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4篇

来源:范文网 2.09W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个人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14篇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1

这个月读了《做最棒的老师》一书,上面举了很多教育故事,对我的启发很大。这本书全方位地阐述了作为老师应有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课堂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把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

作为教师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当学生出现失误或对教师不尊重时,切忌简单,粗暴,冲动的“热处理”,而应控制自己的言行,用爱心去感化他们,使他们主动克服错误。这就需要向慈母一样将爱播进学生的心田。心理学还告诉我们:人际交往融洽、和谐是以真诚为前提的。“以心换心”以理解为桥梁。人与人之间便能得到思想感情的沟通。我们除了做好“严师”,“慈母”之外,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多接触,推心置腹的和学生交谈,成为学生的“挚友”。

总之,作为一名好教师必须以多种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做一名好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勤于思考的思想者、勇于创新的探索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育理想的追求者。作一名好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做有益事、以宁静的心态脚踏实地的做事”;要有理想、有思想、有激情、很认真、多读书、会反思、有韧劲。我们应该不断实现专业自主,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使自己尽快成为高素质的教师,不仅是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工作有情趣,生活有品味,做人上境界。

启示一:每天都不断反思和总结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一个老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公式。作为一名老师,想要自我完善、不断提升,就需要不断反思。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只有在反思中总结出规律和经验,才能不断的改进、不断的发展;只有在反思中提炼出精华和真理,才能不断地修炼自己、成为学生喜欢的好老师。

教学反思是老师做的最多的也是最切实有效的反思活动。翻开杂志,打开网页,可以说每一个优秀的教师,成名的教师都有一个写教学反思的好习惯。可以说教学反思是一个优秀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它一方面让我们在教学中的正确的行为予以肯定,不断的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使我们自己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自我改正、自我完善。教学反思使我们拒绝平庸,使我们的教学经验得以升华,使我们吐故纳新,每一天都是新的。

在实际过程中,我们写反思都是在查找教学的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而在发现自己的优势,肯定一节课的亮点上花的功夫相对少了一点。同时,我们在反思时,往往写的都是教学反思,而忽略了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的反思。所以,对于平日里与学生接触时的一言一行,我们都要认真地、耐心地反思,从中找到某种教育规律。再者,我们进行教学反思往往仅仅满足于获得教学经验,而没有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所以,虽然做了好多年教师,偶尔也进行过教学反思,但创新方面是少之又少。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建议每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写教育日记让老师终身受益。”教育随笔,不是为了晋升职称而炮制的论文,也不是为了课题交差而拼凑的“成果”。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教学全纪录,没有居高临下的霸气,没有正襟危坐的俨然,没有煞有介事的虚假,没有耳提面命的烦闷。只需我们抓住一天中的一个火花,可以是上课,也可以是听课,也可以是网上,杂志上看到后的灵感。

启示二:教育的使命

“人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心。”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地震中用生命诠释了教育使命的袁文婷老师用自己的行为震撼着活着的生命。“教师”这个职业真的不仅仅是一个换取劳动报酬的教书人,需要我们有灵魂的深度,思想的高度,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有责任的人。

我们不一定要做出多大的事业,但必然活到老,学到老,应该自觉地去做学问,有学问的人才更有自身的魅力。“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有自身魅力的老师才能让学生难以忘。教育的魅力就是用自己渊博的见识,独立的见解去感染学生。人们把教师比作’蜡炬成灰泪始干”,比作铺石路等。这些注定了这个职业需要我们要把爱心无私地风奉献,把我们的心血真诚的倾洒,充满爱心和具有责任意识是教师道德的精髓,只有用爱心在学生心中栽下一颗尊重和风险的幼苗,那么他们的生命中会成长起一颗崇高人格的参天大树。

启示三:允许学生犯错误

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就不要老拿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犯错误,犯了错允许他们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会犯这样的错误,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反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笔试为自己的孩子好呢?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误,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有些学生在读书方面实在是不行,没有这个能力,比如曾经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一开始我希望他能够认真学习,按时交作业,所以每天督促他,可后来的事实让我觉得这根本就不现实,所以决定原谅他,就转变策略,告诉他:学习不好没关系,可品德一定要好,希望他不要触犯校纪校规,不要影响其他同学上课。

启示四: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忘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启示五:教师每天的必修课“五个一工程”

我最欣赏的是李老师无论多忙,每天都要进行的“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在我们看来,这需要何等的毅力啊!然而,李老师却不觉得需要什么“毅力”,他把这样艰巨的工作看成是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已经变成了习惯,就像每天需要刷牙洗脸的习惯。这一切的一切,李老师做得有滋有味,做出了成绩,并乐在其中

启示六:做有思想的老师

作为一名教师,仅有童心与爱心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做一名有思想的老师。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不无道理,回想从教几十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课堂,思考自己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近来,朱校长不断提起“做一名优雅的教师”,我想其第一步一定是要有思想,只有用思想才能提升教育的品质,只有有思想的教师才会培养出有思想的'学生。“做有思想的教师”是应该深深根植在我的心中,甚至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一种信念和追求。

“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现如今,如火如荼的“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正在展开,我想自己应该以李老师为榜样,博览群书,开阔视野,提高素养,将阅读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之一。要想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就要勤于思考,勤于钻研,并且养成习惯,从中品尝思考阅读和写作的乐趣。付出多少汗水,才会收获多少果实!

