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究报告作文汇编九篇

来源:范文网 1.53W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研究报告作文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研究报告作文汇编九篇

研究报告作文 篇1

我校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选择“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实验课题。我作为校课题组成员,把“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一子课题作为研究内容。经过实践探索,总结出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 ,现将实施效果情况汇报如下:

一、问题的提出与课程特点分析

我选择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旨在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探索教与学的规律,构建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发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能力。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五步式的传统作文教学模式,面临严重挑战。教师滔滔不绝地指导,密密麻麻地批改,津津有味地讲评,似乎是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然而事与愿违,辛勤的劳动没有换来丰收的喜悦,有的甚至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结果,学生看见作文就发愁、焦急惶恐。作文时,离开自身实际,东拼西凑,以至不认为作文是交流思想的,而是应付老师的。在小学六年中,作文知识(审题、立意选材、开头、结尾)的灌输很多,写作练习的次数也很频繁,范文的阅读更是不计其数。至小学毕业时,真正能写好作文的没有几人。问题症结在于,被动的学习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没有让作文成为学生可随心所欲交流思想的工具,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虽偶有形式上的变化,终究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缺乏独创精神。教师主观设计,脱离学生的评讲,压抑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当前学校出现的一种新八股式的教学结构,导致能展示学生心灵与创造力的园地失去生机。实行教学改革,建立新型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经济的升温,要求教育的改革走在时代的前列。现代作文教学,要求保护、开发学生的想象资源,努力创设意境。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思维领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要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把现代教育手段引进课堂,用较小的时间、精力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看到被传统教育公认的三大基石:阅读、写作、计算,也在发生异变: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写作的方式开始以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文字的数字化使计算机从语言上升为文化。对于培养21世纪人才的教师来说,攻占教育的制高点,必须利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改进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文教学中不仅融入知识传授、技能指导,还有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发展。正如哈尔拉莫说的“教学的基础应当是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包括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认识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锻炼出实际技能和技巧,以及形成世界观并发展创造力和才能力。”根据时代的要求,及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课题组提出“建构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教学,解决了传统作文教学中的不足,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操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如何建立一套崭新的作文教学模式,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重要内容。

二、实验目标

课题目标:教师利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形成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这句话在承认教师在教学中“主导”作用同时,强调了教学活动不应由教师包揽一切,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体现,就无从谈起培养创造性人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把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帮助学生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学生素质的提高。用多媒体组合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拓宽知识面,增加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的强化与发展;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扩大教学规模:人机交互的互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等;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科技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的课堂教学,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启发学生思维、想象、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体现学生认知主体地位。

实验学科目标:利用媒体引导学生观察、联想,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由不愿写到愿意写。提高学生作文知识与写作修改能力,由能边听边想,抓住要点到能说一段话,到能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抓住重点,表达感情,能写条理清楚、内容简单的记叙文,到尝试电脑写作和调阅信息的能力。

三、实验设计

实验对象:五年级四班全体学生(男生33人

女生33人)

实验时间:19xx年9月~20xx年7月

19xx年9月-20xx年2月探索作文教学模式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2月作文教学模式形成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7月作文教学模式实施阶段

实验环境:

1.借用多媒体展示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与画面并存,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通过视听器官的协作运用,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2.电脑网络下的交互式教学。网络将大量超时空的感性材料提供给学生,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得到综合运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

四、教学资源的内容.特点

教学资源有三种:文本资源、电子信息资源、潜在资源

文本资源指教材及相关教学资料。电子信息资源指学校购买的电脑软件、vcd光盘、录像带及网络信息。潜在资源指挖掘学生的内在因素。

根据教学资源的来源,实验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课本是学生练习写作的最好范例。学生通过学习书中的语言,把这些好词、好句、好段储存在大脑中,充实写作素材的“仓库 "。同时吸取其中的长处,融进自己的习作中去,达到从学习到内化的过程。如:学习《鸟的天堂》一文,学生被书中优美的语言所吸引并自觉地在自己的习作中抓住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来描写,使文章生动得多。

2、在说话、写作训练课上,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敢说、敢想、敢评,培养独特的个性。如:教学写作《我爱家乡的**》。CAI课件"安庆揽胜",收录了大量的山水风光、文坛艺苑、名优特产等内容。此课件分五个部分介绍家乡:①宜城山水好风光②文坛艺苑数风流③闪烁历史的明星④声明远播名特产⑤古城新貌交响曲

3、在平时活动中,开展说写竞赛,向电台、报纸投稿,挖掘学生潜力,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调动学生习作的内驱力。利用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和习作兴趣。

五、模式特征分析

1、教学模式

“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作文教学模式”是以多媒体为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入手,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结合实际教学总结出“5+1”作文教学模式。

设计模式如下:

(1)激发兴趣: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来源于自身的求知欲望,通过情境创设,让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激发想象:想象是创造的源泉,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拓宽学生的视野。

