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

来源:范文网 4.94K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热门]《呼兰河传》读后感15篇

《呼兰河传》读后感1

冬日的暖阳懒懒地照在窗台上,泡上一杯浓浓的奶茶,一缕热气弥撒着浓郁的奶香扶摇直上,渐行渐远。一阵冷风吹过,放在桌上的《呼兰河传》书页不停翻动,一幅充满着泥土气息的画卷徐徐展开。我仿佛可以看到:“我”已年迈的爷爷,“我”的二伯,“我”和邻居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虽然我的童年生活方式和作者大相径庭,但作者细腻的文笔,直击碰撞我柔软的内心,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不由地让我倍感温暖。

我家的老房子建于1998年。是那种砖块水泥混制结构,简单的造型,前面用铝合金封了起来,外墙是石灰涮白,还有充满江南水乡风味的.黑瓦片。每当夜幕降临,明亮的灶间瞬时热闹起来。妈妈总爱围上那蓝底白花的围裙,翻滚着手中的木铲,那扑鼻的香气总会引得我伸出黑乎乎的“魔爪”,姐姐会来阻止,于是你追我赶围着灶台绕圈子,一不小心,翻了凳子,倒了瓶子,欢快的笑声是黄昏中最畅亮的“交响曲”。

生火,烧饭。是我童年的最爱。当红红的炉火被点燃,在一阵阵毛竹竹节爆裂声中,一股股四处逃窜的火苗冲出来,曾让我额前那一络头发被烧焦弯曲,以至于好长一段时间,姐姐都戏称我为“沙和尚”。

现在,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记忆。老房子要拆迁了,生活了那么多年的老房子从此要退出生活的舞台。望着那被拆去门窗的房子,那东倒西歪的桌椅,这失去主人维护的老房子显得格外萧条,破败。或许,这一切将随着铲车的轰鸣声,彻底埋藏。

但愿,记忆里只留老房子的欢笑声。

拔动琴弦,记忆中的童年不停翻滚。恰似《呼兰河传》让我共鸣。

《呼兰河传》读后感2

已经很久没有完整读过一本书了,一本非功利性、纯粹是为了读书而读的书了。

越长大而离文学越发地远,从前孩子式特有的好奇和打量世界的目光都快记不清、学不来了。

想到之前看《苏菲的世界》,虽然只看了寥寥几章,但是确实有一种仿若当头一棒、大梦初醒了的被惊异了的感觉。它说,当我们逐渐长大,学会如何得体讲话,如何成熟思考时,意味着我们早已习惯这个世界,也就意味着不再时刻好奇而把它当作理所当然了。用书里的话说, a pity thing 。

当时读完觉得似醍醐灌顶,但又有几分落不着边。现在看完《呼兰河传》,倒是有所感却觉得难过。

书中关于植物的、气象的、细节性的物品等等的描述,要么让我觉得耳目一新,要么让我不知所云。因为我早不用好奇的、细心的眼光观察世界了。我不知道黄瓜如何长在蔓上,蔓又如何延伸,又各有什么形态;我不会想到书里描述的六月的黑天、七月的红天,八月则空荡荡一片;原来下雨了会有烟冒出树顶,冬天大地被冻裂了。

早远离了真正的`文学,那些描述、那些美的动人的话都看不见了。能造成美的修辞,我眼里的样子却只能是幼稚的写作方法,狭隘不堪。用那么多的事物搭配上颜色,看到“黄金的太阳,雪白的月亮”都叫我觉得很好,只能让我害怕惊惧。

方言是很有趣味的,也是不能摒弃了的。之前学古代汉语,就庆幸自己是个南方人,现在读完呼兰河,也更觉如此。方言是个多幽默、多亲切,又多么贴切的东西。

最后慨叹一下萧红真的很厉害,过去看到这个名字只想到那些后人给加的名头和风传的情事,真正静下来读她之后,只觉得她是一本真该读的书。

《呼兰河传》读后感3

《呼兰河传》作者萧红,上述了在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我”这个小姑娘,以“我”为中心回忆了家乡的景和事。