“做最棒的老师”,是任何一个做教师的人的理想,可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棒的老师呢?对于老师,教学经验来自于与学生们零距离的交流与接触,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论。试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觉得教学原来是如此精彩!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教育是事业,而教师是职业。我们从事的是教师这一职业,担负的却是教育的责任。师与生之间,维系在一起的是爱,因而爱也就成为了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迹的爱,我希望自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从事着教育这一事业,我们应该用童心、爱心、恒心去撑起这一工作,就要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2

书藉是人类知识的结晶,是精神的生活盛宴,是强盛民族、进步社会、健康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巨大支撑。书籍使我能够有机会以文字的形式,聆听大师的声音,提升自己的心灵。当我合上书本时,稍思片刻,就会深深地发觉:原来教育可以这样美的。

利用一学期时间,我学习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陶行知教育名篇》两本书的许多篇章,深有感触。明确了很多道理。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首先,教育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 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的态度。教师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他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教师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才会发自内心的爱孩子,并因为爱而满心欢喜。教师要有“赤子之心”。做个很单纯、很简单、很好奇、很幼稚,有时有点傻劲的人。教师应有独立思想,让我经常思考教育问题,思考人的问题,思考我为什么而教,怎样教,将教育活动与人生思索融为一体。

其次,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下,应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手段。 学生作为人,是需要灌输精神理想的,那么教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顺乎人性。学生需值得去珍爱,在工作过程中要学会宽容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教师在尊重学生时,也要学会合理合法地惩戒学生,所谓“惩戒”,是指通过对不合规范的行为施以否定性的.制裁,从而避免其再次发生,以促进合范行为的产生与巩固。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要学会不培养乖孩子。如果我们将一个个乖孩子树为学生学习的楷模,而必然的报应就是,在这个多元化、个性化的时代,调皮捣蛋的孩子越来越多,而那些当初的乖孩子,将来他们也许就是“弱势群体“,汇入茫茫的失业大军。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多种素质和条件。我认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第二,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迅速地切入正题。

总之,通过这一个阶段的学习,自己的理论水平有了提升,思路更明确了,方法更具体了。作为教师,既然我们已经干了这一行,就要热爱它,从中寻找让我们快乐的一点一滴。每天抱怨,应付工作,只能让我们自己沉浸在自己制造的愁苦氛围内不能自拔,最终影响的是自己的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何苦呢?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此书让我感动,更让我深思。但愿在其新锐思想的指引下,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3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的进步阶梯。”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通过它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看”到银河里的星星,“看”到中华瑰丽的五千年,“看”到风土人情和世间万象……对我们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积累、提高素质,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我国伟大诗人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人人拥有一好书,人人读一本好书的读书工程的号召下,我买了一本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吸引我的是书名,当书到手时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去读这本书。读完后不禁觉得神清气爽,以前也曾读过一些书,读后似乎感觉都是一些空话,仅仅留给我一些无谓的说教,没什么实质性的帮助。看了这本书后,感觉与众不同,如何才能做最好的自己?这需要我们每个人进行思考。是的,更多的时候,大家都在审评对方,研究对手,却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了解自己。李博士用平实的语言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心门。他告诉人们:做人不是只有自省才能更完美,但是不时的自省却能让自己更加的清醒;做人不是简单的树立理想就可以轻松实现,但是没有理想的人却一定无所适从;做人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真正做到严于律已,宽以待人才有容天下之大量的非凡气度;做人要有勇气,真正敢于追逐自己梦想的人才能让更多的机会停留在自己身边……他不仅提出了浅显易懂的“成功同心圆”说,而且运用了发生在他身边的大量故事来阐述成功的秘诀。这些故事很值得我学习和品味,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指导我走向成功之路。

其次,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不同。相信许多人和我一样,或许经常有这样的感觉: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怎样才能得到成功,搞不清真正的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实现。现在看了李老师的“成功”学后,体会到:人和人之间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能用同一个模式去衡量所有人的'成功,无论是所处地位与名望的高与低,拥有财富的多与少,只有发挥了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又对社会和他人有益,同时还体验到了无穷的快乐,这就是成功,做到了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

世界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抉择,但不需要为压力过重而苦恼,更不需要为了失败而哭泣,也不要让事情来主宰我们,而是要用积极的态度来主导、推动事情往更好的方向进展。

最后李开复博士认为:成功就是不断超越自己,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对此我的理解就是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形式不同,成功的意义也不同,不要去在乎世俗的模式,只要自己努力去实现理想,并且每天都在向理想靠近,就是成功。成功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无论是令人瞩目还是平凡普通,都是成功。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我们的理想和现实永远存在着差距。而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改变心态,调节情绪,改变思考方式,不断超越自己,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做最好的自己。

读完《做最好的自己》,感到其实做好自己并不难。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工作经常陷入一种疲劳的状态,经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搞得自己觉得很累,我知道这不应该是年轻老师应有的心态,但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是会被学生不如意的表现所影响,开始经常抱怨这,抱怨那,甚至开始怀疑自己到底适不适合教师这个职业,刚参加工作时的热情减少了,这种心情影响到我的生活和工作,受李老师的影响,“既然只能当老师,那么悲悲戚戚是当,高高兴兴也是当,我当然选择后者!”

