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的人格教育力》读后感

来源:范文网 5.14K

从教快十年了,在这当中,顺应当今社会提高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日益强烈的呼声,我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阅读领悟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会学生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良好的教育方法有利于促进教学。最近,我阅读了《名师的人格教育力》这本书。书中内容不以教学的具体知识为主,而以施教者教育能力为落脚点,突出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如施教者的沟通能力、激励能力、人格魅力、特色教育等,精选国内外经典有效的教育案例,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评析让教师充分领会先进、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实,在这几年的教学里,在教育孩子方面一直有不少难题困扰着我,读完这本书,整个人豁然开朗,受到很大启发。下面,我挑选了其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教育案例谈谈自己的体会以及亲身的实践。

《名师的人格教育力》读后感

在这本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曾获得过诺尔奖英国著名的解剖学家约翰麦克劳德,少年时,对所有的动物内脏十分好奇,他很想知道狗的内脏是什么样子的。在这种强烈愿望的驱使下,他偷着把校长家里养的宠物狗杀死,把狗的内脏看得清清楚楚。校长知道此事后,给予他惩罚:必须画两张解剖图-狗的.血液循环和狗的骨骼结构图。

这对一心专注内脏观察的麦克劳德来说是个轻而易举地“惩罚”,他很快交给了校长自己的“杰作”。当校长接过这两幅画,意味深长地告诉他:”我了解你现在对求知的欲望,虽然出发点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你的做法却伤害了其他人,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世界上的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可能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找出自己的错误并且加以改正,你会获得意外的收获。麦克劳德被这个饱含理解、宽容和善待心怀的“惩罚“所感动,由此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成为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巨匠。也许,在别人眼里,麦克劳德是一个”坏孩子“但是,校长并不认为他是无药可救的,校长用一种宽容的心术对待麦克劳德,证明他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普普通通的校长对学生的宽容和关爱的”惩罚“为世界培养出了一位不可多得的科学巨匠,而他的宽容与关爱也彰显出了他那撼动人心的伟大人格,并因此而影响了麦克劳德的一生。

在新环境下,赏识教育、无批评式教育的提法越来越热,社会舆论都在大声疾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似乎一批评就伤害了学生,一惩罚就违背了教育规律,以至于很多教师在工作中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惟恐背上“缺乏职业道德”的罪名。

曾经听过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那些从小受到太多表扬的孩子,在他们步入社会后,往往会遭受到更多的失望。也有一种说法: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一种脆弱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教育是一把双刃剑,能育人也能毁人。用好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用不好则事与愿违,甚至山穷水尽。很多人不提倡惩罚教育,顾虑也就在此。实际上,教师惩罚学生的一个根本出发点和目的,无非是让学生为自己的过失负责。这就需要教师施展自己的人格魅力,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用宽容的心态接纳学生,用负责的行为对待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更多的人生哲理。如果你在用一种极端的方法惩罚一个学生时,结果却与预期的效果相反,只会使学生年幼的心灵受到难以承受的伤害,蒙上一层阴影;如果你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或轻描淡写教育一番,这种过轻的惩罚只会纵容学生继续犯错。其实,任何一个学生在自己的群体里都想树立起自己光辉形象,他们很在乎教师对自己的批评或赞扬。那么如何合理的惩罚学生呢?我将结合自己的亲身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第一,适度性原则。

对学生的惩罚,应考虑被罚者的个体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一个自尊心较强,偶尔在课堂上讲话、看课外书的学生,我一般会给予一个眼神,一个保持安静的微笑动作,或走近他们身旁摸摸其头,敲敲其桌子以作暗示。一个有尊严的学生很快领会教师善意的批评,立即改正错误,认真听讲,有时无声的教育胜过有声的教育;但对于那些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顽固派”,我会点名对他说, “呆会你可能会比其他同学少一点课间休息时间,因为课后老师想和你谈谈刚才的表现。”刚刚还乐在其中的“顽固派”这时发现了事态的严重,也乖乖地听课了,以前我一急也会忍不住大声呵斥不听话的学生,但发现效果不佳,反而不利整体教学的开展。

  第二,尊重性原则。

惩罚是一种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避免伤其自尊心。当一个学生犯了错误时,老师首先要用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学生,肯定他是一个好学生,再指出他的错误。比如,对于喜欢在课堂上插嘴的学生,课后我会对他说,“你确实很优秀,但是今天这件事,你影响了别人,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办?” 那位插嘴的学生当时会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老师,我以后再也不敢了,有问题我会举手的。”当学生犯了错时应给学生申诉权,让他从容地讲明过失是怎样发生的。比如我们班上有个学生有一段时间多次不交作业本,对此我很纳闷:虽然这个学生成绩不是很好,但每天的作业还是交的。后来我把那位学生叫到办公室,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这几天不交作业,是不是有什么苦衷? ”那个学生见我无生气之意,才吞吞吐吐地说出真相,原来几天前他的本子已丢了,心存侥幸的他也就每天得过且过蒙混过关。我帮助他认清过失的性质与危害后,所取的惩罚是:让他每天留下在新的本子上补作业,直到补完为止,学生也欣然接受惩罚。后来我发现他每天都按时交作业了,从而也达到了惩罚教育的目的。

  第三, 艺术性与科学性。

要注意教育惩罚行为的艺术性与科学性。只有善意、友好的教育才容易被人接受,只有巧妙得体的措辞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书中有这样一个案例:美国前总统里根在12岁时,有一天在院子里踢球,把邻居家的玻璃打碎了,邻居要他用12。5美元赔偿。他只好回家找他父亲。里根的父亲在确定事情的原由之后,就对里根说,“那你就赔吧。不过这12。5美元是我借给你,一年之后,你要还给我。”在接下来的一年里,里根就开始靠擦皮鞋、送报纸之类的活打工赚钱,最后,终于赚得12。5美元,还给他父亲。里根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了这件事,并深情地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情,使他懂得什么是责任,那就是要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当一个孩子犯了错,惩罚的基本出发点和目的应该是让孩子为自己的过失负责,里根的父亲就是通过惩罚教育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

教育的秘决是真爱,只要动机纯正,措施恰当,惩罚也一种施爱教育。学生犯错不同于成年人犯案,教育不同于审讯。在处理生动活泼、个性各异的学生的问题时,教师应充分认清学生的“行为”与“品行”的差别,在正确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宽容心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愿我们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把人格中的“宽容”提炼出来,撒播到学生的身上,把关爱的幸福带给每个学生,因为教师的宽容是每一位学生未来成功的奠基石。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