这本书总是弥漫着一种浓得化不开的寂寞苍凉。但作品也没有为了渲染这种气氛而不能自拔。而是将这种氛围充当背景,衬托可贵的自强不息的力量。例如最后一张的“冯歪嘴子”这一人物,他经历苦难,受尽人们的冷嘲热讽,但仍就没有放弃生命。小说结尾时,她看到了儿子的笑,那笑容对于他来说,正是生命的希望力量啊。

其中“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在何处,为什么这么悲凉?”萧红虽然不断批判城中的人迂腐麻木,但背后流露的却是当时身处异乡的她对家乡东北的深情吧。当时的社会中,是悲凉的,没有关怀和爱。作者的母亲早归。她的父亲对她十分严厉。只有他的祖父把所有的爱给了作者。

章的小团圆媳妇最让人记忆犹新,她还是个小姑娘,在这个年纪本该无忧无虑。而她却被卖给了一户人家做童养媳,一个人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还动不动无辜的被挨打。在这个迷信封建的小城里,邻居们也只会认为婆婆打她是为了让她更加的懂事。最后到处听取偏方把小团圆媳妇儿给活活整死了。但就是死了家人伤心的也只是钱而已。其实他的死根本原因就是被封建社会所害的`。在那种环境下,人们的善良加上迂腐迷信就使人感到可怕了。但是小团圆媳妇的死也只是封建社会中的一个范例罢了,像她这样的不知道还有多少。例如,王大姑娘,最终也是在人们的冷言嘲讽中离世了。

其实看完后最大的感想就是自我放松,幸好自己不是那个时代的人。那是一个迂腐迷信落后封建的时代。在新时代中,男女平等,我们要珍惜现有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4

时光的河入海流,长大的人儿分头走。人们直到长大甚至年老才能回想起童年的美好。童年,是一条彩色的河,在无际的沙漠中缓缓流动,变换着色彩。我赤足站在河边,正准备用玻璃瓶盛满我喜欢的色彩之时,我和她邂逅了。

在后面的相处中,我了解到,她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首凄婉的歌谣。”,她是把狗尾巴草当成谷穗的女孩,她就是《呼兰河传》作者——萧红。

萧红,一个拥有灰色童年的小女孩,就这样无声地走进了我的视野,让我感受到了无比的心疼和惋惜。

她,从小饱受父母的冷眼、奶奶的打骂,一个几乎没有爱的童年伴随她成长。唯有和蔼可亲的祖父让她尝到了一点爱的滋味,他如一缕温暖的阳光洒向萧红日渐灰暗的心灵。

她唯一的快乐就是在祖父的园子时的时光。她很喜欢在那里玩,看她在鲜花遍地开蝴蝶满天飞的`后院中,欢笑不断,“栽”白菜却将白菜踢飞,“拔”野草却误拔谷穗,给祖父头顶插花……园中各种趣事连连令读者也欢笑连连,将先前的悲凉凄惨顿时抛之脑后。

在这部半自传体小说中,萧红的记忆之口像是装上了水龙头,有条不紊地流出,一段段地述说。这里的小村庄,到处都显得那么萧条:灰色的天空,灰色的画面,灰色的人生,在这里,到处可见由于人们的无知和愚昧而引发的一场又一场的灾难。类似于团圆媳妇的悲剧数不胜数。我不知如何去评判哪个值得同情,而哪个值得痛恨……

我和她的邂逅是那么的转瞬即逝,希望她的后来可以弥补她内心深处遗失的美好。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你走了,就像这邂逅还未开始似的……

《呼兰河传》读后感5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快乐、悲惨、幸福、痛苦……每一个人的命运都是不同的,不同的生活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本文的作者萧红,小时候的她就跟着祖父生活,祖父,慈祥、温和,给予了萧红温暖,萧红在祖父的园子里,过着快乐的生活,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在萧红的笔下,有二伯、小团结媳妇、冯歪嘴,都是社会的底层人物,他们的生活十分悲惨。