(3)激发探索:教师利用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感性材料,提出观察要求。或让学生根据要求探索符合中心的材料,这是在激发学生想象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有序认知事物。

(4)激发尝试:学生在主动观察、探索的基础上,用通顺连贯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学生“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由说到写,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激发思维: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启发学生分析、综合、概括,促进思维纵深发展,再造想象,引导学生辨别优劣。

(6)协作学习:师生共同

讨论、评议,注重成果共享,相互促进,体现课堂民主,开拓思维空间。它贯穿于“五激发”始终。

2、教学设计:

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教学模式提出来以后,课题组决定在五年级进行教学试验。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这种教学模式的思想和要求,课堂教学设计是关键性的工作。从以下两个方面介绍。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写作《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例加以介绍。

(1)分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内容是语文第九册第6单元写作练习。根据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a.通过典型事例的描写,恰当表现人物的特点。b.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c.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写人的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写人的方法,教学难点是表现人物的特点。

(2)确定设计思想:

①引导学生热爱具有崇高品质的人。

②训练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表达能力。

③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利用录像、创设作文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电脑,进行个别作文指导及典型作文的评议修改。

④注意写作方法的总结和学生应用的指导。

教师首先通过例文提炼出写人的方法,接着通过观察反映学生身边生活的录像,然后总结强化,促进学生对这一方法的掌握和应用。

⑤利用协作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

通过学生讨论、评议启发学生想象,开拓思维空间,由同学想到家庭想到社会,从而掌握写人的方法。

(3)设计流程:

上例是凭借电教媒体,辅助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它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观察→片断→练习→文章写作→评议。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思维得到升华。

利用电脑网络教学写作《我爱家乡的××》:

(1)分析教学目标:这是第十一册第3单元的训练内容。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住重点写具体。②表达真情实感。③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④借助电脑,提高作文能力。

教学重点:是借助描写对象表达真实情感及修改文章的方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电脑观察写作、评改文章。

(2)确定教学思想:①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②指导学生观察、联想、思维。③借用网络的交互功能,提供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进行作文的评议修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首先,让学生浏览家乡的山水风景、文化特产等,从而了解家乡,接着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说给同学们听,在说的基础上借用电脑写作。然后凭借交互功能评议修改自己或同学的文章,提高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

(3)流程如下:

实施网络教学,人机交互,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更为自然,更能激发学生的主观思维。网络的使用,增大了教学容量,锻炼了学生调阅信息的能力。同时,它也促进学生探索求知领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求新求变。

六、效果测量及分析

1.评价体系的建立。

根据教学模式的要求,建立了三个指标:作文兴趣、作文知识、作文能力。

对于“作文兴趣”指学生的主观情感是否愿意投入到作文中去,是主动、积极思考,还是被动应付,包括“情感投入”、“作文态度”。

对于“作文知识”指学生的观察方式方法,审题确定中心,思维方法、遣词造句、谋篇方法。

对于“作文能力”指命题理解能力、观察事物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写作能力。

每个单项指标,都分优、良、中、差四个评价等级,90~10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中,59分以下为差。参照各个单项指标所占的权重,得出四个等级的得分范围。关于等级的划分见表1。

通过上述工作,建立起小学五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

小学五年级学生作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表1说明:

①“作文兴趣”中的“情感投入”指学生对作文“很感兴趣想写”、“感兴趣,愿意写”、“一般、无所谓”、“不感兴趣、不愿写”。“作文态度”指“很认真”、“认真”、“有时不认真”、“马虎”。它通过“调查问卷方式及平时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评分。

②“作文知识、作文能力”根据学生平时作文课的表现及作文卷面进行评分。

2.教学效果的分析

采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对学生进行作文能力的评价。这里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对一个班的学生实验前后进行作文能力评价,得到表2结果。

表2

“5+1”作文教学模式,它充分运用了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优化,具有教学信息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的超文本方式,人机交互的互动化,信息传输的网络化等优势。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利用情境、协作等学习环境元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由原来的单纯听讲,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局面,学生的心态由“要我写”而变为“我要写”。实施这种模式进行作文教学,学生的习作兴趣、作文能力、探索精神都有明显提高。

当然,实施“5+1”作文教学模式,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能力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模式组合教学,更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创造意识的发展。不可单一片面地采用某一选项,为教学而教学。只有当学生视作文为乐时,作文教学才会步入良性循环。

八、附件:课例录像、精彩片断、调查问卷、设计方案。

研究报告作文 篇2

谈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这句诗出自于《枫桥夜泊》,这句诗是其中前两句。作者是唐代的张继。本诗是作者张继上京考试,名落孙山后,心情沉重时写的。

原诗全文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意思是: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桥边。天空中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映着这清冷的江水。秋夜伴随着船中的作者,使他感到多么凄凉。

