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笔记15篇

来源:范文网 7.65K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笔记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书笔记头疼,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读书笔记15篇

我的读书笔记1

法国小女孩蒂皮1990年出生于非洲,她从小跟拍摄野生动物的父母在丛林长大,与野象相亲,同鸵鸟共舞,变色龙、牛蛙、豹子、狮子、狒狒……各个给她带来奇趣、欢乐、惊险、幻想,以至皮肉之苦,最终都成为她最好的朋友。小蒂皮10岁回到巴黎后,所写她与非洲各种动物在一起的故事。

这本书让我感到很惊讶,这个小女孩竟然能跟豹子和大象在一起玩耍,难道它们都不伤害她吗?读过之后我发现,小蒂皮和动物朋友相处的时间很长,它们互相都不伤害,成了朋友和家人。

看到第一幅图片吗?小蒂皮坐在鸵鸟背上,让风吹着她嫩嫩的脸颊,头发轻轻的'向后飘起,她微微地闭着双眼,嘴角甜甜地笑着,一副很快乐、舒畅的样子。鸵鸟伸着长长的脖子,明亮的眼睛神气的看着我们。背景是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蓝天白云下面是高高的、茂密的草场和树林。 这样的图片是不是也让你有了去大草原的冲动呢?我也很想和鸵鸟一起奔跑,那么我们就来书中体会一下奇妙的感觉吧!

我的读书笔记2

本书是日本文学大师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向被奉为世界名著之一。小说通过猫的视觉观察明治维新后的日本社会,以幽默辛辣的语言,嘲笑和鞭挞了人类固有的弱点和金钱世界的社会时弊,还大量引用了古今东西哲人达士的名言,外外闪射着机智和文采,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作品语言则典俚合炉,雅俗共赏,读来令人在笑声中抑制不拄惊叹。

第一章 书摘:

哪里出生?压根儿就搞不清!只恍惚记得好像在一个阴湿的地方咪咪叫。在那儿,咱家第一次看见了人。而且后来听说,他是一名寄人篱下的穷学生,属于人类中最残暴的一伙。相传这名学生常常逮住我们炖肉吃。不过当时,咱家还不懂事。倒也没觉得怎么可怕。只是被他嗖的一下子高高举起,总觉得有点六神无主。

咱家在学生的手心稍微稳住神儿,瞧了一眼学生的脸,这大约便是咱家平生第一次和所谓的“人”打个照面了。当时觉得这家伙可真是个怪物,其印象至今也还记忆犹新。单说那张脸,本应用毫毛来妆点,却油光崭亮,活像个茶壶。其后咱家碰上的猫不算少,但是,像他这么不周正的脸,一次也未曾见过。况且,脸心儿鼓得太高,还不时地从一对黑窟窿里咕嘟嘟地喷出烟来。太呛得慌,可真折服了。如今总算明白:原来这是人在吸烟哩。

提起教师,我家主人直到最近,似乎终于醒悟,自己在水彩画方面也没有希望。十二月一日的日记中写了这么一段话:今天开会,才第一次遇见了××。都说此公放荡不羁,果然一副风月老手风度。与其说此公招女人喜欢才放荡,莫如说他非放荡不可更确切。听说他老婆是个艺妓,叫人羡慕。原来,谩骂风流鬼的人,大多没有风流的资格;自命风流的人,也大多没有资格风流。这号人,本来不是非风流不可,却硬要走这条路,宛如我画水彩画,终于没有希望毕业,却又不顾一切地硬是装作唯我精通的架势。喝喝饭店的酒,或是逛逛艺妓茶馆,就能够成为花柳行家吗?假如这个理论站得住,那么,我也有理由说我能够成为一名出人头地的画家喽!我的水彩画莫如干脆弃笔的好。同样,与其做个糊涂的行家,远不如当一名刚进城的乡巴佬。

这位美学家竟把信口开河捉弄人当成唯一的乐趣。他丝毫不顾及安德利亚事件会给主人的.情绪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得意忘形之余,又讲了下述一段故事: “噢,常常是几句玩笑人们就当真,这能极大地激发起滑稽的美感,很有意思。不久前我对学生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忠告吉本不要用法语写他毕生的巨著《法国革命》,要用英文出版。那个学生记忆力又非常好,竟在日本文学讨论会上认真地原原本本复述了我的这一段话,多么滑稽。然而,当时的听众大约一百人,竟然无不凝神倾听。

