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观后感

来源:范文网 1.9W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讲述了来自英国的傲娇才女和美国的落魄大叔在纽约相遇,共同踏上一段浪漫而激情旅程的故事。我们来看看相关文章怎么描述吧。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观后感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观后感

2006年的“once”,一段云淡风轻、欲言又止的模糊感情,配合上简单干净的歌曲,抓住了生命中真实而淡然的爱和伤痛感,导演John Carney不愧是乐队出身,把音乐化用在一个简单清新的故事里,颇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到了“begin again”,故事有着相似的脉络,两个感情失败的loser,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走到了一起,淡淡的感情,两颗心慢慢接近,最后又无疾而终。故事的主线相比once,显得更加励志。在大街小巷露天录音的场面虽然热辣好看,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once里那种loser孤独面对世界的局促感,此时音乐所爆发出的对抗和情感宣泄也就更加感人。

正如片中Dan所说,好的歌曲可以将平庸的场景变成珍珠一样动人。但begin again的歌曲显得太过主流,虽然已经算是好听,但once珠玉在前,begin again里的歌曲似乎没有那么打动人心。

让我喜欢“begin again”的,其实还是对感情线的处理,真正体现John Carney骨子里小清新的地方:让我们感觉到了爱情萌芽中淡淡的情愫,无疾而终时的一丝惘然,还有放不下得不到的真正的伤痛。

Gretta对Dan显然是很有好感的,她被Dan的才华折服,会真诚地接近和帮助他的女儿,甚至偷偷关注Dan的前妻。那个他俩各戴一副耳机穿过纽约大街小巷的段落很是动人。Dan也不是没有察觉,但问题在于,这个让他们感情升温的经历,恰恰是重复着Dan和前妻的浪漫故事。那个分线器,在十八年前的那个晚上过后,就注定是属于Dan和前妻的故事了。就像once里的男人唱“One day I'll go there and win her once again”,Dan 念念不忘的还是前妻,他们之间也还有默契。

Gretta对于劈腿的男友也是念念不忘的,否则也不会打电话用歌来臭骂他。当男友表现出了悔意,并邀请她去参加自己的演唱会时,她也欣然前往。而男友唱到那首对他俩意义非凡的“lost stars”时,前半部分她听出了男友真诚的回心转意,但歌曲越唱到高潮,Gretta就越伤心失望,最终毅然离开。

为什么?Dan曾对她说过,她男友会爱上Rock star的生活方式的,他们会发自内心地爱华丽的舞台,明亮的灯光,疯狂的歌迷。而那首“lost stars”唱到最后,显然这样的氛围让Dave无比享受。

而Gretta想要或者珍视的“lost stars”,是在飘雪的布里斯托,圣诞前夕的小小公寓,抱着吉他的浅唱低吟。在那个时刻,她跟Dave是如此的亲密,透过美好的旋律和歌词,两个人是如此的心意相通。

而此时此刻,同样的一首歌,却让她看到了两个人在此时不可弥合的距离。曾经两颗那么近的心灵,却最终永远的彼此远离了。Gretta选择离开,正是因为她看到,感情对错之外,更让人伤感的是曾经拥有的,已经不可能再重现了。

是不是文艺青年的矫情?也许是吧,可就像跟Alvy跟Annie Hall的捡龙虾,就像once里女人用捷克语说的“我爱你”,有些感受是不能重现的。这些时刻就像一颗颗珍珠,穿起了我们人生的全部意义。可当你手拿穿珍珠的线,却发现再也不可能有珍珠可穿时,纵使万般不舍,也该放下了吧。

影片的结尾,Gretta骑着自行车离开,把那些跟Dave无比美好的once都抛在了身后,begin again。就像她在影片开头唱的那首歌,take a step you can't take back。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观后感

少女想成长为的姑娘是什么样呢?

对我而言,不是律政俏佳人中的Elle Woods。我这种高中时期刷完《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的前学霸,根本不会相信平时不学习、天天忙恋爱、热爱画美甲的Elle Woods仅仅凭借考前冲刺三十天、头悬梁锥刺股就能考上哈佛法学院。

对我而言,也不是公主日记中的Mia。我这种有爹有娘、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的小女孩,从小就觉得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尚未具备某国王储遗落国境的可能性,因此一日变公主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堪比我发现自己被霍格沃兹录取了,同班同学是美少女战士,以及我们家养的猫实际上名字叫哆啦梦。

于是,我想成为的姑娘,就变成了和海盗一起去冒险的Elizabeth,聪明骄傲的达西夫人Elizabeth,坚持爱情诚可贵、但友谊更为万万岁的Julie,有过浪漫爱情故事、选择回归生活的Juliet。

