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公开课作文三篇

来源:范文网 2.6W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开课作文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热门】公开课作文三篇

公开课作文 篇1

“请同学们向大臣至圣先师孔老夫子行三鞠躬礼。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咦?你听,是谁在喊礼呢?哦!原来是正在给五年(2)班同学上国学公开课的张堂益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向挂在黑板左侧的孔老夫子像行礼呢!

在场的不止有同学们和张老师,还有学校的一些中学部老师也来到了我们班听课,这样的阵势我可是头一回遇见,我的心里不由得紧张起来。

开始上课了。张老师把我们全班35个同学分成了七个小组,分别以“宋、楚、秦、鲁、吴、齐、燕”七个国家命名,看着桌子上放着的“春秋七雄”桌牌,我仿佛穿越到了孔子生活的时代。我所在的小组是“宋”国,而我这个小组长暂时成为了宋国的君王。

在这次国学公开课上,老师带领我们朗诵了《论语》课本里“述而第七”的第三十章:“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熟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张老师似乎知道我们短话有许多不解的问题,便让我们每个小组讨论后再提出三个问题。经过讨论后,我代表小组提问了:“周朝为什么会有这样‘同姓不婚’的礼制?巫马期是谁?为什么孔子明明被人指正了错误仍然觉得十分幸运呢?”张老师认真地听了每个小组提出的问题,在接下来的讲解里他为我们一一作答。

“昭公知礼乎?”这句话是陈司败问孔子的,昭公指鲁国的君王鲁昭公。陈司败为什么要问孔子鲁昭公知礼乎呢?原来鲁昭公娶了一位与他同姓的女子。在当时的周朝,有“同姓不婚”这样的礼制。所以鲁昭公在这一点上是违反了当时的礼制的。可孔子为什么还回答“知礼”呢?

张老师为了解答我们心中的疑问,讲了两个故事——《弃老遗筐》和《诸葛子瑜之驴》。《诸葛子瑜之驴》这个故事的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诸葛恪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字子瑜)的长子。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面孔狭长像驴的面孔。一天,孙权召集大臣们,差人牵一头驴来,在驴的`脸上挂一个长标签,写上:诸葛子瑜。大臣们看了立即议论纷纷,有的甚至哈哈大笑。诸葛恪虽然生气,但他小小年纪怎能违抗君王呢?他灵机一动,跪下来说:“请求给我一支笔”。诸葛恪拿到笔后在“诸葛子瑜”四字后面接下去写了:“之驴”两个字。于是孙权就把这头驴赐给了诸葛恪。诸葛恪用他的聪明才智把窘迫变成了赏赐。张老师告诉我们孔子的回答正如故事中的诸葛子瑜一样是“为尊者讳”。古圣先贤闻己过喜而改过自新;闻尊者过则想办法委婉劝谏。通过“弃老遗筐”和“诸葛子瑜”的生动故事,加深了“忠告而善道之”的理解。

这次国学公开课,不仅非常有趣,还让我们学会了“为尊者讳”的道理。

公开课作文 篇2

我们班艺术课学的乐器是陶笛。今天,我们班就上了一场陶笛公开课。

在上课之前,我们跳《拍手歌》,大家都跳得非常热情。28号像醉了一样摇来晃去;55号、53号(一对同桌)的动作特有创意;26号很活泼;我和我同桌大不相同:同桌扭来扭去,像在跳“扭秧歌”,而我却不知道做什么动作好看,身子只微微动。

《拍手歌》的音乐停了下来,同时大家也静下来了。接下来,老师为我们播放了陶笛曲《森林狂想曲》。大家以认真、投入的态度欣赏着音乐。音乐完后,我们举着手积极发言。

大家都很认真,可22号的手始终没停过(做小动作),27号一直做多余的搞笑动作。

在练习过程中,因为有人在滥“笛”充数,所以不是很整齐。开“火车”时,有有人没接上;那些没带陶笛的',在那无聊地打哈欠。丢咱班的面子。

也许,一节课可以滥“笛”充数,但是,你是不是好像失去了一丁点什么东西。

公开课作文 篇3

这个星期五,我们上了一节公开课,那时,是全校老师都来听的,上的内容是《“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下午2点40分,我们班排队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上课了,邵老师先问了几个问题:读熟课文,读准生字词;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问题一出来,我就赶紧先读了几遍课文,然后,再轻轻地在书本后面自己讲一讲课文的主要内容。邵老师在给我们看了一些生字词,让我们举手来读一读,许多人都举起了手,因为这些生字词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第一排俞清莹读时,把最后一个生字词读错了,还是我们帮她纠正了。邵老师说:“既然这些生字词难不倒你们,就完成课堂作业本第一大题。”结果,高婧把“批评”的“批”写成了言字旁。邵老师问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不知道结尾怎么说,先让别人说说,看看他们怎么说自己在仿照着说说。几个人说过后,邵老师说:“其实,课堂作业本第一大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改变顺序说一说。”我想了想:“可以这样排,先最后一句;然后第一句;再然后第二句;最后第三句。”……邵老师又问了许多问题,直到下课了,这篇课文还没学完。

今天这节公开课我真是开心,虽然老师只叫了我三次,但我也非常满足了!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