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的教案(通用15篇)

来源:范文网 2.16W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购物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购物的教案(通用15篇)

购物的教案1

设计意图:

如何让幼儿的数学学习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即数学活动生活化是这节课的宗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购物环境,将购物情境中的购物行动贯穿始终,从一开始的“宝宝超市”中物品名称与价格的介绍,到用5元可以买一样、两样东西的层层递进,都是“生活数学”精神的体现。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运用数学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孩子进一步了解“正好”和“够了”的钱币概念。

2、培养幼儿相互合作的能力。

3、帮助幼儿体验到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活动准备:

1、手指偶、每位幼儿一张5元钱、画纸、彩笔。

2、超市商品图每桌一张。

3、超市的环境创设。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复习5的组成,导入活动。

小朋友,看老师带来了谁,愿意和他们做游戏吗?

教师介绍游戏做法:师说:动动我的小手指,我出1。

幼说:我出4,4和1组成5.

师幼齐说:5个手指做游戏。以此类推。

(分析:游戏可及时调整速度,既增加趣味性又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且通过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整理已获得的经验。)

二、幼儿尝试用5元钱买一样、两样不同的商品。

1、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什么(出示5元钱)?;.教.案来自:大.考.吧幼.师网;小朋友还知道有哪些面值的钱(1元、2元、10元、20元、100元等)?我们用钱来干什么?你去超市买过东西吗?是自己去还是跟爸妈去?

2、第一次购物:下面我就来考考小朋友,如果给你5元钱,找出用5元钱可以买一样的商品。(翻开超市商品图,先认识一下商品和标价)

幼:可以买5元的、1元的、2元的、3元的、4元的,6元的能买吗?

师:谁能总结一下,为什么6元的不能买,别的可以买,强调“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3、第二次购买:找出5元钱可以买两样不同的商品。

小组讨论,共同找出答案:可以买1元和2元的、1元和3元的、1元和4元的、2元和3元的。

小组介绍:

教师评价:进一步让孩子理解“正好”和“够了”的概念。

师:刚刚小朋友在找的时候,有的小组漏掉了,有的小组重复了,为什么他们这一组找的很全?大家能看出他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到的吗?

幼:他们先将草莓找完了再往后接着找。

总结:原来这样有顺序的找,能够一个不漏的找全。你们也愿意尝试一下吗?(让没找全的小组再尝试一下)

(分析:教师根据小组合作情况进行总结提升,这是本节活动的难点。)

4、能不能用5元钱在商品图上买三样不一样的商品?

幼:不能,钱不够。

三、游戏《超市购物》

玩法:小朋友真棒,刚才都很快找出了商品,现在,老师每人给你5元钱,到我们的超市里买你最喜欢的东西,商品上都有标价,要不多不少,正好花完5元钱,买一样也可以,买两样也可以,我特意请了张老师当收银员,你们拿了商品要到她那儿去付钱,付完钱就拿着东西到我这边来,我有奖励,买的不正好的可以再重新去挑商品。

总结:小朋友都很棒,都是购物高手,以后就能帮爸妈到超市买东西了,但要买我们需要的,千万别浪费钱。

(分析:角色游戏的创设便于孩子体验到真实的购物场景,孩子参与的热情很高,很好地体现了数学生活化、游戏化的特点。)

延伸:现在小朋友都把我小超市的商品买光了,我们班还有很多小朋友没来参加购物活动,我还得去进货,这样吧,为你的好朋友画一张购物单,购物单就是画出商品并标出价格(可以只写上数字),不多不少也正好5元(可以画一件、也可以两件商品),可以画跟自己一样的,也可以另外挑选,这样画清楚了,我就可以进货了。

你们回去告诉其他小朋友,我去进货了,让他们一会来买我新进的商品。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环境的创设,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自由探索的学习过程;通过提供给孩子们可以反复操作的材料,让孩子在观察、摆放、思考、调整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没有将自己的经验介绍给孩子,而是让孩子在反复试误中走出困境,悟出一些数学应用的经验,将抽象的数学符号生活化、游戏化。

购物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学习购物的基本常识,懂得什么是“三无”产品,了解发票的作用。

2.具有辨认“三无”产品的能力,初步树立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

3.购物时不一味追求名牌、相互攀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品质。

活动准备:

学生

1.根据购物设计并填写好购物卡和友情提醒卡。

2.自带一件商品,收集购物票具、商品标签和包装袋。

教师

1.大头娃娃图(配解说词)。

2.多媒体课件制作、录像资料。

活动过程:

一、揭示主题

老师在休息的时候,最喜欢逛街了,总喜欢到街上、商场到处逛逛,看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东西买。咱们班上是不是也有像老师一样喜欢逛街的同学呀?那你们一定积累了不少购物的经验了,今天,就请大家把你们所知道的辨别物品的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二、谈话导入,交流购物心得

1.谈话:上周末老师布置小朋友与爸爸、妈妈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家庭购物活动。你们都买到了哪些东西?教师随机板书:食品、日用品、学习用具、衣物、家电等。

2.小组交流:通过这次活动,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购物中还遇到了什么问题?

