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起古文学习兴趣之帆-《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来源:范文网 3.03W

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扬起古文学习兴趣之帆-《杨氏之子》教学实录及评析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古文题目是——《杨氏之子》,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生随老师一起写课题)谁能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

生:姓杨人家的孩子。

师:对,“子”在古代当儿女讲。我是姓干人家的女儿,我就是干氏之子或干氏之女。你们怎么介绍自己?

生:我是王氏之子。

生:我是孙氏之女。

生:我是高氏之子。

师:孺子可教也。(生笑)课文预习了吗?(生答:预习了)那先来检测一下你们的预习情况。这是本节课要求会读的生字,会读吗?

(屏幕出示:惠、日、禽。)

生:会。

师:一起读。(生齐读)这些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先自己练习读读。(生练读)会写吗?30秒,用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书空练习)把纸单翻过来,我们来听写。认真听,老师连读三个词,先听清楚,再动笔写。

师:梁国,聪惠,禽。(生动笔写)提笔就是练字,注意写字姿势。对照大屏幕,自己批改。(生自查批改,教师针对性指导“禽、惠”。请出错的同学在错字旁边订正一下,全对的同学选择难写的生字,再写一个。)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次学古文,你可以多读几遍。(生继续自由读课文)谁愿意第一个来渎?其余同学注意听,他读的字音是否准确?

(指两位学生先后读课文)

师:同学们预习得挺好的。课文中的两个多音字都读准了,一个是“为设果”(板书:为设果),知道为什么读wei吗?(板书:wei)“为”在这里表示“给、替”的意思(板书:给、替),为设果就是——

生:给他摆上水果。

师:对了,所以我们渎多音字是根据它的意思来辨析它的读音的。把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在课文里标注上。(生标注字音和意思)把这句话读两遍。(生练习读)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

生:(齐读)“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课文中还有个多音字,大家也读准了,是“儿应声答日”,这里“应”的意思是?

生:回答。

师:怎样回答?

生:马上、立刻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生:(齐)“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渎古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还要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这样才能读出味道来。老师也想试试可以吗?(师声情并茂地范渎)自己练习读读,看看在哪儿停顿好?

(生练习读课文)

师:(出示标注好的停顿)对照大屏幕,看看你的停顿合适吗?再读读体会体会。(生根据停顿符号再次练习读课文)谁想来渎?

(指一名学生读)

师:老师听出来你读得很努力,也很注意停顿,但是古文的朗读可不能一字一顿,要声断气连,像这句——“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找到感觉了?每个人都练习读读这句话。

(学生练习读)

师:一起来读这句话。(生齐读,师引导接着读完全文。)对了,就是这个味道。谁还想读?(指一名学生读)读得字正腔圆、声断气连、韵昧十足啊!掌声!

点评:能以诵读为突破口,培养学生文言语感。大声朗读,熟读而成诵是文言文教学的特殊要求。老师对学生的诵读指导科学、有针对性,能根据作品的特定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节奏、语气、语调、语速等方面作好指导。每次的读都要有不同的明确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语气、读出语势,还是在读中粗知大意、掌握思路、体味情感,都能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导向,从而达到“整体感知的朗读”。

精读品味,体会精妙

师:课文读到这儿,接下来我们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其实理解古文和理解诗句意思的方法是一样的.,你是怎么理解诗句意思的?

生:我不理解的字词就查字典,

生:可以看下面的注释,

生:还可以查资料。

生:多渎几遍也能知道意思。

师: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我们还可以看插图来理解,请同学们用上这些方法读懂每句话的意思。

(大屏幕出示: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利用插图。)

师:先自己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学生自己说每句话的意思,师巡视,个别指导,)老师发现有些词的意思挺难理解的,书巾注释又没有,我们请“学习小助手”来帮帮你,读一读,看看能不能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大屏幕出示:

孔君平:(语文教案 )晋朝人,字君平,任廷尉一职,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的院长。君:古时对对方的尊称,可译成“您”或“你”,应声:随声、夫子:古时对有学识男子的尊称,相当于老师、先生,可译成“您”,、禽:古时特指鸟。)

(学生借助“学习小助手”再次自学,师巡视指导。)

师:有问题的在小组内研究研究,解决不了的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师:还有哪些问题是小组内没有解决的?(生没有质疑)没有问题啊?那谁能把故事连起来讲一讲,其余同学注意听,有疑问的地方待会可以指出或纠正。

(指一学生讲故事内容,其他学生评价并给出建议。)

师:这篇古文的意思理解了,自己练习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生练习说这篇古文的意思)

师:都会说了?那我们尝试着对读。何为对读呢?就是我来读白话文,你们来读相应的文言文。这个读可不是读出声音就行了,还要读出其中的意思呢!准备好了?注意力集中哦!

师:梁国有个姓杨人家的儿子九岁,特别聪明。

生:(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师:味道没出来——特别聪明。

生:(齐)甚聪惠!