接下来,还有更逗趣的故事哪。不久前,在一个某某文学家莅席的会议上,谈起了哈里森的历史小说《塞奥伐洛》,我评论说:‘这部作品是历史小说中的白眉,尤其女主人公临死那一段,写得真是鬼气森森。’坐在我对面的那位‘万事通’先生说:‘是呀!是呀!那一段的确是妙笔生花。’于是,我知道,那位先生和我一样,还未曾读过这篇小说哩!” 患神经性胃炎的主人瞪大了眼睛问道:“你如此妖言惑众,假如对方真的读过,那可怎么得了?” 这番感慨仿佛在说:骗人倒也无妨,只是一旦被剥掉画皮,岂不糟糕? 那位美学家不动声色地说:“咳,到时候一口咬定,是和别的书弄混啦,或是胡扯一通,也就完事嘛!”说着,他哈哈大笑。这位美学家别看戴着一副金边眼镜,但其性情,与车夫家的大黑颇有相似之处。

我的读书笔记3

人无信而不立,业无信则不兴。

诚信是成功的基础,一个失信于人的人,也不可能得到他人的信任,更谈何成功?

晏殊实事求是,表里如一,不因自己家境贫寒而自卑,被宋真宗提拔为宰相;李嘉诚始终坚持“诚信第一,重信守诺”的'原则,最终成为亿万富翁。

而周幽王为逗褒姒一笑,三番五次戏弄诸侯,失信于人,最终被犬戎杀死,西周灭亡。

从读书中,我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以诚待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

压力,有时也是前进的动力,成功的因素。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项羽破釜沉舟,楚军以少胜多,打得秦军节节败退,流芳千古,世称西楚霸王。

朱元璋被逼无奈,参加起义军,最后成为明朝开国皇帝,名垂青史。

而在成功的道路上自然有很多绊脚石,这就是所谓的“困难与挫折”。一些人因无法越过这些绊脚石而止步不前,最终一事无成。而另一部分人坦然面对挫折,最终百炼成钢,成为了成功人士。

懒惰,是人们的本性。但这恰恰也是人们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只有克服它的人,才能取得成功。

读完这本书,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走向成功的方法。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而通往成功之路也是枯燥的,单调的。当我们屡次努力,屡次失败时,我们不妨再试一次,也许这一次,我们就能听到成功走来的脚步声。

我的读书笔记4

在这大千世界中,人、物、事都在不断变化,社会也在不断地前进。如果一个人不能及时适应这种变化,那么就会被淘汰。要知道地球始终是在不断地转动的!这几天我读了一本名叫《谁动了我的奶酪》的书,使我更加深刻地明白了这个道理。

书中的奶酪指的就是生命中所想要得到的东西,像是一份好的工作,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份友好的人际关系……但当这些东西没有了,被人破坏了,变化了时,也许有人会嘶叫道:“谁动了我的奶酪!”但这本书告诉了我你要跟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

语文期末考试那一天,我早早做完了基础和阅读部分,拿到作文纸开始写作文。

写了一会儿我想:这次写多少字呢?原来老师说考试时写两页多就够了,这次就写两页多吧!时间慢慢过去了,越来越多的同学举起了手,向老师要纸。我心里就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的,一会儿想:老师原来说过,作文只写两页多就够了,但是一会儿又想,有那么多的同学都写了三页多,我是不是应该再写一点呢?“丁零零”打铃了,我马上转过身子问其他同学作文写多少,结果十个有九个都写了三页多,而我却只写了两页多。

第二天,老师对我们说:“人不能只拿着两页多的作文闯天下!人是不断变化的。”果然这一次的作文分数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于是寒假里的每一篇作文我都坚持写好。新学期里老师表扬了我的作文有进步,这时我知道我的每一分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告诉我一个人不能总坐在井底,不能只看到头上的一点点天空!知识像海洋一样无边无际,一个人如果想要在这漫无边际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就必须看得更远、更高!要给自己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相信自己能够做到最好!

在现实生活中,在学习中,我觉得“奶酪”更像我们要寻找的目标。我们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巩固旧的知识,还要善于用多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找到值得细细品味的新“奶酪”。

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各种外在的强烈变化和内心的冲突相互作用,使人们在各种变化中茫然无措,先是追问——到底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然后对新的生活状况无所适从,不能正确应对并陷入困惑之中难以自拔。

如果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中,总耽于“失去”的痛苦、“决定”的两难、“失望”的无奈……那么生活本身就会成为一种障碍。生活的迷宫很大,你会滞留在其中一角安身立命,久了,年纪渐长,就“懒得变动”,或者是“没有勇气和激情”再去变动和追寻。

这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当代的一位诗人说,“今天,全世界都需要安慰”。作者正是迎合了世界性的巨大心理需求,用一个小小的'寓言打开了人们的心扉,给人带来一种内在的勇气,去直面“软心理问题”(即医学病态心理之外的个人心理问题,又叫“正常人的心理问题”)这种每个人都肯定存在的心理障碍。

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

我曾害怕学习,希望学习中没有疑难问题,不需要动脑筋思考,所以学习显得比较机械。通过读这本书,我懂得在以后的学习中,要适应新的环境,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将学习成绩提高上去。

“奶酪”是人生存的资本,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奶酪”将无法生存。如果自己舍不得放弃旧的“奶酪”,也不去追求新的“奶酪”,生活就会失去意义,人生也会失去奋斗的目标。

我们应该做到随着“奶酪”的移动而改变生活态度和方法,并且能从中得到新的快乐!