3.召开“家庭购物交流会”:

请选择你感兴趣的一类来谈谈,你认为买东西该看什么?购物时出现了什么问题?教师随机板书:看质量、价格、功能、外观、售后服务……

4.小结:从大家的交流中可知道:原来购物的学问可真多!买东西得从不同的角度考虑,才能买到又便宜又实用的商品。

三、实践操作,了解“三无” 产品

1.出示“大头娃娃”的图片

师:在“家庭购物交流活动”中,不少小朋友都提到商品的质量问题。请听这则新闻(课件出示):大家看到的这名婴儿,是一位重度营养不良的“大头娃娃”。导致他变成这样的罪魁祸首就是无营养劣质婴儿奶粉。这些劣质婴儿奶粉曾一度泛滥在安徽阜阳农村市场,已残害婴儿六、七十名,其中至少有八名婴儿已经死亡,这给当地贫困的农民家庭造成极大的伤害。

2.联系生活实际让小朋友谈感想:你身边有谁受过这样的伤害?你想提醒小朋友什么?

3.开展“我是小小质检员”实践活动:

(1)谁了解什么叫“三无”产品?(请小朋友自读课本)

(2)实践操作:以小组为单位,请小朋友拿出课前搜集好的商品包装袋和标签,仔细检验这些商品是否合格。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己发现的“三无”产品,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拓展知识,辨认商标:除了辨认“三无”之外,从商标上你还懂得什么?还能看出什么?(请学生带着商品到台上说)(实物投影)

4.独立思考:如何避免购买“三无”产品?买到了又该怎么办呢?然后现场采访老师、同学,获取更多的好办法。

5.小结:

A.我们购买物品,建议大家到正规的商家购买。

B.买东西时要仔细辨认是否为“三无”产品。

C.不小心买到了不合格的商品可打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

D.开具发票。

四、创设情境,加深明理

1.多媒体创设教科书P23看广告购物情境:听了小明和妈妈的对话,你有什么想法?你有过小明这样的故事吗?

2.小组交流、汇报后,师小结:是呀!广告里介绍的商品有些确实名不虚传,但也存在着一些虚假广告,只有我们亲自比较、选择,才能知道商品的好坏。

3.创设教科书P24情境二,召开小小辩论会:你们认为两个小朋友谁说的话有道理呢?让我们实话实说!

 五、活动延伸

设计一张购物友情提醒卡,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购物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加减运算。

2讲述购物的过程,学习用算式表示。

活动准备:标有价格的商品图片幼儿活动材料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去超市购物过吗?你是根据什么选择商品的?(价格)

2.幼儿个别介绍自己的购物过程。

二、猜猜我们买了什么

1.今天老师带了了一家图片超市,我们一起来学习购物。(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教师幼儿观察:重点提醒幼儿了解商品的价格。

2.教师购物①:我有5元钱买了2件商品正好花完,你们猜我买了哪2件?幼儿讲述,并说说为什么?教师用算式表示。2+3=51+4=5

3.教师购物②:我有5元钱可我只买了1件物品,可能还剩几元?幼儿讲述,并说说为什么?5—3=25—4=1

三、我来买东西

1.幼儿有5元钱,买2件物品正好花完,请自己选择商品。

2.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3.你有5元钱,买1件物品用了几元,还剩几元,请自己选择商品。

4幼儿讲述购物过程,并用算式表示。

四、小明去购物

1.今天小明和妈妈一起也去购物,我们一起来帮他完成。

2.教师介绍幼儿活动手册。

3.幼儿分散完成。

购物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注意物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关系,进行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2、能说出要买的物品与数量,学会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品。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购物小超市ppt。

2、学具:与超市里玩具相对应的图片卡若干;1元、2元、10元的钱币若干;购买玩具的表人手一张;骰子一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掷筛子游戏。

1、介绍游戏规则。

出示筛子:小朋友看,这是什么?(骰子)上面有什么?(点子)

师:我们来玩掷筛子游戏,一组上的小朋友轮流,掷到数字几你就从盘子里拿出与点子数一样的钱,如我掷到点子4,就拿4元钱。

2、幼儿轮流掷筛子。

3、交流。

师:小朋友说说你掷到数字几,拿了几元钱,是几元钱和几元钱合起来的?

幼儿:4元钱,是两个一元和一个两元合起来的。

二、10以内物品的买卖。

1、出示ppt。

师:在我们小区里开了一个超市,我们一起去看看超市里有哪些物品,是多少钱呢?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说物品的价格。

3、6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掷筛子的方法获得了一些钱币,现在就用你手里的钱来超市买东西吧,你想买什么呢?

幼儿说说自己想买的东西,并说说够不够,说对的把相应的物品的图片拿走。

4、10元以内的买卖游戏。

师:老师给小朋友每人10元钱,你还要从盘子里拿多少钱才凑满10元呢?请小朋友从盘子里继续拿钱凑满10元。

师:现在小朋友的钱更多了,每人买一个物品,想想你可以买什么呢?

请幼儿带上10元钱来买东西,如果是一张整的10元,让幼儿自己想还要找多少钱?

