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幸福是什么》评课稿

来源:范文网 1.59W

四年级上册语文《幸福是什么》评课稿1

一、突破了陈旧的作文教学观念

四年级上册语文《幸福是什么》评课稿

从这节课来看,导致学生害怕写作文的枷锁少了,或者说没有了,老师对学生没有过高的期望,也省掉了传统的讲方法、说套路、传技巧,一切从学生自身的生活实际出发,就像刘亦农老师说的,找到了学生对生活的感受点,用毛老师的话说,根据学生的年龄的特征,选择与之想适应的习作内容,这与“以人为本,尊重主体,张扬个性”的现代教育理念紧密联系起来了。

二、在作文指导上的突破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毛老师的现身说法,拉近了师生的距离,点燃了学生的写作激情。其中,毛老师利用图片、激励的语言、作品的欣赏、怀旧的音乐来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写作情绪。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发,在赋予美感的生动形象的情境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回忆。

三、目标的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拘一格,形式灵活,让学生各有所得。这节课从练句到练段,从练段到写篇,情理交融的过程中,为学生写好各种体裁的文章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储备好了感激的情怀,还有写作的内容。

四、教师评价的突破

毛老师的评价言简意赅,整堂课,毛老师就是一个热心的读者,一个热情的赞美者,一个高明的参谋。

作文教学强调“在笑声中思考,在轻松中表达,在体验中明理,在交流中提高”,毛老师全做到了,这是一节很成功的话题作文课。

值得探讨的一点是,最后一组图片的出现,让在场的所有师生感到震撼,对“幸福”的理解也感到很沉重,而之前学生所感受的“幸福”只停留在他们自己的身上或周边的人和事上,此时借助这组图片,来拓宽学生对“幸福”的内涵的延伸有无必要?

四年级上册语文《幸福是什么》评课稿2

昨天上午第二节课听了四年级占老师的一节公开课《幸福是什么》,回顾整个教学过程,略作梳理,现将我个人对整堂课的评议意见综述如下:

一、教学目标明确。

本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结合实际向别人传递幸福的感受,从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来看,都是紧紧围绕这三个目标展开的,既符合教材实际又符合学生实际,为教学环节的展开明确了主线,并且能够贯穿始终。

二、处理教材娴熟。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重点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向别人传递幸福的感受,从教师对这两个方面的把握来看,处理还是比较到位的,既把握了重点,又分散了难点,在度的把握上比较恰当。

三、教学流程清晰。

从整堂课的教学过程来看,老师设计的思路很清晰,从揭题——粗读——精读——分析——理解——交流分享,整堂课的结构安排合理、紧凑,循序渐进,有条不紊。如果结合课文内容来剖析老师的流程设计,实际上就是按照“寻找幸福——认识幸福——理解幸福”这样一个主线,一步步深入的。

四、教学方法多样。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开火车读课文,结合实际谈对幸福的理解,课本剧的表演、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等方式纵贯课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最后给同学们献上一首深情款款的歌曲《幸福在哪里》,更是把整堂课推向了高潮。这样一些教学方法、手段的选用,既继承了传统,又融入了新理念,凸现了老师的创新意识。

五、教学基本功扎实。

板书工整,字迹优美,高度提炼了课文内容,让人一目了然;教态大方、自然,亲近学生,能深入到学生中间,用微笑用眼神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也能变得更从容,更自如;语言得体,起到了赏识和鼓励的作用,与平和的教态交相辉映,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舒缓了紧张的学习氛围。

六、教学效果良好。

整堂课的教学效率还是比较高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所收获和提高,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结合幸福一词表达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基本做到了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的学习负担比较合理。

当然,不管一堂怎样精彩的课,总会有一些这样那样的瑕疵,那么也结合我个人一些肤浅的看法和观点,对本堂课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探讨,不到之处,还望老师原谅。我想说的是三个“不”,第一个“不”是不全,就是说整堂课上对学生的能力训练不全面,老师缺乏一个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去主动探究,具体结合到这一课就是说怎样让学生从这三个孩子所做的一些事情上(包括十年前,十年后),来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来理解他们对“幸福”的探对和追求,从而让学生能够深刻地理解文中的那句话“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义务,要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进一步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流畅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是一个探究、理解、表达能力的训练问题。

第二个“不”是不深。对文本内涵挖掘不深,导致学生内心的情感没有与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实现对接,没有撞出激情的火花。记得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张国澜曾说过,"语文教学要触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灵魂”,我想这是对三维目标中情

感目标的一个很重要的诠释,具体到本堂课,实际上就有一个“幸福”这一情感升华的问题,本文中的幸福不是狭义的,但同时又是主要侧重了“奉献”的幸福和“为他人着想”才幸福的一面,事实上有一个学生已经触及到了这一点,他说到了“别人幸福,我就幸福”这个观点,但老师没有很好地捕捉到这一点,没有去延伸和展开,错过了情感升华的时机。

第三个“不”是不活,主要就是指整堂课的课堂气氛和学生的整体表现不够活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实际这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应该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因为他在我们在座的所有老师的课堂中都存在,我想激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像沉在水底一样的思维活跃起来,实际跟我前面提到的两个方面息息相关,那就是如何通过老师的巧妙安排,适当穿插,合理引导,让学生的能力训练贯穿整个课堂,如何让学生的情感深入到文本之中,真正触动他们内心深处的灵魂,让他们自觉地活起来,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教研活动中真正落实的问题。

总之,詹老师的这堂课,充分展现了他个人的教学艺术,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也希望借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契机,使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有收获,都能把自己的教学基本功锤炼得更加扎实。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