是啊,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天天开心呢?可是,每天出现的让人头疼的事情,让人头疼的学生,怎么能高兴得起来呢?我经常想:多想孩子们可爱的地方,尽量把课上好,尽量和他们一起玩儿,这样孩子们就会越来越爱自己,每天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中,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多么简单多么朴素的道理,为什么我当初就没想到呢,想想我们在工作学习中难免会与人产生摩擦,如果我们只盯着别人的错误,那么只能让矛盾越来越激化,但是我们如果想别人的优点,就会使我们很快的冰释前嫌,问什么同样的问题发生在学生与老师的身上就这么不可调和呢?其实还是缘于“爱”,如果我们给学生多点,再多点的爱,对于他们的错误我们都用理解之心,包容之心,责任之心看待,而不去苛求他们像成年人那么懂事,师生关系会不会更和谐一点呢?在众多的压力与竞争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论遇上什么困难都不要气馁,积极心态战胜一切困难,一样可以做到优秀。

事实证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最好的自己,都可以做到优秀。我们更不必为自己赶不上别人而太过自责,也不必因为境遇不好而太过感伤,怨天忧人。我们所需要做的,是追随自己心灵的选择,不求其他,但求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就会变成一个更美好、更大度、更成功的人!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4

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其实是师生之间缺乏正确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造成的。其实教师都是本着教书育人的态度来要求学生的,他们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基于恨铁不成钢的想法,教师希望每一位学生提高自身的能力,发展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达到他们所期望的目标。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是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教师本身并不能得到任何的回报。学生应该正确地理解教师的行为,不要产生厌学和反感教师的情绪。绝大部分学生还是很尊重自己的教师的,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不是很尊重。不尊重教师是一种极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学生见了教师不说话,上课时间吃东西,不服从教师的管教等,这些行为应当坚决的制止。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理解和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老师对学生的`批评,恰当的,就是一种激励;不恰当的,就会成为一种伤害,甚至还会导致逆反心理产生。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老师批评时挖苦、损伤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在日常生活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把握批评的“度”,变“忠言逆耳”为“忠言悦耳”。

从事教育工作,针对教育问题而言,通常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到底哪些是"要"或者是"不要"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和研究。

 一,教师的"要":

(一)教师要教育不要训斥:教育是引导而不是灌输,视学生为「有」而不是「无」。训斥则不容许学生说「不」,教育则潜移默化。

(二)了解学生,认识学生,适时的赞美和接纳,鼓励与协助,培养学生挫折和容忍的价值判断能力等等,让学生快乐成长,茁壮,更会利用各种机会和家长取得联系,适时的提供教养子女的咨询与方法,共同为学生的未来而努力。

(三)教师要理解人性:要了解学生的感受,学生的反应,学生的心声也该仔细的聆听看看。

(四)教师要多怜爱和鼓励

(五)教师要专业,专业的精神表现在对国家,社会,学校,学生,教师与家长之认知

二,教师的"不要":

(一)教师不要认为这行业是铁饭碗!打不破,要珍惜羽毛。

(二)教师不要训斥与灌输,不强迫学生学习。

(三)教师不要妄想"教育万能",不是万能丹也不是特效药,有其极限。

(四)教师不要过分执着"立竿见影",潜移默化的过程导向,注重人格的培养,身心健康的引导。

(五)教师不要悲观,要乐观以对,充满希望与理想。启发:

(一)多关心我们的学生,有爱的教育,才有美好的回忆。

(二)坚守岗位,默默耕耘,尽一己之力。

(三)学习型组织的体会:

1,系统思考

2,自我增进

3,改善心智模式

4,团队学习。

(四)知识经济的时代,教师要上进好学,多求取新经验,落实教学工作。

(五)教师专业成长靠进德修养,教师专业自主工作理念的实践,必须落实在教育工作上,表现在各科教学工作上,表现在日常生活教育当中,以收到身教言教的效果。以上就是我对这本书的一点体会。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5

小时代终于出版完了,我在20xx年的最后几天买到了这最后一本《小时代3.0刺金时代》,并于20xx年开始的几天就看完了这《小时代》系列的最后一本。

昨天晚上十一点左右才读完了整本小说,我想我读小说是最慢的了吧,毕竟我并不是太喜欢读小说,而且也是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下来的,就我所知,很多人看这种小说几乎就是小菜一碟,一天,甚至一个下午就能看完,而且内容也是记忆犹新,而我,别看我是逐字逐句看完的,而且还历时一周,我对内容的记忆并不是很清楚,当然这与我现在糟糕的记忆力有一定关系,所以刚看完这部小说,就赶紧酝酿着写下这篇读后感。

