日本军队在南京进行大屠杀,30多万人在以后的数天就丧失了。30多万条生命啊!就这样没有了。日本军人在那时侵略我国,并且在南京进行“杀人游戏”,以杀中国人们为游戏。我们国民的生命给人如此玩弄,作为中国人,我倍感痛心。而且,他们还将中国人推入坑内进行活埋,多少中国人到其中撕心裂肺地喊叫,希望他们能够放自己一条生路。可是谁能帮他们呢?最令我痛心的还是一张照片所描述的场面,一位日本军人把一个中国婴儿扔高,然后伸出军刀刺死的场景。

以前,我们国家受人欺辱。可现在我们要以行动表明我们的国家并不弱小。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努力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守护中国!

朝花夕拾读后感5

静静阅读封面业已泛黄的《朝花夕拾》一书,读着鲁迅先生这部分回忆童年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

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与草花为伍,捉蟋蟀、采摘野花野果。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的严厉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小孩气。细细品味《狗猫鼠》一文,由这三种动物之间的关系而引出对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的批判发人深省。文章中对于他们的讥讽与嘲笑,说明了在看见某些人在一些问题上屈服于比自己强的人,并且随身附和,自己会不自禁的流露出心中对那些人的憎恶。下面的救养可爱的隐鼠和隐鼠被猫吃更体现出了他的怜悯之心。这样之小的年龄便知道了做人之道,的确非常了不能。

而《藤野先生》写的是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学医遭到了日本学生的歧视与侮辱,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通读全文可以看出作为日本老师的藤野先生有着严谨、正直、热诚,没一丝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文中有一句话说:“他的性格特点,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晓。”可以说这是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但这也是作者对于藤野先生崇高品格的赞扬。我的心中又不免产生了一个疑惑:这是不是对鲁迅的收获产生了肯定的影响呢?可能吧!记得鲁迅曾说过:“他对我的热心的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期望中国有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期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特点,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这先说出了藤野先生对科学持着严谨求是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同是也让我坚定了之前我所说的给鲁迅带来的肯定的影响,让鲁迅有着严谨求是,一丝不苟的品质。

这一份童真丢失在过往的日子里,遗落在有着太多屈辱的历史里,成为大家民族的某一种精神钙质。而现在,在祖国兴盛富强的今天,身为将来栋梁的大家,怎能不为了中国而去努力呢?从《朝花夕拾》中,我惊见我们的影子,那样单薄,那样坚定的影子!

鲁迅先生,中国正在崛起!

朝花夕拾读后感6

每个人,都经历过许许多多难以忘怀的事情,将这些岁月中没有随风飘过的一些故事捆扎起来,就成了一本书。鲁迅先生就将这样的事情记成了一本书——《朝花夕拾》。

与我们现在的童年不同,鲁迅先生的童年没有我们这么复杂,虽然那时受军阀统治,但他的儿时是十分淳朴的:美丽的百草园、难忘的无常、调皮的隐鼠、“懂得许多规矩”的阿长……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一幅幅引人入胜的图画,都是我们现在的儿童所感受不到的,也是我们所感兴趣的。

在许许多多的故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讲述无常的那一章。所谓无常,只不过是些乡下人扮演的鬼神罢了,穿着红红绿绿的衣服,脸上画些鱼鳞,又拿着钢叉,怎能不让人感到好奇?所有的无常中(包括鬼王和鬼卒),我同鲁迅先生一样,最喜欢活无常。光是活无常那雪白的一身,我就想见识见识了,又见他写:“有一种鹤立鸡群之感,”我就更是想亲眼悄悄这无常们的真面目了。看见这些对无常惟妙惟肖的描写,我不知不觉的想到了我们过年时的秧歌。也是红红绿绿一大片,也是有扇扇子的,有办小鬼的,但气氛好像不太一样,也没有对鬼神那般敬重罢。

还有一个印象很深的,就是百草园了罢。那么多神奇的草木,和一个新奇的美女蛇传说,足以把我的好奇心引出来了。还有那冬天的捕鸟趣闻,在寒冷的雪天看到那么多可爱的鸟儿,在我们北方是少见的,真想去那里看看。

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几个道理:

①在你想玩的时候,一定要先踏踏实实先学一会儿,这才玩的踏实。就想《五猖会》中写的那样,鲁迅小时候想去看赛神会,可是父亲却让他先背东西。虽然不明白问什么这样做,但他还是这样做了,效率还很高。

