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篇

来源:范文网 1.47W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制定计划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5篇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1

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今年担任初一的历史,初一我们学习的是中国古代史。这段历史离我们很遥远,所以学起来比较费事。从来没有接触过历史的人来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初一也是培养兴趣的一年,我制定以下计划。

一、总体目标

以我校教学计划为指导,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首先是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教学坚持整体性原则,教学过程中始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全面整合,使学生全面发展,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和实践。寻求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

4、教学语言规范,精神振奋,按时上下课,关心学生,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历史和认识历史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识别和运用与教学有关的历史地图、图片、图表;搜集和整理与历史学习相关的材料;叙述重要的历史事实;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分析和评论重要的历史问题等。

5、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同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从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启发学生对历史的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减轻学生的负担。

6、有效的作业,是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发现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布置有效的学习任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争取在课堂中完成习题。对于考试和作业做到及时批改和反馈。查漏补缺。

三、辅导

辅导以学习上的优生和暂时的后进生为主,即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各种能力,重视知识的查漏补缺和学法上的指导,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意志、习惯和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在辅导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那些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帮助他们发展特点,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在课堂上让优生发挥骨干作用,带动班级的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利用学校开展的学困生辅导工作,在多方面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使他们增强学习的信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四、自我提高

1、认真完成学校的教育教学任务,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最好归纳和总结。

2、虚心向其他教师学习,积极参加听课活动。

马林惠

20xx—9—8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2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人本学期任初一(5)、(7)、(8)班历史科教学,经过两周的观察,学生基本能完成学习任务,(5)(7)班学习兴趣较浓,组织纪律性较强,(8)班同学反应相对比较慢,学习氛围一般,学习上存在一定障碍,针对这一点,在本学期要在课堂上课下多花时间鼓励,做好培优扶困的工作,缩小后进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整体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真正反映了课改精神,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感。该书主要以人类文明史发展为主线,该教材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建立了新的评价机制。该书图文并茂,生动规范,单元,课和子目的设计合理规范,更注意吸收当代文化的变化发展,对历史的分期历史发展的动力,民族关系等重大史学问题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处理。

初中七年级上册主要讲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到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课型设置上,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新教材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增加了“学习与探究”课,在栏目设置上,出现了许多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式学习栏目,而图文资料的有效运用,大大增强了历史知识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同时也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与渗透。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1、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2、简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区别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直到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直到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6、通过商鞅变法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认识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7、了解“百家争鸣”主要史实,以都江堰等为例,体会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9、列举汉武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发明”,名医华佗,张仲景,李时珍以及祖冲之和《九章算术》。

11、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主要史实,《史记》和《资治通鉴》。

12、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人口南迁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进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经注》、《天工开物》等著作,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四、教学改革的设想(教学具体措施)

1、让学生形成一种意识,即把历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2、抓好课堂纪律,充分利用“45分钟”。

3、多讲述名人历史故事,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适当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或历史博物馆,让学生增长见识,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5、多组织一些历史活动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6、每天布置适当的作业和练习,巩固知识,大约80多次。

7、做好“培优扶困”工作,提高两率临界生的成绩。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3

  一、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课的总目标是: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课程是在掌握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体验对历史、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综合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逐步树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价值观,理解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内涵,学会恰当地展示自己,关爱他人与人合作。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文书资源:图书,教材,报纸,杂志,照片,地图。

2、音像教材:电影电视节目录像,VCD,磁带,各类教材软件。

3、实物资源:图书馆,阅览室,实验室,视听教室,对媒体设备,

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

4、人力资源:学生,求职人员,教师,邻居等社会人士。

  三、学生分析:

初一年级是学生生活的一个新的转折点,学生从此跨入初中,跨入一个新的学习阶段。为了珍惜新的起点,为了更好地成长,要认识新环境,提高自己的各方面适应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药充分利用学生对事物新奇的特点,促使他对本学科产生兴趣,进而珍惜这个学习机会;这一阶段的学生有比较活泼好动,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措施

1. 认真专研课程标准,熟透教材,通过听课等方法吸取经验。把握每一节学生互动的内容,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2. 课堂上,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发言,发表见解,教师从中点拔。

3. 指导学生做到课前的收集资源,资料和图片的准备。养成积累知识,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课堂上多让学生发言,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共划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后有一课综合探究活动,每一课为四课时,探究活动两课时,具体安排见进度表。

本学期增补《地理读本》为扩展学生的视野知识的积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共四个单元,总授课36课时。

1. 第五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2. 第六单元:讲授十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3. 第七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4. 第八单元:讲授六课时,活动课二课时。

《地理读本》共四单元,总授课28课时。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4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是起始阶段年级,最大特点是:好动,好讲,比较浮夸。初一(2)、(3)班课堂比较活跃,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有个别学生问题回答完毕后就会跑调,放出去就收不回来。初一(1)班上课纪律较好,但思维不够活跃。所以这个年级主要抓常规工作。

二、教材简析

本学年讲授第2册中国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第2册中国历史叙述我国隋朝至清朝的历史,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其中有*的为弹性课,不做统一要求,可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掌握。其余课时除每单元安排一节活动课外,可灵活掌握,每课课文由引导框、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动脑筋和课后练习,活动与探究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三、教学目标

初一历史教学要使学生增强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抓好起始年级的常规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2、深化对课标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

3、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把信息技术与课堂激趣有效整合。

(二)措 施:

1、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效率,在教学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初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这套课本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文化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活动课的时间可适当增加。

第一周: 说在前面的话;我们的远古祖先

第二周: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三周: 华夏之祖

第四周: 公元纪年法;西周的分封

第五周: 月考

第六周:青铜器

第七周: 春秋战国的纷争;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第八周: 春秋战国的科技与文艺;百家争鸣

第九周: 历史文物仿制活动;单元回眸

第十周: 复习、中考

第十一周:中考情况总结;六王毕 四海一

第十二周:伐无道 诛暴秦;汉武帝“大一统”

第十三周:丝绸之路的开辟;评价历史人物

第十四周:秦汉的科学技术;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第十五周:月考

第十六周:三国历史故事会;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十七周: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技和艺术

第十八周:文体节

第十九周:文体节

第二十周:复习

第二十二周:期考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