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评课稿28篇

来源:范文网 9.45K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那么写评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音乐评课稿28篇

音乐评课稿 篇1

本课教学以视觉图片导入,以歌曲聆听为先,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巧妙融入发声练习,不知不觉得熟悉歌曲的旋律,为唱会、唱好歌曲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弥漫音乐教学法,层层深入,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体现了较强的音乐弥漫性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与体验,激发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学中不仅要促进学生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听觉动力、思维动力,还要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受音乐,在艺术实践中找到情趣,在艺术实践中发展想象,在艺术实践中愉悦身心。

整堂课以学生为本,以审美为核心,以情感体验为主线,运用“听、想、唱、谈、演、创、奏”等多种艺术实践方式,创设童话情景,把学生引入自主、轻松、愉快、和谐的文化氛围中,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熟悉旋律、聆听歌曲到完整演唱和创作表演,是按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展开的,发展了学生的感官功能,提高了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景教学引人入胜,为学生提供更为自由、广阔的想象和创造空间。教学中马老师运用视觉体验法,利用课件直观的图像来表现出节奏的变化。用小精灵给音乐小屋施了魔法,引出常见的音乐符号(休止符),起到了很好的提示作用,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

值得注意的是,该课的音乐课堂教学的研究还有许多可以再深入探索的方面,比如:在歌曲的表现上,还可以有更多的形式进行表现;应该注重学生音乐课表现力的发展;还应该注重在低段音乐课中加大唱游互动的元素,提高学生的音乐课愉悦感。同时,教师对歌曲的伴奏表现还应该注意加强。

音乐评课稿 篇2

《青春舞曲》是人教版音乐课本中的一首新疆民歌,它旋律优美流畅,节奏鲜明生动,并且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是一首非常富于教育意义的民族歌曲。

㈠导入新课过程:课前首先用课件播放一首大家比较熟悉的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由此一步步展开新课,介绍新疆的风土人情《青春舞曲》。

㈡学唱歌曲过程:有感情的朗颂歌词、老师范唱讲解、学生轻声跟唱、集体齐唱等步骤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新歌。

㈢表现协作过程:让熟悉新疆歌舞的'学生展示他们的才艺,全班同学可以进行集体律动,并且可以分成演唱组和节奏组进行互动创作。

㈣拓展引导阶段:介绍“西部歌王”王洛宾先生的概况,欣赏新疆乐器图片,并通过歌曲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涵的道理,告诫大家青春易逝,时光宝贵,要珍惜光阴。㈤小结深入阶段:总结本课内容,激发学生热爱民族歌曲,热爱西部地区的感情,鼓励他们立足现在,拼搏进取,将来投身到祖国轰轰烈烈的西部大开发建设中去。

音乐评课稿 篇3

每次听马巧香老师的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这次听《老王》更让人倍感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建议:

1、课前的导入十分新颖,用识记成语,引入本课内容,这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了“感恩图报”这个成语,更是对本课老王恰当的描述;

2、能结合课文中老王的图片,讨论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品质,这里设计的很棒;

3、课堂最后设计的观看图片环节很好,找的是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配以音乐,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去关爱弱者,关爱不幸的人,加深了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4、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做笔记;

5、整个课堂的节奏把握的很好,不愠不火,照顾到了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

6、部分和后来的学生再次展示如果糅合一下会更好,能节省课堂的时间,并且达到高效;

7、部分的作者和作品介绍和前面的教师指导放到一起要好,导学员介绍完毕后,教师进行简单补充指导;

马巧香老师在课堂中补充了大量图文资料,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走向生活,不仅丰富了“老王”形象,且将阅读导入心灵,启发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这些设计环环相扣,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处。总的来说,这是一堂生动又富有深度的课。

音乐评课稿 篇4

如何在音乐课课中让学生喜欢音乐,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体现一个音乐老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高低的体现。听了张娜老师上的《恰利利,恰利》这节音乐课后,我感受颇深。这节课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该课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教学形式多样化,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教学设计巧妙,过程精确,以旅游为主线,体现其音乐性。

音乐课标中明确指出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教学理念。

张老师上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教学中她利用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运用分散难点、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等教学方法增长学生的音乐素养。例:张娜老师以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通过了解印尼——欢迎问候——学习印尼语言——游览印尼农庄为主线,带领全班同学游览印尼为情境贯穿始终,巧妙的将教学重难点设计到游戏之中,运用直观形象的旋律图形谱,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时值、音高等音乐要素,音乐知识教学恰到好处。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说、唱、赏、演等教学步骤,让学生在唱唱动动中充分感受美妙的音乐,体验其中的快乐。这样既使课堂更加完整活跃,又增强了音乐性。

二、学生自主创编综合表现,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

在本节课中,张老师用非洲鼓为乐曲伴奏,同时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物品替代乐器非洲鼓,学生很快利用板凳或是拍手的方法拍打节奏为乐器伴奏。在激发学生用动作表现歌曲时教师也没有限制学生思维,而是用两幅简单的简笔画表现歌曲场景,激发学生开动脑筋想像各种动作,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创造力与灵感,即兴创作。课堂上同学们想象力丰富,创造出了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同时张老师设计了由学生自制自己组成表演队、合唱队来表演唱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