②不要迷信。对于文章中描写的阿长,就是一个多多少少有些迷信的人。在加上什么“阴司间”的鬼神,写得未免有些恐怖。所以不要迷信。

这就是《朝花夕拾》,一本讲述孩子童年的书。

朝花夕拾读后感7

朝花夕拾,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翻开书,上面记录着十篇关于回忆的散文。这些文字,着实带着我在鲁迅先生的记忆中走了一回,就像书上介绍的一样,“虽已随时光流逝而成‘夕拾’的朝花,但这‘朝花’依旧不失其绚丽馥郁。”

在文中,我仿佛可以见到那只被童年时的鲁迅所救养的小隐鼠、他心爱的《山海经》、保存着他美好回忆的百草园……在他的记忆之中穿行,虽已年隔久远,却不禁让人去回想自已的童年。

因为他父亲生病,鲁迅先生曾与两位名医周旋过一阵子。名医开的药方都很奇怪,药引都需要自己去努力找寻。鲁迅就这样听著名医的吩咐,去寻药引、寻药丸 ……可是,他父亲的病却最终也没有好起来,反而更加严重。后来他去仙台学医,原本只是想救人间疾苦的……

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的那一段日子里,他的老师——藤野先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书中初次的描写来看,藤野先生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对鲁迅这位中国留学生也是十分关心,他让鲁迅每星期把讲义给他看,并且细心帮他改正,这样默默的帮助持续了一个学期。他对鲁迅的关心又是细致入微的,因为听说中国人敬重鬼而担心鲁迅是否愿意解剖……这是一位热爱医学,真心希望能够去发扬医学并且去医治人们,治学严谨、正直诚恳、热情关怀、毫无民族偏见的伟大的导师。

在我心中,鲁迅先生一直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所以,有一次,他愤慨了,当看到一影片中一个为俄军做侦探的中国人要枪毙,在一旁围着的却是一群中国人,在周围观看的日本同学还高呼着“万岁”,他心中的爱国思想、民族责任与使命被唤醒,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去医治国人。

读了这几篇散文后,既让我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童真的一面,又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他是一位用笔去战斗的战士,他正义、黑白分明,为革命而奋斗。在这里,他用朴实、亲切的笔调描绘着一个个人物,一件件事情,这些作品中显示出来的.回忆又回应着当时的现实生活,留下我们去体会,去了解……他不愧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朝花夕拾读后感8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作者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这本书是鲁迅先生回忆他儿时所经历的一切,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怀念。语言清新,朴实,情切感人,是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因为它充满着神秘与自由感。这章主要记叙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了自己儿时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儿童天真幼稚和欢乐的心理。其中,长妈妈又给作者讲了一个关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人在晚上听到有个美女在叫他的名字,但却被一个老先生识破了机关,及时解救了他,没有被美女蛇吃掉。作者还悟出了一个道理呢:如果听到有人叫你的名字,千万不要答应他。

作者有不得不从无忧无虑的“百草园生活”中到“三味书屋”中学习。因为作者上的是私塾,所以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玩耍。反衬写出了作者对“三味书屋”的不满与“三味书屋”的枯燥乏味。

童年就像一本日记本,如果忘了,也可以翻开来看一看,让大脑保持新鲜的记忆,就好似童年还没有过去。

童年就像一幅画,画上的内容是我们生活中的快乐回忆与点点滴滴。

童年就像一杯咖啡,尝一尝,有甜甜的味道,也有苦涩的味道。然而,每一个人的童年岁月都不一样,酸甜苦辣,灌满我们的童年生活。

鲁迅先生笔下的童年没有遮遮盖盖,直接地写出了他儿时的快乐生活。《朝花夕拾》这本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有时间就回味童年,也勾起了许多回忆。

这本著作写出了作者对儿时的快乐回忆的感慨与对时间逝去的速度之快而感到遗憾,同时又告诫我们要好好度过我们的快乐童年,不要让原本属于我们的快乐变成遗憾。

朝花夕拾读后感9

暑假期间,我读了鲁迅的文章《朝花夕拾》,似乎我又回到了童年。

我简单介绍一下鲁迅,鲁迅(1881—1936),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鲁迅一生写了大量的文章,如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孔已己》《药》《阿Q正传》等,并撰写了大量的杂文和散文,批判旧思想,旧道德,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朝花夕拾》是鲁迅1926年所作的回忆散文集,全书共十篇文章,前七篇记述了鲁迅儿时在故乡的生活片段,也让我们了解少年时的鲁迅,后三篇是描写鲁迅离开家乡到南京和日本求学的一段经历,描写了一些另人难忘的人和事,反映了社会斗争痕迹。语言清新朴实,而且亲切感人,是现代回忆散文的典范之作。