三、引导幼儿学习用同样多的钱买不同的物件 。

1、交代游戏名称及玩法。

师:我们来比一比,看看谁是“购物高手”。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发一张10元钱的记录单,我们要把10元都用完,所买东西不能超过10元,想一想可以买些什么?能买几样物品呢?

师:请小朋友选择想要买的东西,贴在记录单里。

2、交流。

师:你买了几样,买了哪些物品,有没有超过10元?

幼儿介绍自己的各种购物方法。

购物的教案5

活动说明:

为了让幼儿学习正确有目的购物,能看价格、生产日期等,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为了让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的合作交流更加密切,让家长一起参与互动,我们教师和家长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走出家庭,走进时代超市进行购物活动,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感性经验,也增进了家园之间的沟通与了解,为实现家园共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让小朋友了解周围的环境以及不同的社会工作的性质,扩大小朋友们的生活视野,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活动内容:

一起去购物

动地点:

某超市

活动准备:

1、和超市联系好,告诉小朋友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每人带5元钱

2、和家长联系好很多的时间地点,交流很多的流程等等。

活动目标:

1、认识超市的服务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并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2、学习购物,并能够在成人的提醒下,尝试独立进行购物,提高自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

1、告诉幼儿今天我们一起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进行购物活动,提前给幼儿提出要求,注意活动安全

2、带领幼儿来到超市,认识超市的服务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认识售货员、保安、收银员,并了解他们的工作。并且能够按照他们要求进行活动,懂得遵守超市的公共秩序。

3、组织幼儿参加购物活动,要求幼儿在家长老师的提醒下,进行购物活动

家长老师:小朋友在购物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价格是多少计算一下自己的钱够不够

将幼儿按照每组5~6人进行分组活动,最后集中在收银台进行结账

4、谈话活动:我买了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买该物品的理由,买了该物品以后怎么做?

5、和家长老师一起分享自己的好东西。互相交流自己购物的所见所闻。

活动反思:

这是一次家长助教和生活体验结合的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家长自愿,和超市的营业员家长一起带领幼儿学习自己独立购物。来到超市,每个孩子拿着事先准备的5元钱,兴高采烈地跟售货员问好,开始购物。孩子们精心挑选,不时相互交流。有的买了游戏棋,其他孩子见了也跑去买;有的专在特价柜旁转,因为总价不能超过5元钱;有的孩子独自认真地挑选,一边挑选一边自言自语:“妈妈要用洗衣粉……”“我要买一包盐给妈妈做菜用。”有的孩子不会算价钱,他们就会主动请老师、阿姨帮忙,也有的和小朋友一起算;也有的孩子喜欢结伴来挑选,大家互相商量。最后排队付帐,终于,孩子们满意地拎着自己精心挑选的物品离开了超市。

通过活动,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和交往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

购物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并会灵活运用。

2、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产生购物的兴趣。

3、主动参与活动,体验超市购物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人民币1角、5角、1元,了解人民币、标签、物品三者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创设超市情

2、投影仪1台

3、人民币学具每个幼儿1套

4、实物若干、标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歌”进入活动室随音乐“卡通之。

师:“宝宝们,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嘟嘟超市的门前,你们知道超市里是干什么的吗?(幼儿:卖东西的地方)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逛超市吧!

(激发幼儿购买的欲望。)

二、幼儿进超市购物

1、师:“宝宝们看,超市里摆放的东西多整齐呀!你们看这里摆放的是什么(教师指向文具区)(幼儿会说:“这里有铅笔、棒棒胶、橡皮、尺子”等),这里是卖学习用品的地方,是文具区。

依照此方法逐一介绍生活用品区、图书区、食品区。

(让幼儿知道超市的物品是分类摆放的。)

2、师:“宝宝们看,每排物品的下面都有一个标签,它表示上面的物品是多少钱,我们在卖东西的时候要看好价格和手中的钱再买,下面老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钱包,自己去卖东西好吗?

(分发钱包,幼儿自己去购物)告诉幼儿买完东西要到收印台去交钱。买东西时不推、不挤,做一个文明的小顾客。(保育员老师扮演收印员)

3、幼儿在卖东西的时候可能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只是旁观,不给予帮助。

4、师:“宝宝们到老师这边来,老师看看你们买到什么东西了?”

幼儿围到教师身边,师问:“你买到什么了?”“你为什么没买到东西?”

有的幼儿没买到东西可能活说:“我不认识钱。”“我不认识上面的字。”“我不会花钱。”等,这时教师让买到东西的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买到东西的。

(此环节让幼儿认识到不认识钱不会花钱是买不到东西的,从而激发幼儿认识和使用人民币的欲望。)

步骤2

三、交流比较

请买到东西的幼儿到投影仪前演示并说说自己买的是什么、怎样付的款。

如:用1角钱买了一根铅笔。就在投影仪上摆出一根铅笔、1角的标签和一个1角的硬币,从而让幼儿认识1角钱。

用同样的方法认识5角及1元的硬币,并了解5个1角和1个5角一样多,2个5角和1个1元一样多,10个1角和1个1元一样多。

(在幼儿叙述的过程中不认识人民币的幼儿学到了本领,认识了人民币,也学会了怎么使用,他们会有强烈的购买欲望,以此来展示自己的本领)

四、再次去超市购物

师:“宝宝们现在认识钱了吗?知道怎样买东西了吗?我们现在再次进入超市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吧!如果不小心把东西碰到了地上该怎么办?(幼儿:“把它捡起来”)对,捡起来放回原处。好,现在出发吧!