我的读书笔记5

《我是一只猫》,是日本著名作家夏目·索塞基写的一本地道的日本小说。这本书以贫困教师家中的一只猫为主角,从这只“拟人化”的猫的角度观察人类心理。这本书里的猫受了很多苦,最后死在了水箱里。事实上,在生活中,仍然有许多物品被折磨,最终死在人类手中。

有一次,当我从学校回来的时候,我刚刚经过医院门口,就看到一大群人围成一个小圈,好像在看什么东西。我忍不住好奇的诱惑,挤进去看发生了什么。看到这种表情,我惊呆了,过了一会儿才恢复过来。地上躺着一只死猫,棕色的头发和一些红色的血。它的四肢伸展,前爪似乎在寻求帮助。最可怕的事情也是我留下来的原因——猫的右眼掉了出来,通过小血管与眼窝相连。回想起来,这一幕仍然很可怕。

还有一次,当太阳下山时,我从未完工的街区走回家。就在中途,我突然听到“喵喵”的声音。我想了想,但我不在乎。我接着说。正当他要离开空地面时,又传来了“喵喵”的叫声。我想:这好像是猫的叫声。因此,我踏上了寻找猫的'道路。通过判断声源,我花了大约4分钟才找到猫的确切位置。乍看之下,我的全身漆黑一片,满是眼药水和脏东西。看到它又脏又臭又丑,我就不理它,回家了。这件事成了我的遗憾。

想想看,有这么多动物死在人类手中,人类是否应该有一个好的防腐省?

我的读书笔记6

《我与地坛》,这篇文章的题目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对于许多同龄人来说也亦是如此,因为这篇文章在小学初中课本里便有收录,但当我再重新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受,准确的来说应当是,以前小的时候看这篇文章,压根就没有产生任何的感受。

作者围绕着地坛,用一种平和而坦然的语气叙述着那些与地坛相关的人与事。诉说着那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诉说着淡褪了的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同时,对于在地坛里的那对多年来相濡以沫的老夫妇,对于那个热爱歌唱的小伙,对于那个不幸失聪的女孩,作者也用一种旁观者的眼光,静静的在一旁凝望着那一幕幕悄然发生在地坛中的不起眼的故事。就像是这个园子的历史见证者。

很喜欢史铁生那细腻的笔触和那种娓娓道来的口气,没有过分的情感波动和浮夸,也许瘫痪的病痛让他煎熬过,愤恨过,最终认清了,理解了,平静了,构成一种看透了尘世的坦然和从容,那样的一种淡定,便渗透在文笔中了。正因为如此,在那些文字中,时而透露着的睿智,时而又流露出真挚朴实的可爱。人生经历了那么一遭,已经没有什么能让他生出愤怒和狭隘的情感了,因而就能坦荡荡的,随性表露任何他想表达的东西,大约是如此,才会动人。

对于史铁生而言,地坛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存在呢,在文章的开头似乎便有了答案“……我常觉得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在史铁生看来,他与地坛的相遇是一种命中注定的结果,于是这么多年来他便再没有长久的离开过地坛了。而读完了整篇文章,我更觉得那片荒芜的园地就是他的心灵的栖所,在作者双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中,在他迷茫或消沉的日子里,他便摇着轮椅来到地坛,在那里久坐。

我便在脑海中浮想,想象着那个颓然的史铁生,他的轮椅停在一棵苍黑的古柏树下,秋风飒飒,伴着那个孤寂的黑色背影,整个场景似乎充满着世纪末的气息。最初的那段日子里,史铁生正经受着灵魂的煎熬,他思考着自我生存的意义。双腿就这样忽的一下没了,不可是身体,似乎连心灵也没勇气前行了。

