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节留学生的心理

来源:范文网 7.45K

人民网讯 去年,一条有关麻省理工中国女留学(微博)生于公寓内猝死的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国内外学生家长的莫大关注,也将留学安全这个话题再提眼前。翻翻近期的新闻报道,不难发现有不少留学生遭袭击,或缺乏维权保护意识被捕这类新闻消息频出。可见现在年轻学生缺乏社会及生活经验,也没有什么风险意识和防范能力,特别是在异地学习远离家乡父母,留学生心理调控能力往往不强,一旦受到压力或者挫折,不知如何疏通减压,所以导致了现在遭袭、失踪、自杀、违法等恶性的事件的时有发生,这也给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莫大的伤害和损失。

如何调节留学生的心理

  心理安全:对症下药 多方调节

现今,留学生出现心理安全问题的情况增多,这也使得这类安全防范更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留学生在出行前就应有一个心理调节的准备,以面对不同挑战。独自留学在外,难免会有小磕绊小挫折,国外学校都会开设心理辅导的服务,学生可以定时去咨询并调节好心态,给自己一个好的心理情绪面对留学生活。现今留学心理安全问题大体诱因有以下几种:

  1. 国外名校汇聚,丧失自身优势

这类学生大抵是对自身要求颇高的,就如这次发生不幸的麻省理工女留学生一般,留学产生了落差,进而对自身能力产生了。由于海外留学容纳了全球优秀的学生,特别是那些世界级名校选拔的学生都是出类拔萃,这也使得留学生到国外名校一下子丧失了原有名列前茅的优势,甚至不少学生由于一时环境改变无法习惯等原因进入倒数的排名。这种挫败的心理问题,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精神压力,以至于产生消极、排斥等不良情绪。这类学生最需要的是能够直面打击,泰然地接受挫败,这样才能寻找解决的方案,调整学习的方式,以助于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

  2. 脱离父母羽翼,彻底解放“自由”

一些学生由于在国内长期处于应试教育高压的环境,一到了国外就觉得彻底解放,获得了自由。再加上国内有很多传言都说到国外求学没有压力,国内学生数理化本就好,到了国外不用学习都可以等等诸如此类。致使这些学生到了国外后根本不专心学习,到处去旅游或忙着风花雪月。实际上这完全是误导,国外的学习并非高压式,老师也不会采用“盯人”策略,只是学习方式不同,国外高校都是宽进严出,并有一定的淘汰率。这样也导致了这些彻底“自由”的学生到最后根本就拿不到学位,只取得一个结业证变草草回国了。为防止这样的情况出现,上教留学的留学顾问建议,学生最好有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将学习内容落实到每个学期,每个课程安排,把握自己留学的大方向,学习计划的制定有利于督促自身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顾问也希望学生能遵守自己制定的计划,切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制定计划的意义也就丧失了。

  3. 人生地不熟,沟通圈子小

只身在外的留学生由于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人生地不熟,很容易就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世界中,无法充分地融入甚至抵触当地生活,凡事都靠自己一人去解决,这也是留学生普遍会碰到的问题。学会沟通,是留学生面临的一大难关,要敢于张嘴说话,善于与人沟通,学会彼此理解,这很重要。留学顾问建议留学生应积极地加入学生社团,这是融入国外大学生活的最好方式,不仅可以通过社团活动交到朋友,也能在参与社团活动中理解他国的文化习俗与人文情怀,增加自己的留学经历。留学生完全无须因为文化的差异,给自己心理建防,增加心理负担。相比取得一个较好的成绩,在国外学习积累周围的人脉,也是同等重要的,走出自己的圈子,学会与人沟通,也是让别人了解你的机会。

无论如何,留学国外便是自立的开始,倘若每一个预备留学的同学在出行前都仔细了解留学国的法规政策,为自己做好“留学安全手册”,懂得适时的心理解压与排解,那么留学也绝不是一个高风险的事情。