幼儿自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去收印台交款。

师:“宝宝们快开告诉老师这次你买到什么东西了?用了多少钱?”

幼儿个个会非常兴奋的向老师说自己买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

(幼儿的本领得到了展示,他们会感到非常自豪。)

五、教育幼儿不乱花钱

师:“宝宝们手中还有钱吗?(幼儿:“有”)我们剩下的钱不能乱花,应该把它积攒起来留到以后有用的时候再用。今天我们学会了购物,以后我们要做家长的小帮手,帮他们去买东西好吗?(幼儿:“好”)现在宝宝们把剩下的钱放在存钱罐中吧!”

收学具,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只是让幼儿初步了解人民币,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来认识人民币,幼儿兴趣颇高,求知欲强烈。但活动前对幼儿原有知识经验估计得过高,导致幼儿在第一次购物中遇到很大的困难,在认识人民币的过程中感到吃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除了备教材,还要备孩子,这样才能使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

小百科:超市一般是指商品开放陈列、顾客自我选购、排队收银结算,以经营生鲜食品、日杂用品为主的商店。一种消费者自助选购、统一收银结算的零售企业。在中国,超级市场被引入于1978年,当时称作自选商场。

购物的教案7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超市购物情境,笑笑在收银台结算账单。

师:笑笑正在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她。

2.师出示购物小票,让学生说说上蒙?有些什么内容?

(生答货号、销售价、数量、应交款、应交、实收、找零。)

3.师:查看更多纹章,请访问小学课堂网怎样帮助笑笑核对找回来的钱数对不对?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目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板书课题: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核对小票。

师:同桌互相说说通过观察购物小票,你知道笑笑都买了什么吗?我们可以怎么帮她?

2.汇报学习情况,先把一个蛋糕和一瓶橙汁的价钱加在一起,然后用20元减去买东西花的钱,看剩下的钱和购物小票上找零一项的钱数是不是一样。列式:20-(12.30+4.85)。

师指名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小组讨论,核对小票,还可以怎样算?引导学生探究还可以用买东西的钱加上找回的钱看是不是等于20元钱。列式为:12.30+4.85+2.85。

4.师生小结算法。

计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时按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要从左到右依次计算的顺序来计算。计算时,相同数位要对齐。

三、练习运用,体验成功。

1.模拟购物。

(课件出示超市一角——纹具组,货架上有各种纹具,还有价签。)

师:我们小组合作,模拟购物。一人当售货员,坡见三人扮演顾客,到货架上选自己需要的、喜欢的纹具,选完后填到购物单中,请售货员算一算买这些商品要花多少钱?顾客再核对一下,售货员四人轮流当。

小组合作模拟购物,并填购物单。(购物单略。)

2.反馈练习。

(1)师:(课件出示:15-1.2-3.8=4.2+12.3+5.8+2.7=)在计算这几种商品的总价时,如课件所示,你有比较简便的算法吗?

(2)小组交流。

(3)师生小结:在计算小数连加法时,使用加法交换律或者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在计算小数连减法时,两个减数如相加可凑整,先把两个减数相加,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也可使计算简便。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师: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今天让我们当一回家,为家人准备晚餐,选购食品。钱数在30元以内,你打算选购什么食品?

生写出自己的方案并列式计算出共花多少钱?如有剩余,余下多少钱?

2.课件出示淘气当家收拾房间的情境,请学生帮忙解决问题。

(1)用两条长度都是1.27米赌绳子接起来,捆扎报纸。接口处共用去绳子0.25米,接好后的绳有多少米?

(2)出示数学书第19页7题。提问:淘气能摘下这顶帽子吗?

五、小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想说些什么。

六、作业:

17页第3、4题

购物的教案8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80-81页。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合理购物问题的过程。

2.知识与技能:了解合理购物的意义,能自己做出购物方案,并对方案的合理性作出充分的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价值,丰富购物经验。

教学重点:

学会理财,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能对自己设计的理财方案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师:同学们,现实生活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或扩大销售量,经常搞一些促销活动,谁来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促销方式?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学会合理

购物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购物问题。(板书:学会购物)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活动一:促销

(一)观察情境图,先了解方便面的三种包装和一袋的价格,计算出其他两种包装的价格写在书上,再了解三个商店的优惠条件。

师:同学们打开书第80页,看方便面促销问题,认真观察上面的图,说说你们从图上都发现了哪些信息?

1、学生自学

2、交流

(预设)

生:我发现甲店是“买一包送一袋,买一箱送一包。”乙店是打九折优惠;丙店是购物达到30元就能打八折优惠。

师:请对这三个商店的促销方式进行一下比较分析,谈一谈各有什么优势?三家店都适合怎样购物呢?