在课堂上无论是老师的教态,还是弹唱表演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俗话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虽然这节课有很多闪光点,但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值得去探讨。例如:1、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应注重有效性,同时分清评价的是个人还是集体。例如教师在课堂中评价学生时让小组代表上台自选塑料水果作为奖励未能达到有效评价学生的效果。2、在演唱教学中有两个乐句学生容易混淆,教师用跟唱的方式试图解决,但效果一般。

音乐评课稿 篇5

这节课一开始,郭老师采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在轻松的音乐活动情境中合作,共同完成本课的学习。学生学得较轻松,学得愉快。今天的教学效果是不错的。

一、老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地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基础。

二、教学中,老师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环节,注意挖掘教材的`旋律美、快乐美。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中,通过“唱一唱”环节充分地感受到了歌曲的旋律美;“跳一跳”环节充分地感受到快乐美。

三、教师动情的演唱,生动、有趣的讲解,丰富多采的图片,为启发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以达到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审美趣味,积极进行审美体验,提高学生音乐鉴赏力发挥了主导作用。

四、“态度决定成败,细节铸就成功,创新意味辉煌。”这三句话,是我们教育者应该牢记的。对新工作不久的音乐教师来说,郭老师这节课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已体现出郭老师的不懈努力和优良的音乐基本功。相信她今后会更加出色。

另外,教学中还应注意几点:

1、歌词小黑板应抄大一点。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教唱歌曲难点时应注意听歌曲的前奏与间奏掌握节拍,尤其是:“快乐地跳舞”要读得清晰、准确。

总体来说在听完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音乐评课稿 篇6

歌曲《蒲公英》是一首3/4拍的歌曲,短小、富有梦幻色彩的儿童歌曲。旋律起伏跌宕,抒情优美,蒲公英被风儿一吹,打起了瞌睡,做起了美梦,引发学生天真的想象。孩子的梦可能是甜美的、愉快的'、也可能是离奇的、怪诞的,但音乐里的梦总是充满幻想的。所以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 喻老师以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直观教学。指导学生在演唱中发挥想象,在编创中得到发展。

《蒲公英》这首歌曲的导入,设计地很好,让学生听音乐,问听到什么样的声音?并用动作表示出来。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接着是律动,这节课体现了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在课堂的教学中,充分与学生进行互动,并在游戏中,让学生听歌,学歌,唱歌,品歌。培养学生们对音乐的兴趣。

学生能在欣赏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再次感受梦中的情景, 学唱《蒲公英》,通过欣赏、律动、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划旋律线条等活动,让学生在反复聆听音乐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接下来老师分句教唱歌曲,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处理,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加入律动表现歌曲等一系列活动表现歌曲,效果很好!

音乐评课稿 篇7

教改后的音乐新课标它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还强调学生综合智力和素质的开发。包括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能力等因素的训练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达到教人的目的,通过教人来更好地学习音乐。课改后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视个人的素质能力的培养。那么通过刘老师的这节音乐欣赏课,我更能够感受到她对音乐课程新课标理解和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1、在组织教学,设计的很有新意。将学生平时喜闻乐见的流行影视歌曲《大长今》的主题曲和亚洲艺术节的主题引入课堂。既能够一下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够直接的进入本课的主题:东亚音乐之日朝民族音乐。

2、在新课教学中,首先通过欣赏一些图片来感受日朝各个民族之间不同的文化风格,在全面的感受这份文化氛围的`同时,又能够对音乐的探究和分析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3、节拍和节奏的探究这一部分,没有像传统的教师讲解那样由学生跟着练习,而是让学生自己聆听和感受找出朝鲜民族音乐在节拍上的特征,既发挥了学生主观学习的意识,又锻炼了学生音乐的听觉能力,并在节奏的探究方面,引用了他们民族的语言,通过语言来感受这种民族音乐的节奏,富有新意又贴近生活,也给学生在自主探究日本的民族音乐方面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4、学生自主编创旋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精神,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更能够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日朝音乐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特征。

本节课刘老师的教学层次分明,语言简练,重难点突出并着重的解决,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人文素养。

在这里我提两点建议:是否可以在欣赏各民族的特色图片时也加入一些对这些民族和国家的风俗文化的介绍,使学生能够从各个不同的文化领域感受这个民族的文化以及音乐文化;是否可以在对各民族的音乐文化的探究时,将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各个不同的民族音乐做一个大体的比较和介绍,这样学生就可能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和风格以及特征很好的区分和掌握。

音乐评课稿 篇8

肖老师的《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一课的虽然选自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但基本跳出教材内容组材,由此也能证明肖老师是很有自己教学思想的一老师。通过教学设计中一些教学环节的设计和与学生的对话,也体现了肖老师教学中的风趣、幽默和很具个性特点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我的想象中,肖老师的教学是潇洒自如的,而学生在肖老师的课堂中既感受了音乐美,表现了音乐的美,探讨了关于音乐的话题,对音乐有了更深一层的体验和解,同时,整个音乐学习的过程又是轻松、愉快的。

再回到肖老师本课的设计探讨。肖老师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音乐是什么,领悟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非具象性、不确定性的内涵与特征,理解音乐不能明确告诉我们什么。”肖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也与湘艺版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第一单元的第一课《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编者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但综观肖老师的教学设计,虽然教学是按照这几个问题层次展开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强调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或在组织材料、欣赏引导时,没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展开。