谁经历了这般挫折,短时间怕也难得想个明白,想个透彻。而那个人烟稀少的园子,则仿佛供给了一个绝佳的场所,宁静却还不至于荒凉衰败,身处于大自然中,凝听风声和鸟鸣,调理纷乱的思绪,简直再好可是。在那座地坛里,他就像在自家的后花园里一样自在,尽管那是个公共场所,但我却觉得那更像是他的.地盘,因为没有人能向他一样熟知地坛里的每一棵草每一株木,史铁生的轮椅车印日复一日的碾过同一条路径,他呆在那里,看着那些远在他出此刻这个世界上时就已经存在的古树上的树叶发芽,变得葱绿,泛黄,最终凋零,又重新发芽。日复一日的共处,让史铁生最终把自我的灵魂与这座地坛相连,或者更准确的说,是这座地坛,让史铁生真正认清了自我的灵魂。

于是乎我开始羡慕史铁生能“拥有”一座地坛,大概我们每一个人内心深处都渴望这样一个“地坛”,在那里,我们能够寄托一份喜悦,或者埋下过往的忧伤。史铁生与地坛的那份牵连,也许真的是冥冥之中的命运安排,是上天给他的一份补偿。

大概他也感受到了上天的那份恩赐吧,于是他才会在纸上写下这样的话,不知为何,每每诵读这段文字的时候,内心总会涌起莫名的酸楚: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我的命运。我甚至此刻就能清楚地看见,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地离开它,我会怎样想念它,我会怎样想念它并且梦见它,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它而梦也梦不到它。”

我的读书笔记7

当我看完《我很重要》最终一个字时,我不禁百感交集,我很重要,这可是是在这无尽苍茫的人世间对自我的一种莫大的鼓励,而这四个字不知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说出,在这四个字面前,我是多么的渺小,微不足道,如辉煌的星河中一颗不起眼的星星,在一次次攀比面前,我们只能一败涂地,但这些被毕淑敏打破了……

她给予了我们肯定,她用她细腻的情感,华美的文辞告诉我们是在这百代过客车水马龙的世间中是重要的。当我们饱受疾病的摧残时,家人与我们一齐痛苦,我们成功时,家人与我们书写那无法言喻的喜悦。我们的重要性是家人给予的,是家人的存在让我们在这偌大的世界航行路上不孤单,是家人在我们悲痛欲绝时安慰我让我们的世界不再灰暗。回望往事,早已数不清多少次辜负父母的期望,厌烦父母的担忧牵挂,而父母的.爱如春雨润物无声,包容我们的任性,包容我们的不足,包容我们的一切一切,这些我们无以回报……

而给予我们重要性的也是那大自然中无数星辰日月草木山川,大自然不知用多少谷物、清水凝聚成我们这副美轮美奂的躯体,让我们与明媚的世界相聚,但在餐桌上,我们不知留下了多少个光盘,放眼望去餐桌,不知有多少个碗盘还满盛着饭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古诗我们朗朗上口,却又有多少人做到呢?如果你稍作留意,你会发此刻大大小小的食堂上,有多少条横幅让我们做“光盘族”来节俭那构成我们这具躯体的粮食呢?

说道我们这具精美细腻的躯体,毕慧敏她又提起了那生存在远古洪荒的北京猿人,看到那窄小的额和前凸的吻时,与现代人精美细腻的五官相比,显得黯然显得粗糙,让人唾弃的感情油然而生。而从另一个角度想,我们的五官是了千百年的进化,承载了人类不知多少年的历史,仿佛是一株亿万年苍老的树干上新萌发的嫩芽,那是多么重要啊!那是千年历史的传承啊!是人类精神延绵之火!每每想到与此,才觉得,自我又是多么的重要!

对,我很重要,我是异常的人,全世界仅有一个我,我应当爱我,爱这个样貌的我,爱此刻的我,也爱将来的我,我是伟大的。假如我不存在了,世界上就会少一个人在海边看瑰丽的旭日。我应当多给自我一些赞美,让我感觉自我很重要,仅有这样,我们才有信心,才会不断地发现自我的优点,发掘自我的活力,才会应对成功和失败的挑战。

我也读到了感恩,感恩为我笑为我忧的父母,让我在成长路上不再迷茫失措;感恩每一颗谷物,每一滴水,用鬼斧神工般打造出我这副躯体;感恩生存在远古洪荒的原始人类,一次次的进化造就了我;感恩毕慧敏,发出这样的呼声:“我很重要!”让我明白我并不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我的读书笔记8

现实的不尽如意引起了36岁的郝回归深深的无奈,有点穿越的味道,和17岁的自己(刘大志)成为好朋友,让大志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很励志的片段。

陈桐、大志、微笑、叮当和小武,他们之间的友情和各种微妙复杂的情感让人怀念那段时光的纯粹和纯真,特别美好,感觉自己的人生当中好像缺失很重要的一部分。

也许无法改变结果,但可以改变面对问题或结果时的态度,这也是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文中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部分,希望我也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强烈向大家安利。

刘大志觉得跟陈桐聊天是在刷新被侮辱的人生新高度

正是因为你没有自我,所以别人的任何一点儿举动都能够影响你。你首先要让一个强大的自我住在自己的心里。很感动......