师:对了,就这样读。孔君平拜见他的父亲,他的父亲不在,于是把他的儿子叫了出来。

生:(齐)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杨氏子为孔君平摆上水果,水果里有杨梅。

生:(齐)为设果,果有杨梅。

师:(笑着说)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生:(笑着齐读)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师:再读这句,注意老师语气语调的变化。

师:(一本正经地)孔君平指着杨梅给杨氏子看:“这是你家的水果。”

生:(一本正经地齐读)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

师:杨氏子随声回答:“我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生:(齐)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初次合作,如此默契,真好!话说这孔君平去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谁知他父亲不在,于是把他的儿子叫了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了水果,这水果里有杨梅,孔君平看看这杨梅,再看看眼前的这杨氏之子,眼珠一转,笑眯眯地对杨氏子说:“这杨梅是你们杨家的果子。”想一想,孔君平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杨梅中有“杨”字,杨氏子也有“杨”字。孔君平想看看杨氏子聪不聪明。

师:对啊,能把它转化成孔君平的心理活动说一说吗?

生:这杨梅的第一个字是“杨”,杨氏子的第一个字也是“杨”。都说这杨氏子聪明,我何不考考他?

师:你读懂了孔君平的心思,他是想借着杨梅来考一考杨氏之子啊!(板书:杨梅、杨氏子。)这杨氏子听了孔君平的话马上明白了他的话中意,他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呢?所以他马上回答道:“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啊。”

生:孔雀的第一个字是“孔”,这孔君平的第一个字也是“孔”。先生您这样考我,我就用相同的方法来回答您!

师:了不起啊!你和杨氏子同样聪惠!(板书:孔雀、孔君平。)那我还有一问,为何杨氏子不直接反驳“孔雀是你家鸟”而要加上“未闻”二字来说“我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呢?谁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了?

生:这样回答显得杨氏子特别有礼貌。因为杨氏子是小孩,孔君平是长辈,这样回答感觉杨氏子不顶撞长辈。

生:这样回答语气比较委婉,不生硬。

师:这就是杨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既用相同的方法机智地回答了孔君平的话,又对长辈不失委婉、敬重之意。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儿应声答日:‘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生读)

师:若来者是李君平呢?聪惠的杨氏子又会怎样应声回答?

生:未闻李子是夫子家果,

师:若是梅君平呢?

生:未闻梅花是夫子家花。

生:未闻梅子是夫子家果。

师:若是黄君平呢?

生:未闻黄山是夫子家山:

生:未闻黄河是夫子家河。

生:未闻黄瓜是夫子家果:(众笑)

师:看,都笑了啊!既幽默诙谐地同答问题,又不失委婉敬重之意,妙哉!妙哉!体会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感受了语言的精妙,再来读这篇小古文就更应该读出其中的滋味了。自己先练练:(学生练读后指名渎)

熟读成诵,推荐阅读

师:其实古文是没有标点的,这没有标点的《杨氏之子》你能读吗?

(屏幕出示不带标点的古文,指名读,)

师:古文的排版和现在还大不相同呢,看看,这样排版的《杨氏之子》还会读吗?自己先练练。

(屏幕出示竖版的古文,生练读,指读。)

师:让我们穿越到^代,打开原版《世说新语》,想一想古人读书时抑扬顿挫、放声吟诵的情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渎《杨氏之子》:

(屏幕出示《世说新语》中的《杨氏之子》,学生配乐读。)

师:看来都能熟读成诵了!让我们再一起美美地诵渎《杨氏之子》。

(生在乐曲中齐诵)

师:喜欢这样的小古文吗?它出白——《世说新语》!《世说新语》里有很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惠孩子的故事,比如孑L融让梨,比如王羲之小时候为躲过杀身之祸故意装睡,还有钟氏兄弟在魏文帝面前机智应变等等。这些孩子长大后成为上流社会的名士,《世说新语》就是写名t言谈趣事的,这样的故事有一千多个。感兴趣的同学同去找一找相关文章渎一读,里面有原文,有注释,也有译文,相信你能看得懂,也会喜欢,

总评:

纵观老师的整节课,扎实、丰实、充实,学生实实在在地学会了学习,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充分体现出干老师高超的课堂智慧,深厚的语文素养。

一、努力践行着“以读为本,熟读成诵”的做法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主要方法,也是重要的目标之一,在文言文教学中更是如此、干老师这节课在读的设计上是很用心的,就读的方式方法、层次安排、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研究。

具体表现在:第一层次,在学生试读、教师正音的基础上,读准字音,读顺句子;第二层次,在教师范读、学生领悟的基础上,读出停顿,读出节奏;第三层次,通过师生“对读”的方式,读出感情,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第四层次,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巧妙设计多种形式,借助多媒体营造古韵悠长的情境,读出文言文的味道

二、抓住核心,精心设计,突出重点

本单元的训练点是“感受语言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干老师摒弃了“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杨氏子的聪惠表现在哪里”“杨氏子语言妙在哪里”等传统问题,而是紧紧把握课文的核心内容——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借助人物的语言揣摩、补白人物的心理活动,通过学生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感受杨氏子的风趣和机智、幽默与委婉、而后让学生仿创“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环节,更是点晴之笔,笑声朗朗之中,学生应声而答,使文本语言内化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