“什么是音乐”问题的探讨。肖老师借用了《辞海》中的定义: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这个定义对于高中学生来说,过于抽象,对学生理解“什么是音乐”帮助不会太大。而肖老师自己给音乐下的定义“我觉得音乐是一种流动的生活音响(旋律、节奏、和声等)”,也让人感觉概念较模糊,何为“流动”,生活音响又包括哪些?都不太好说清楚。我曾看过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的一本书,里面他提出了许多专家对“什么是音乐”各自的理解,他自己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如,音乐是按时间组织起来的音响和沉默;是音乐就是通过人组织起来的音响,等等。建议肖老师在教学中能参考一些相关方面的资料,在分析专家们对“什么是音乐”不同的理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什么是音乐”,以及“音乐”这个概念的发展与变化。

“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问题探讨。重点欣赏了马迪老师创作并演奏的笛子独奏作品《远韵》。这是一首很优秀的乐曲,确实值得一听。以聆听体验一首乐曲为切入点,再探讨“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的话题,也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方式。且这首乐曲较为典型,也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但肖老师的教学指向,好象不在于“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问题的探讨,而重在对乐曲的欣赏与分析(当然,让学生充分体现音乐的美,分析音乐的艺术表现特点,也是欣赏教学必须的),但又在该教学环节的.最后,在没有教学铺垫的情况下提出了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你认为音乐有涵义吗?你能用语言把这种涵义说清楚吗?当然也很难有探讨的结论。其实,肖老师选取的乐曲《远韵》是很好说明此问题。教学时,第一遍聆听欣赏时,可以正不给学生任何介绍,让学生聆听音乐,谈谈音乐带给自己的情感体验,问音乐表现的意境。因没有创作背景的介绍,学生对音乐情绪和意境的理解是多样的。接着,老师再介绍乐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了解的乐曲各段的小标题:引子茫茫草原、望月思乡、寒风瑟瑟、仰天长啸。在此标题“向导”的指引下,学生再次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再谈自己对音乐的意境的理解,应该又有不同的感受。教师也正好以此切入探讨音乐不确定性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各小标题音乐要素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现的特性。该教学环节是该课的教学重点,在充分聆听与感受音乐的同时,应该融入对音乐表现特点的分析,深入探讨一些话题,引导学生了解音乐表现的特性,才能较好达成该课的教学目标。

“用节奏表现音乐形象”的参与表现环节,建议放到该课的开始,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很好地导入教学,从感性经验切入,再来探讨较为理性的问题,也更能体现教学的层层深入。另外,针对于“音乐能告诉我们什么”主题的教学,在组材方面还可丰富一些,用很多的材料来探讨关于音乐表现特性的问题,教学效果会更好。

音乐评课稿 篇9

今天xx老师执教的《木瓜恰恰恰》一课,以欣赏为主,在初听歌曲后,用小乐器立马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基础铺垫。综论此课,教学过程中音乐要素突出,逻辑思维清晰,学生不仅会唱,更会跳,会奏,显得整个课很充实,教师在课堂中显示了较强的调控能力,智力模式完整呈现了出来,不过整堂课的感觉是知识点太细碎,也许对于音乐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有点应接不暇。逐句逐句的分解过程偶尔会有拖沓之感,而且在十六分音符串联的那一乐句中,教师并没有针对学生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措施,这点稍有遗憾。值得一提的'是诸老师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课堂中反映了出来,最后部分请学生设计的“好行为宣传语”,很好地体现了歌唱教学中的审美体验与双基落实。

从xx老师的精心准备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上课老师能更加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关注音乐的实践性特点、音乐的不确定性、抽象性以及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强调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

音乐评课稿 篇10

今天由新老师为大家展示了一个打击乐活动《调皮的小闹钟》。这是一首管弦乐,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在1945年的时候创作的。乐曲为C大调、4/4,中庸的快板,采用ABA形式写成。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钟摆的走动声,非常清脆而且有节奏,之后出现了装饰音和切分音,使得音乐形象更加活泼,生动、鲜明。第二部分音乐形象变得舒缓,与第一部分音乐形象有着明显对比。最后一部分重复第一段的音乐。

为了使音乐性质更显性地呈现给幼儿,老师做了图谱,同样是三段,教师把闹钟左右摆动作为图谱的第一部分,用波浪线里表现第二部分舒缓的节奏,第三部分的图谱与第一部分相同。作为音乐活动,老师把音乐贯穿始终这是值得肯定的。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适当调整的`话,可能整个效果会更好。首先教师在请幼儿为音乐选择乐器的时候,建议把所有乐器呈现给幼儿,并且在此之前,幼儿已经对所有乐器的音色和使用方法有经验。当一个幼儿选择一种乐器以后,教师试着让他听音乐打击一个乐句,这时教师要重点强调乐曲中音乐的形象是怎么样的,跟幼儿商讨“你所选取的乐器打击出来的声音是怎么样的”,通过讨论,教师为幼儿建立乐器与音乐形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引导幼儿选择正确的乐器。其次教师在分乐器的时候最好把一种乐器分在同一个地方,不建议分散摆放,如把乐器分四类,分别放在每组幼儿的脚下,在徒手练习的时候,幼儿要根据自己脚下的乐器进行徒手练习。这样做方便幼儿去向同伴学习,同时为下一个环节—合奏,做好准备。