例如:小团圆媳妇,原本是一个天真、活泼、健康的姑娘,后来,每天被婆婆欺负,打着打着,便打出了毛病来,接着被庸医,云游真人、跳大神的不断折磨、摧残。

有一次,天一昏,老胡家就打起鼓来了,大缸、开水、公鸡,都早已预备好了。看热闹的人,络绎不绝地来看。不知是哪儿来的偏方,病得跳神赶鬼的,不一会儿工夫,就洗起澡,小团圆媳妇洗得吱哇乱叫。大神打着鼓命令她当众脱衣裳,她本来是十二岁的小姑娘,却要如此对待她,婆婆却一点都不心疼,人事间,还有真情吗?很快她们便把小团圆媳妇抬了进去,她在大缸中,叫着,跳着,好像要逃命似的。你们对这么一个十二岁的女孩这样,在我们十二岁时,还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是一个幸福的小熊,而她却要受如此烫的水,洗澡,若是你们,你们受得了吗?每一个人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呀!每一个人都有她活着的价值,这样虐待她真的好吗?

这时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小团圆媳妇被一次次烫烧,最后死了,有的人落下了心疼的泪水,有的人却觉得好戏似乎还未看够呢!

小团圆媳妇死了……

小团圆媳妇是封建愚昧思想与恶俗的牺牲品。小团圆媳妇的死没有人在意,而萧红却记在心底,一直记着……

这个小故事反映了社会底层人物,在人们心中,毫无意义,毫无价值,人心都是肉长的,当时的他们难道没有一点同情吗?小团圆媳妇与那些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真悲惨是掌控在别人手中的,这真是一串凄婉的歌谣……

《呼兰河传》读后感6

读了萧红的《呼兰河传》,我感触很深。它以萧红小时候的角度来写,写出了呼兰河的风土人情。这本书的语言看似平淡,其实隐藏了人世间的心酸苦涩,细嚼起来无不浸在其中。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团圆媳妇的婆婆。她愚笨无知,竟认为婆婆打媳妇是应该的。因为小团圆媳妇不怕羞,太大方,长得又高,吃饭吃三碗,她就要教训小团圆媳妇。她把小团圆媳妇打伤了,打病了,就请来跳大神的跳跳大神,赔了五十吊钱给云游真人医一医,直到把媳妇折磨而死为止。

这让我想到弟弟出生前发生的事。在弟弟出生前几天,奶奶在老家请了个算命先生,说是正月初六初七是个大吉日,这个吉时生的孩子会又聪明又勇敢。奶奶信以为真,还特地上庙里祭拜了一番。初五晚上,妈妈突然感到肚子很疼,很胀,爸爸正准备送妈妈去医院,奶奶连忙劝住,说等到明天再上医院,那个日子吉利,生出来的孩子聪明。可是过了大约一个小时,妈妈肚子里的羊水破了,吓得爸爸连忙叫救护车送妈妈去医院。手术过后,医生告诉我们,幸亏来得及时,不然妈妈肚子里的羊水流光了,那弟弟可就危险了。

奶奶希望弟弟能健康聪明又活泼,可是却没有考虑实际情况,一味地相信算命先生的话,就像书中小团圆媳妇的婆婆,直到媳妇被活活折磨死了,也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她的无知让人觉得可怜又可恨。

《呼兰河传》这本书,虽然反映了当时社会崇尚迷信的'风气,斥责当时人们冷漠的生活态度。但它又是一本难得的散文叙事大作,像一首叙事诗,讲述着作者在童年难以忘怀的往事。

《呼兰河传》不仅是一首诗,还是一首悲喜交加的歌。

《呼兰河传》读后感7

这个星期,我们整个班都在读《呼兰河传》。这本书颇好看,这是作者萧红记录她美好的童年。

萧红住在呼兰河城,她和祖父一起生活,每天的生活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玩耍,锄草,学诗……,就连花园里的植物也是自由的,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有人管它们。萧红就这样快乐的生活着,直到有一天她祖父去世了,家里一天比一天荒凉,没有了欢笑声,没有了朗读声,花园里的植物也干枯了,失去了生命力。