今天下午,我第一次走出了家门,没错,我几乎就是传说中的宅男,很长时间不到外面活动,最多也就是周边的一些地方,而且也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我是带着很沉重的心情到外面去的,本想着去爬一下山的,但是不知不觉走到了离那座山不远的一处英雄纪念碑。自从小学毕业,就没怎么去过那里了,转眼已是十多年,记得那时还是加入少先队的时候,在那里,我戴上了红领巾,而且还在那里宣誓,如今,虽然记忆力不是很好,但是这件事倒还是记得的。那么长时间过去了,当我一级一级登上台阶的时候,那熟悉的场景慢慢呈现在眼前,破旧的地砖,四周因入冬萧瑟的景象,碑上有些发暗的镏金字体,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围着它转了一周之后就准备离开了,不时的再回望两眼,看到那孤独却高高伫立的碑体,想到了《小时代》里的喧嚣和繁华,灯红酒绿,悲喜交加,生活剧里的那些演员们,打情骂俏,极尽奢华,再看看这里,静默,静默,无尽的静默!没有奢华,只有尽可能的简;没有叫嚣,只有无声的付出;没有来去匆匆,只有永久的停留。

离开纪念碑,我转身就往对面的那座山上去了,因为那里景色还可以,而且对面又是水,有山有水的,是个观景的好地方,所以那里已经修好了小道,为上山的市民提供方便,因为很长时间没出来活动过了,而且心里又怀着心事,所以走的尤其慢,而且也是相当的累,不过最终还是到达了山顶,这里早有一些锻炼的人在这里聚集了,不过多是些老人,还有一些情侣,这里我是唯一的一个有闲心,有闲情逸致赏景。

到了山顶,我首先去的是一处可以看到下面大部分景观的小亭,站在亭前,看着不远处,处在山凹里的纪念碑,孤零零的,再远处,高高低低的楼挤在一起,到处是楼群,楼宇间,滴滴的汽车喇叭声,此起彼伏的沿街叫卖声,再远处,能看到新破土动工的房地产,当然还有新开盘的商品楼,扯起来的横幅红红的,夺目、耀眼,看着远处的景象,我沉默着,心里愈发的沉重,我想,或许是我太做作。喧嚣,荣光背后,是离世的暗伤。

结局最终出来了,现在,我开始庆幸当初的我没能看懂结局,我以为就像电视剧那样,尽管内容演绎的一波三折,最终的结尾却还是让人满意的喜剧。然而,当我浏览小时代贴吧的时候竟然看到了一场大火,一场让很多读者质疑并为之愤恨的大火,有人在猜测这场火是谁放的,有人猜测他们其实都没有死,甚至有人将这场大火与真实的那场混为一谈。原本以为顾女王涅磐,死里逃生是很值得庆幸,很值得我们这些读者为之额首称庆的,一群演绎生活的小丑最终前嫌尽释,准备好好为之庆祝一番的时候,竟然被随之而来的`一场无名大火付之一炬,所有的欢乐、悲喜都化作郭敬明笔下的一场无情大火。

当我们在猜测这场大火与现实中的那场大火有什么必然联系的时候我们忘了,现实的那场火与之无关,而小说里的那场火却是郭敬明放的,因为毕竟这是结局,而这又不是能令很多人满意的结局,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当这些生活的小丑为我们演绎出了这场生活的悲喜剧之后,他们的价值可想而知,只能付之一炬,如果这群时尚的瞎子存于世的话,那我们这些终日为生活所忙碌奔波的人又该何处安身,与他们相比,我们才是真正的不幸,他们只不过是小说中的人物,可以说,最终是福是祸,都无关紧要了,他们已经狠狠地享受了一把,灯红酒绿、花天酒地,世界名牌,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他们都经历过了,享受过了,为之嗟叹的是我们这些人,于他们来说或许已经是死而无憾了吧。只能说郭敬明用了很好的结合,他将那个时间定格,20xx年11月15日,一场火,将所有的悲喜剧化为灰烬,不管你信与不信,那场大火就在那里,它的确烧起来了。然而,就我所知,最新的kindle和iphone4s的发布时间都在20xx年,如果说他们都被20xx年的大火烧了的话那时间就有些阴差阳错了,再者,因国家宏观调控而使房地产市场受挫,这好像也是20xx年之后才有的事,那M.E又怎么会早在20xx就受波及,销售总额下降呢。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一部小说,一部只拿来看看就可以的小说,千万不能入戏太深,虽然说这里有很多故事与现实的结合,但是,故事终归是故事,再怎么形象逼真,也是不能拿来当做现实的。

或许这也是出乎郭敬明意料的吧,没能想到读者竟能够入戏这么深,就像当年的《悲伤逆流成河》那样,据我所知,年轻一代受这本书里的一些思想影响不小,甚至有些就以为自己就是那个女主角了吧。如今也是一样,我想有不少读者都把自己当做小说中的人物了吧,不是林萧,至少也是路人甲,我想那个顾里——顾女王,努力追求高质量生活,永不认输,牙尖嘴利,似乎满身毒液的顾亿元又是很多人的最爱吧!其实我也一样,我从头到尾的看这部小说,关注的就是这个令我非常欣赏且敬佩的顾女王,否则我也不会在知道真正的结局之后,忽然就感觉:Iam not happy anymore . 郭敬明是第一次写这种中长篇小说,而我也是第一次有这种耐心坐在那里看这种小说,正是受那顾女王的魅惑。