最后在合奏的环节建议教师把重点放在让幼儿听音乐上面,让幼儿边听音乐边尝试演奏,第一次演奏不好没有关系,我相信,只要幼儿认真去听了,效果也不会差到哪里。

音乐评课稿 篇11

整堂课,颜老师都抓住歌曲的情绪来开展教学。聆听感受歌曲情绪、节奏训练体验歌曲情绪、歌曲演唱和歌曲创编表现出歌曲的情绪。有了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领,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学习兴趣浓厚。颜老师优点很多,说我印象深的几点:歌曲处理很细腻;颜老师注重习惯的培养。而且处处尊重孩子,从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思维,寻找教育的途径。比如鼓励孩子思考,颜老师就说“你可以不回答,或者回答得很慢,但你不可以不思考。”对孩子音乐课上的表现,颜老师的评价多元,细致不笼统;难点突破多遍重复,彻底到位。节奏练习体验歌曲情绪时,对如何体验敲筷子和小勺,处理的不是很好。既想让孩子体验一下打击小乐器的感觉,又害怕孩子敲时不规范或者敲坏。

最后做了一次就草草收场。听了颜老师的课我也有一点对自己的反思: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我以后设计的音乐活动中,很多地方都要提供学生的创造空间,比如:探索音的长短,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地敲击方法,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探索碰铃发出短音,让双响筒发出长音。又如,创编歌词:当学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小小音乐家,改编原来的歌词,自信、大胆地向大家介绍自己心爱的乐器。 “创造中体验”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创作成功带来的喜悦。

音乐评课稿 篇12

听了伟老师的三年级音乐课《捉迷藏》,感觉到王老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花了很多工夫。下面简单谈谈自己对这堂课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进行了成功的课前创设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在熟悉音乐教材中,创造性的编排教材,面向全体学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步骤,注重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文的结合,为取得优良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节奏的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老师在技能练习中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有趣的节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不同节奏中学生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枯燥的乐理知识。同时我也能感受到教师认真钻研了教材,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了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在新课改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地位。在教学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又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熏陶,有利于学生综合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充分发挥了音乐自身的魅力,让学生自己自愿的投入到有趣的学习中去,比教师强制学生去接受效果大家可想而知。教师在教学时将难点分解,逐步解决,使学生即容易掌握,又有成就感。

三、课中教师将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易到难,层次分明,学生在课堂中也有很大的收获。

学生先读歌词,再老师唱歌谱,然后学生一句一句学唱歌词,接下来两句两句唱歌词,最后,整个曲子连起来唱。这样,每一句都能准确无误。

音乐评课稿 篇13

郭老师在本节课中表现了精湛的琴技、舞艺,唱得也不错,具备成为优秀音乐教师的专业技能,缺乏的是怎样恰当地应用这些专业技能为音乐教学添彩的历练,希望郭老师今后多多开课,预祝早日成为优秀音乐教师。为了帮助郭老师更上一层楼,就本节课一些细节谈一谈:

导课环节,老师在课件滚动播放有关家的图片时优美地弹奏歌曲旋律,真的是有声有色,非常好!建议多重复几遍,并在每一遍中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意境,熟悉歌曲旋律。

教师用歌曲合唱中的第二声部旋律做练声曲,设想不错,但在学生还没熟悉旋律时,老师为了用肢体律动来引导学生而放弃弹琴帮助学生唱准旋律是失策的,老师可能因为紧张在范唱练习曲中音高飘忽不定,教学效果不佳。

建议老师在用肢体律动引导学生时配上有声课件,用课件播放旋律,这样的有声课件在电脑上是可以做到的。

课件图案漂亮,但始终没有变化,就会让人视觉疲倦了。

练习二声部合唱时,建议让学生哼唱已经熟悉的声部,老师弹奏另一声部,二声部配合默契和谐后师生替换声部继续练习。

郭老师把听赏器乐版《可爱的家》放到了最后,教师的肢体律动体现了精湛的舞蹈功力,非常漂亮,教师不用说话就把学生带入乐曲的温馨、优美的意境当中。如果老师把这个环节拿到教学合唱歌曲《可爱的家》之前,用器乐版《可爱的'家》来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意境、熟悉歌曲旋律,会不会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唱好歌曲《可爱的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唱好合唱歌曲《可爱的家》,一切环节的设计和开展都要为了重点。

谢谢!