(这里不需学生能精确计算每个商店的优惠额度,但大体上能了解每个商店更适合

2 怎样购物。)

(二)提出问题(1):买1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2袋、3袋呢?

1、思考

2、全班交流

(预设)师:作为消费者,买同样的东西肯定愿意买便宜的,也就是少花钱。同学

们不计算,你能判断出买1袋方便面去哪家店合适吗?

生:在乙店合适,因为买一袋在甲店、丙店都得不到优惠。

师:那买2袋、3袋呢?

生:买2袋、3袋也不行。

师:买几袋才能享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呢?

生:买5 袋或5 袋以上就可以得到甲店的优惠条件。

(三)提出问题(2):买7袋这种方便面去哪家商店合适?买8袋、9袋、10袋呢?

1 、自己独立思考、计算

2 、全班交流

(预设)

师:现在如果想买7 袋方便面,在甲店可以怎样买?

生:只买6袋就行了。因为商店会送一袋。

板书:

甲店:1.5×6=9(元)

乙店:1.5×7×90%=9. 45(元)

结论:甲店合适。

(按以上方法交流买8、9、10袋的结果)

10袋情况预设:

甲店1、1.5×9 =13.5(元)

13.5÷10=1.35(元)

甲店2、1.5×10=15(元)

10+2=12(袋)

1.5 ÷12=1.25(元)

乙店:

1.5×10×90%=13.5(元)

(这里面甲店的第二种购买方法,虽花了15元,但能得到12袋,有的学生会认为这是一种较便宜方案,现实生活中也如此。所以不应按错误定论。)

(四)提出问题(3)买多少袋方便面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学生计算后汇报

30÷1.5=20(袋),买20袋才能达到丙店的优惠条件。

(五)提出问题(4)

1、学生独立计算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汇报

师:谁能解释这到底是为什么?

(预设)

生1:李明只花了27元不够丙店的优惠条件。

生2:因为王强买了20 袋,20×1.5=30 (元),可以打八折优惠,所以只花了24 元,20×1.5×80%=24(元)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经历,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购物时,一定要先算一算在哪家购物合适,才去买,就能充分利用商家的促销手段,少花钱多购物。

继续探究:出示“议一议”问题,启发学生可以算一算,然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师:比较这几位同学的方案,哪一种比较合适?

结论:在丙店买最合适。

师:所以购物时我们要根据购物多少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商店,充分利用商家的优

惠政策,就能够少花钱多购物,这叫“合理购物”。

活动二:有奖销售

(一)师:为了促进销售,商家还会搞另外一种促销方式——有奖销售。现在让我们到购物广场去看一看吧。打开书81页,读一读上面的销售广告,了解广告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阅读“有奖销售”上的销售广告。交流一下广告中的信息。

(二)出示问题(1),计算奖金额和中奖率。

师:根据这则广告,请同学们算一算,这次有奖销售活动的奖品总金额是多少元?中奖率是百分之几?

学生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1、奖品总金额

500×10+100×20+50×60=10000(元)

2、中奖率:(60+20+10)÷1000=9%

(三)出示问题(2),学生计算销售额,并分析奖金额与销售额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认识“有奖销售”的意义。

师:谁知道如果奖券已经全部发出,商家至少卖出了多少元的商品?

生:商家每发出一张奖券,说明至少已卖出了100元商品,所以1000张奖券全部发完,

1000×100=100000(元),商家至少卖出10 万元的商品。

师:那么奖金额至多占销售额的百分之几?

学生计算后汇报。

生:奖金额是10000元,而销售额是100000 元,10000÷100000=10%,奖金额最多占销售额的10%。

(四)提出问题(3)

师:很好。如果这10 万元的商品全部按八五折销售,同学们算一算,会让利给顾客多少元?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生:100000-100000×85%=15000(元)

继续探究:分别提出“议一议”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师:请同学们对比一下这两种结果,你有什么感想?

师:那么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择哪种销售方式?为什么?

师:大家都可以有不同的想法,但是,我们还是小学生,不能单独参与抽奖活动。如果要做,也要在大人的带领下去做。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红光小学准备买28台电视机。甲、乙两个商家每台电视机原价都是500元,为了做成这笔生意两个商家做出如下优惠

请你算一算,再比一比,为学校拿个主意:到哪个商家购买更便宜?

甲:一次购买20台以上(含20台)的,按七五折优惠

乙:“买十送三”,即每买10台另外免费送3台同样的电视机,不满10台仍按原价计算。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与大家交流一下?

