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满分作文集锦四篇

来源:范文网 1.38W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满分作文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推荐】满分作文集锦四篇

满分作文 篇1

有这样一群聪明的猴子,它们为晚上吃的栗子是四颗而早上却只有三颗而气忿,于是主人一狠心,一跺脚,说:“以后给你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猴儿们心里却乐开了花。

自以为聪明的猴子们哪里知道,早上多出的那颗栗子,是从晚上那四颗中“挪”出来的,它们连半颗栗子都没多得到。

坐在考场中,我不由想到了减负中的我们,多少和这群猴子有点相像吧?

我们曾经叫嚷着一天十二个小时在校学习的生活太苦太累。于是,终于有一天,我们的在校时间被压缩到八个小时。大家都拍手叫好。然而,渐渐地,比傻猴子聪明的我们发现了:“负”并没有凭空消失,它只是被偷偷转移到了家里。一张张的卷子,一本本的习题……我们在家里度过了一节又一节“大练习”“晚自习”。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很简单。就像那个故事中,栗子的总数没有变少一样,我们的考试制度、选拔人才的方法没有变,那么我们注定要付出和没有减负的上届、上上届……学生们一样的努力,才能跨过高考这座独木桥。

或许有人会问:“栗子的总数真的只能是七颗了吗?”唉,主人毕竟太穷了,他只有买七颗栗子的能力,不过,小猴子是他的宠物,无论如何他会想办法买更多的栗子。毕竟,减负是国家在教育方面一个崭新的举措,作为一个新事物,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国情的`发展中国家,它还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困难。从某种角度看,我们的减负,似乎就成了国家的增负。

现在,我们中的许多人心头压着的都是“高考”这块大石头。如何减轻这种“升学”的心理负担?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能更轻松地升上大学?这毕竟是国家发展的问题,我自然不能多言。

然而任何一个民族都不会忽视对下代的培养,更何况我们走过了五千年沧桑的中华民族!我相信,随着各方面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减负”一定会冲破各种阻力,达到一种真正的“减负”,决不会任由“朝三暮四”的把戏上演下去。

那么,在这种过渡时期,聪明的小猴子们为了不饿肚子,就该学会自己找栗子吃,不要满足于“朝三暮四”的把戏;聪明的我们也要把握自己,调整好心态,驾驶自己生命的小舟,去寻找一条有着适合自己风帆风向的海道,驶向胜利的彼岸。大海是辽阔无边的,我们知道,这样的路不会只有一条,何必非要醉享“朝三暮四”的虚妄?

未来的某一天,当我们看到十几岁的孩子们在阳光下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时,我们的脸上也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他们不再是沉醉于“朝三暮四”的傻猴子,因为主人给了他们更多的栗子,他们是真正幸福的“小猴子”。

满分作文 篇2

者点水无多,一官已留清白去;

此间尘不染,何人更踏软红来。

——题记

站在清官亭的面前,我仰望着这斑驳的匾牌,这由“三多塘”改写成的'“清官亭”,一湾碧水萦绕于亭傍,正如明镜藏卧于身下,让人不敢藏“奸”,俯仰之间更能让人“正形” “正气” “正心”。天地之浩然正气盈满乾坤。但看那船房檐上,轻描梅竹之姿。翘角飞梁,写尽鱼水之情。近水楼台,含一湾秋月,轻风拂柳,点缀几许民家烟云,几许龙泉清流,始注不腐之水;点点桃红映染,乃为百姓之生存。让人铅华尽涤,立身正人。

想当年,陕西三原举人王禹甸乃恩安县之小令,却能悲民生之苦难,济世人而同舟,携幼孺而兴土木,令甫下,民争之,阅五月而池成。成就这泽国仙乡,润泽于万民,题匾与“三多”而自励,不与功而居民之上,多省己过而蔽民其荫,常与此曰“乃为官之道也”!

此乃官之道乎?天下使吏万千,而凝望广袤之国土,能誉与“清官亭”者几人?其亭虽小,其义永恒。思王禹甸临别之时,乡民必定夹岸相送,掩涕流而别清廉,感乡梓免涸鲋之伤而聚民之心。念其德润万物而盈荷芬芳,恩泽乡众,其民又岂能忘乎!饮水思源,泪眼别离之际,但将其魂注入“三多塘”之中,且立亭而更名为“清官亭”。

官何其清也,民何其善也。而古今官者多指 “民心不古”,或是“乡野刁民”。岂不知,民心之向背始因官之言行。官清而民善,官腐而民判,其言必逆也。东汉有悬鱼太守羊续留芳名于百代,袁律修历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而成就“五代清郎”之名。其身已化尘土,其名永刻人心。五代赵在礼贪婪峻刻、残民以逞,得“墨吏”一词而传世,耻乡野而痛心。芳香之事千年记,遗臭之人万古闻。民之风气,虽寄望于教化,更师从于普仁德而润民恩。每感伤国之历浩劫而浴火,经屈辱而展雄心,与法典而治世,振朝纲而驱蝇,降江河之甘露而滋万物。赖何国人遗疴难治,多有截其流而饱私欲,窃雨露而盈官声。至使民望春风而陷寒窑,求甘露而遭严冰。望上游,江河浩瀚,涛声阵阵;渴下域,饮泉如丝,涓涓无声。国之大唉!纵有万丈法袍而难蔽关节之菌虫。逢其环节之处,多滋生蛆蝇,办事与利,用人与亲。有志者叩问苍天无路,巧利者行走山河而驾轻。幸当今天下长剑挥舞,光耀天地而生正气,劈豺犬于大道,斩虎狼与恶林,慑贪墨而露其原形。畅江河而润苍生,开言路而汇群英,此之天下幸矣,苍生幸矣!