音乐评课稿 篇14

崔老师的这节音乐课,是八年级上册音乐课本中随心所唱中的歌曲《鸿雁》,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对《银杯》这首蒙古族歌曲的欣赏和演唱,了解和体验了蒙古族民歌长调与短调的特点,感受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宽广美丽的草原风景,同时也了解蒙古民歌,可爱蒙古民歌,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中,崔老师首先一边让学生回忆歌曲《银杯》,一边播放音乐让学生齐声演唱,由于《银杯》是一首蒙古宴歌,再国上老师播放的蒙古风情图片,所以这个开篇,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了解蒙古族音乐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入本课的教学重难点――“长短调的区分”,介绍了《银杯》属于一首“短调”,通过聆听、比较,体验等方式,学习歌曲《鸿雁》,着重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了“长调”。最后,通过介绍歌曲《鸿雁》及蒙古族乐器马头琴,对学生进行了热爱草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情感教育,便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

欣赏完崔老师的这堂课,我从中发现以下几个亮点:

首先,崔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教材处理把握全面到位,她通过让学生欣赏几首体裁、特点迥异的音乐作品――《银杯》、《鸿雁》《马头琴独奏鸿雁》等,使学生对音乐的形式有了形象的了解;然后,又指导学生进行音乐鉴赏实践,使学生学会了如何区分蒙古族音乐中的“长短调”,也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感受音乐作品本身的内在美,从而实现了对本课重难点内容的教学。

其次,崔老师充分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活动中,她注意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地、互动的师生关系,努力创设充满美感的课堂环境,追求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效果。

最后,崔老师整堂课中,无论是组织教学的语言,还是与学生的互动,她都非常注重音乐语言的规范性,例如,关于长短调音乐的介绍或总结,用语简洁准确。

当然,我个人觉得这堂课也存在着个别值得商榷的地方。比如在“长短调”区分的这个教学重难点上,我个人觉得还应该更加充分地展开,比如可以在《鸿雁》学唱后介绍长调,加强学生对长调这种音乐体裁的理解;其次,我个人觉得崔老师的一些课堂教学技巧还有待改进,比如,在她的课堂上多表扬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总得来说,崔老师的这堂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堂课。

音乐评课稿 篇15

听了林老师《樱花》这节音乐课后,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本堂课情景创设恰当,导入自然。导入时,先从日本的衣、食、住、行、文化等几个方面,让学生从各方面了解日本这个国家,进而引出日本的国花——樱花。对教材挖掘得深入到位,林老师能充分汲取教材的'“精华”,如:让学生朗读歌词,领悟歌词大意。她在教授教材时深入浅出,不拘泥于教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节拍,让学生用日本舞蹈手势打节拍唱歌,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林老师的语言大方、教态得体,肢体语言相当有张力,教学活动的目标导向性明确。教学目标的变化体现了新课改最大的价值取向。在这节音乐课中,孙老师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音乐的快乐体验中参与学习。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

音乐评课稿 篇16

首先肯定这是一节比较好的音乐课,具有课改意识,无论从老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把握,教具的设计,教师的语言神态,都体现了音乐教学的美感。总的感觉是王老师把这首乐曲挖的很细,不管从乐器的认识、乐器的声音特点、民族乐器的分类,还是乐曲片段欣赏,都能时时刻刻以学生的认知、学生的感受为主线,让学生学会欣赏音乐。

在第一部分的聆听鼓声,这个片段上,可能王老师说了一句误导的话:“敲击的乐器”,所以同学们千猜万猜,猜不到大提琴上去。我们学生与市里学校的差距,其实也就在这里,知识面不够宽,关于民族乐器、管弦乐等的介绍,四年级的时候,为了迎接市里的检查,我特意对这些孩子进行过整理和讲解,但是从学生的发言情况来看,却还是说不出大部分的乐器来,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的孩子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多让他们观看各种乐器的`演奏视频,多了解著名的大型的舞剧、歌剧,多欣赏一些海外名家的作品。

第二部分的设计,老师设计的非常精细,有打击乐器节奏的配合、有舞曲性的配合,这些设计非常的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

音乐评课稿 篇17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我感觉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的生理、年龄特征,本节课,教师着重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作主线,让他们主动来学习。

(1)教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通过说故事导入小乌鸦的出现,揭示本课内容;

(2)在学唱后,给孩子们讲乌鸦反哺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3)器乐教学的加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更好的演唱歌曲。可以说,本节课环环紧扣,动静交替,学生们一直兴趣高涨,其乐融融参与其中,轻轻松松的完成教学任务。也切实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注重科学知识的有机渗透。

我个人一直认为,一节音乐课,不应该仅仅满足于歌曲的学习,也应该重视学科整合与相关科学知识的传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知识的积累。比如:在学会歌曲后,给学生们讲解了著名的“乌鸦反哺”的故事,学生们睁大眼睛,静静的听着,这种讲解,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加深了学生们对歌曲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化了本节课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主题,达到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孝顺父母的德育渗透目的。

音乐评课稿 篇18

听了陈欣老师的这节示范课,让我受益匪浅。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着别的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节课充分渗透了音乐课改的教学理念,那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性发展,承认个别差异,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与地理等学科的整合。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有感情的老师面对有感情的.学生。下面具体谈谈我的看法:

一、教师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读,为本节课制定了比较恰当、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首先从学段划分来看,三年级是第二学段的第一个年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再从三维目标来看,音乐教育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首位,是因为音乐教育本身是通过熏陶、感染、净化、顿悟等来体现,音乐教育要把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放在第一位。很显然,陈老师对这些了然于心,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自始至终把学生的情感放在主要位置,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组织教学,所有的音乐活动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而精心设计。

二、以情景为主线,体现音乐性。教学过程充分体现音乐语言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的听、唱、活动等都以音乐为主。例如:活动前,用音乐师生问好;活动中,教唱、游戏、创作等都以音乐形式为主;活动后,以音乐结束全课。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体验,这样就将歌曲的教学、游戏、创作等活动结合为一个整体,既使课堂更加完整,又增强了音乐性。