购物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练习7对应计数的表达。

2、能进行了7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3、增强分工合作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活动重点:练习7对应计数的表达。

活动难点:

能进行了7以内数量、物体及空间位置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活动准备:

“田”字形玩具架一个;数字卡片一套;图画书5本,橡皮泥4盒、小皮球7个,毛绒玩具6个;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7以内数量练习,建立物品与数量之间的对应。

1、杨老师送给我们班很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图画书5本,橡皮泥4盒、毛绒玩具6个,小皮球7个(教师分别出示这些物品,请幼儿进行计数练习,正确出示数字卡片)

2、和幼儿进行快速计数练习,教师说出礼物的名称,幼儿用抢答的方式迅速说出物品的数量,并用数字卡表示。(引导幼儿发现各种物品的数量都不一样。)

二、进行物品与空间方位的对应练习。

1、教师:杨老师想得很周到,还送给了我们一个玩具架。我们把这些礼物放在哪儿呢?怎么放?(引导幼儿把物品分类放在田字格玩具架上。)

2、幼儿熟悉各类物品的空间位置后,进行快速反应练习。教师说出礼物的名称,幼儿迅速地用相对应的四肢来表现物体的空间。幼儿可以分别用晃动左右手和踏左右脚来表示物品在田字格的位置。

3、师幼互换角色,教师分别晃动左右手或踏左右脚,幼儿迅速说出该位置物品的名称。

三、进行物品号空间位置及数量的二次对应关系练习。

1、教师可以将幼儿分成两组,教师说出某一物品的名称,一组用动作表示物品的空间位置,另一组则迅速说出物品的数量。

2、两组交换角色,继续游戏。

四、打开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教师帮助幼儿理解题目的要求。

2、教师指导、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

3、幼儿之间互相检查,交流讨论。

购物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超市、了解超市的特点。

2、感知超市购物的过程,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

3、通过购物活动,形成初步的消费与理财意识。懂得超市购物的规则,启发学生做文明小顾客。并渗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

活动准备:

1、 家校沟通:请家长支持这项活动,给孩子准备10元钱。

2、 与孩子讨论购物目标及购物规则。

3、 向学生提出安全出行的要求,及做文明小顾客的号召(穿校服)。

活动流程:

一、课前收集

1、 有关超市的资料(超市购物卡、超市专用口袋、收银小票、价位标签、宣传单)。

2、了解超市的特点(1、超市内的环境整洁。2、物品可以自己随意挑选。3、超市里的物品价格比较适中。4、种类也很多5、明码实价。6、服务员讲普通话也很热情)

二、组织讨论

1、在超市入口处要做些什么?(避免与超市内的东西混淆。避免自带物品太多、太重不便于携带,在入口处首先应将自带物品寄存在服务台。领购物车或购物筐。)

2、在超市里如何挑选购买物品?(先购轻便物 再购沉重物 讲求物美价廉 注重实用性 拿不到时请服务员帮忙)

3、购完物之后应该做些什么?(主动排队付款 购物筐不乱放)

三、体验购物

四、活动总结

活动延伸:

写一篇数学日记。

购物的教案11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购物游戏,感受自己准备春游物品的快乐。

2.有初步合理的购物计划,并能根据外出情况挑选适量、适当及必须的物品。

3.体验同伴间关爱的友情,愿意关心别人。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1.16个小钱包(每个内存放10元硬币)

2.超市场景布置(货柜若干、提示卡、价目表)

3.购物篮若干(16个)

4.大量物品。(奶制品类、饮料类、水果类、零食类、点心类、其它类)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购物

1.引子:上次春游,你们都带了些什么好吃的?这些东西都

是谁给你们准备的? 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再过几天,我们又要去春游了!这次我们不请爸爸妈妈帮忙,自己来准备春游的物品,行不行?好!那我们今天就来做个超市的游戏。请你去挑选自己最喜欢的、最需要的物品带去春游,好吗?

2.幼儿第一次购物,教师观察。(主要观察幼儿购物的量是否

合适)

3.讨论:

(1)先数一数,你买了几样东西?

(2)观察讨论个别幼儿的篮子:(带多少比较合适?)

(3)重点讨论:如果外出春游把这些东西都带去,你们觉得合适吗?为什么不合适?说理由。

(4)教师小结:春游外出带的食物应该是适量的。如果带的太少会吃不饱。如果带的太多,小包包放不下、小朋友背不动、回来的时候还会吃不完。那就太浪费了!

(5)幼儿退货,个别或共同检查。

(点评:活动从生活中选材,但它毕竟不同与生活。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创设了模拟购物情境,大大激发了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也使他们埋下了探索和了解生活的种子。第一次的数一数、说一说的活动也在帮助幼儿建立适量购物的正确价值观。)

二.第二次购物:

1.引子:刚才我们碰到了什么问题?这次购物的时候想想看,你要买多少东西比较合适,而且有些东西必须要带的?

2.幼儿第二次购物,教师观察(重点观察幼儿量的合适性、幼儿购物的种类及个别幼儿情感的关注)

3.讨论:

(1)这次你买了几样?差不多了吗?你们都买了些什么?

(2)找出一个类别相对较全的包,观察讨论。

1/类别观察。

2/重点讨论:哪些物品是必须要带的?(如餐巾纸、饮料、水果等)

3/讨论:餐巾纸有什么用?

为什么你们都要带饮料?你喜欢喝什么饮料?天热时,哪种饮料比较解渴?

带些水果有什么用?