总是,我爱的姑娘,恰好就是Keira Knightley曾经演的故事里的那样,是《加勒比海盗》、《傲慢与偏见》、《我爱贝克汉姆》和《真爱至上》。

她就是平胸、短腿、嫩牛五方脸啊!可是,这些都掩饰不了她的可爱之处。比如,偏偏要穿着运动鞋蹦蹦跳跳地去结婚;比如,拒绝搬去洛杉矶,因为担心自己会在LA的风气洗礼下跑去隆胸。就是这样任性和胡扯,也还依旧被奉为英伦玫瑰。

于是,once and once again,我又看见了她演了我爱的姑娘的模样,在Begin Again里,她是温柔而有力量的Gretta。

(一)才不要和生活妥协的姑娘

成人的故事说,我们要和生活妥协。比如我就是经典一再妥协的人生案例。譬如,小时候我一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酷炫的作家或者一个叱咤的女律师,但因为觉得自己天赋局限、中国司法环境堪忧,所以我极其经济适用地选择了经济金融作为我的大学专业。后来,我想去法国交换,预备顺便学个蓝带厨师,写写日记,争取成为Julia Child一样的美食作家。这一次,我没妥协,我和面试老师描述了我梦幻的愿望,然而我们的面试老师并不能接受我既没有坚持学术、也没有立志成为投行女的说辞,非常和颜悦色地挂了面试。经此教训,我也知道妥协于现实,才是万用的答案。当社会需要你当一颗妥协的螺丝钉时,我没用办法说,“不行!我要去当一块合成芯片"。

我就是一个和生活妥协的姑娘。而我却特别羡慕Gretta这样神奇的姑娘,有天赋、有勇气去做自己喜欢的音乐。所以她身上自备一股仙气,随时吸引同样有音乐气质的疯子。所以她对喜爱的音乐有绝对的坚持和信仰对不起,管你是不是超级摇滚明星,管你是不是深情回首的前男友,你也不能乱改我写的歌。就是不妥协!

所以,Gretta就是我喜爱的姑娘的形象么!

(二) 接受我爱你,以及相爱是一瞬间

但凡有点感情经历,读过点感情专栏的姑娘,都知道如何和喜爱的小男生耍手段。譬如,巴普洛夫短信法,三天说晚安,两天不回话,若即若离,保持魅力;譬如,口碑女神论,务必打造朋友圈中的女神形象,心灵鸡汤加自拍,美图秀秀360°无死角修图,最好让共友在朋友圈中大喊,”女神,真是美惨了!“。

但是,我厌倦这种手段。我特别厌倦用解方程的步骤,来演绎爱情。人生又不是写试卷,搞什么正确解法。我们可不可以简单地接受,我就是在温柔地爱你,你爱我么?

比如在Gretta和男主大叔牵手回家的那一刻,他们几乎就要挑明情愫互相表白了,然而忽然在家的朋友破坏了一切的浪漫,所有故事就戛然而止。许多人都在感叹太可惜了。但其实,相爱是不是坐在马路旁一起听两个人都爱的音乐,享受那些美好时光就好了。我们常说,百年好合,我们常说,两情久长。似乎我们给爱情加上的界限,是一万年,是永远。就像星爷在《大话西游》里说,如果可以给爱加上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但,多年之后,在《西游降魔》里,他说,一生所爱,不要一千年、一万年,就要现在。

相爱也可能是一瞬间啊。世界为什么总是在讲爱情永恒?这一定是金伯利为了卖钻石,而造出的谎言!啊,如果爱情不是恒久远,南非钻石该怎么卖?!

(三)我爱上一个中年颓唐落魄人

年少的时候,我们所接受的少女教育,总是白马王子骑白马,铠甲骑士穿铠甲。少女教育的爱情是,对象必须完美,必须高大帅气才华横溢且霸道总裁,还非要肝脑涂地地爱上我。

灰姑娘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紧,反正解决答案很简单啊,毕竟会有霸道总裁爱上我啊。

因此,当男作家在意淫中写出了青涩少年爱上隔壁浪荡胖妇人、写出了多金大叔收藏少女吸过的每一只烟蒂等等匪夷所思的浪漫故事。少女文学总是一成不变,永远是是《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和《最美的时光》。

少女小说是不能接受一个才华横溢的女青年爱上坐地铁的脱发的窦唯的。少女小说需要一个完美男性完成我们的爱恋感动。

我想成为一个姑娘,可以包容所爱之人的不完美,可以爱上不完美的世界。

我想成为一个姑娘,像Keira Knightley曾经演过的角色一样。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观后感

约翰卡尼用一部简单而纯净的《曾经》,征服了全世界影迷的心。《重新开始》延续了《曾经》“音乐改变人生”的故事概念,以音乐为特色,找回自我为主题,讲述了一个自由而充满热情的全新励志故事。