三、教学环节衔接自如。教师注重挖掘教材的旋律美、节奏美,使课堂教学流畅自如,这与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分不开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过渡不留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完整性。

四、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节课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关系,教师给了学生很多的展示机会,如集体唱、独唱、即兴演奏打击乐器等,每个学生既是表演者,又是欣赏者。通过这些活动教师点燃了学生的情感火花,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也体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教学原则。

五、教师善于营造良好的音乐氛围。比如:清晰悦耳的乐曲、优美地电子琴弹唱、教师激励性的语言、艺术化的多媒体课件等都有助于学生徜徉于音乐世界之中,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六、因材施教。陈老师能根据农村孩子音乐底子薄这一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不懂的地方,用恰当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感知,用灵活的技巧教给学生歌唱方法。这些都为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保证也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七、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教学效率高。作为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关键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本节课中,教师准确的弹奏、动情的范唱、生动的讲解、简练的语言、自然大方的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良好的音乐素养。

音乐评课稿 篇19

吴老师的《小星星变奏曲》一课是一节集歌唱、表演、知识、娱乐于一体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鼓励全体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并通过有趣的音乐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让学生自主参与音乐活动的目的。

这一课我认为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教师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积极的学习。教师创设情景,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参与表现形式来体验音乐情感,比如说:“给星星找房子,”、“以不同的方法来唱”、“模仿动作”等等这些活动都符合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在快乐中感知了音乐。在导入时,教师用星星引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符,让学生的小脑筋来参与音乐活动,抓住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自然而然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大部分学生都掌握了各个音符。

吴老师通过学情分析,了解到小朋友们在大班曾学过这一首的一部分,因此在教这首歌时,吴老师先用学生熟知的歌曲来引入,并引导学生运用“害羞,调皮”的方法来演唱,然后再使用简笔画来教授第二段,让学生通过较熟知的知识来学习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的语言非常生动,此时此刻她就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孩子们也自然而然被她所吸引,愿意去听去唱,效果很不错。

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而吴老师这点做的很好,在教学中她能够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和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了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并合理地利用了教学资源来吸引小朋友,使他们的.兴趣高涨?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上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唱《闪烁的小星》,但在复习导入花的时间过去长。

2、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可以让学生个别展示表演等。这样,这节音乐课就能显得更加完美了。

音乐评课稿 篇20

《森林狂想曲》是一首纯音乐的乐曲,一听到马上就能够使人感受到森林里的气息,鸟声、蛙声、溪流声……很好听,而幼儿同样也能够轻易地感受的到。活动中对于动物角色及乐器的选择,也是非常形象与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乐器“圆舞板”无论是外形还是声音的特质,幼儿都自然而然的能想到青蛙,而铃鼓敲响的一霎那和孔雀开屏的动作都很相似。所以,无论是音乐素材本身、还是乐器的选择,这些外部因素都为顺利开展活动打好基础。从中说明教师的选材非常适宜大班的幼儿。整个音乐分了三段进行,第一段学习小青蛙的唱歌的节奏,第二段学习小鸭子跳舞的节奏,第三段学习孔雀开屏的节奏。利用音乐中听起来比较明显的小动物的叫声和相对比较好表现的动物来贯穿整个活动,感到非常的和谐与完美。

整个教学活动主要通过简单有趣的图谱这条主线,让幼儿感知乐曲的基本节奏,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幼儿对乐器演奏的兴趣。音乐分为三步走:熟悉节奏、乐器轮奏、以及最后的大合奏。对幼儿来说,在第一环节幼儿掌握了用拍手熟悉乐曲的节奏后;第二环节只是用乐器替代拍手,进行轮奏;最后环节乐器大合奏,对幼儿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需要幼儿动用所有五官高度集中注意进行演奏,耳朵听音乐,眼睛看图谱,手还要演奏乐器。教学中执教老师没有很好的把“打击乐关键经验”实施好,只是“蜻蜓点水”匆匆而过,其实在欣赏环节中,幼儿根本没有感知和熟悉好乐曲的节奏,到最后是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演奏完毕。在音乐与乐器匹配中,老师对于幼儿的匹配还是给予否定,在演奏中教师还是拿出事先自己匹配好的图谱给幼儿演奏。又回归于以前的教学模式。

建议:

1、在班中建立打击乐的`常规:如要事先让幼儿熟悉打击乐乐器的拿与放的正确方法及乐器的使用方法(敲与停)。

2、在音乐与乐器匹配时,教师要尝试在幼儿的选择乐器中提醒幼儿朝着自己的目标出发进行匹配,而不是单单地拿出自己的图谱进行演奏。

3、课前多让幼儿接触更多的打击乐乐器,提高他们的知识经验。

音乐评课稿 篇21

前几天,教师发展中心开展了音乐观摩教学,有幸参加了这次听课,真是受益匪浅。邵xx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四年级的《小螺号》一课。在这节课上,我们看到邵xx老师有了一个全方位的提升。