读 着读着,我们仿佛看见了幼年的鲁迅趁大人不注意钻进了百草园,与昆虫为伴,读着读着,仿佛听见保姆阿长在讲故事,因而非常害怕百草园中的那条赤练蛇。一切的感受都是那么天真浪漫,令人回味,也许是引起了我的共鸣吧!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欢《朝花夕拾》,也许是因为作者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在看世界吧!

鲁迅在文章中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够自由自由在的生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儿时所持有的,曾几何时,我已离童年很远了,进入了青春期。每天都在忙忙碌碌的学习中,学习的压力,父母的唠叨,生活似乎没有了乐趣,但是,当自己静下心来的时候,就会回忆起童年的快乐生活:与伙伴们光着脚丫在雨水中嬉戏,和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假日里和父母在公园里放风筝······

童年生活渐渐远去,留下的只是些散琐记忆,到不如去读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去体会那个不同年代的童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为了自由去放飞理想吧!

朝花夕拾读后感10

鲁迅先生,他的名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而我对鲁迅先生的认知依旧停留在语文书上的资料中——“文学家”、“思想家”……提到“鲁迅”,自然就想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做孺子牛”,因此心中始终存着对鲁迅先生的敬畏之心。

普通的鲁迅先生却又不普通,他以笔代枪抨击了多少社会的黑暗,揭露了多少丑恶的面孔,说了多少人不敢说的话。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仍是用率真的笔锋书写儿时的人物。因此在鲁迅先生笔下,人物是多面性的,是有血有肉的。鲁迅先生描写人物并不是一味地夸赞、捧吹,光写“优点”。而是将人物原原本本,毫不掩藏地还原到书中,以最本真的姿态大方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例如“长妈妈”——一个守旧的妇女。平时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型,有一堆麻烦的礼节……读的过程中,自己的心情也随着鲁迅先生的回忆活泛起来。到后面长妈妈为“我”买“三哼经”(山海经),我也与鲁迅先生一起,因为这个心地纯朴的长妈妈小小地感动了一把。

黄昏,夕阳西下,残阳的余辉温柔地洒在地上,弯腰拾起地上散落的落花,低头细细地端详,此时落花早已丧失清晨时的娇嫩、鲜美,只余一抹若有若无的残香,勾起尘封已久的记忆……再转身,交付给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

“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晨盛开的鲜花,傍晚时分再去将它拾起。意为回忆往事,旧事重提。这么温柔诗意的名字正是鲁迅先生取的。

在读了《朝花夕拾》后,鲁迅先生的形象在我心中顿时柔和了许多。这样一个看似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原来孩童时期也同普通人一样,天性爱玩,时常流连、嬉戏于田园间,与花草为伴,与鸟虫为友。

鲁迅先生在世几十年,遇到的人,看清的事,不计其数。记忆中那些善人及美好的记忆更是显得弥足珍贵。

朝花夕拾读后感11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朝花甚是灿烂,少拾别有感慨——题记

披着温暖的阳光,合上书,转头一看,天边已金光灿烂,可我却久久沉浸于鲁迅的童年无法自拔。

那些篇章,文笔深沉隽永,有内涵,有意义。细细品味,我似乎跟随着鲁迅由小到大,度过一生,我看到了,看到了阿长对“我”朴实无华的爱,对“我”细心的关照,我看到了,看到“我”满怀希望去五猖会时,父亲强令“我背书”,“我”的心如同被浇了一盆冷水,看到了我儿时的乐园,还有那形形色色的动植物,看到了,枯燥的学习生活试图束缚“我”时,却并为禁锢“我”从今纯真活泼的心灵,而是偷偷地去玩耍,去观察……这一幕幕在我眼前如放电影般在我脑海浮现,这一瞬间,不知鲁迅是我亦或是我是鲁迅。眼前一道白光闪过,睁眼一看,鲁迅正穿着长袍迈着步子向我走来,瘦瘦的身体,黄里带着白皮肤,似乎如同大病初愈的病人一样脸色憔悴,但是精神很好,整个人精神焕发,眼睛炯炯有神,过去的斗争已把他折磨地身体大不如从前,可他的精神却越来越振奋伸出手去触碰,“呯”——的一声,一切都灰飞烟灭,一切都化为泡影,愿我能像对方一样勇敢。