萧红的文字,总是无止尽地沉落下坠,看着让人又喜欢又心疼。这样的.女子纤细敏感偏偏缺少足够的爱,她童年时,母亲父亲都不喜她,唯一亲厚的爷爷没有多久也去世了,当诺大的世界只剩下她一人,她却还有一生的路要走,而这一生,荆棘满路,无人相伴,究竟要怎么走。

满篇满纸,都是回忆,满眼满心,都是萧索。这书不该看的,看了要有心魔。佛家说,你若望向深渊,深渊也会回望你,我只怕,萧红她已在深渊。芸芸众生,各有自己的无奈挣扎,保不准什么时候一个念头就放任自己坠落,跌进无边黑暗里,永远永远都不想醒来。而我绝对不能这样,我连那个崖边都不可以靠近。一切脆弱,就只在今夜。

这本书让我记忆深刻的人是冯歪嘴子,他是靠卖年糕为生,生活很艰难。他娶了一个妻子,妻子又生了一个儿子。从那以后,每次冯歪嘴子去吃饭,人们多会讽刺他说:“少吃些吧,把馒头留给儿子吃吧!”又过了几年,他的妻子又要生子,但妻子的身体越来越瘦弱,产后不久便死去。虽然生活更为艰辛,冯歪嘴子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命,放弃儿子,他坚强的维持着一家人。

通过这本书,我还了解了很多呼兰河城的民间风俗文化,如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呼兰河城是个特色浓郁,热闹的地方。

这本书有哲理,也富有童趣,含有丰富的情感,全部表达的是作者的心里话,真实的生活。

《呼兰河传》读后感8

呼兰河传,讲述了20世纪初作者的童年。

首先讲了呼兰河传的冬天,以寒冷的环境描写了一系列的事,主要写我和祖父在祖父的菜园里愉快地玩耍的快乐也是“我”在童年里永远也无法忘记的记忆。虽然祖父的身体老了,但他还是有一颗童心,这也应该是“我”为什么在祖父和祖母之间更喜欢祖父的原因了吧!并且祖父也非常喜欢跟小孩子玩,经常小孩子一来,祖父就把他们的'帽子藏起来,但总是藏一个地方,就像跟他们约定好了一样。“我”就放在这,你们来拿。

而这也是整本书中最温暖的回忆。

呼兰河传是一个非常信鬼神的地方,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等都体现了人们的迷信。

跳大神,大神是治病的,她们会穿着一些不寻常的衣服。而且他们会把招牌弄得非常旧,就会体现她一年跳的次数多,生意就会更兴隆,赚的钱也更多。

放河灯,七月十五日,呼兰河上会放河灯。这是为了让死了的冤魂怨鬼从地狱里脱生。

四月十八日娘娘庙大会,人们会去呼兰河附近的两座庙拜祭,表达了人们对神的尊重。

小城中的人们,大部分都是看客,他们愚昧无知,冷酷无情,对生命漠视,这就是呼兰河的人才。

老胡家的小团圆媳妇就是被他们活活整死的,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丑恶,封建的思想以及丧失的良知啊!读此,我感到十分悲哀,为小团圆媳妇而悲哀,也为他们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而悲哀。

万幸,在冯歪嘴子身上看到了希望。他在王大姐死后,一个人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生活虽然很艰难,但他没有放弃,该干嘛干嘛,面对生活的困难的时候,他没有屈服,虽然他的眼里常含泪水,但当他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正在慢慢长大,他就立刻把那含着泪水的眼睛笑了起来。

没错,只要有希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我相信,这也许是作者的期望吧。

《呼兰河传》读后感9

俗话说得好:“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充分体现了读书的益处,书虽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书中汲取到许多知识,学到不少的东西进而开拓我们的视野。因此,我们需要多读书。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阅读《呼兰河传》时产生的感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图书的世界吧!