这是一首思乡的`诗。诗人一方面写了夜泊的所见、所闻,描绘枫桥夜景,抒发了旅途寂寞的愁情。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作者这种见解,不仅写出了自己的情感,还写出了风景,读后使人感到悲伤。

研究报告作文 篇3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评价一直是耗时费力但成效不大的难题。我们常见的情形是这样的:有的教师,尽职尽责,辛辛苦苦给学生们的作文左批右改,写上大段的评语,再给上分数或等级,学生或心存感动,认真拜读,或只关注成绩,之后,无论是评语、分数、等级,都渐抛脑后,教师的辛劳付之东流。有的教师因时间、精力等原因,对学生的习作只草草圈划一、二,给个成绩应付过去。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多少少成了语文教师不得已而为之,学生又从中获益甚少的一桩苦差事。其实,作文教学评价,不单纯是为了学生某次或某个阶段的习作给出一个终结性的结论,而是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再次习作的欲望,促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它始终是整个作文教学的一个中间环节或下一次习作的新起点。在作文评价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作用,“通过调动学生对评价过程的全面参与,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加强评价与教学相结合的过程,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①

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让充满活力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来促进作文教学的实效高效,从而达到用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来拓宽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写作动机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及思维品质,成为一个个有个性的主体,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能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使作文充满生命的活力。因此,我们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的课题。这个课题旨在以探索构建多元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体系,来引导学生在写作中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能在积极主动的自我评价与合作评价的过程中提升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以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促使作文教学具有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的依据:

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追求的是“常模”,即个体成绩在群体中的位置,以“指标+权重”的定量评价方式来衡量学生的习作情况,考查的是知识与技能,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学习情感态度与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这种评价的结果,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一部分成为成功者,另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成为失败者。从某种程度上讲,传统教育是失败者的教育,传统的作文教学评价往往成了淘汰学生的筛子,制造失败者的滑铁卢。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认为小学作文教学评价首先应是对小学作文教学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有“现代教育评价之父”之称的泰勒认为:“评价过程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实际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但教育目标本质上是指人的行为变化,因此,评价是一个确定行为发生实际变化的过程。”此后,这种观点得到了许多研究者的认可。其次是为小学作文教学活动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小学的作文评价活动必然是一个提供有效信息的过程,然后根据有关的信息及时进行反馈。以斯塔菲尔比姆为首的美国全国评价研究委员会认为:评价是一种确定、获取及提供叙述性和判断性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涉及研究对象的目标、设计、实施及结果的价值与优缺点,以便指导如何解决,如何符合绩效的要求,并增加对研究对象的了解,最后是一种共同建构的过程。所谓共同建构就是通过对各类与评价有利害关系的人的需求、关注点和问题的应答,并通过对话和协商,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②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就是要力图提出有效的策略和具体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的重心更多地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作文课堂教学,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多元评价方式来提升教师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并触发学生的写作情绪,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在多元的作文评改中使学生的习作更加完善,更加有自信,有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个性的飞扬。

三、课题实验的假设:

“科学的评价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有利于矫正学生原有的不良行为。”③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可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为形成学生之间能相互取长补短,激励、欣赏的习作氛围,达到以评促写,以改促文的实验目的。

在大作文教学中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等的多向评价关系,甚至可以使校内与校外的有效资源的合理利用,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在学生自主,自能习作评改的过程中,张扬个性,提升能力。有效的作文教学评价方式拓宽了作文教学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写作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课内和课外相结合,课堂、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多元而有效评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想象能力、个性表达及创新精神,学生的作文才能百花争艳,竟放异彩。

四、课题实验的原则:

1.自主性原则:自主性主要是指主题支配自己权利的意识及能力,集中表现为自尊、自立、自强等自我意识及自我激励、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的能力等。从自主习作到自主评价,是学生自主性的充分体现,教师要有机地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完成、修改自己习作的能力,使其在不断的构建习作,自我评价,修改完善的过程中认识自己,激励自己,以达到学生自主、自能作文的目的。

2.共享性原则:学生在课堂上的共享是建立在合作学习的基础上的,而实现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必须要有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同时,从教学空间的发展看,作文教学的空间是在课堂、校内、校外或家庭等场所进行的。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资源(家长、社会人士),在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学生开放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3.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是主体发展的最高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它意味着独立思考、求新求异、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等。小学生作文的个性,影响着学生发展的个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在习作中体现不同风格,不同见解,不同体验及不同思考。这样,学生的作文创造能力才会在自由的表达中得到增强,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充满快乐、充满挑战的过程,从而使作文获得更多的审美元素,使作文的创作者和欣赏者都获得愉悦。

五、实验的实施设计:

针对当今作文教学的现状及困惑,为了加强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确定了《在作文教学中实施有效评价》这一研究专题,共同制定研究方案,来尝试解决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提出在作文教学中构建并运行“互动”模式,形成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多向评价关系,并试图充分利用校内外的优势资源,构建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以达到学生自主,自能习作、评改的目的。