好听的电影。电影作为“第七艺术”,可以兼容所有的其他艺术门类,因而中途转行做电影导演的人,就有机会将其擅长的艺术为电影所用,如若运用得当,甚至可以成为该导演的一大风格。约翰卡尼就是这样的一位导演,摇滚乐团贝斯手出身的他,别出心裁地将音乐“嵌入”叙事(音乐直接构成叙事的一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形成了影片最大的特色。《曾经》时的成功试验,《重新开始》中的再次运用,这种特色变成了约翰卡尼独特的电影风格。

与《曾经》只有两个主要人物的简单剧情不同,《重新开始》包含了失恋创作歌手格蕾塔偶遇潦倒唱片制作人丹,两人合作在室外录制一张专辑的故事主线;格蕾塔与一夜成名的歌星男友戴夫之间的情感变化辅线;丹与叛逆女儿关系重建的辅线。音乐“嵌入”了每一条线的叙事,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串起了整个故事。就主线而言,格蕾塔自弹自唱的一首歌曲重新燃起丹制作音乐的激情,两人开始了一段互相激发灵感的奇妙音乐之旅。在专辑歌曲的室外录制过程中,失意的人渐渐走出了生活的阴霾,重拾起音乐梦想、重新审视自己与身边人的关系。格蕾塔和戴夫的情感变化辅线由三首歌曲联结:格蕾塔听出了戴夫新歌中的“背叛”,愤然与之分手;酒后疗伤的她创作了一首关于失恋的歌曲,意外赢回了戴夫的心;最后戴夫在演唱会上演唱格蕾塔写的歌,试图挽回他们之间的爱情,却因为他背离了格蕾塔创作初衷的演绎(成名的他已经不再是原来的那个他),而使她最终决定放弃这段感情。歌曲同样“嵌入”了丹与女儿的关系重建辅线。屡次沟通遇到障碍后,丹在格蕾塔的建议下,邀请女儿作为吉他手参加专辑中一首歌曲的录制。在合作过程中,丹发现了女儿的`音乐天赋,并且重新走入了她的内心世界。整部电影踏着边唱歌边讲故事的节奏,音乐“嵌入”叙事的效果令人过足耳瘾。除了歌曲,导演还用心良苦地设置了许多与音乐有关的小道具,巧妙地推动着叙事。比如丹车上挂的双插孔线控:丹和妻子的爱情始于两人一起用这个线控听歌;丹和格蕾塔的惺惺相惜,也在两人一起用这个线控听歌逛纽约的那一组镜头中,被十分流畅地表现了出来;最后丹在格蕾塔的暗示下,用这个线控重新赢回了妻子的爱情。

好看的音乐。和《曾经》一样,《重新开始》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对一张很棒的流行音乐专辑的电影化诠释。同样是录制专辑的故事主线,与前者纪录片式的表现方式不同,《重新开始》的场面调度显然有更多的精心设计。谁能否认,把整个纽约当成录音棚是一个多棒的想法啊!苏河区悬着晾衣架的斑驳街道、列车呼啸的地铁站、帝国大厦的露天观光平台、中央公园湖上浪漫的小舟,导演将纽约的丰富多彩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出来。在这样一座充满可能性的城市中,每个人都有追求理想的自由、爱与不爱的自由、分享的自由,每个人都有机会找回真正的自我,暗合了影片的主题。

《曾经》的歌曲录制场景中,场面调度的风格是清新自然的,而《重新开始》中每一首歌的场景都是那样得自由热情,并且和故事情节的发展紧密相关。例如格蕾塔和丹在酒吧偶遇的那首歌,丹听到格蕾塔略显简陋的弹唱,脑海里想象出加入了不同乐器配乐的演奏画面和声音效果。周围的人丝毫没有被格蕾塔的歌声吸引,只有慧眼识英雄的丹陶醉地沉浸在她的歌曲中。这个很妙的场景,让观众完全感受到一败涂地的制作人被一首直指人心的简单歌曲打动并拯救了。又如在帝国大厦观光平台录制歌曲的那一个场景,格蕾塔邀请丹重操贝斯,和丹始终有交流障碍的女儿也加入了吉他伴奏,整个气氛就是一场音乐人的即兴大汇演,激情四溢、打动人心。在这部影片中,导演运用了更多故事片拍摄的手法,赋予音乐以多层次的视觉效果,并注入了饱满的情感内涵。

约翰卡尼用他擅长的音乐弥补了执导筒初期的青涩,在仅有十五万美元预算的情况下拍摄出了难以复制的《曾经》。《重新开始》让观众见证了他在导演路上的成长,从各个角度看,这都是一部充满热情、技巧成熟的电影。如果说《曾经》是一首清新悠扬的小曲,那么《重新开始》就是一场热情自由的演唱会,基调不同,精彩依然!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