人生总是奇妙的,一旦你努力去做一件事,如果结果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那么老天一定会给你一个更好的结果。

能够看到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变好,真是一件比什么都幸福的事。

一个人只愿意相信普通的世界,所以这个人就一直普通。一个人愿意相信所有可能,所以这个人不平凡。

我的读书笔记9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时间的书页翻的真快啊!送走了小学三年级,一转身便迎来了暑假生活。

暑假里,每天我都会毫不犹豫地拿起《我的母语课》这本书,孜孜不倦地咀嚼着每一个小故事,每个故事情节都是那么引人入胜,吸引着我爱不释手。这本书共有十七个单元,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有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戏剧、读书笔记、日记、书信、演讲......几乎我们小学生可以阅读的经典的、优秀的、文学底蕴深厚的文体,书中都很完美地展示了出来。书中的精华满山遍野,遍地开花:石头会说话、花儿有心事、春天和夏天一起捉迷藏、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真是太有趣啦!其中,4a版本中第四单元《我是一个小孩》这篇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小孩喜欢玩耍,从不担心明天的天空是否明媚。于是他的爸爸妈妈开始管教他,约束他,让他学习弹钢琴和画画。可是小孩却强烈抗议,他再也不想当小孩了,要当比爸爸妈妈还要大的大人。互换角色以后,小孩才亲自体会到当父母的辛苦,更多的是管教贪玩的孩子真的不容易,真是应验了这句名言: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不和父母换角色,又怎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哪有玩出来的天才呀?就像今年高考的学生,平日里的付出只有自己知道,他们中有的金榜题名,有的名落孙山。有些人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承受不了沉重的打击,选择了极端的生活方式,匆匆结束了年轻的生命。正是因为他们在学习的田地里没有辛勤耕耘,所以才会在高考的季节里没迎来收获硕果的.喜悦。这时,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爸妈平时对我的严格要求,他们这是对我的人生负责啊!

通过读《我的母语课》这本书,再加上从生活的大课堂里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我终于明白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这些惜时警句的意思,同时也明白了“知识改变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真正内涵。

我的读书笔记10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这句话是作者文章中的最后一句话。

作者青年时丧失了双腿,天天在园中寻求慰藉。却没有想过,那个在背后默默付出一切的人。每次在事情发生后,我们都会明白过来自己在哪里做的不好,可是世上没有后悔药,就像作者,即使小说获奖了,又能怎样呢?那个最疼爱他,最希望他好的`母亲已经病逝了,她为作者付出了许多,却无力享受。况且作者在拥有母亲的时候还不懂得珍惜,只知道对发脾气,摔家里的东西。母亲对“我”的关心“我”却只当做儿戏,不予重视,殊不知,这关心的背后是一个母亲对“我”的殷殷期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是这样,对父母的劝诫左耳进右耳出,不当回事。这可是一个当父母的对孩子的期望呀!就这样被我们忽视。有多少人,对父母发过脾气,在父母的面前大呼小叫!又有多少人在父母面前不尊敬长辈!

醒悟吧!做为孩子的我们,应当做一个孝顺、懂事的人,而不是没礼貌,不学无术的逆子。现在醒悟还来得及,好好爱你们的父母吧!不要让他们对你失望。

我的读书笔记11

前段时间,我阅读了美国汉恩。吉诺特博士著,台湾许丽美、许丽玉翻译的《接受我的爱——老师如何跟学生说话》这本书,喜欢这样带有事例并且常人话的语言。这本书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真正的原因是它把沟通的远离,透过对话,说的深入而贴切。

其中,最优秀与最不称职的老师“、”赞美的缺点“、”管教“这几个部分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最优秀的老师“以学生的立场就事论事;”最不称职的老师“总是批评学生的品格与个性。老师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有个同学打翻颜料,甲老师会就事论事说:”啊,颜料打翻了,快拿水和抹布来。“乙老师则评击学生的个性说:”你老是笨手笨脚的,你是不是天生就这么粗心么?“这样甲乙两位老师与学生实质上就形成了有效沟通与无效沟通。而有效沟通的本质是,知道如何应用”就事论事,不针对个人个性与品格“这一沟通原则用于各种不同的情境里。当发生上述问题时,心思不要用在指责上,要用在找出解决办法上。