邵xx老师这节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为核心,以激发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关注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整节课在互动、探究的愉快氛围中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依学生的年龄特性,以带学生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游玩引入新课,并以此为情境线索,贯穿始终。师播放《海浪》音效,引出大海。在出示大海边沙滩的美丽图片的同时,以故事的形式创设悬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走进音乐去感受体会音乐之美,整节课都在《小螺号》轻松、优美、愉悦的音乐中完成。

二、转承顺畅,衔接自然。

邵xx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环节衔接自然巧妙,如行云流水,于无痕处渐入佳境。学生随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地一步步进入音乐,兴味盎然地感受音乐之美,循序渐进地体会音乐之美。整节课浑然一体,完整流畅,从情境的创设到学生自主学唱再到小组合作表现歌曲,从新课引入到知识技能训练再到重难点的突破,环环相扣,自然恰切。每个环节既自成一节,又相互沟连,体现了春风化雨式的教育方式。

三、设问富于情趣,点拨恰到好处,突显教师主体性

在自主学习歌曲阶段,邵xx老师抓住歌曲的重点、难点,以富于情趣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尝试,去感受。对学生的发现和体验及时点拨引导纠正,并适时地进行示范,很好地解决了歌曲中的重点、难点。侯老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唱歌曲的过程中,采用了先听后唱,先感受后模仿的方式,先后运用听歌曲识节奏、学歌曲找感觉等方法,带领学生在模唱、填词唱、跟唱、示范唱、重点指导唱等多种演唱形式中感受乐曲的音乐美,形式美,旋律美,从而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歌曲的内涵,为下一环节的创编表现歌曲做了良好的铺垫。

四、分组创编表演,培养创新能力,突显学生主体性

邵xx老师充分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小组的形式自主表现歌曲。同学们利用平时所学,每组都选取了不同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小组内小组长带领大家,商量表现形式,分配角色,一起讨论如何创编动作,每一个同学都有任务,每一个都能自我表现,活动有序而生动,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使得这个环节成为本节课的“高潮”。

通过本次的观摩学习,我感受到了授课教师的独具匠心、周密细致,她的每堂课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供我借鉴,也有许多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有了这次的观摩听课,我对今后音乐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更加明确地认识和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其中的精华,在一次次的学习、实践、体悟中,逐步地提高和完善自己的音乐教学,使自己不断地去完善教学,争取出色的完成好每一节音乐课!

音乐评课稿 篇22

听了《小乌鸦爱妈妈》这节音乐录像课之后,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个性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新。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非常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以外是我对本节课的简单评议:

一、以故事为载体,充分体现课堂音乐性。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成功地运用了音乐语言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引入音乐活动前,用音乐进行师生问好;在活动中以音乐为主,穿插律动音乐、游戏音乐及创编音乐的背景音乐等;活动末尾,以《世上只有妈妈好》作结,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中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课堂结构设计新颖、衔接巧妙

三、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

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本课教师将乌鸦妈妈出去为小乌鸦们找虫吃……到乌鸦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们找虫子喂妈妈的故事情节先后顺序贯穿始终。构思新颖,衔接自然,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四、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五、教师基本功扎实,课堂效率高。

六、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

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

音乐评课稿 篇23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学音乐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几位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音乐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中学音乐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四位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中学音乐活动经验。四位老师的课中,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音乐评课稿 篇24

《印度音乐》这节课是高中音乐教材亚非音乐神韵第十节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的内容。这个章节里欣赏的内容有蒙古的呼麦《四岁的红鬃马》、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印度音乐《欢迎》、阿塞拜疆民间音乐《巴雅提木卡姆》。

我评述的这节课是卢老师来我们高级中学试教的一节课,在教学中卢玲老师通过自己的筛选重新组织的让学生了解印度音乐为主线,课的环节通过视频的展示逐步引导学生进入到印度音乐的学习中。

教学的切入点清晰准确,由浅入深、环环相衔的.为学生展开了一场视听盛宴。教学主体在潜移默化中了解了乐曲《欢迎》的节奏体系。了解了印度音乐旋律的变化特点。教学中听、看、讲、练结合,多通道的展开教学步骤。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初步形成了对印度音乐特点的认知。

这节课一改以往音乐公开课的“热闹,喧嚣”的气氛特点,至始至终充满理性、优雅的感觉,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埋下进一步学习了解印度音乐的种子。

音乐评课稿 篇25

这是一首曲风欢快、节奏分明的民族乐曲。选材上适合大班的年龄特点,从活动中叶可以看出孩子非常的喜欢,教师始终以宽松、幽默的氛围来引领孩子们走进音乐世界、感受音乐世界和表现音乐世界。整个活动教师完全站在幼儿的角度来设计,注重孩子们的情感世界,这也使孩子们从头到尾都能非常积极主动玩、主动地参与活动,符合玩中学的理念。而且这位老师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主动参与,参与的情绪高涨、精神饱满,能较好地体现了师生互动的场面,体验到了教学活动带来的成功与愉悦。

首先,活动目标的制定从孩子角度出发,包含了情感、态度、能力三个目标,符合大班的年龄特点,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非常的适宜,而其在活动中始终围绕目标进行的,重难点突出。