《呼兰河传》讲述了作家萧红幼年居住在呼兰河时经历或者目睹的各种事情,顺带展示出了呼兰河地区的风土人情。从文中一些事件的叙述可以看出那里的人热情、喜欢帮助他人。此外,还有那里的大泥坑,那里的田地等等都被萧红在书中描绘出。可以说凡是作家看到的感知到的,都能在她的笔下栩栩如生地勾画出。

在书中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要数《祖父的园子》,因为里面充满了美好、欢乐和温暖。祖父的园子非常美丽,拥有各种昆虫如蝴蝶、蜻蜓、蚂蚱等和各种各样的植物蔬菜,我虽然不能亲眼所见,但通过文字已经可以想到这园子的美景了。除了景色的美好之外,更让我难忘的是萧红童年时祖父的陪伴以及他们相处时的种种欢乐场面,因为这些足以令我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也不禁使我想起自己的`祖父了,想起他对我的好了。

不难看出,祖父的这个园子中埋藏着萧红生命里一个无形宝藏,而这个宝藏就是快乐的童年。试想一下,假如你正在那园子里嬉戏,该是多么地快乐啊!五彩缤纷的蝴蝶绕着你飞,玩累了还可以随手摘一根黄瓜吃。呀,这样的生活真是美好!遗憾的是,这个园子只存在于萧红的笔下,现实中并没有,真的是太可惜了。

书可以记事并且记载无限的内容,只要你愿意读就可以知道无数的事情,感受到许多不同的东西,通过阅读《呼兰河传》,我知道了一个叫呼兰河的小城以及那里的民风民俗,还有一个充满美好的祖父的园子,收获丰富,感受也颇丰。以上就是我对书中内容的一些感想。

《呼兰河传》读后感10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火烧云》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曾经让我们无比着迷。还有那篇《祖父的园子》,俏皮可爱的文字里蕴含着深厚的祖孙情。他们都出自著名作家萧红的《呼兰河传》。

茅盾对《呼兰河传》的评价是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读这本书时,书中描写的`人物的悲惨命运牵动着我,小城里病态的愚昧的风俗让我愤恨,而这愤恨之后,又是“不得不”的可怜和同情……

小团圆媳妇的惨死让我印象深刻,因为她长得太高、吃得太多而被街坊们说“小团圆媳妇不像个小团圆媳妇”,所以婆婆就要严加“管教”,当她被婆婆“管教”成病的时候,不但婆婆愿意花钱为她治病,而且街坊们也热心地给她出主意。但他们所谓的给她治病,其实就是请来各路大神,用各种偏方,最后致她于死地。一个活生生的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就这样被一群封建迷信、愚昧无知的人给活活折腾死了。到底谁该为小团圆媳妇的死负责任?是她的家人?众街坊?还是那些大神?或许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群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流传几千年的风俗和习惯。我常常在想,谁能救救她,救救她们呢?

当然,书中也不全是消极的,被人当笑话的磨馆冯歪嘴子,他在妻子难产死后,以顽强的毅力抚养孩子长大。

《呼兰河传》与鲁迅的许多文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都是通过描写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来揭露国民的愚昧、迷信、自私、麻木,呼吁人们反抗、觉醒、变革、进取。联系我最近看的电视剧《觉醒年代》,我终于明白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他们在寻求中国之路时,为什么首先要去启迪心灵、开启民智;也明白了为什么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开启民智的一剂猛药。

《呼兰河传》读后感11

《呼兰河传》是一本著作,也是一本充满心酸、血泪,记载了一个荒凉时代的史书。在那片寒冷寂静的东北大地上,童年时代的作者见证了无数形形色色的闹剧。

《呼兰河传》的作者萧红,鲁迅先生评价她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同他一样,萧红也生活在那一个动荡的时代,那个充满封建迷信的时代,那个芸芸众生麻木不仁的时代。但她没有屈服,没有默默忍受,而是用她的笔书写了她的悲愤,将其化为了《呼兰河传》。她以一个儿童的视角,叙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隐喻了人们认为“善良”的举动背后的真相,强而有力地写出了那个时代的可悲。

书中,二伯是“我”家中的一名老长工,他为这个宅子辛苦了大半辈子,却没有得到一分工钱。直到年迈时他仍被父亲毒打,却始终不曾还手。他喜欢和天空的雀子说话,也喜欢和大黄狗谈天,他对被奴役的命运毫无觉悟。他对弱者毫不同情,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是作者笔下的东北“阿Q”。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呼兰河就是荒凉的代表,人人麻木无知,这不仅是呼兰河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写照。在那个时代,人们是为活着而活着,有的甚至是为了死去而活着;在那个时代,平凡的人也被当作是异类来看待,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在那个时代,周围只有看客,他们麻木地看着别人的命运,麻木地看着自己的人生。“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

