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读后感

来源:范文网 1.36W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稀缺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稀缺读后感

稀缺读后感1

近来,看了一本比较深奥的书,名叫《稀缺》,这本书的信息量很大,且文字枯燥乏味,我利用断断续续的片段时间粗略地读完了这本书。当时读完这本书的第一感受是不解,但是静下心来一想,发现这本书中讲的都是我现在所面临的困境,一下子感触良多。

我常常会处在这本书中所说的困境中,尤其是最近。感觉自己非常的忙,很多事情需要完成:课堂作业、考试、毕设实验,但是又拖延,又偏不急着做,事情越积越多,到最后期限时,熬个夜,敷衍敷衍一下就当完成了,完成的质量还不高,最后总结困境时总能发现问题的所在,但是确又不知道如何解决,到了下个任务阶段,依旧如此行事,问题还是那些问题,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事情完成的不好,被批评了后还不知悔改,心里还想着下次搞点事情,搞得完美一些,没想到做的时候还是老毛病,还是拖延症造成的后果,但是没有好的解决方法。我看完这本书后,发现这本书通过各个学科的研究案例,将这种感觉、现象具体化了,形成一种理论,我就是在平时时间充裕的时候浪费时间,放纵自我而导致了后期工作的稀缺,而这种稀缺导致了我的认知能力、控制力、注意力大幅度下降,所做的事情的质量也一直在下降,一直恶性循环下去。

我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盼望着能够早点读到解决稀缺问题的方法,不过很可惜的是作者没有给出实际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这样看,稀缺是存在我们的骨子里的`,我们只有常常提醒自己,避免陷入稀缺,在自己浪费时间的时候提醒自己,让自己忙起来,我个人认为,稀缺的解决办法就是每当任务下达的时候,我们马上做,尽快完成,这样不仅有很多时间去完善自己做的事,也不会害怕其他任务把自己压得喘不过气,这样淡定从容的做事情才是一个可能成功的成熟的人的做事方式,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这本书虽然篇幅较长,但是富含哲理,有的时候,意识会影响我们的做事方式,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抵消影响。

用书中的最后一段做结,“沿着稀缺的线索向上追溯,我们就能看到充裕:萧条,是由我们在繁荣阶段的行为所导致的;最后一刻的拼搏,是由我们之前几周的不作为所造成的”,规划和管理好“带宽”,稀缺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去接受稀缺,因为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稀缺读后感2

资源的稀缺是一个常常需要面对的问题,比如时间、金钱、能力和社交需求等等;我以前认为缺时间,缺钱、缺能力和缺少社交是一种资源匮乏的问题,读过《稀缺》这本书后发现这更多的是个心理学问题。也就是说稀缺心态比稀缺更加值得人重视,就像睡觉时害怕失眠的心态比失眠本身更让人睡不着觉。

由于致力于国际扶贫工作以及自己忙碌的工作安排,《稀缺》作者在书中主要针对金钱和时间的稀缺进行讨论。但提出的“稀缺心态”这种分析方法同样也适用于对自我能力和社交需求的剖析。

本期短文将由以下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第一,简单总结书中内容:时间和金钱的稀缺心态对人的短期好处以及长期危害;第二,小编将这一“稀缺心态”分析方法引申到能力稀缺和社交稀缺,以及可能的应对方法。

时间和金钱的稀缺能引起短期的专注,比如人们往往在deadline之前做事会更加专注和高效,手头并不宽裕时往往更加愿意思考什么是必需品;也有人开玩笑说:英国人头脑最好用的时候就是快来不及的时候。但同时,稀缺会引发“管窥”,也就是当稀缺心态俘获大脑时,让我们容易忽略其他可能重要的.事情。文中举了一个关于消防员的事故案例,消防员能紧抓时间迅速赶往现场,但消防员在撞车事故中牺牲率极高,调查发现消防员经常因为专注赶往现场而忽略了系安全带。

稀缺心态是指当我们潜意识地将稀缺置于思想的中心时,而产生忽略其他的心理行为。稀缺心态通过不断给大脑加载其他处理内容,而留给处理当前问题的心智能力就相应减少,从而增加心智的带宽负担,降低判断力和智商。所谓心智带宽是指心智中的认知能力(解决问题、收集信息和逻辑推理背后的心理学机制)和执行控制力(计划、发起并抑制行为和控制冲动等)。

时间的稀缺引起短视,而金钱的稀缺会引起借用;那么现在的稀缺引起将来更大的稀缺,从而不断循环将自己拉入稀缺陷阱,当我们为解决眼下的问题而过度专注时,就无法有效的规划未来;这就是忙碌之人一直忙碌和缺钱之人一直缺钱的原因之一。书中也有提出很好的解决和摆脱的方法,比如时间安排上要刻意拥有余闲,扶贫时要增加人的带宽。

稀缺读后感3

本书阐述了我们忙碌和缺乏的根源即稀缺心态,稀缺心态(感觉)与稀缺有本质区别。紧迫的时间会迫使我们将积累转化为成果,也就是说时间稀缺能够提高效率,使我们更为专注。这是因为截止日期让我们更集中紧急的事情而减少做其他事情的时间。然而这样却存在“管窥之失”,例如写一些白色的东西,先举个例子:牛奶。于是,你的思维就会收到牛奶的限制,你专注于牛奶,而很难想到其他词汇(其他词汇收到限制)。这叫做目标限制。因此,稀缺实际上创造了你需要专注的事情,由此,你失去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可以投入的其他事物。例如缺钱就只想省钱,而忽略了投资和自我投资,缺时间就想着省时间,而忽略了那些事半功倍的方式(健康,效率,方法)。甚至会和情侣,家人产生矛盾,实际上,越省,就越不省。并且,因为要节省时间,我们经常仓促的做决定,同时考虑多项任务的决定,造成危险。所以,稀缺的危险在于,让我们变得更笨,削弱了我们的分析能力,并且造成我们毛躁冲动的习惯。所以,穷人并非能力不如富人,比富人笨,而是他们的大脑被稀缺捕获,因为其更专注,所以不够专注。

本书认为,稀缺的本质在于有没有“余闲”。如果没有余闲,就像旅行时只有一个很小的'箱子,这样你带什么不带什么,就会进行权衡。事情就会发展成这样,往往你总是挂念着你未带的东西。而余闲就相当于更大的箱子,我们就不会纠结于带与未带的东西,而能够更享受旅游的乐趣。没有余闲,也就不能够很好的规划未来,因此会造成短视,就形成恶性循环。但如果我们一天的工作有很多,我们以为来不及做时,可以进行很好的规划和取舍,进而就能精简任务,实际上也是因为我们对任务更加了解了,对任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了,就会觉得繁重的工作也不过如此。因此,“余闲”相当重要。但余闲并非是刻意放松和留下空间,而是某种副产品,是我们考虑清整体之后所做的规划之后的剩余物,例如我们的经济条件只能去沙县,那我们就不要去更高档的餐厅,除非有足够的有剩余。所以,余闲应当是我们首先考虑过我们的生活能力和状况,所结余下来的时间。换言之,闲余来自我们的理性。一味的去做有时会浪费更多时间。

那么,如何从稀缺走向富足呢?

恰当规划,制造适量余闲。(计划不要太满);若有可能,应当先思考,首先寻找一次性解决的方案;集中注意时,不忘被忽略的;根据时间的宽紧,安排任务的顺序;将一次性截止日期改成阶段性截止时间。(把我们的任务分段)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