其次,在活动中教师突破重难点运用了各种策略,使环节层层递进,在有效的师生互动中孩子进行突破。有效的支架搭建体现了孩子的主动参与,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我怎么跳,你们这么跳。整个活动中非常充分体现孩子的`自主学习,因为教师的图谱支架帮助理解了曲调、舞蹈动作和前后顺序。难点前置,顺利帮助孩子掌握学习舞蹈的困难。激发了师生互动的兴趣。还有,手腕花这个教具的运用为下面生生互动中,双圈舞中转身方式上的难点很巧妙的解决了。

整个活动中教师的教太也非常的亲切,语言精练,每个环节的要求到位,能根据现场的教学及时的扑捉到幼儿的信息进行小结和反应。只是建议在活动中能多几遍教师与幼儿的合作。

音乐评课稿 篇26

听了叶老师的《灰姑娘》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分布就更好了。都说要以学生为本,学生老师如果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去下功夫就能在课堂上顾到全体学生了。

二、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听了叶协老师的《灰姑娘》这节音乐课后,让我受益匪浅。这节课充分渗透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她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个性及教学特色,充分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就对该课进行简单评议:

一、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但是教师如果能在教材的选择和处理上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分布就更好了。都说要以学生为本,学生老师如果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去下功夫就能在课堂上顾到全体学生了。

二、学生自主创编,其乐无穷。

一节课是否精彩,除了看教师的`教,还得看学生的学。本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于音乐世界。例如:本课的高潮就在创编活动这一环节。“高潮”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毕彩乐段”,此时是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浓厚,积极性最易发挥的时刻。教师就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多一点自由给学生,分组创编并展示,让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教师只稍加点拨、指导而已。

三、教师基本功扎实。

作为一个音乐教师,音乐基本功是很重要的因素,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就谈不上一节成功的音乐课。在这堂音乐课中,无论是教师的弹,还是教师的唱;无论是教师的表演,还是教师的语言、教态,都显示了一个音乐教师扎实的音乐素养。正是因为有了过硬的基本功,学生才能很快进入状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出色地完成好这堂音乐课。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也有一些教学环节上的教学方法值得去探讨。例如:教材处理不当,目标过高,分层不明显等等。

音乐评课稿 篇27

4月8日下午我们集团校艺术组又举行第二次教研活动,这次我们前往娄桥校区,有倪爱双老师执教。

《可爱的小象》是一首傣家风格的歌曲,以傣族吉祥物“象”为主题,创作了由四个乐句构成的结构规整的一段体的儿童歌曲。旋律柔美流畅,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格特点。

活动中,让我颇为疑惑的是针对艺术类学校该如何进行常规音乐学科的教学,只因为他们有着“艺术”这顶小帽扣着,所以给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与我们普通班级有所区别。因此对于这堂的音乐活动我们有着不一样的观点。首先值得大家肯定的:倪老师课前准备很充分,对教材也进行有效解读,上课时也充满激情,乐此不疲地带领着孩子们游戏。

课堂上,倪老师从一开始聆听歌曲时,她就先从歌词入手,对歌词进行理解分析而不是从音乐本身能给我们带来的音乐感受入手。如歌曲唱了什么?歌曲中小象有什么特别之处等。其次,针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在学唱歌曲中,对音乐知识点的掌握和落实有一定程度的拔高,如节奏后十六分音符,及低音6和低音5等掌握等,这在普通班级是无需掌握和落实的再次,在整个音乐活动过程中,学生还没真正体验歌曲的'音乐特点,在表演时总是未能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导致师生反复的律动,歌唱的美感还没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课后,我们就针对艺术学校,对综合课"的教学目标设定有所差异,他们侧重知识点的教学和掌握,这也许是我们这次活动疑惑的焦点。

音乐评课稿 篇28

周四,叶慧老师的这堂《春晓》,主要是欣赏不同版本的《春晓》,表演《春晓》和《小雨沙沙》这两首歌曲。通过这次的学习,对我来说真是受益匪浅。有太多太多的感触想抒发。因此,我想在这篇文章当中再次回味这一堂回味无穷的课。

首先,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叶老师在平时教学当中就特别注重柯尔文手势和合唱。在课前的发声练习中,我便开始为之钦佩。在课中,叶老师又将合唱很好地运用起来,让孩子们用自己的声音去描绘和感受春天。听到孩子们快乐轻松地描绘出美丽而又真实的春天,我也就沉醉了醒来后,我感觉到自己是多么的逊色。

其次,教态及语言室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好的教态给给生以美感,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艺术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审美意识的培养。陈请老师的“孩子们”和轻柔的声调,不快不慢的语言节奏好像春天里面面的细雨滋润这万物,和谐、优美、和饱满。

最后,叶老师在课堂中弹的伴奏是清晰,不花哨的。可以边弹钢琴边对学生提出演唱技术要求,这也是要一定的技术的'。

针对叶老师这么朴实,真实的课堂。我开始了自己的反思:我的课堂从来都是固定的导入,学唱和表演。若是公开课则会挖空心思加入许多花哨不真实的元素使课堂变得丰富。但真正成功的课堂并不是靠这些去落实的。正像叶老师一样即便是拿着教学光盘都能够把课上得那么惟妙惟肖。其实学生需要的是像叶老师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慢慢去了解和掌握音乐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常规课才是成功的。

总之,像我这样的新教师在这堂课中收获许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