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给我的反思

来源:范文网 1.85W

音乐欣赏课,我就在疲于奔跑间抱着“老脚本”匆忙上阵。

音乐课给我的反思

上课一开始,我先播放了一段录像,请学生观看由卡拉扬指挥的西洋管弦乐曲《新世界》片段。

提问:“这些乐器中你能说出几件名称?”

由学生的回答导入到今天的新课——西洋管弦乐队。我先简单介绍了管弦乐队的编制,然后再简介弦乐器及其中各个成员的特点,介绍小提琴独奏《思乡曲》的曲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最后打开音响,请学生欣赏这首小提琴独奏《思乡曲》。

这时,只感觉到整个教室的气氛是闷闷地、沉沉地,学生像是提不起一点兴致去听、去感受。到《思乡曲》放完,有些学生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交头接耳有之,打瞌睡的亦有之……我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罚他们坐了小半节课,并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思想教育”。下课铃声响后再继续后面的欣赏,算是对他们上课态度不端正的惩罚。

……

课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无疑这是一节极失败的音乐欣赏课。而责任并不在学生,在我自己:首先,那天在已经上了四节课疲惫不堪的情况下,自己思想上有了偷懒、松懈的想法,从情感上来讲,显然对学生也造成了一种负面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法感染学生,又怎能上好音乐课?其次,在教学方法上问题也很大。一开始,就把枯燥的音乐知识灌输、说教式地强加给学生,学生当然不能接受。这种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仍然把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导致学生参与性极差,十分被动。再说他们当天也是在上了六节课的疲惫不堪的情况下来到音乐教室,如果课堂上不能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愉悦性,教学效果很难理想。痛定思痛,我决心重新备课,好好研究教材教法,争取能让另外两个班的学生积极参与本课的欣赏,体验感受弦乐特有的艺术魅力。

案例二:

上课一开始,我在多媒体上出示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一首《乡愁》。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体会这首诗的情感意境。

然后设问:“假如现在请你配乐诗朗诵,你会选择什么样的音乐?”

抒情柔美的`旋律比较适合”

“略带忧伤的旋律”

“思乡之情嘛,应该选择速度较为缓慢一些的乐曲”

“思乡一般都是游子单独在外,感觉孤单的时候产生的感情,所以我认为音乐应该选择安静些的,最好是独奏曲,而不是合奏。”

我赞许的说:“恩,很有道理!那么你们认为由什么乐器演奏的音乐更合适呢?”

“钢琴”

“小提琴”

“二胡!”同学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

于是我让他们欣赏几个预先准备好的音乐片段,一段是较为抒情的钢琴独奏曲,一段是小提琴独奏《思乡曲》。

“猜一猜你现在听到的是什么乐器?你认为哪一段更适合为这首《乡愁》配乐?”

学生静静地聆听,轻轻地朗读。在自主体验、分析比较后马上争先恐后地举手。

“两首都可以!”

“小提琴更合适!”

“为什么呢?”我马上不失时机地问道。

一位同学说:“小提琴拉奏时弦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的缠绵、哀怨,与人心底的思乡之情最为吻合”

“你说的太好了!……”

在欣赏体验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主动掌握了小提琴的音色特点,及表现性能。

而在猜乐器的时候,也有同学把小提琴说成了二胡。因此我在肯定他能听辨出弦乐器的同时,因势利导把西洋管弦乐器与民族乐器作一比较,自然而然导入了本学期的重要知识点,学生掌握起来既清楚又轻松。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