顾里给人的感觉就是:大姐大,很多大学女生宿舍里都有这样一个值得每个女生宿舍敬重的人物,她们或许总能帮宿舍里其他的姐妹们解决问题,或许她们没有害怕,她们有的只是一往无前,因为她们是其他人的依靠,她们不能够倒下来,然而,总被人遗忘的是,坚强久了的人,我们总认为她已经忘记了哭,所以我们一再劝她们坚强,所以这个时候,即使她们很想,又怎能让身边的这些依靠自己的人慌了手脚,她们总依靠这个大姐大的,如果连自己这个大姐大都软弱了,那她们这些人今后又该怎么办呢!顾里的死撑着最终没能得到太多好报,我们总认为她一直在装,装的很出众,很鹤立鸡群,所以我们感觉她很傲,我们都只以为她只是一个时尚的瞎子,不止一个人在心里诅咒过她,但,我们的确都忘了,这样一个人,活的其实比我们每个人都累,不要以为她想那么逞强,不要以为她就该坚强,不要以为她不会软弱,多数情况下,她表现的很坚强,那时其实她就已经很软弱了,但是没地方,也没条件让她躲起来哭泣,所以她就得把自己武装起来,以免那软弱被人发现,被不该看到,或是她不想让看到的人发现。不要以为她就那么不近人情,张牙舞爪的,她是要让别人知道,我还好,还很正常,而且,也有一些打情骂俏的意味在里面,一些闺蜜在一起打打闹闹倒是一些常有的事,只不过她们有时太出格了而已。

当然,当知道结果的时候我也是很不高兴的,一直在想他为什么要这么写,其实在这里,他也一样犯了难,所以最终,他选择了这种看起来的喜剧收尾,给人的是一种很朦胧的感觉,感觉他们已经离开了,但是好像还在,我们不能确定他们是否真的走了,就是这种感觉,信与不信,很确定,但又感觉疑点重重。我其实也没有太长时间的难过的,好在有那三分钟的沉重,能够很仔细的想这么多。

我们之所以不能够接受,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把小说里的人物当成只游走于文字间的虚拟,我们感觉他们已经走出了小说,来到了世间,而且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当我们知道身边的人突然离去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会是怎样,可想而知,是不可能轻松的吧。很多人对于亲人的突然离去,总会说:之前还好好的啊,怎么说没就没了呢,的确,这里也是一样,虽然是小说,但已经与现实相结合了,即使之前带给了我们那么多光怪陆离的闹剧,让我们陪上笑声和泪水,但是,到这里,确实也该说没就没了的,不要问为什么,因为生活中也的确没有那么多为什么。

很多人其实不只是接受不了自始至终陪伴我们的那些角色的突然离去,而且还接受不了那么多人的不辞而别,简溪就那么悄无声息的走了,叶传萍就那么嚣张跋扈的坐着M.E董事长和总经理的位置,至于kitty和蓝诀,都是配角,他们的去留,倒不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或许我们感觉这种安排不是甚好,但这毕竟是小说,但这并不是推理小说,所以,我们不需要找什么太多的线索去深究,至于结果,喜剧与悲剧都不过是一种结局,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作者的笔,任何一种结局都可以很随意的勾勒出,所以说,结局并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这个过程,我们体会到了这个掺进我们的喜怒哀乐的生活剧,读者入戏,我想这就是一部小说最大的成功了。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6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一部流传世界各地的著作,它是以一个小孩的日记方式来写的,虽然每篇的篇幅不长,但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爱",一个多么闪亮,多么令人钟爱的字眼。人们追求爱,也希望能拥有爱,爱能使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美好。我们要完全的.拥有它,就必须去充实它,让我们携手,共创出人世间最美好的爱。这本书里也正是想表达这一点。

在这本书里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卖炭者与绅士》还有《义快的行为》这两节,第一节写了一个父亲对他儿子诺琵斯的爱,诺琵斯骂培谛的父亲是个"叫花子",诺琵斯的父亲知道后,非要诺琵斯向培谛和他父亲道歉,虽然培谛的父亲一再拒绝,可诺琵斯的父亲还是坚持要让诺琵斯道歉,从这里可以知道,诺琵斯的父亲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啊,他用他的爱来熏陶他的儿子,让他的儿子也变成一个关心别人,不取笑他人的人。

第二节写的是一个墨盒砸到老师的事件,原因是克洛西被人欺辱,最后忍受不了了,就拿起墨盒向那些人扔去,没想到扔到了刚从门外进来的老师,最后卡隆要帮他顶罪,但老师知道不是他,让肇事者站起来,并没给他处罚,听他讲完事实后把那些人抓了起来,但卡隆跟老师说了些话,老师就不处罚他们了。这里就表现了卡隆他关心他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并且得饶人过且饶人,这是难得的一种为人处事。

读到这里,我想在这个以经济利益为主的社会上,使同学之间自私自利,以我为主,嫉妒打击,怕得罪人,恶意竞争等不良作风日益生成,那种关爱他人的精神已经渐渐淡漠,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学校家庭上学习这关爱他人,让自己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爱心来熏陶别人,让爱在人们心中永驻。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7

书的实质是甚么?我个人认为,一本书便是一个作家的思想的载体,一本或厚或薄的由几张带有黑色墨迹的白纸组成的小册子的背后,恐怕是一位作家几百个昼夜在书桌前的处心积虑。在无数张被揉成团的纸张在地上躺了很久以后,那已经是不修边幅的巨人,拿着杂乱的稿纸,打开已落满灰尘的大门,一部倾心巨作就此问世。

就这样,一位位大师的思想的结晶齐聚于小小的书架,而我们,能静心坐在书桌前,深入一位作家的内心,感受一个时期的呼吸,这难道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吗?