当政者树清风如朗月,谏忠言而得以惠民,成就华夏之盛世,还太平于众生,扬国威于天地,拒强寇于国门。使民有余耕,老有所靠,抚病危而医盛。试笑天下贪墨之辈,岂不知,“墨”辈 “狼”君若能立于该亭之下,脸必如炙,身必如受针,其魂不能容于故里,其骸难长清青。

登斯亭楼,含泪仰望古人,迎长空于朝霞,笑红尘而人轻,感天地之浩然,问世间民心如称!思亭联之妙哉,笑去官如水,留“清白”之形。警来者踏软红之时而当存畏惧,当效去者之言行!

人生万日,如白驹过隙,立天地者乃“丈夫”,守清廉而不亏其心,俯看繁星能昭日月,笑卧九泉德感十君!

问己立于亭下之心?我心如见瀚海,仰古人如鉴,激思绪似浪拍惊魂!愿天地合而其亭不倒,日无光而其魂生辉。铸国之“官”魂。愿天下之“官”能“溶”亭于心!

敬而仰止,聊与寄情!

满分作文 篇3

曾经有人在街边铺了白布来卖荷,一朵朵粉嫩娇滴,走近点,便嗅到了似清水般的香。我左右看着都是喜爱,可徘徊良久,终还是放弃离开。总觉那荷少了点什么。幸好最终明白,缺了一池的淤泥,少了这池淤泥,荷便不再是荷。

圆明园与未名湖的荷,我也算是见过的。一池的荷叶真就如张绿毯,柔柔的铺于石岸之中,那些伸出挺直的荷花便开的如火如荼。那是一种语言无法描绘的震撼,即便歌咏荷花的明诗珍文已多的数不胜数,我的心也还是长久的激动着。

朋友是爱荷的文雅之士。终因难以割舍而摘下一朵,捧在手里,兴奋得不知所措。我接过那只如箫碧杆,心中不免一阵欢喜一阵忧郁。

脸靠近荷,便觉一阵水气氤氲的淡雅之香缓缓围了上来,凉沁沁的。脑海中也忽的闪现出那些美文绝句来,浮躁的心顿时归于平静,人也雅致些许,说话也文绉绉的了。

过的人手多了,这荷便迅速颓败,瘫软无力。先前的清凉早是散了,连香味也俗了。朋友不免一阵失望。这高傲的灵魂,不甘于接近赞美,不甘于持手把玩,愤世之情,颓的迅速,惨烈不留余地。

正因如此,赞美它的人太多。且不说周敦熙的《爱莲说》,也不比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更不比萧绎的《采莲赋》,单品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

一场冷雨,一杯浊酒,一池残荷,一颗破碎的心,它们构成了最美的画面,最凄凉的风景。

一池的残荷,是需要一颗心去惋惜的,是需要一场雨去衬托的.。不管它是否还娇艳欲滴,还是残枝枯更,它都是美的,都是让人为之动容的。

因为它是荷----中国诗人的荷,华夏文明的荷。

这池中国人的荷,不管含苞,不管绽放,不管凋零,它都被中国的诗人偏心的喜爱着、恋着。因为它的内在就是美与雅,柔与软,刚与坚。因为爱着它的内在,所以恋上了它的春夏秋冬。

我不敢说自己是文人骚客,但当见着这池荷,还是有太多的感慨无以言表。想写点什么,却也提笔辞穷。

荷文化,也正起于这里,起于这份感动。荷文化就如同儒家大成与道法一般,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学它的高傲,学它的伟岸,学它的决绝,学它的典雅,学它的中通外直,学它的不蔓不枝。

几千年了,歌咏它的人实在太多,但仍是道不清说不明它的好、它的德。因为它的深藏不露,因为它的变幻无端,因为它的难以接近。它成了一个谜,一个探清了又迷惑的谜。

读了荷,读到了荷文化,读到了华夏的脉搏。

满分作文 篇4

一、东坡的明月

浪淘沙

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履履难重。

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

这首词是我特意写给贬谪之后的苏轼的,东坡的一生极尽坎坷:爱情的曲折,仕途的偃蹇,政治旋涡的挣扎,满腹冤屈的难鸣。

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一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官运亨通,济世为民。但是,东坡知道,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放达的苏东坡。

于是,他将功名利禄换了“竹杖芒鞋”,他在缺月挂疏桐之夜,唱“大江东去”,感“人生到处之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淡泊,他不为“蝇头微利,蜗角虚名”触动,只愿“沧海寄余生”。

认识自我的苏东坡,从政治的窄门中从容地走出来,他虽与众人所望有悖,却让我们看穿了一个豪放,淡泊,豁达,开明的苏大学士——一代文豪。

认识自我就是东坡的明月,照耀他走进了东去的历史长河。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

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洲,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的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