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央财经大学考试经历分享

来源:范文网 8.65K

中财812初试422,复试97经验

关于中央财经大学考试经历分享

一战上财金融:

数学108,金融学综合94,

英语68,政治84,总分354;

二战中财区域经济:

数学148,经济学综合131,英语66,政治77,总分422,复试97(总分100)。

四月一过,两年的跨考生活基本上尘埃落定了。留下此文,希望后来人能克服些许的信息不对称,少走点弯路。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一所985高校的工科专业,对本专业不太满意,希望拓宽就业门路,所以选择跨专业考研。

第一次跨考始于09年初,认定了金融联考。自以为联考公布了考纲,又是多校同考一门专业课,内部人士不会占据信息优势。心中又有些许向往回到南方,于是报考了上海财大的金融专业。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六本专业课教材学完之后,仍有一道10分的计算题不会做,出自没有复习到的《公司理财》;临场拘泥于计算结果,最后没有时间充分回答三道简答题(45分)。专业课只考了94(可见跨考生在专业课上有多大的劣势)。而数学的复习也是过于追求细节,比如在非常简单的课后习题和历年真题上费了太多时间,没时间做足够的模拟题就上阵了,最后只考了108,总分354。当时这分数足以上许多学校的经济类专业,但是名校金融都得370+,调剂僧多粥少,没什么好去处,所以决定再考一次。

在寻求调剂的时候认真比较过几个名校经济类各专业录取分、专业课试卷,为二战挑选目标。也是在这失败无助的时候,开始慎重考虑风险和收益。其实若为工作计,经济专业与金融专业是差不多分量的敲门砖,前途如何还得看各人的造化。金融专业录取分却要高于其它经济类专业20分以上,明显性价比偏低。二战已不容有失,力求万无一失,10年中财不少经济类专业划线都在国家线(330),于是选择了中财。

一开始打算考801的,因为不少801的专业学制为两年,可以减少时间成本。后来恰巧得知隔壁宿舍有同学考812金融专业,330多调剂了本校,就去打听情况。得知三院09年起已有公费名额,却有不少人不知道;812专业课改卷比较松,给分比较慷慨;复试虽是英文但老师不会苛求你。考虑到801真题中仍有不少题目不知从什么书上找答案,812的确定性高,就决定考三院了。报考的时候我把最后一点风险也去除了,报了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的区域经济,而不是相对较热的财政(二战的我成了个极端的风险厌恶者)。

六月底毕业后去保定玩了几天,回家考完驾照,七月底到南开和几个老乡一起租房备考。南开非常适合学习——生活方便、教室充裕、对我而言又无外界干扰。花了两月时间把微观(现代观点)、曼昆的宏观(先通读再精读)以及金圣才配套的课后习题解答都做完;利用一个辅导班视频把数学捋了一遍,以历年真题为练习。二战花了很少时间看政治和英语,英语主要靠底子,政治主要靠突击记忆,大家拉不开差距的。这样以后心里已经非常有底了。10月份起每周六看行测和申论,一则想感受下火爆的国考是怎么一回事,为日后积累经验;二则作为考研复习的心情调剂。之后数学又做了400题,660题的大部分(练选择填空),李永乐复习全书中模糊的知识点,教材要点,文登和龚冬宝的模拟题(20套);专业课又把两本参考书的捋了一遍,整理出重要图表和公式。英语做了些真题和模拟题保持语感。政治看了一遍红宝书,练了一些选择题,最后看了疾风JC整理的要点和实事。这两门只花了五分之一的时间。

11年考研数学出奇简单,难度比10年低20分左右。本来打算吸取10年失利的教训,临场碰到不会的题果断跳过以免影响整体。可是这次所有题目都看一眼就有思路了,看来数学练到家了。而专业课依然时间偏紧,还好差不多所有题目都出自参考教材,加上之前对计算题的训练,最后在时间很紧的情况下硬是把几道计算题完整解出。

1月16号考研结束,国考成绩正好出来,进了黄埔海关的面试,刚比面试线多一分。此事顿成亲戚朋友关注的焦点,相比而言考研成功倒略显得无人问津。

海关面试失利后回北京准备考研复试,找学长要了近几年复试笔试题,花了两周把复试指定的一本英文教材看了两遍,面试前一天准备了英文的`自我介绍并把老师可能问到的问题想了下。复试没什么意外,问了些常规的题目,老师给分也很慷慨,超出我的预期。之后一直在一公司实习,体检疏忽了,复检费了不少时间和金钱。

其实跨考最大的成本在于时间,目标越高,错过的其他机会也会越多,而考上只是给你一个新的平台,并不算多大的成功,不知各位后来者是否考虑充分? 另:个人感觉812有越来越火的趋势,特别是金发院,不可掉以轻心。

09年起三院已有三分之一的公费名额。保研比例约为20%。

三院某几个专业这些年一志愿上线未满,去看看研招网的调剂公告即可知道。

传说812比较难,其实812考的东西基本都在参考书上,比较好准备,而且改卷尺度比较松,110+算正常。801考到110+就很稀少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