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王国课后反思和教后感范文

来源:范文网 2.9W

屠格涅夫有“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之称,在他整个创作生涯中,小说创作占领着重要的位置。而语文课本中《蔚蓝的王国》是屠格涅夫晚年的一篇散文诗,通篇展开想象,描写了种种美好的景物和快乐的人们,充溢着激情。由于散文诗本身比较含蓄,所以在教学设计时并不要求七年级的同学深入探讨文章的主旨,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品味优美的语言上,通过反复地诵读体会语言的魅力。整堂课上下来,我觉得整体效果比较好,下面就谈谈我在备课、上课过程中的两点体会。

蔚蓝的王国课后反思和教后感范文

  第一,课前准备一定要充分。

还记得若干年前,听到邹燕老师谈备课,她说备一节课要花好几个小时去搜集相关资料。当时的我,并没有太深刻的认识。随着教学经验的逐步积累,我越来越体会到备课的重要性。《蔚蓝的王国》正好是新秀课堂考核中的篇目,所以之前我们语文组的老师就搜集了很多资料。在备课过程中,这些资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比如,导入部分,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屠格涅夫,很陌生,所以想给大家介绍一下。但单一的介绍也只是流于形式,效果并不好。所以,当看到资料里有一首概括了屠格涅夫生平的精悍的散文诗时,我就决定用它作为我的课堂导入。事先让同学们回去搜集屠格涅夫的资料,课堂的导入就是根据小诗猜一下是谁,并且要说出理由。这样,既能让学生知道屠格涅夫的生平,又和《蔚蓝的王国》这篇散文诗的风格保持一致。

在学生听读课文时,为了让他们更直观地感受到屠格涅夫创作的“蔚蓝的'王国”——一个充满美好、浪漫的王国。我也从网上找了几幅契合的图画,加上配乐,效果就显示出来了。但有些小遗憾,鼠标失灵导致我朗读时语速过快,再加上配合的同学稍显紧张,所以没有前面两次试上时效果好。

第二,一定要重视集体的量。

其实,课前准备时已经体现了这一点。但给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在评课环节中。我的主要课堂环节“走进王国”中分了“三读”:一听读,说说“我”在蔚蓝的王国中有哪些奇遇;二读,摘录文中具有表现力的词语模仿续写诗歌;三读,品读最欢的一句句子。几次试上下来都觉得“二读”环节耗时较多,效果没有预期中的好。原以为从文中找词语、句子,还给了事例,学生模仿起来不会太困难,但毕竟要“写诗”,对于初一学生来说要求很高。之前,和孙老师交流时,也感觉不是太顺畅,但没有想出较好的解决方法。正式上的时候,也正是这一块消耗了时间,导致后面比较匆忙。评课时,我们语文组老师就这一问题,提出了疑惑。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认为既然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感知课文的同时能注意到散文诗的语言,那要求可以再放低,以“填空”的形式将诗歌补充完整,这样一来既达到了我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的难度,保证了后面环节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圣人的金玉良言又一次再实践中得到了证实。

因为在课堂设计环节中,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说、多思考,尽可能多地参与到课堂环节中,所以课堂反映出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涨。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