当我看到,因背书而浇灭作者的希望时,我的内心不禁感到惋惜与同情,从一个少年的角度看,我倍感愤怒,这难道不是对儿童本性的“扼杀”吗?当我看到,作者被学习生活束缚时,仍怀着光的心灵,这不正是对封建生活的批判吗?当我看到,阿长为“我”带回山海经时,作者的兴奋与激动,我的心也轻松下来,庆幸“我”有一个好保姆。

那些永远抹不去的记忆,一直停留在我心里。对封建社会现实的腐朽,虚伪和残酷,我无比憎恨,而鲁迅心里却总是满怀希望充满光明。没有谁的生活会一直完美,但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看着前方,满怀希望就会所向披靡。

那些永远抹不去的记忆,是遥远的,也是永恒的。

朝花夕拾读后感12

可能是受一位敬爱的老师的影响,我非常喜欢鲁迅先生,觉得鲁迅先生是个非常厉害的作家,很有权威,对近现代中国很有影响力。爱屋及乌,便找来了《朝花夕拾》那时还小,只粗略地读一读,不懂得“所以然”,只觉得那《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最有意思,里面什么“何首乌”“油蛉”……都新奇得很。

长大点儿了再读,就读出了不一样,也重新认识了鲁迅。

第一章《狗猫鼠》,我认识了敢言敢说,语言幽默的鲁迅先生,面对有人说他是仇猫的,打不了“落水狗”,他用“动物童话”以及儿时“饲养小隐鼠”等事件为自己“开解”。

第二章《阿长与山海经》以及第六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认识到了小鲁迅的童真,快乐和无忧无虑。听“长妈妈”讲“长毛”“美女蛇”这些古怪却有趣的故事,在百草园里撒欢,在三味书屋里捣蛋。为何说那时的鲁迅是童真,快乐和无忧无虑的呢?从“在知道她谋害了我的隐鼠后,那时就极严重地诘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可以看出鲁迅的孩子气,因为埋怨“阿长”谋害“我”的隐鼠而不礼貌地叫她“阿长”。也可以从小鲁迅在三味书屋中趁先生“读书入神”时偷偷用“荆川纸”蒙在小说上描绣像中看出来,调皮的小鲁迅“上课开小差”。这些就是他童真的地方。

《朝花夕拾》中最让我重新认识鲁迅的其实是《小引》。从前我对鲁迅的认识虽然有点刻板,但我一直认为他是厉害的,但《小引》呈现出来的却是无奈,落魄的他。“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在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这段文字体现出先生当时的处境是愈加艰难的,查找了资料发现此时先生正遭受政治的迫害,政府的通缉,在陌生的环境里心绪不宁,思想矛盾。一向坚忍的他也不得不逃避眼前的“芜杂”去折那过往朝夕的露花。这样的鲁迅我是从未认识的。

我读《朝花夕拾》,重新认识鲁迅。

朝花夕拾读后感13

《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让我想起小学时候的一篇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记得当时语文老师给我们介绍作者时,说他被誉为“民族魂”,课文中说鲁迅“碰壁”什么的;那时我虽学完那篇课文,但对鲁迅,以及他当时所处的社会完全是一知半解。

读《朝花夕拾》之前,好像听人说过鲁迅的书是很深奥、难懂的,心里暗忖读起来可能会觉得无聊吧。刚开始读时感到有些吃力,往往读过去好几行后,才发现其实都没明白,便只好再从前面开始读;但渐渐地——读久了后,我发现《朝花夕拾》还是挺好看的!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章并没有太多批判,而是鲁迅儿时那天真烂漫的温情回忆。读书时,不禁眼前浮现出一幅幅画面:有着无限乐趣的百草园中,看见童年的鲁迅和昆虫们玩的不亦乐乎,接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在冬天下雪时捕鸟……我觉得鲁迅的儿时是幸福快乐的,亲近大自然,无忧无虑。《三味书屋》中鲁迅正和同窗们偷偷溜出来一同在后院玩耍,静悄悄的,时间久了,寿镜吾先生便会大叫起来“人都到哪去了?!”当先生读书入神时,同学们便会在下面做着各种各样的游戏,而此刻,小鲁迅正专心致致的画画呢。可见,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似乎不是作者情愿的,但依然抑制不住孩子的烂漫纯真的个性。

最让我感到气愤的一篇是《父亲的病》,看着青年时的鲁迅为父亲寻找极为特别的药引子而四处奔波,真是揪心啊!那经霜三年的甘蔗、原配蟋蟀一对、败鼓皮丸……这些所谓的名医,是有多么的贪婪、虚伪、草菅人命!他们不过是些贪图钱财的骗子罢了!最终,鲁迅的父亲终究还是被这些庸医治死了,这是鲁迅埋在心里的痛苦!

