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义举事迹材料

来源:范文网 1.63W

本文是有关善行义举的事迹材料,欢迎阅读,聘才网小编搜集整理。

善行义举事迹材料

患难显孝心 日久见真情

李维霞,今年51岁,二十几年来,无怨无悔精心照顾年迈的公婆,深受大家的称赞,无论左邻左舍,还是亲朋好友,没有一个不夸她是一个好媳妇。

二十三年前,在孩子出生的四天前,丈夫因病去世,当时她28岁,她在伤心和痛苦中度过了一个月,孩子满月后,同事和朋友劝她抱着孩子走人,离开这个家,善良的她说:“年迈的公公、公婆刚刚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孩子的到来给他们带来了一丝安慰,我不能再在他们受伤的伤口上撒盐”。就这样她在这个家一待就是二十几年。

多年来,年迈的公婆虽然身患疾病,但给她力量,帮她分担,共同扶育孩子成长。1998年公公去世,后事都是她一手操办。公公去世后,婆婆去了唯一的儿子家,在杭州待了一年半,婆婆坚决不待了,给她打电话要回来和她一起生活,她毫不犹豫的答应了。从此以后,她就承担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

有一次,婆婆因病住院,需做手术,她一个人做饭送饭,白天上班(找人陪护婆婆),夜间陪护,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精心伺候。她的行为曾一度在医院被传为佳话,得到了大家的称赞。随着年龄的增长,婆婆身体越来越差,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伴随着婆婆,每到冬天,病情就会加重,连洗澡、洗头这样的事都自己无法完成,所以,现在,李维霞又增加了帮婆婆洗澡、洗头理发的一项工作。婆婆对自己的这位媳妇赞不绝口,逢人便夸。

二十几年来,她辛苦持家,抚育孩子长大成人。孝敬公婆,她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豪言壮语的表白,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把“孝”字深深刻在了自己心里,谱写着中华孝道的华美乐章。

患难显孝心,日久见真情,生活的重担压不倒这位善良的、宽以待人的、坚强的女人,她会承载着爱心、孝心一路走下去。

“善行义举榜”事迹材料

他从大山里走来,腼腆、低调、朴实、诚恳、外表文弱内心坚强。多年来,秉持“当工人就要技术过硬,干活就要出精品”的理念,在热爱的焊接岗位上,凭着坚忍不拔、忠诚敬业、专心致志、默默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在平凡中演绎不凡,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青春年华书写魅力人生,最终站上了全国焊接冠军领奖台。他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技术能手、中华技能大奖等荣誉,并使“国家级技能大师马晓东工作室”和“甘肃省技能大师马晓东工作室”落户西固热电公司。他用汗水诠释梦想,用毅力铸就明天,用实力塑造着大唐品牌,他就是兰州西固热电公司焊培中心副主任马晓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马晓东从上班第一天开始,就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目标:当工人就要技术过硬,干活就要出精品,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这一至理名言。该公司主蒸汽管道改造,经过连续几天加班,大家都很疲惫,已经晚上九点多了。这是当天最后一个焊口。当马晓东在管道一面点焊了两点后,拿着焊把,准备点焊另一面,这时他发现焊口处有一道细微的纹路。周围已经在做下班准备的同事看了都说,也许不是裂纹,赶快焊吧。可马晓东却拿起手电,趴在管道跟前,仔细地进行检查,左照右照,直到最后确认是一根粘在管壁上的头发丝,这才开始焊口。而同事们自然也都没能按时下班。一次周日值班,一截疏水管上有个砂眼,马晓东到现场后,先仔细观察了疏水管,因管壁太薄,马晓东坚持必须换管子,在他的坚持下,原本一个补砂眼的工作就变成了换一截管子,五分钟的活干了一小时。

马晓东在实践中不断挑战自己,在苦练技术的同时,不断充电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先后自学了《金属材料学》、《焊接工艺学》、《焊接热处理》等焊接相关专业书籍,焊接技术水平一年一个台阶,积累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正能量。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003年11月,马晓东代表甘肃参加了全国总工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他沉着应战,凭借精湛的技艺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击败所有的选手,荣获了全国焊工工种第一名的好成绩。一时间,声名鹊起,平日里默默无闻的马晓东顿时成了焦点人物,有一些南方企业想高薪聘请马晓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公司内也有一些消息灵通人士议论纷纷,据说有南方的私企给到年薪20余万,更有同事去向马晓东求证,但马晓东却从不谈及这些话题。问得多了,对说他傻的人,他回答说:没有公司的培养,没有师傅们无私的帮助和教练付出的心血,就没有我今天所取得的成绩,这份情义,我永远都没法回报,又怎么能走呢?面对赞扬者,他说:这是一个人最朴素的感情,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