1、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具有极强的导向性,是激励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手段。运用教师评价,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评价用语凸显激励性:

形成性评价总体上要着眼于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对于学生的长处和优点,尤其是进步,都要给以充分的肯定。历来作文满分不多,这未必合理,因为不能只强调分数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而忽略了它的导向性和激励性。好和差是比较而言的。这个比较不仅是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更重要的是个体自身发展中的纵向比较。“在新的教育观念的驱动下,我们的评价用语不断向人性化、平等化、科学化发展,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出来,”④学生的习作就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2)评价导向体现针对性:

以往笼统、抽象的评价学生的作文,一方面学生造成一知半解、模糊、似是而非的认识;另一方面因为评价内容含混,操作性不强,往往对学生的具体帮助不大。所以,我们提出“教师的评价必须具体和有针对性,教师评价学生要适当、合理、明确,而不要过于笼统、抽象和含混不清。”⑤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几种评价范例:针对作文内容的评价,针对作文习惯的评价,针对作文方法的评价,针对情感态度的评价以及针对合作评改的评价等。

(3)评价标准富有弹性:

同样完成一篇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持应付态度,另一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认真努力,哪怕前者的质量高于后者,评价结果也可以后者好于前者。前者不妨有较多批评,后者不妨多一些表扬,后者的分数也可以高于前者。对习惯性失误,应及时做出否定的强化评价,评语措辞应警醒一些,评分也可以低一些,以达到引起注意、迅速纠正的目的。

(4)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

对学生的作文评价由原来单一的分数变成星级、圈点,读后感,表格、图文、标志等多种方式,由原来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师评、家长评价、网络互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呈现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尝试将分数与评语相分离的评价方式,从而使作文教学的空间得以拓延,使学生在多元的评价方式中享受到习作成功的乐趣,并提升作文的能力。

2、学生评价

(1)自我评价: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修改作文的权利首先应属于本人。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进行增、删、换、改,并在文后写下“我最欣赏自己_____,改进之处_____。”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站在孩子的立场,用商量和欣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和孩子们共同修改文章。在这个共同的修改过程中授予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学会修改、学会评价,能用自己的见解和独特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习作。

(2)合作评价

学生有了自评自改的基础,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互评互改。孩子往往对自己的小伙伴比自己的要求还严格,评改习作是非常认真的,视角也是非常独特的。我们尝试要求学生在评改时写下修改意见,在虚心地汲取被评改作文的优点的同时,又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之处,大到全篇布局、思想认识的问题,小到一个词、一个标点符号。学生既是“作者”,又是“读者”,角色不断转换,使他们在合作的氛围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学会欣赏,学会评改。

同时,教师作为合作评价的参与者,始终贯穿于学生作文的全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间的合作评改,使学生能发现优点,学会赏识,指出不足,真正学会有针对性的、创造性的、有个性的评改,从而彰显自己的个性。

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行“多元互动”的评改模式势在必行。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参与,自评自改,提倡互批互改,众人评改等方式,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大作文”环境,使全体学生在开放的作文过程中,学会关注并欣赏自己和他人的作文,从而使学生的写作视野更有广度更有深度。

3、家长评价

家长评价也是我们尝试的评价方式。我们试图在作文教学中引进家长这一宝贵的资源,调动家长评价自己孩子作文的兴趣,引导家长能够逐步地关注并开始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孩子的作文。这样,就有助于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为我们的评改作文提供新的发展空间。试想,学生的每一篇习作上都有个人、伙伴、老师、家长等多人的评语,那将是一笔多么珍贵的精神财富呀!

4、社会评价:

无可否认,传统的课堂作文教学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如教学的现场感、真实性等;但也有其不足,如往往受到人数、时间、空间、资料等条件的限制,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始逐步渗透于教学之中,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特别是教学评价等的实质性转变。信息技术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因此,我们提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校外的有效资源(家长、社会人士),在有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适当利用网络环境进行网络的作文发表及作文评改,使师生学会聆听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在异中求同,在同中求异,这样就会更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然后形成学习、交流、争鸣的氛围。实现作文教学的多维化、多元化、立体化,在合作共享的环境中,学生开放视野,拓展思维,激发创造力。

六、实验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

七、实验的阶段:

1.实验准备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

相关人员商议研究方案,确定研究方案。

查阅相关资料,书籍,上网学习。

2.实验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11月

按实验方案分层次实施,选择相应实验班级和教师,从日常教学中去研究和实验。在平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表达,积极评价。

我们准备进行:专家指导教师培训研讨沙龙集体备课案例分析现场课展示等

3.实验总结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整理、统计所有实验数据,写好实验报告,请专家评估,实验成果、汇编研究成果。

九.成果展示形式:

第一阶段:

1.课题组及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案(结集)

2.课题组理论参考文献集

第二阶段:

3.优秀案例及教学反思集

4.课题阶段性总结和中期汇报

5.课题组优秀教学论文汇编

6.学生优秀作文集

7.音像资料(课堂实录、课题培训及教学研讨活动的照片及优秀课件等)

第三阶段:

8.课题组工作汇报(大事记)

9.课题实验调查分析表(附课题组成员、家长、学生调查表原始材料)

10.课题组成员的获奖证书(结集)

11.课题组课题结题报告

十、预期结果:

以有效的评价促进作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使作文教学张显生命的活力。但是,须注意的是,有一定的模式但绝对不模式化,并且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以便能够在作文教学中推广应用,使我们的作文教学真正做到有效,高效。

十一、课题组组成:

特邀专家组:宁学慧王呈祥李崧谭莹

课题组负责人:田征龙莉

课题组组长:巩明霞何莉

课题组副组长:胡佳昕孙晓芳

组员:李晴杨培刘咏梅安源张冬梅王海燕赵春燕刘绚史江萍姜文姐张珊珊樊铭璐马岩纪新唤

研究报告作文 篇4

一、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

作为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次布置作文,学生很少有喜形于色的;而谈到作文教学,教师则常忧心忡忡。前辈教师叹息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竟然不喜欢写作;作家则说,没想到现在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如此难看……

既然叫“作文教学”,学生作文写不好,教师难辞其咎。事实是,很多写作者自述,能把文章写好,往往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通过多读书,自己悟出来的,练出来的。教师只能适当地指导大概写法,更多的是要靠学生体悟、实践。但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了解作文教学的现状,多方面寻找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首先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感受到写作的愉快,他们的阅读量很小,写作基础较差;其次是应试作文模式过早地影响了正常的写作教学,使他们的写作变得功利并趋于程式化;其三是课堂写作缺乏有效指导,陈旧的教学观念阻滞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把写作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思维活动。同时我们还发现,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水平往往优于作文的水平,原因在于习作就是一种创新,比起单纯掌握语文知识难得多,而我们又往往忽略了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技巧和创新能力,因此如果不对作文教学进行创新的研究,理论上作一个整体的、序列的和系统性的探索并加以实践,就难以进一步提高教师作文教学的创新水平和学生的习作水平。针对这些现象,我们确立了《小学作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要探索和总结新课改的形式下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方法,在新课标下,如何促进作文创作过程的优化及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努力创设学生作文创作的环境,从而形成一些小学作文教学的教学模式与课堂教学结构。本课题要对如何促进课堂教学优化的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要充分发挥学生生活经历的优势,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作用,提高教学效果进行研究,特别要对作文教学和学生生活经历以及学生的个性体验等要素的整合方法进行研究。

三、界定关键词。

新思路:是指打破传统的“课程观”“教材观”和传统作文教学模式,用素质教育核心理念为指导,遵循新课程、新教材特点与规律,以新的观念、新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进行作文教学的新思想、新办法。

四、文献综述。

当今21世纪的语文课堂,作文教学的`重要地位始终不变,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投入的研究精力日益增加。《语文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中,都将习作教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教师们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探索出了多种作文教学新的方法、新的思路。这些成功的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更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五、研究方法

1、案例研究法:对师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典型学习指导经验和研究案例,进行分析、提炼,寻找内在规律。

2、调查研究法:直接深入到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访谈和调查等形式总结提炼相关材料。

3、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有关研究性学习的资料,对各子课题研究性学习的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根据课题的要求有所取舍,从而得出结论性的见解。

4、综合研究法:即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范围及内容。

(一)从“传统说教”到多元模式,改变作文课堂教学方法。

(二)从“单一训练”到读写结合,明确阅读教学重点。

(三)从关注素材积累,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从单纯描述到入情入境,提倡张扬个性文风。

(五)从重“批”轻改到重改轻“批”,扬自主创新的习作信心。

七、课题组成员及管理网络。

为了保障本课题正常有效的开展研究工作,我制定了完善的课题领导管理网络。

课题组组长:何存利

副组长:赵江田

组员:丁全民、程欣欣、田西航。

八、课题研究的对象。

周至县终南镇东大坚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

九、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xx.10—20xx.11)

制订课题实施计划,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查阅同类课题的研究成果,着手开展研究。

2、实施阶段:(20xx.12—20xx.8)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扎实开展实验研究,通过文献,调查、实验等探索课题目标的实施、深入研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积累过程性资料,并定期小结。

3、总结阶段:(20xx.9—20xx.10)

通过文献、实验等研究,整理资料,分析结果,撰写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作文 篇5

一、提出问题的背景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作文教学将为学生进入社会时具备足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写作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作文教学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以后写作能力的发展,但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普遍存在费时、费劲、低效的问题,许多学生怕写作文,写作文时常是敲额头,皱眉头,咬笔头,好半天也开不了头。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作文教学随意性大,序列性不强;脱离训练空谈作文知识写作方法;指导方法缺乏针对性,不够多样化;写作量偏少;个别化学习和辅导难以开展;作文教学不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不少学生视写作为畏途。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重要原因之一是:“教”仍然是一个低技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整个教育都是一个手工操作方式的、劳动密度大而且效益甚微的产业。