读完后,才终于明白鲁迅所说的“碰壁”是什么,也才终于明白了当时的社会是怎样的黑暗,才领悟了为什么称他为“伟大”,这个词,他担得起!

朝花夕拾读后感14

陷在一本书中,翻看那些依旧流连的梦。回望他们的过去,远眺自己的将来。

——题记

闲在窗边看花,随手拿过一本书在暖阳下品读。不觉心被带入书中,同鲁迅先生一起感悟他笔下的《朝花夕拾》。

一直很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因为他的文字真实而富有感染力。每一篇都在朴实中含有对当时社会上恶习的讽刺,让每一位读者都为这样深邃有力的文字拍案叫绝。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众多巨作中的一本,与别的“鲁迅风格”散文不同,这本书分为了两个世界,一是回忆中的往日世界,二是写作当下的现实世界。前者的文字是温和、怜爱的;而后者则是鲁迅先生一贯的风格辛辣、批判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书中是以一个孩子的角度看待前者,以一个成人的角度批判后者。

书中有一章使我感受很深,那就是《父亲的病》。这篇故事讲了作者父亲病重无药可医,便听人推荐请来神医医治,花了数百银两求来药方,可最终还是没救活父亲,让他含痛而死。这篇故事实则是借神医治病来讽刺当时人们对迷信思想的崇拜。文中的神医其实是当时会装神弄鬼骗取钱财的江湖骗子罢了,可人们却对他深信不疑,就连他治死人后说的“法力用尽”,都有人相信。

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人们的无知,因为无知所以人们才会相信所谓的“神医治病”。也正是因为人们的无知,所以鲁迅先生才会弃医投文,他深深的知道“东亚病夫”这个带有侮辱的称号之所以扣在中国人头上,不仅是因为那时候人们的身体不够健壮,更多的是他们思想和灵魂,像一块贫瘠的土地没有半点生机,而鲁迅先生则是用刀尖一样的文字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让身处混沌的人们重获光明。

每每品读鲁迅先生的书都会心潮澎湃,血液沸腾。这就文字的力量,一种让扔徜徉其中就能心灵充实的力量!

朝花夕拾读后感15

《朝花夕拾》一书是鲁迅所写的一部散文集,记录了他所回忆青年时期的往事感想,并用文字对社会进行有力的抨击。

鲁迅先生是上世纪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他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等等各个领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终生奋战投身于革命上,用文学从内心深处唤醒人们,医治人们“受伤”,“错误”的心。

就在这一位伟人笔下的书中,我认为印象深刻的是以下两篇:

第二篇《阿长与<山海经>》讲述的是“阿长”长妈妈与作者自己的平日琐事。作者不太喜欢阿长,不仅是因为夏天时晚上睡觉阿长在床上摆成一个“大”字,不给自己翻身的余地,还因为她懂许多作者所不耐烦的规矩。后半段说到了作者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阿长知道后,就把它买了回来,这让作者对她产生了敬意。最后一节作者感叹了对长妈妈的真诚怀念,用感叹号结束了本文。我认为长妈妈是个很善良,有时也有让人讨厌的“自私”的劳动妇女,她有时处处为鲁迅着想,有时却毫不在意鲁迅的感受。在鲁迅的笔下,可以看出她朴实善良,唠叨迷信的鲜明性格。

第七篇《父亲的病》写了几件作者在父亲生病,四处求医的过程中发生的事情,同事穿插了几位名医在诊断病人时的表现。他们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最后用表达出作者不能让父亲死得没有痛苦,用愧疚结束了全文。

读完后,我深刻的理解了所谓“朝花夕拾”的真实含义。这不仅仅是对陈年往事的一种回忆,更是一种需要“拾”起来,重新审视问题,并且真实的,有效的对目前社会乱象的改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鲁迅的名言更是深刻的体现了他为人民效忠出力,不求回报的革命品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