随着马晓东当选全国劳模,成为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他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但他深深懂得,荣誉只是新的`起点,不论身上的光环有多么耀眼,他的天地、他的牵挂永远都在他热爱的焊接事业以及西固热电这片这土上。一天晚上,有一项突发缺陷,难度很大,急需处理,班长一时联系不到人,马晓东当时正在兰州理工大学面授学习,班长抱着试试看的念头给马晓东打了一个电话。话说的很婉转,要不你来处理一下。马晓东二话没说,放下电话,就往厂里赶。马晓东并没有因为有名气了,而不屑于干那些修修补补的小活。他说,自己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外培训,是班上的师傅们承担起焊接班全年的大部分生产任务,我理应为集体出一分力,我永远都是这个集体的一分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晓东时常说:“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对焊接技术始终有着高涨的热情和紧迫感、使命感。不管是获奖前还是获奖后,马晓东一直没有停止对焊接技术的钻研和学习。他始终行走在发现和探索的道路上,从未停歇过,他特别注重把自己技术攻关的丰富案例加以分析和总结,通过反思总结,不断完善自己,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在完善中提高能力。他善于将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再用理论指导实践,并且善于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解决各种问题。二十多年来,他先后撰写的论文《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创造焊接培训精品牌》荣获“改革开放30年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论文《A335P91钢焊接工艺与操作技法》荣获甘肃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并刊登在了化学工业出版社《焊接技术能手绝技绝活》一书中;论文《焊接熔池动态数字键是分析系统研究与应用》荣获科学技术进步成果三等奖;论文《关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探讨》荣获优秀论文三等奖。其中《A335P91钢焊接工艺与操作技法》攻克了A335P91新钢种焊接理论和焊接实际操作上的难关,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了新钢种焊接任务,并经过国家权威单位试验确认,各项主要技术指标超过了欧美国家和日本的规定标准,冲击韧性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得到了专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并在2012年被国家授予“中华技能大奖”称号。

同时他在钨极气体保护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焊、焊条电弧焊、单面焊双面成型操作技术等方面堪称一绝。他利用弧焊电源解决了不同材料在不同位置的磁场及磁偏吹等疑难课题,还根据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灵活采用不同的焊接方法来解决问题,所有疑难问题经他之手总会得到解决,正是他精湛的技术为企业的设备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避免了设备频繁启动和重复维修,降低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为电力行业的现场检修及安装积累了宝贵的技术资源。2013年,“国家级技能大师马晓东工作室”和“甘肃省技能大师马晓东工作室”落户西固热电公司。

甘心俯首耕耘处,桃李芬芳满园春

培养新生力量,是马晓东的又一大贡献。近年来,他毫无保留地将多年总结的经验传授给徒弟和工友们,在他的“传、帮、带”下,西固热电公司的很多年轻焊工成为了焊接能手。他的高徒唐燕获得全国巾帼标兵、省五一劳动奖章、技术能手、知识型职工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公司焊培中心共对外开班30期,培训考试人数1500多人次,其中农民工近700多人,初、中、高级工鉴定100多人,技师高级技师培训鉴定180多人,60多名徒弟成为焊接领域的高级技师,100多名徒弟在各单位成为了骨干力量,为其他单位解决技术难题10多项,受到了参加培训单位的多项好评。同时全国各地的焊接同行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网络等媒体上看到宣传马晓东的事迹文章后,纷纷来电来函,咨询技术,他都毫无保留地悉心传授,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他授业解惑的精神也被全行业所认同,得到了全国焊培届的广泛好评。

马晓东自担任焊培中心副主任以来,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积极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解决焊接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大力提高了培训质量。在他的主持下研发的《焊接熔池动态数字监测系统》对制定合理焊接工艺,提高焊接培训质量,提高焊接培训效率,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该系统应用于焊接技术培训后,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全国焊接技术能手“西部行”等活动中应用后,受到了一致好评,并荣获了甘肃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

恩报育德反哺意,施以琼琚满庭芳

虽然马晓东早已带着父母离开农村老家生活在兰州,但他始终牵挂着各地农民同胞,技术培训中他悉心指导焊接基础薄弱的农民工学员,认真解答学员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休息后他认真答复外地农民工来电来函咨询的问题,尽其所能解决他们遇到的技术难题。

同时他格外重视甘肃省委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并多次主动陪同领导来到西固热电公司“双联”工作联系点了解当地村民生活、工作、学习情况。西固热电公司“双联”联系点古浪县横梁乡石窑村位于县城东南部干旱山区,山大沟深,峁梁纵横,属全县重点扶贫村,并且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在了解了当地的生活情况后,来自农村的他深有感触,并决定尽自己所能帮助石窑村的乡亲们,马晓东挨家挨户了解外出务工人员情况,针对大多数村民在建筑、生产工地务工的情况,他用自己出生贫苦到外出打工,从技术能手到焊接大师的亲身经历鼓励石窑村的村民,只要有毅力、有信心、有目标就能给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奇迹。同时他也把自己的电话留给了当地村民,让他们有什么难题就可以找他咨询。现在,他也时常接到石窑村村民的“求助”电话来咨询技术问题,对于他在行的焊接知识,他都耐心的为他们答疑解惑,对于他不擅长的其他技术难题,他就在公司找专业技术人员帮助他回答,就是这样勤勤恳恳、乐于奉献的他,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就是这样踏实努力、任劳任怨、坚持不懈、干一行专一行的马晓东,从1986年至今,获得国家、省、市荣誉和各类奖项26项次,在平凡的焊接岗位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好评,塑造了当代中国工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和崇高品德。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面对至高荣誉,马晓东显得很坦然。他说,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马晓东继续沿着技术创新之路执着前行……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