“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的确,坐在书桌前,读到了一篇使人心悦的文章,我们的心里便有了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有了与作者产生共鸣的喜悦,有了熟读沉思子自知的欣慰。

在书的海洋里,我们能体会到梭罗在瓦尔登湖里的宁静,能看到余秋雨孤身一人在世界各处留下足迹,能与巴金回首那新旧交替的中国,能叹惋列夫·托尔斯泰所处的时期。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毕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我们何不踏上这进步的阶梯,挽住这双最真挚的朋友的手,一齐步入成功的殿堂。想必3国时期吕蒙的故事大家已经是耳熟能详了,吕蒙是吴国的`大将,他曾为吴国立下大功,却不爱读书。因而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大将军了,肩上担子很重,一定要多读读书,长点见识。”吕蒙便开始读书。渐渐地,他发现书中有很多之前他根本不知道的东西。因而,吕蒙逐步爱上了读书。几年后,鲁肃途经寻阳,与吕蒙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士别3日,刮目相看,你已不是之前的吕蒙了”。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专心用功读书,不但成了能打仗的武将,而且精通战略策略,为东吴创下了一番事业,这些都是读书带来的好处。

5代时期的梁灏,从5代后晋时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朝代,直到宋太宗雍熙2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4一07年,中状元时已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宋太宗问他的年龄,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8岁;青云得路,多太公2年。”他说自己8一02岁了。短短两句话,包括了求学闻达路上多少艰苦和辛酸!而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又有甚么理由不读书,不奋斗。

古人说:“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学习以后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经历困苦才学习的人,又次一等;经历了困苦还不知道学习的人,就是最下等的人。”当前,社会加速发展,竞争日趋剧烈,在这类环境下,能成为神童的人又有几个,况且神童若是不读书,恐怕也会沦为仲永一流,更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呢?如果还不抓紧时间学习,可能就真的会成为最下等的人了。同学们,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而读书却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体验多种人生的可能,这才是最为广阔的世界!

所以,同学们,“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趁青春年少之时,多读些书吧。莫负了这青春年华,为自己的一生留下遗憾!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8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那么一个英雄梦,身为女孩的我也不例外。

——题记

一提《西游记》,相信大家都知道吧!不过我还是要啰嗦几句。《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了。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居士。本书主要写唐生师徒四人的西天取经之路。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是不是讲的太跳跃了呢!那就赶快调一下频,和我一起深入了解吧!

“俺老孙来也!”这句台词是不是很熟悉呢!没错,这就是孙悟空的口头禅,英勇的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压在五指山下,被赶路的唐僧救起,便成了大师兄,护唐僧周全,一路上斩妖除魔,各种逆天帅啊!看过《西游记》的人不难发现,悟空的尽职尽责、勇敢无畏、聪明机智、知恩图报,这就是网络流行语中的耿直boy吧!回想当初唐僧多次不信任他,他却毫无怨言,依旧不忘初心,真让人佩服,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妖怪,他都能从容应对,简直就是大神级别的人了。也许,大多数人认为孙悟空傻,明明有那么好的功夫,却还要跟着那个招妖体质的师父,我只想说“你懂什么呀!人家孙悟空那叫知恩图报。”不过,人无完人,当然猴也无完猴。孙悟空还是有缺点的。莽撞,急躁,任性。这说走就走呀!千头牛都拉不住,各种倔强,各种不服输,就像叛逆期的少年,不过,这就是孙悟空的特别之处。

“师傅都被吃了,咱就散了吧!”说着就开始收拾行李,不用想了,这是猪八戒错不了。挺着大大的肚子,肥头大耳,油嘴滑舌,时不时跑唐僧那里告孙悟空的状,看见吃的`就走不动道,典型的吃货一枚。每回偷懒都有一堆借口,人们都说笨的像猪一样,可应用在猪八戒身上就不同了,总是爱吹牛,看见美女就流口水,他就是好色之徒的首领。内心十分惧怕孙悟空,时不时就想散火,很明显,这是想回家娶媳妇的节奏啊!八戒本身还是善良的,憨厚的,诚实的。别看八戒优点很少,但如果把猪八戒的优点比作太阳,缺点比作星星,太阳一出来,星星不就没了吗?

“二师兄,大师兄,师父被妖精给抓走了。”在剧中,台词少的可怜的也就属沙悟净。虽然外貌丑陋,一脸大叔相,但个性比较憨厚、忠心耿耿,从头到尾一直在挑担,无怨无悔,正直无私,任劳任怨,从不左顾右盼,谨遵佛门戒律,简直就是一个傻大个的形象。别看武功没孙悟空和猪八戒好,但其忠心值也一直处于爆表的状态,打起怪来一脸严肃、认真,也是蛮拼的。

“徒儿,切勿杀生。”满口的大道理,说起话来罗里吧嗦,弱的像张纸似的,风一来就被吹走了。这不就是唐僧嘛!对于唐僧总有两种相反的意见,一部分人认为他善良、天真,另一部分人认为他胆小懦弱,不分善恶。而我属于第三种,可能是对于悟空的喜爱过度,所以每次一看见唐僧冤枉他,心里就超级不爽。其实客观的来说,唐僧的优点、缺点各占一半,拥有坚定的信心和到处泛滥的慈悲心,可遇见事情只能干着急,对于悟空过于严厉。哎!对别人那么好,对自己的徒弟那么严,真是个琢磨不透的人啊!