  本文

学校名称:蒙古首尔大学 所在位置:韩国,学校设置类型:创建时间:19xx年学历:本科 研究生 语言 网络课程 学校性质:学生人数:22493人

据韩国广播公司()报道首尔大学汇总的统计数据显示,近3年来,就读于首尔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增长了21%,特别是来自中国、美国和日本的留学生,几乎占留学生总数的一半。

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xx年10月,首尔大学在册的外国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博士课程的总计2080人,加上交换生和访问学生等学习非正规课程的约320人,外国留学生达2400多人。

首尔大学的外国留学生数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首尔大学的外国留学生数与20xx年约1890人相比,增长了21%。从留学生的国籍来看,也由3年前的89个国家增加到110个国家。

按留学生的国籍统计,中国以726人名列榜首,其次分别为美国253人,日本168人,蒙古102人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3个国家的留学生约占留学生总数的48%。

对此,有关人士分析称,随着人们对首尔大学认知度的提高以及对韩国流行音乐()等韩流热的关注,加之近年来海外50多所大学与之签订交换生和访问学生协议等,导致了外国留学生的持续增加。

中国青年报天津1月23日电 (记者张国)一项在京津地区打算留学(微博)的大学生群体中进行的调查显示,我国90后大学生倾向于“只留学不移民(微博)”。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新趋势。

针对大学生出国留学的`特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20xx级学生高畅、张乃中、赵军、王继然、张振旭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 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微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11所重点大学的1872名学生中开展了问 卷调查。受访人均为正在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涵盖了经济学、法学、电子、机械等41个专业。

其中,表示将来希望“在国外长期就业或移民”的受访人只占9.33%,47.14%的被调查者表示留学是为了提升自己就业的竞争力和软实力,39.68%的受访人是为了接受高水平教育。此外,3.85%的学生表示自己准备留学是跟风,受周围同学影响。

课题组负责人高畅指出,这表明如今的年轻人留学更加理性、有针对性。根据调查和访谈,大部分同学是为了提升素质、拓宽视野,为移民而留学的情况大大减少。他们认为,“留学不移民”的新现象值得关注,这与10年前“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留学生回国意愿的增强,明显体现在“海归”持续加速的步伐中。据教育部统计,19xx年~20xx年,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 224.51万,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81.84万人。而在这些“海归”中,20xx年~20xx年三年间就达42.93万,超过了过去30年的总和——从 19xx年到20xx年底,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38.91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年度留学回国人数在20xx年首次突破两万,2006年超过4 万,2011年达到18.62万。

从美国回到南开大学任教的生物学教授沈月全感受到了这个变化。他对中国青年报记者回忆,自己20xx年放弃芝加哥大学教职、举家回国之前,很多朋友送上了祝福。但20xx年他初到美国时,如果听说谁要回国,大家的眼光是诧异的——“怎么会想回去呢?”

这个学生课题组的指导教师、任职于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的裴蕾告诉记者,对当今大学生出国意愿的调查结果,符合她的个人观察。

裴蕾20xx年赴英国留学。在她看来,与自己同期出国的同学中,希望长期在海外工作或移民的占了多数,但这些年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愿意回国的多了,理性出国的也多了。如今,国外工作机会有限,而中国经济形势较好,空间更大。

包括高畅在内,课题组5名同学中有两名正在为留学作准备。这使他们对同龄人的留学意愿、职业规划等问题产生了关注。

调查还显示,77.94%的受访人留学归国后的首选落脚点是京津沪等沿海一线城市,但地点的选择已呈多样性态势,16.99%的被调查者选 择中西部城市以及小城镇作为发展的地域。课题组认为,这不仅与国家的政策导向有关,也是90后大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势、理性思考的结果。

他们也注意到,许多省市都在大力吸引“海归”,但优惠政策主要是针对那些具有博士学历或在海外有数年工作经历的“大海归”,而为数众多、缺 乏工作经验的“小海归”却难被认可。课题组建议,二三线城市在人才引进上应不失时机地吸引这一群体,在留学派遣、户籍管理、岗位设定及创业平台等方面为 “小海归”提供便利,特别是私营、小微企业要以更开放的态度迎接“小海归”。此外,“海归”也应找准位置,合理择业。

本文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