就拿对学生的赞美来说吧,我们常常是居高临下式的评论:你很棒,你是好孩子,你是个优秀的学生等等。其实这样的评价不仅不会有效的`激励学生,反而会让学生焦虑,或者促使学生变坏。《接受我的爱》告诉我们:赞美时,要称赞特定的行为表现,不要评论品行;唯有不评断品行的赞美才能使儿童无惧的改过,而且无焦虑地回复正常表现等等。书中还列举了许多老师给予学生的赞美,读了之后,真是感觉自愧不如。

讲到”管教“问题,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例子是,大雪纷飞,几个学生透过窗户看雪景,老师火大地说:”你们怎么搞的?我在这讲课你们却在那看雪,我看我得把你们都赶到寒冷的外头,这是最后一次警告!懂了么!“这个老师没有体恤到孩子们期望看到初雪的好奇心 。抹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对老师并没有好处,他们会对接下来老师所讲的知识听不进去,何况学习要有热忱的心。此情此景,老师不如腾出两分钟,跟学生一起庆祝雪花飞舞的盛况,捕捉这美妙的片刻,共同欣赏白色奇迹。这样的话,满足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他们会很开心,觉得老师通情达理,接下来的课他们会听的更认真。管教像外科手术一样需要精确,不可随意动刀,不能信口开河。尤其重要的是,老师要以身作则,示范良好态度。

《接受我的爱》虽然这本书已经历经数十年,但是其中严寒的智慧和真理并没有过时,因为父母对孩子的操心、教师对学生的费心,都是永远不变的轮回,也注定是永远也说不完的故事。

我的读书笔记12

那个女孩子坐在桌前的样子很安分——我只是走过去时从眼角里瞥了她一下,可是立刻得出了这个结论。得出这个结论后,我依旧朝前走,但是心情渐渐地坏了起来。

不管怎么说,这几天我的心情一直不好,现在尤其地坏。当然喽,谁都会说,遇上我这样的倒霉事,人人都不可能有好心情。但那也只不过是说说而已——说心情坏和心情真坏根本是两码事。我看人不顺眼,看树也不顺眼,不管是什么样的宣传画看上去都像和我作对——我并不想这样;我想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在心情坏的时候一点也不想心情坏。

我是真的烦。我现在心里烦得连路也不想走了。我正在穿过图书阅览室。阅览室的后边是广播室,王海燕正在那里等我——在学校里,她要是有什么事要跟我讲,就总是约我在广播室见面。她是校广播台的负责人,广播室简直成了她的私人会客室。最近我是那里的常客。她大概是以为在我这么倒霉的时候,她理应多表示一些同情和关心。我知道,她一直在为我的事情奔走,想凭她在行政楼里的小小地位挽回我的悲惨下场,可惜她也不过是一个学生会主席而已。虽然她的努力都失败了,但她还是在尽力地让我意识到,她是这个学校里最爱护我、关心我的人。其实我也明白这一点,但我最近开始烦起她来了;我知道这是不对的,但我烦身边的一切东西,包括她。她频繁地约我会面,我简直在没见到她之前就可以背出她的所有措辞——无非是说叫我不要灰心、要争取在高三毕业之前把处分记录去掉,告诉我她有多关心我,她始终支持我,叫我有事去找她一类的话。我烦死了。我现在穿过阅览室的时候就在烦走路,我基本上是干什么烦什么。我还烦去见王海燕这件事,还烦坐在阅览室里的那些人。

为了不叫人家注意,我紧挨着墙壁走。墙上有一张宣传画剥落了,有人干脆把它撕了下来,只留下几处撕不掉的斑驳纸片,一副年深日久的傻样子——唉,写着我光荣大名的.那张布告正贴在校门口。阳光照耀下,它显得簇新簇新,不知道什么时候它才能剥落得像这张宣传画似的面目全非。不知道,我这个烦得要命的人什么时候才会像旧宣传画一样被彻底遗忘。

我突然想,还是不要去了。去也是烦,不去也是烦,我去干什么呢?再去见王海燕,我对她的美好印象就会消失殆尽的。我还是不要去了。这个决定一冒出来,我就立刻站住,然后转身往回走。

是的,我折回去了。然后我看见刚才那个女孩子还是专心致志地坐在原地,埋头读她的书,长头发温柔地保护着她的脸。我想我这个人大概是不正常了,我竟会笔直地向她走过去,往她桌对面一坐,带着一副认识她很久的神情。唉,我是不大正常了。她并不特别漂亮,也没有什么地方吸引我——也许是为了她自始至终安分地坐在桌子前面的姿势吧,我不懂。全校人都认识我——自从被处分的消息全校通报,我就摆脱不掉这个梦魇了。惟独她,安分地坐着,一点也不把我放在心上。她的两腿并得很拢,伸长了双臂,把合着的两手插在两腿中间,身体略略往前倾,头却是低低地垂着,她的长发轻轻摩挲着她的脸、她的肩——也许是她的这个姿势打动了我。