这本书极尽所能地批判着封建迷信的思想,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敲响警钟。它怀着一份厚重的期望,期望民族的改变,期望文化的复兴。

萧红虽然早已停留在了那个时代,但是她的精神传达给了千千万万的青年人们。我们作为时代的新鲜血液,更应该为祖国未来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呼兰河传》读后感12

就在今晚,母亲在给自己放洗脚水,家里的小狗误以为要给自己洗澡,躲到了床下再也不肯出来。我说:“我小时候也怕你给我洗澡,因为下手太重了。”母亲就说起来:“以前有一个同事无法生育,要了一个女孩来,她在宿舍区给那孩子洗澡的时候孩子就叫得很厉害,越叫越洗,越洗越叫。”又说:“我们一开始诧异,她怎么这么狠呢?后来才知道是要来的孩子,也就不纳闷了。”

当下心头一惊,眼前出现边洗澡边挣扎的小团圆媳妇来。同人性的光明面一道在人的血液里流转而来的阴暗面,在一个人、一个家族、一座小城的史册里,成了挥之不去的底色。

呼兰河传,归根结底是人的传。在这部书里,因为有快乐的童年、美丽的后园、慈爱的祖父做比照,更显得小团圆媳妇的悲惨,冯歪嘴子的不幸。萧红怕读者读不出,屡次强调,快乐有限而痛苦无限。

我有一个出于叛逆心的歪理:要了解一位作者想说什么,过渡句和余音可能比加了着重号的部分更能透露本心。在为呼兰河小城作的传里,除了浓墨重彩的团圆媳妇、冯歪嘴子,更有许多沉默的、一闪而过的'人。他们多讷于言,有着在善与恶间挣扎而并不自知的内心,也跟随着他人起哄、围观、生病、死亡。

小团圆媳妇在生命接近末端的时候还可以从玻璃弹子和小盘子里取得快乐,冯歪嘴子也有了两个孩子。他们都曾是有希望的。然而更多人就像那小城一样,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也就默默地死去。

我做着一份媒体工作,知道如今黄土地上的人,和百十年前黑土地上的人,别无二致。太多人懵懂而生,懵懂而死。而人性的残忍、丑恶,始终都在。

就仿佛北方的冬天,白杨树叶子落尽,像土地里伸出的手指指着天空。天空的尽头,无尽的狂风,一刀一刀,刮不完。

《呼兰河传》读后感13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三个人物,而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小团圆媳妇了。十二岁的小团圆是老胡家的童养媳,然而,命运不济,故事中善良的小团圆一步一步被她的婆婆逼上了绝路,最终死亡,呜呜……她的命运真的是太悲惨了。

尽管小团圆媳妇天真、可爱、活泼,但如此可爱的`小女孩,原本可以和现在的我一样,过着平静的生活,快乐的活着,甚至可以每天幸福的来学校学习,然而,她却并不能。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这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成了老胡家的童养媳后,天天被她那狠毒的婆婆当成出气筒。每当她的婆婆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就打小团圆媳妇。为什么?因为她打家里的猪的话,怕猪跑了;打狗,怕狗跑了;打鸡,怕鸡不下蛋……所以她只能打小团圆媳妇,并且无论小团圆媳妇怎样,在她看来,与她没有什么干系。任何理由都可以让她打小团圆媳妇,打的手段也是各种各样的。久而久之,小团圆媳妇就被她的恶婆婆打出了病,但是,她的婆婆并不急着给她找医生,而是从云游先生那里得到偏方,让小团圆媳妇用滚烫的热水洗澡,最终,小团圆媳妇被活活烫死了。她只是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啊!而在这之前,她竟还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回家,却不知,她已经被老胡家卖了。