基于上述理论和实践的多方面考虑,我校在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实际条件,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开展了小学作文TV教学实验,力求借鉴电视散文和MTV的特点,以其动态可视的优点, 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直观的视听感受,以达到改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达到作文教学整体效率的最优效果。

二、研究理论依据

(一)理论假设

本研究以“小学作文TV教学”为主题,其基本假设是:通过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课型,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作文的基本技能,迅速提高写作水平。设计制作一系列“作文TV”课件,并根据“作文TV”课件及相关理论的要求设计新型作文课是我们假定的原因变量,即自变量;实验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能关心周围事物,注意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基本了解各类文体的写作方式,掌握不同的写作表达手法,能叙述、说明一般事物,发表简短议论,会写日常应用文,做到有内容、有中心、有条理,语句通畅,不写错别字,养成观察──思考──写作──修改──定型的习惯,是假定的结果变量,即因变量。假设这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需要经过实验加以验证。

(二)理论依据

1.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培养目标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 作为语文学科重要组成部分的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识事物、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也就是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它(包括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3.认识规律

(1)由内容到形式

坚持从构思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再考虑形式,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2)由写句、写段到写篇,实验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指导学生写句、写段,再指导学生写篇,放缓作文的坡度。

(3)由注意到兴趣

小学生受心理、生理年龄特征影响,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特别是直观、具体的事物或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最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由注意从而产生兴趣。

(4)由模仿到创作

坚持读写结合,范文引路,通过模仿,过渡到学生独立创作、自由想象。

4.教学规律

(1)提高学生认识水平与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紧密结合。

(2)口头语言训练与书面语言训练紧密结合。

(3)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4)勤写多练。

三、研究目标

研究的目标是:设计制作系列“作文TV”课件,探索一条大面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新思路。

教给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习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研究过程与管理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现场观察法、问卷法等方法,整体实验是教学常态下的单组实验,不打乱原有的学校班级组织,校内不设对比班和实验班。

(二)研究思路

研究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先开展“作文TV”课件摄制及制作,再进行课堂教学实验运用。在保持实验教师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先对各年级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及学生的作文现状分段要求,分类指导,分层实施,制订各年段各单元的拍摄计划、作文写作要求、写作指导、范文、评点等书面资料,然后将制作的“作文TV”课件运用于教学实践。分批完成实验方案中的各项任务。

(三)研究步骤

研究的基本步骤是1997年10月──1998年3月为研究的第一阶段,主要工作是购置各种硬件设施,制订完善实验方案,申请立项开题;1998年4月──1999年8月为实验的第二阶段,主要工作是制作“作文TV”系列课件,举行全市小学同行的公开课,展示作文教学的各类课型,广泛征求意见;1999年9月──20xx年12月为实验的第三阶段, 主要工作是召开专家、学者、同行的讨论会,作归因分析,总结实验的全过程,验证实验目标。

(四)研究过程管理

为保障实验顺利进行,我们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实验的管理:

1.科研意识,形成“改革作文教学现状”的共识。

一支科研意识浓厚,教改积极性高涨的教师队伍,是教学改革的活水源头。为了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组织教师学习《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小学生心理学》、《杨老师家教》等系列理论、经验,使教师强烈地意识到当前作文教学的弊端,并愿意为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尽一份努力,作一份贡献,解放“作文难写”的苦恼的小学生。

2.培训师资,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科研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开展实验的根本保证,承担实验任务,对教师来说,无疑是增加了工作量,加重了教师负担,因而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奉献精神。为此,我们一方面强化教师职业道德,一方面不断完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敬业爱岗。许多实验教师利用节假日,加班加点工作,使实验按进度如期完成。

承担实验任务,既要有敬业奉献精神,还要具备过硬的业务水平和较高的实验能力,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狠抓教师基本功训练,主要内容是一份优秀的教案,一节优质作文课,一篇优秀文章,会微机操作和软件制作。训练方法是请校外有专长的教师辅导与老师的钻研相结合。

二是请进来,为提高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我们每期都要请专家教授来校作辅导报告,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三是走出去,全国各地有影响的作文教研活动或培训班,我校都克服经济困难,尽力去参加。

四是坚持岗位培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我们规定每周半天科研活动,每期每位教师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周记不少于20xx字的读书笔记,写2篇实验心得等,使教师在实验中学会实验, 在实验中提高自身素质。