我坐到她对面时,她抬头轻轻看了我一眼——她脸上的那个表情,表示她并不认识我,真个地令我非常感动。她也没笑,也没不笑,给我一种印象,仿佛她是从她眼底那本书里冒出来的一个人——确切地说,是一个精灵,因为人毕竟是这个世界的,而她像从另一个空间、另一个时间来,跟这个学校、这个城市、这个千真万确的世界没有任何联系。我真感动。我被她和世界的这种没有联系打动了。她是一个一分钟之前还不存在的彩色气球,在我眼前晃动。

猛地我开口说起话来了——我说什么呢?我说:

“我就是被处分的那个人。”

她把眼睛从书本上移开,第二次看我。她疑疑惑惑地打量着我,问:“你在跟我说话?”

我的读书笔记13

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自从出版以来,就享有很高的评价,被称为“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本书”。虽然讲述的故事浅显易懂,但却意味深长,影响改变了许多人。我有幸在图书馆302拜读了这本书,感慨良久,感触颇丰,以笔记之。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芝加哥的同学聚会”,讲述的是老同学在聚会时,对于自我努力应对生活中的变化的讨论;第二部分,讲述了“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第三部分是下午茶似的讨论,老朋友们讨论了“奶酪”的故事对自我的启发,以及他们将如何在自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应用这些道理。

当然最触动人最核心的是“奶酪”的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住着四个小家伙,其中,有两只小老鼠,一只叫“嗅嗅”,一只叫“匆匆”,另外是两个小矮人,一个叫“哼哼”,另一个叫“唧唧”。他们每一天都在迷宫里跑来跑去,寻找奶酪充饥。迷宫对他们来说有点残酷。因为迷宫里面的走廊和房间错综复杂,有些房间里藏着美味的奶酪,但是迷宫里也有死胡同和黑暗的角落,很容易迷路。他们都以各自方式寻找奶酪,最后有一天,他们在一走廊的尽头找到了奶酪C站,那里有无数的各式各样的奶酪。从此,他们把C站当作家一样,每一天沿固定的路线去C战,尽情地享受奶酪。在他们看来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突然有一天,他们发现C站的奶酪全不见了。嗅嗅和匆匆并没有感到有多惊讶,因为他们两个早已注意到奶酪一天比一天少。他们早就做好了准备,本能告诉他们该去寻找新的奶酪了。然而,哼哼和唧唧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他们质疑者,呼喊着,咆哮着。甚至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们每一天都到C站,幻想着奶酪还在那里。但是C站一向是空荡荡的,他们承受着失去奶酪的痛苦、挫败、沮丧、饥饿,和由此而来的愤怒。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唧唧决定告别旧的奶酪,去寻找新的奶酪,而哼哼却不愿做出任何改变,依旧守在C

站。最终嗅嗅匆匆唧唧奔往新的方向,都找到了新的奶酪。

这是一个讲“变化”的故事,虽然浅显,但富有哲理和启发。故事中的“奶酪”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工作、金钱、感情或者一种心灵的宁静。无论如何,它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因为它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而“迷宫”代表我们不断寻找幸福的场所。故事中的四个主角,无疑是我们多面人性的反映,也许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我的影子。应对变化,或许我们会像嗅嗅及时发现变化,或者像匆匆及早采取行动,或者像哼哼担心事态变得更加糟糕而否认抵制变化,或者像唧唧发现变化能够带来更完美的生活后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我想大部分人是愿意做唧唧,因为只有这种人才能取得巨大成功。但当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或者传统思维受到冲击,当我们的处境已发生变化,我们是否能坦然地随着处境的变化而变化。也许有些人会抵制变化,究其根本,这是因为我们害怕变化。“如果不再恐惧,你会做什么”。当然,有时候这种适当的恐惧是件好事,当我们担心自我的无所作为会让自我的处境更为糟糕时,恐惧会我们立刻采取行动,帮忙我们避开真正的危险。但是如果这种恐惧到了束缚我们手脚的程度,以至于妨碍我们在必要时候做出改变,那它无疑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之所以我们会产生这种不理性的恐惧,是因为我们的观念,因为我们看待变化的方式。当我们认为变化会让我们失去此刻的一切,当我们不敢应对变化之后的道路,我们便会抵制变化,坚决不理解变化。但当我们感受到变化的乐趣,认为变化对我们有益,会帮我们赢得未来,会帮我们开拓富有挑战性又有无穷乐趣的明天,我们就会不在恐惧,不再犹豫,就会欢迎变化,热衷于变化,燃起了向新方向前进的无限动力和激情。当我们观念变了的时候,行为也跟着变了,个人乃至思想都朝着新方向前进。正如作者所说“只要相信自我能够找到并且享用新的奶酪,你就会改变自我的行为”。