哎!小团圆媳妇真的是太可怜了,读完《呼兰河传》这本书后,我多么期望:无论我们身处哪个时代,哪个阶层,如果每个人都能有一颗善心,愿意彼此温暖,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也许,小团圆媳妇的命运就不会这么悲惨,就不会死了……

《呼兰河传》读后感14

读完《呼兰河传》,历史的背景就清晰了许多。

严冬封锁了大地,有赶车的车夫,卖馒头的老头,卖豆腐的人。人们没有道德的约束,看见翻滚在地上的热乎馒头就你冲我装地抢了起来。十字街上,人们只认“李永春”的药铺,却不去专门的拔牙店,只因被拔牙的标志吓住。

东二道街有个大泥坑,两旁的住户只会把墙修得贴近泥坑,好让来往的人踮起脚尖,攀着光滑的墙面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即便是有马不慎掉进了泥坑中,也只会看个笑话。

呼兰河城里有放花灯的,有唱野台子戏的,有娘娘庙大会。正如作者所说:“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思。”作者的家里有个储藏室,里面存放着七大姑八大姨的东西。每到后院锁住门时,作者就翻腾出一些有趣的东西,有次还找到一个小红灯笼,让有二伯点上灯跑出去玩了。老胡家的团圆媳妇和冯歪嘴子家的媳妇王大姐都很悲哀。团圆媳妇整天被婆婆又打又骂,以至于受了伤。婆婆则四处找偏方,跳大神,求占卜都没用。

最终还是离开了婆婆。冯歪嘴子家的媳妇王大姐之前也很受欢迎,可自从嫁给了冯歪嘴子就被人指指点点。为什么呀?因为冯歪嘴子是磨倌!地位不高,王大姐的地位也变得不高了。

这就应该受到别人的偏见吗?我想这完全是一场悲剧。

《呼兰河传》的那个年代,有人过的悲苦,有人过得热闹。但有很多的陋习没有改变,甚至在今天就是禁止的.。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都很生动,就是生长在老一辈的人们的生活。作者的童年也很丰富,见识了许多的活动。现在的人们更应该从中认识到一些东西。吸其精华,弃其糟粕!

《呼兰河传》读后感15

每个像萧红和我一样在小城里长大的人,都能感受得到,自己生活的小城就像烙在自己身上的印迹,有爱与哀愁,也有其中的独特。

萧红笔下的黑龙江呼兰河城,尤其是这样。在这部长篇小说里,萧红开始着笔时就写到这是一个严冬会把大地冻裂的地方,这里以东西南北分每一条街道。道上走着这个城里的行路人,他们中穿梭着车夫、卖豆腐的、卖糖的,不同的街道里分布着不用打广告的布店、盐店、药店、学堂,火磨院子,萧红用笔带着我们走进了这个小城里,我走进去,像走在另一个年代的我的家乡,一下十分熟悉,一下又走进了她的时代的旧记忆中,点点滴滴都甚是吸引着人进去,甚至已经身在其中却令你浑然觉。

整篇《呼兰河传》,其实最让我合上书后感慨“怎么那么好啊”的,是萧红以“我”,“我”这个小女孩与祖父共同度过的童年生活。萧红家的后花园,是她幼时的乐土,后花园里生长着各种蔬果、花朵,倭瓜、西瓜、樱桃汁液甜蜜,园里小蜻蜓和蚂蚱、蜜蜂打开了童年里活泼的笑脸。小萧红总有着好奇的问题问祖父,字句里深映着祖父对她深深的宠溺和爱意。

一老一小,在后花园里采摘果子,祖父修剪玫瑰花的枝叶,她便偷偷将玫瑰插在祖父的'帽檐上,祖父闻到花香还嘀咕着这花开得真真是好,祖父的样子惹得家人都开心地笑起来。萧红在这些片段里反复写,“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笑啊笑。而残忍的是,她在文末的时候一说“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让人觉得深感无力,断绝在故事的结尾。

“小主人逃荒去了。”萧红一生的经历来看,她一逃出去便是一生,那个童年天真的自己,还有那个再也回不去的故乡,真的就远离了,再也不能见。而你或我都可能从小城走来,一生都在找回去的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