(点评:第二次的购物,教师从类别化入手,帮助幼儿从生活经验讲述开始、由浅入深,了解哪些物品是必须要带的。也帮助幼儿从感性感受到较理性的思考,理解物品本身的内涵。)

4/个别幼儿包包检查:你们有没有想到为好朋友准备呀?准备的东西可是要好朋友喜欢吃的?知道你好朋友喜欢吃什么吗?

(3)幼儿再次退货。

(点评:教师适时地对幼儿进行关心同伴的教育,使幼儿理解购物过程的另一种社会价值,不但激发了幼儿的情感、也促使幼儿更全面整体地考虑购物过程、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目的性。)

三.第三次购物。

1.看来秋游购物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考虑周到。呆会儿,我么要看一看,想一想,带的东西是多还是少、还是正正好好。什么东西是一定要带的?什么东西是不合适的?最后还要想想你的好朋友。有点难,能行吗?这次我们真的要发钱了!怎么样把10元钱用好?自己要算好!

2.教师发钱,个别指导。(大手大脚的孩子:花钱的时候可要节约一些。)(节约的孩子:你别太节约了,用吧!大方点。)

3.幼儿购物。

4.教师小结:用了几元钱?水都带了吗?给好朋友带东西了吗?真好,春游的时候不仅想到了自己,还考虑了好朋友。下一次,我们要告诉爸爸妈妈:春游的时候让我们自己准备物品,因为我们能准备得很好,说不定想得比爸爸妈妈还周到呢!还要爸爸妈妈准备吗?

(点评:课堂上加入真实钱币的运用,形成了这一活动的一个高潮。也体现了教师 教育目标的整合性。包括语言在交往中的使用,幼儿对各种内容的取舍、有目的选择、对钱币的使用等。它成为幼儿表现的一个大舞台、也为教师继续教育提供了依据。)

活动反思:

活动过程中孩子有了足够的自由空间,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购买,积极性特别高,同伴间也有了足够的交流,孩子将这次活动的经验同以往相比,归纳总结出如何又好又快的购物,对以后的的良好购物习惯铺好路。

购物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景

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 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提示:其中损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组讨论

三、汇报结论

四、小结

王老板和街坊之间事实上互不亏欠。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97元。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

购物的教案13

设计理念:

最近,中班年级组正在进行“好忙的市场”单元活动,其中很多内容涉及到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体验,如“参观菜场”、“跳蚤市场”等,主要目的在于提高促进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针对单元活动主要目标,我园中班教研组决定带领孩子去幼儿园附近的华润便利超市亲身体验购物过程,鼓励幼儿到真实的场所进行实践活动,最大程度的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创造条件帮助幼儿积累社会性经验。

活动目标:

1.观察超市各种商品的陈列与摆放。

2.体验自主购物过程,感受独立购物的乐趣。

3.简单了解超市里工作人员的不同分工。

活动准备:

1.向家长说明本次活动的意义,请家长配合利用周末或晚饭后散步时间去逛超市,大致了解不同区域内5元以内的商品。

2.在家长的配合下为孩子准备5元钱和购物袋。

活动过程:

一、谈话,明确本次活动目的要求。

1.结合幼儿原有经验组织谈话,明确本次活动目的要求:观察并自主选择商品,独立购物。

2.明确过程中的几个注意点:

(1)注意超市中购物的礼仪;

(2)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钱、物和购物小票。

二、逛超市,体验自主购物过程,感受独立购物的乐趣。

1.教师带领幼儿全面逛一圈超市,帮助幼儿了解物品是分类、有序摆放的如:家电类、点心类、文具类、蔬菜类、水果类、水产类、日用品、肉食类等,每一类物品都是摆得整整齐齐的。

2.引导幼儿了解超市里有导购员、收银员、顾客等。

3.幼儿自主、文明选购自己想买的商品(提醒大家在相对固定的区域中选择,选择时尽量不将货架上东西弄乱)

4.鼓励幼儿有序文明付款,并能与收银员简单交流,结束后会整理好物品、零钱及购物小票。

三、交流、分享独立自主购物的快乐。

1.说说超市物品分类与摆放的特点。

2.幼儿互相交流自己逛超市的一些感受,说说自己从选择到购买的过程。

3.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购物的教案14

教材分析:

人民币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可缺少。在日常的购物活动,应该说衣食住行都离不开他的流通。孩子们对人民币有初步的认识,每个小朋友都有过和家长购物的经验,但是能实际完成购物过程和付款过程的,可能只有个别小朋友。而我们每天进行的区域游戏,其实就是我们社会现实生活的一小步分缩影。其中有很多都涉及到人民币的计算。在游戏过程中,我常发现小朋友会遇到没零钱找时引发的游戏的暂停或矛盾。因此,学习一些简单的人民币兑换及计算购物后所剩的钱币等,会减少游戏中发生的矛盾,也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很有用的,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知道购物时要付钱,学习10以内简单的人民币兑换。

2、能清楚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学习用10的加减算式记录购买物品的过程。

3、喜欢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认识过人民币,有过跟父母购物的经验。

物质准备:

操作人民币若干,记录单。

一、谈话导入师:天气真好,我们出去游玩怎么样?出去游玩,我们可以买点东西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你准备买什么呢?(请几个小朋友说说)。

师:那好我们去一家超市,看看里面有没有你想买的东西?它是几元钱的。我们从入口进去,从出口出来。请你来说说,你想买什么?它是几元钱的?