如果当我们意识到变化的外表下隐藏着福祉,当我们不再恐惧并欣然理解变化时,变化突然而来,我们是否依旧会手足无措?作者说过“经常嗅一嗅奶酪,这样你才明白它是否依旧新鲜”。生活中,我们要密切关注微小的变化,这将有助于我们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变化。以便当大变化到来时,我们能及时应对,做出改变。

我们务必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奶酪。如果不改变,就意味着被淘汰,就意味着陷入被动。我们从没落的大清帝国、破产的诺基亚身上都能感受到不改变的残酷性。作为大学生,我们也时时刻刻应对着变化。比如,在如今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十分快,大学生一毕业已经有40%的知识过时,一年不读书80%过时,三年不读书90%过时,如果我们不及时更新自我的知识储备,我们将不能在未来社会获得主动权。我们进入了大学,告别了高中,为了适应大学这个小社会,我们的学习方法,生活习惯,交往方式等也许都追寻新的奶酪,这样我们的大学生涯才别有风采。当我们在生活中失意,人际关系处理不好,我们所做出的改变应是改变我们过去的生活方式。有句话说的好:如果我们一向持续此刻的行为方式不变,而期盼二三十年后一个不一样的结果,那简直是痴心妄想。当然,理性的读者都明白改变并不意味着所有方面都改变,我们所做的只是告别旧的奶酪,追寻新的奶酪。

读了这本书,你就会感受到变化带来的乐趣,相信这句话: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且享受变化。

我的读书笔记14

看得断断续续,很久以前在摇摆的771上打开,终于在寒假看完了。

对于我来说,要在摇摇晃晃的公交车上看电子书是很不容易的,何况那时候还是站着。但是读完它,我由衷地相信这是一本随时随地只要有阅读的念头都能往下读的书。

因为作者的真诚。

也许是形容词用得丰富,把情感烘托得充沛无比;也许是文字的提行用得多,让人觉得每一段都郑重其事;又也许只是她叙述的口吻有那么一点理智的貌合神离,让人信以为真。

但重要的不是真不真,是自己的感受。我所感受到的是她渴望被爱,也丝毫不吝啬她的爱。

并且在她这里,被爱和爱不是因果关系。

不是因为我被爱,我才去爱,而是不管被不被爱,我都用力地爱。

这是她生活的姿态。

就好像她说,爱是本能,不是欲望。

读完我也不纠结书里的我到底是作者本人还是其他。我只是相信,我清晰地看到了一个女孩的心路历程。书的内容就是她的故事,不疾不徐地朝读者娓娓道来。她这一路的'成长可谓是流离颠沛,晃晃荡荡地逃离故乡,在一个又一个城市短暂地居住。不停地遇见,不停地告别。看似无所事事,其实内心有所找寻。

不知道现在她找到没有,但我喜欢她的态度。哪怕是自己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对生活的细节非常敏感。社会人总是避免不了功利地计较物质的得失,因此也忽略了很多隐藏在日常里的眼睛,借由那些眼睛,也许可以发现一片片新鲜的天地。在她的叙述中,能感受到脱离物质追求的束缚,像个惊喜的小孩一点点找到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那是梦想吗?是自由吗?是爱吗?我不知道,也许那只是自己和内心和谐相处的哲学之道。每个人的都不一样,甚至有的人还没有要找寻的意识,有的人没有寻找的必要也未可知。

我想用书里她形容司空的话形容自己对她的感受:她是个有心机的女孩,但她的心机都是能摆上台面的。

这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

我的读书笔记15

我班流行写小说是一本好笑有好玩的一本书。书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

书中的主人公宁佳心是个六年级的小女生,还有个文体委员的官位,她看了一本书后,萌发了自己想写小说的想法了,不过只是偷偷地写,又不好意思让别人知道,写小说就像在做地下工作。就在宁佳心开始写小说时,她的`同桌也开始写小说了,但都不和宁佳心写的一个类型,宁佳心写的是一个亲情故事,黄小月和卢竞写的都是幽默风趣的故事,她们仨人还组成了一个“丸子军团”写作团队呢!

真羡慕她们!我也曾经想过要写小说,但是太费时间了也太麻烦了。等我长大了有时间了,真想把我的同学、朋友、自己经过的事情都写写,那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情呀!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