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思索论文

来源:范文网 1.41W

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很陌生,这种学习就要大打折扣了。如果让农村地区的教师结合当地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创造性的改编教材行不行呢?可是,农村教师大多课时都很重,试想有几个教师能在一天上完5节或6节课之余,面对各种作业、备课,还能有精力去创造、去改编教材呢?即使有的能改编教材来使用,也仅仅只能是改编其中的极少部分,不可能把所有不适合农村使用的教材统统改编、调整。因此建议编者在编排教材时能否考虑这一点,使教材适合的范围更广一些。

对小学数学教材使用的思索论文

一、教材中有的例题后面的练习题与例题关系不大,甚至超出学生学习的范围

比如,三年级下册第28页“电影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但在“试一试”中却安排了(48-12)÷6这样一题,该题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几乎没有关联,这样安排,实在令人费解。又如,二年级下册第20页练习三第一题的最后一题30÷(6-3),该题乍一看,与学习的内容相符合,但是后一步的计算明显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属于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很难让大部分学生自己独立解答。

二、教材后面附页的设计有待改进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北师大版教材在每本课本的附页均安排了一些图案、图形,这样安排正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主要依靠动作进行思维,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感知,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潜力,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然而,在实践中我却看到这样一幕:

一位教师在教学“展开与折叠”时,开始都很顺利,让学生认识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接着为了让学生经历从“面”转化成“体”的过程,该教师利用课本附页一的图形,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折一折等活动,知道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围成的。在学生的操作中,我注意到有几个学生因为动手能力欠缺,剪得弯弯曲曲,比别的同学慢很多。时间慢慢过去了,还没有做好。教师只好停止操作,接着进行下一个环节。但这几个学生却还在悄悄继续刚才的操作,根本没有听教师讲课,结果可想而知。另外,学生为了剪这些图形,还要从家里把剪刀带进校园,这又增加了校园的不安全因素。由此,我想能不能把这些图形像邮票一样在它们的轮廓上都打上的圆孔,这样当需要把图形取下时,只需要沿着这些圆孔轻轻撕下,就可以又快又好地达到目的。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