我的介绍是否够详细呢!如果想知道更多,就去阅读吧!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9

读了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被他具有灵性和才华的文字深深陶醉。

刘亮程文字的美在于他的纯粹,他的文字歌颂大自然,带有纯净的诗意的美,他的文字中,看不到战火和硝烟,不到歌舞和繁华,只有村庄和河流,似乎一个人走在大地上,太阳照着你,风永远吹着。

一个优秀的抒情的诗人,永恒主题就是对某样美好的事物的反复歌颂,那样饱含深情的反复歌颂落叶、露珠、小虫……只因这一切来源于热爱。。刘亮程作品的永恒主题就是村庄。他笔下的村庄,似乎赋予了生命,他文字叙述所带来的美感远远超越了村庄本身。村庄生活是很苦的,但刘亮程告诉我们:当你怀一颗感恩的、一颗诗意的.、对生活无限热爱的心,你就会感受到其中那份简简单单的快乐。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是属于他自己的,他静静的讲述着自己的生活,讲述着自己的美学理念,讲述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和思想境界。而我,在世界上一个微小角落生活着的人,只能从心里无比向往。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10

在孤独的时候,书是我的伙伴;在伤心的时候,书是对我的安慰;在迷茫的时候,书是引领我前进的明灯。

在我很小的时候,书的身影便走进了我的世界。我问母亲:“这是吃的吗?”母亲笑而不答。我捧起书,咬了一下,硬硬的,没有什么温度。我眨着眼睛疑惑的望着母亲。母亲笑了,她说:“这当然是吃的,只是需要用心去品尝。”我疑惑的摇摇头,懵懂的我根本不可能知道这句话的深意。只是渐渐知道大灰狼与小白兔走进了我的内心,我感觉书是甜的。当我渐渐长大,发现书也并不全是蜂蜜,也有让人苦泪泉涌的一味味黄莲,让人潸然泪下。读《穿条纹衣服的男孩》时,我第一次因为读书而落泪。感受着父亲亲自杀了自己儿子的悲哀,体会二战期间犹太人与纳粹彼此的痛楚。这是历史的悲剧,这是一个身为德军司令官又身为一个父亲的悲伤。当信仰与血脉抉择的时候,一位英勇一世的司令官又该如何面对?这一切的一切只是无尽的悲剧。只愿历史不要重演。想到这,我再一次哭了。为的是逝去的可怜之人与逝去的悲伤历史。有时,书是苦的。到了现在,当我读的书越来越多,而我就越感到书的千滋百味。酸酸的《真秦始皇》,感受亘古第一帝的心酸多难的.童年。酸、甜、苦、辣,千滋百味,酿成一杯世界上最驳杂的鸡尾酒,喝下去,感慨万千。

在书中体会不同年代,不同地点,甚至是不同世界的风俗。在书中,体会风云世界的百难苍桑以及大千世界的亲暖温情与世态炎凉。读书是一道会聚天下之特色,集合人生之色、香、味聚全的美食,品一口,仿佛灵魂都在净化。读书也是一味会聚天下之苦楚,集合人生之怨恨的黄莲,咽一口,尝尽世间之艰辛。读书的滋味还真是风趣万千。

我喜爱读书的滋味,只因它是我灵魂的导师。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11

《从零开始——创建你自己的课堂》这本书是美国史蒂文。利维写的。被称为“一部实践杜威教育思想的书”、“一种做中学”的活动案例、一段从学生已有经历出发、从零开始的教育新旅程。书中生动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在一个优秀而富有人性化的课堂里,我们可以成就的东西是多么巨大。

史蒂文。利维是美国来克星小学教师,教龄长达28年,全美卓越的小学教师。这在本书中谈到,他喜欢把教育理解成引导,这个过程意味着我们只要把已经在那里的东西引导出来或者发展出来就可以了。但我们教师经常把自己角色想成是填知识的人,认为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孩子脑袋填满知识和对事物的理解。这种观点好像把我们放到了一个知识拥者的地位,然后把这些知识分发给学生就行了。

但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厌倦,也会剥夺他们自己发现意义和建立自己的理解机会。学习的乐趣和激动人心在于追逐的过程、发现的.过程。对于老师来说,在于提供一些经历,使之像明灯一样照亮学生寻求知识财富的道路。当我们的注意力过于集中在提供答案上时,我们都忽略了作为老师最重要的角色:“做一个学习者的榜样”。毕竟我们希望学生学到最基本的东西是如何去学。加大品味书中记录的成功课堂案例,得出一体会:教师更多是不是扮演学生知识的“填充者”,而是学生的“引导者”。与学生一起学习,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该怎么办,以及当路途艰辛时如何去坚持。等等。