师:我也想买瓶冰红茶,谁愿意帮我去买?给你10元钱,记得做一位文明的购物者,入口进去,从出口出来,最后别忘了付钱。我还想买盒糖,谁愿意帮我去买?给你10元钱。

这家超市有点特别,他没有收银员,是一自助超市,买完东西直间把钱放入投币箱中就可以了,它也不会找钱喔。那该怎么办呢?

我也帮你们准备了每人10元钱,你可以先去银行兑换一下。

二、兑换钱要求:

注意遵守排队秩序师:先取好的小朋友可以和好朋友交流一下,你是怎样兑换的。

师:都兑换好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换的?

根据幼儿回答板书:

5元5元=10元5元=10元=10元你们的这些办法都很好,我们一起来说说。

三、购物

1、师:零钱都准备好了,我们准备去购物了,老师有个要求:

(1)、记得做一个文明的购物者

(2)、你用10元钱买了什么,它是几元的,还剩多少,用一个算式怎么记录?你把10元都用完的话,算式还可以怎样记录。

幼儿购物并记录算式先购买好的小朋友可以轻声的和好朋友或客人老师交流一下,你买了什么商品,是怎样记录的?

2、活动评价把记录纸都展示在黑板上。让孩子根据记录纸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请你说说,你用10元买了什么商品,你是怎么记录的。

四、结束活动:一起去游玩物品购买好了,那我们一起出发去游玩吧。

购物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2、能够说出总数,并能根据购物单卡片上物品的数量取出相对应数量的物品。

3、学会手口一致地点数购物单卡片上5以内的物体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5、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5以内数字的前期经验

2、物质准备:PPT,苹果道具,香蕉道具,橘子道具,桃子道具若干,操作板若干,数字卡片活动过程:

1、猪佩奇一家逛超市的故事情境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指导语: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客人,你们看看们是谁?今天小猪佩奇一家人要去超市买东西,佩奇邀请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超市。现在我们就跟着猪爸爸一起开车去超市吧!我们已经到超市了,超市里的东西可真多呀!多得他们都找不到自己要买的东西了,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2、进行"买东西"的游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品,并能够按数取物。

(1)出示猪爸爸的购物单卡片,引导幼儿点数卡片上物品的数量,并按数取物。

指导语: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要买的是什么吧?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张是谁的购物单卡片?猪爸爸想要买的是什么?那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他要买几个苹果。(引导小朋友手口一致地点数物品)一个苹果我们就用数字1来表示,现在谁愿意上来帮猪爸爸拿一个苹果贴到猪爸爸的后面,拿的时候要一个一个地拿,不能一次拿很多个。现在我们一起来数数看这个小朋友有没有拿对。(集体验证,再次练习点数)猪爸爸要买的东西已经买好了,那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下一张是谁的购物单卡片。

(2)依次通过猪妈妈、乔治、佩奇的购物单卡片,帮助他们找到要买的东西,老师引导幼儿点数其数量,并进行按数取物。

3、集体操作探索按数取物指导语:现在小猪佩奇一家人都已经买好了他们要的东西,他们现在要回家了,我们一起跟他们说再见吧。刚刚小朋友们很快就帮小猪佩奇一家人找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表现得很棒。现在老师也想请小朋友们帮老师买一些东西,看看你们这一次是不是也能很快地找到,并且不拿错。这是老师要买的东西,你们一起来看看这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并数数它们分别有几个,帮老师一起把它找出来,并且贴到它所相对应的数字后面。(巡回指导,察看是否每个小朋友都拿对了,对个别没有拿对的小朋友进行指导)

4、教师总结指导语:今天,小朋友们都很棒,成功地帮小猪佩奇一家人和老师找到了想要的东西,并且都拿对了,没有多拿,老师和小猪佩奇都很感谢你们。

活动延伸:

在数学益智区投放更多的材料供幼儿练习点数和按数取物。

活动反思:

优点:

1、活动流程清晰,层次分明,环环相扣,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2、教师准备充分,教具制作精美。

3、教师提问准确,教态自然大方,选材符合小班幼儿的水平,教学方式丰富多样,能够很大的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具有时效性。

4、不仅让幼儿进行了个别操作,还进行了集体操作,注重幼儿的操作性。

不足:

1、教师语言不够生动有趣。

2、由于教师经验不足,不能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做出反应。

3、由于教师的语速太快,导致有些幼儿没有听清教师的指令。

建议:

1、教师的语言可以再生动有趣一点。

2、教师应对幼儿的回答做出及时的回应。

3、语速可以放慢一点。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始终贯穿“超市购物”这一主线,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不断的超市购物中认识1角、5角、1元的硬币。从认识硬币到探索1角、5角、1元硬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再引导幼儿发现多种付钱方法,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