3.三位一体,加强联系,保证实验教师操作符合要求。

4.加强领导,建章立制,规范实验过程管理。

研究报告作文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的理解认识不断加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张扬个性,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作文是最具个性的学习和创作活动,是写作主体个人进行的一种精神产品的独特制作”。习作过程是学生主体思维、主体创作的过程,是学生启动积累、独立思考、组合加工的过程。作为发展中的儿童,他们有着独特的生活经验、独一无二的个性和深不可测的创造潜能。个体差异决定了每一个精神产品的各不相同。要使习作体现学生的个性,就应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尊重主体的志趣、思想、情感、个性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激发习作兴趣,激活内部需要,开发创造潜能,培养良好学习品质,不断提高作文质量。

由此可见,尊重作文的本质意义和学生的习作需要,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全面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语文素养,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而当前作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恰恰是过分强调共性,忽视个性,形成了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言不由衷的“成人化”、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害怕作文、讨厌作文之顽症。究其原因,主要是几十年沿袭下来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所致。一是作文脱离生活。学生关在屋子里,闭目塞听、闭门造车,作文成了无源之水。二是教师包办。从作文命题、立意、选材到评改,教师一手包揽,学生只能按教师设计“按图索骥”,习作的自主权被完全剥夺。三是读写脱节。阅读不能很好地为写作服务,割断了语言积累、口头表达与书面表达的密切联系。凡此种种,使原本是学生表达和交流的需要,能够给学生带来精神愉悦的习作,陷入了“学生怕写、教师怕教”的尴尬境地。

近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通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量读写、开展语文实践活动等,加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了作文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学,特申报此课题。力求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构建习作与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习作与做人相互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观察、想象、表达同步训练为主线的习作教学新框架,以习作教学的高质量带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

(一)学生作文个性化。学生作文个性化是融于创新教育的个性发展。它包含两大要素:对世界的独到的认识和风格鲜明的语言表达,两者相辅相成,正所谓“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二)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教学个性化就是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必须依据每个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要等进行施教。教师的“主导”地位直接决定或至少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在实施前,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转变,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研究现状

对作文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中学开展得比较多,但多以理论研究为主。针对小学语文学科“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下的作文个性化研究,目前还很少。同时,对于在大班额情境下的教育教学应用研究基本属于空白。

四、课题的研究假设和研究目标

(一)研究假设:

近几年来,我校在语文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地探索和实践。通过改革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大量读写结合训练;开展阅读经典,课外背诵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等,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使学生的作文质量有所提高。为了更好地改革作文教学,申报了河南省教研室的课题“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研究 ,力求通过先进理论的指导,构建习作与阅读和生活密切联系、习作与做人相互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协调互动,观察、想象、表达同步训练为主线的习作教学新框架,以习作教学的高质量带动语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推进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引发我们对习作教学的深层思考和教育观念的全面提升,初步形成作文个性化教学的新体系。

2.以学生的个性化习作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切入点,探究作文教学的规律。在关注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同时,注意与之相关的诸如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课外阅读等语文学习活动,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

3.探讨习作个性化与学生生活个性化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学会观察、想象和表达,使学生的生活与习作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探索以师生自主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习作指导、评改新模式。使学生自能作文、自能评改,真正成为习作的主人。

五、研究内容

(一)分析小学生作文非个性化的成因,然后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展开实验和研究。

(二)把课外阅读和生活积累作为作文指导的重要内容。尝试利用海量的网络资源作为学生习作的材料来源。

(三)作文教学中要强调真实、具体,把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作为衡量作文好坏的一个重要条件。

(四)打破作文教学的常规,在作文教学的目标,作文的命题、体裁、立意、指导、内容、时间、程序、批改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六、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认为,传统的智力观过于狭隘,把智力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理能力,忽略了对人类和个体的生存及发展具有同等重要性的其他能力。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我们,每个儿童的智力特长是不一样的,因而不能以固定统一的标准来评价、要求不同的学生。同样,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受和表达能力也各不相同,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学生,要正视学生在习作方面的差异,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生命教育理论

教育的本质是基于生命、为了生命、发展生命。生命教育不仅是人们所理解的'重视生命、维护生命、关注生命健康的教育理念,还是一种尊重生命尊严、弘扬生命价值、促进生命发展的教育主张。课题组老师一致认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要义,就是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生命的和谐发展、自主发展、健康发展和创造性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提升生命的价值,使他们的心灵更加充盈,生命更加饱满。

(三)活动建构理论

活动建构是学生发展的基本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活动”在学生知识掌握与一般发展中的作用,把“活动”看作是学生建构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个性化作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引导学生在自主的活动和写作中提高认识、丰富情感、建构知识、升华思想。

(四)学生主体理论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强调教学是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使教学的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更好地起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实效性的作用。但在课堂教学的环境下,学生不可能自己确立主体地位,必须借助教师的外因作用。要使学生从学习中的“客体”变为“主体”,教师的“导”也应从主导教学转变为引导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即作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但这种转变,并非教师放弃在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和作用,更不是要求教师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交由学生自己支配。教师在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导”,应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按照学习目标,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学习资源,进行体验、感知等实践活动。