他们的参与整个思考的过程中,从问题中发展它,再假设、分析、测试、直到正确答案——一个反复的过程,把学生内化成一种习惯。

所以,蒂文。利维教学成功案例中告诉我们,坚持付出,站在学生成长角度,多实践,“做中学”理念与陶行知“教学做合一”应该是类似的理念,我校“五学”模式的实质也是与此些原理相近。我们要以这些理念与案例,大胆推进我校的新课程,力争上游,改变教学思维及方法;以这些理论为依据,让学生“动起来”,推动教育教学实践,为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12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捧读此书,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里面收入的教育小故事,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有教师教育孩子的心得,有课堂上意外发生后的随想,有转变观念的体会,有关爱孩子的收获……

读着书中的故事,我不由联想到了自己,如果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我会如故事中老师一样对待如此的学生吗?当意外发生时,当学生的行为已经超越了底线,我会如何呢?我会和故事中的老师一样一笑了之,灵活的对付,还是会大发雷霆,以自己的威严压载学生个性的闪现?我不得而知,但是我已经在慢慢转变我自己,慢慢融入到孩子们中间,成为他们最为可亲的.朋友。

读过此书,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章节: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其中讲到“优秀的老师,让差生变好,让好生更优秀。学生失败的同时,我们也失败了。”反省自己,我所教的班里差生较多,每次上课他们都会思想开小差,跟不上进度。

久而久之,他们就成了我的眼中钉,肉中刺,轻者无视他们的存在,重者惩罚他们,现在想来感到很惭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都有自己的分工,自己的生存方式,何必强求十指一样长呢?我们作为教师,不是只培养参天大树,而是让每朵小花都开得灿烂。他爱音乐,就让他成为一名音乐家;他爱美术,就让他成为一名小画家……那样,我们才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为了一切学生。

教育故事,就像长河里的涓涓溪流,平淡而又长远;教育故事,平常中包藏着经典,蕴含着永远。每天,每周,每月,记录一个小故事,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来,可以帮助更多的老师拓宽视野,提升修养。让我们一起,记录下身边发生的一个个教育故事,提升自己,更为他人提供一个范例。相信我心一定有收获。

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做为年轻教师的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教师只有再度做为学生,拿起书本,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

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这不是一个终结点,而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使我对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13

刚走过大学,我最大的遗憾应该是没有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充实自己,所以现在鞭策内一下学弟学妹吧。

如果你容喜欢你的专业,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看专业书,拓宽视野,绝对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但是行行出状元我知道,只要你肯学,绝对受益终生,找工作比只啃过课本的强很多。而且,当你有一技之长,比别人在哪一方面知识更加丰富之后,你可以体会到重要人物的感觉,久而久之,成就感激发你的兴趣,越来越厉害,是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你喜欢一些历史故事、人物传记、小说之类的, 也可以把图书馆当做藏宝室,去畅游吧,增加修养和思想的`深度,对你的品性等内在特质有帮助。

如果你具备这两者,又有兴趣在图书馆看书,你的前途将不可估量。就说这么多,好好珍惜吧,利用好大学时间,真的,大学就一次,4年很快。

个人读书心得体会 篇14

在我们曹幼这片园地上又掀起了一股浓浓的学陶风,陶行知先生是我国教育界最富有创新精神的杰出教育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伟大先驱。学习了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陶行知新论》,让我的收获颇丰、感触很深。作者在书中:“为什么天下的人会如此看重他?这不奇怪,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满天下人也爱他就在情理之中了,从许多侧面反复说的一个意见,陶行知仍然‘活’着,他将长久地‘活’下去!”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爱是陶行知毕生事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爱这份工作,爱幼儿,也有着热情的心态。可是,也有许多冲动和不理智。教师是凡人,也是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当多次说服总不肯听,当正面教育被一再地置之脑后,幼儿中错误常犯、是非不断,我们都会烦恼、生气,甚至失去信心和耐心。每当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有时也会忍不住想发脾气,不给他好脸色看,但想想看我又会觉得很内疚。有些幼儿制控能力比较差,有时反复犯错,现在我所任教的大一班里,有一个幼儿是属于各方面自控、动手技能比较弱的那类,他可以随便在白纸上,想画啥,就画啥,像什么,就说什么的,有一次在画画时,就拿起纸来折飞机了,嘴巴还嘀嘀咕咕的。当时我很生气,顺手把画纸收掉,他看见我这样的动作,吓的朝我看看,又看看被我团的皱巴巴纸,眼泪马上流下来。我忽然觉得自己不知解释,开始冷静下来。我轻声地问他,是不是现在想画画了?他很无奈地看着我,然后点了点头。我想起在看过的教育故事里,如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幼小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幼儿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幼关系。在这种师幼关系中,孩子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能力的差距,更要教师的多多付出,”“因为能力的差别,更要有教师的多多帮助。”老师对他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幼儿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我最后还是给他一张铅画纸,让他重新画到涂鸦期世界去,还问我:“老师我的好不好……”我没有责怪他。孩子,无论他是否聪明,但他们都是可爱的。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我们应敞开更大爱的门,接纳每一个幼儿,宽容每个幼儿,牵着他们的手,带着他们一路踏上人生的坦途。今后我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更有“爱”的教育理论。而在人类全体之中,弱势群体的生命权利最缺乏保障,所以他认为弱势群体最需要爱。学习陶行知先生思想,提高自己素质教育的自觉性。他的思想我们怎么学也学不完,但只要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沿着陶先生的足迹一直走下去,我想我们的收获会很大的,我们的心情也是快乐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