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海顿》教学反思

来源:范文网 7.77K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我在教学《海顿的故事》的时候,对于《惊愕交响曲》,我让学生先听再说感受,明白为什么它叫《惊愕交响曲》。然后再讲故事,明白当时的具体情况,最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来表演当时音乐会的现场,老师是海顿,学生是公爵、公主、贵夫人等。通过表演,我们再现当时惊吓的场景让学生能从心底记住它——《惊愕》!

《音乐家海顿》教学反思

而在《告别交响曲》的学习中就更有趣了,我们就一起创设当时的'音乐场景,一起演奏,慢慢的大家就拿好乐器(葫芦丝)、谱夹(即书),吹灭蜡烛的动作。按顺序离开教室,学生亲身参与表演,更能体会到海顿当时创作意图。也留给学生无比的兴奋和对乐曲的深深回味。因此,对于他的作品,考虑到教学对象此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我不是以了解调式调性,曲式结构为教学的目的。而是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一个“美”字,就是音乐的审美性,从各个角度感受作品的“美”。再以故事为主线,设下悬念,时刻有惊奇留给他们,让学生表现作品感受作品来充分的激发他们的兴趣,面向全体,注重个体,也结合我校音乐科研课题——“新、活、美”的音乐课堂教学研究,有效的利用了体验与模仿、探究与合作的新教学方法。全面展现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欣赏课堂。

在本课这一系列的安排中,我是打破了传统欣赏课的听音乐,教师讲解,或者说是再进步一点:学生先听音乐,说感受,想到什么说什么的方式!而我则是采取先设下悬念——再听——说感受——故事解答——唱主题——创设情景,师生分角色的共同表演——小结。这样既有逻辑又有悬念,让学生看似在老师安排的程序中走,其实是他们在自己的好奇心的驱使下,自己寻找到最后的答案上好欣赏课。实践证明,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小学生欣赏,效果是很好的。我也将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努力探索,找到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丰富自己课堂的教学。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