七、实施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对学生来讲,作文不应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个性的自由渲泄,情感的自由表达。当学生爱上了作文,欲作不快、欲罢不能的时候,作文教学的一切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教师的一切工作应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培养学生习作自信心上下功夫。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降低难度、放缓坡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1.提前起步,有序训练。根据课标要求和儿童身心特点,整体规划小学阶段习作训练序列。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指导学生写话,从一句话到几句话,从教写到仿写,不在长短,重在参与,在写话中体会到乐趣和成就感。二年级重点进行看图作文训练,由单幅到多幅,指导学生观察、想象、表达,提高思维和有序表达能力。三、四年级重点进行游戏作文和想象作文训练,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游戏、校内校外活动,使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五、六年级重点进行素描作文、写实作文训练,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感悟生活、认识社会的能力。

2.由听到写,由说到写。把听、说、读、写紧密结合起来。从三年级开始进行听记训练,积累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每天一次见闻、故事交流,中午轮流演讲,每周一进行国旗下的讲话,训练学生遣词造句、运用语言的能力,给每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上好口语交际课,加大口语交际训练的力度,

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多维互动;学生把自己说的话记录下来,感到非常容易,“写作难”的状况得以转变。

3.在游戏中感悟,在故事中习作。小学生天生爱玩。学生在游戏时,全身心投入,有着深刻的体验和感受。玩后让学生谈一谈,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听故事也是学生的最爱,开展经常性的讲故事比赛,教师学生轮流登场,听后让学生试着写下来,讲给别人听,学生兴趣很高。这种训练,寓写于“乐”,效果良好。

(二)整合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习作需求

学生写好作文,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语言的积累,二是生活的感悟。教师的习作教学,自然也应从此入手,指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语言,从活动中寻找灵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把生活、阅读与习作密切结合起来,构建立体的语文教育网络,为学生习作开发丰富的资源素材。

1.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建立班级书架,开设每周两节的大阅读课。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和读书笔记,开展古诗文背诵,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熏陶感染学生。结合阅读教学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把课标规定的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层层落实,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相结合。

学科融合是基础教学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各科教学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和习作训练元素。把这些资源开发利用起来,为学生的个性化习作提供材料。如在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办数学手抄报。品生、品社课指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科学课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观察日记,把课堂上的实验过程、情绪变化、感受体会等,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就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

3.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相结合

我校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谐发展。开展丰富多采的校园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丰富了生活积累,增加了生活体验,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智慧,也为习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

(三)优化教学途径,开拓学生作文视野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采。由每个丰富多采的个性绽放出来的精神火花,必然是绚丽多姿、光彩夺目。一篇具有个性的作文,主要在于独特的感受、丰富的想象、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语言,融入了学生特有的灵气、童真,洋溢着强烈的文化色彩和个性气息。实现这个目标,必须给学生以自由,在习作教学中实行全方位的开放。

1.开放作文内容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他们对于生活的观察也有自己的视角,不愁没东西写。但太多的限制使得丰富的生活进不了作文。苍白成了学生作文的流行色,更可怕的是导致语言的干瘪、思维的萎缩。所以,“个性化作文”最重要的给学生以自由,减少束缚、放飞心灵,开放习作的内容和立意,让学生写“放胆文”,把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尽情写入文章,“我手写我心”,真正使习作成为学生反映真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需要。

2.开放作文过程

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作文,这种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主体性得不到发挥。开放的作文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己的写作活动作为教学的主线。实施先作后导,放手让学生尝试作文。教师按照作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指导,对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以具体、有效的辅导和帮助,或者引导学生互相帮助,这样更有针对性,有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写作主体地位得以确立。

3.开放作文时空

学生拥有很大的写作潜能,需要一个自由写作空间。每周一次的训练无法达到课标对习作的要求。我们提倡随机作文,化整为零,从课内向课外拓展,开放习作空间。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学习日记;结合阅读写摘记、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结合影视观看写内容提要、情节记录和感想体会;假期组织学生自己编书等。让学生时时感到作文就在身边,渗透随时运用习作表达的意识,强化作文的实用意识。

4.开放作文评改

完善评价机制是实现作文个性化作文的重要保证。我们废除单一的评价标准,进行多元评价。改以往的教师单一评价为合作评价,即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互评、自批互批,家长评、面批、重批相结合,充分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参与意识。

(四)搭建展示舞台,树立学生作文信心

为学生搭建展示舞台,给予成功激励,使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感受习作的乐趣,增强习作信心。学校举办经常性的演讲比赛、手抄报评选;开展假期“自编书”、优秀读书笔记展评活动;组建学校“芳草地”文学社,鼓励学生向“红领巾”广播站投稿;参加各级举办的优秀作文评选,向儿童报刊杂志社投稿;班级编订优秀作文选,鼓励学生编印自己的优秀习作集;每班教室内建立“习作园地”,学生自由粘贴;在学校网站上展示学生优秀习作、精彩演讲稿等。通过各种形式的展评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机会,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不断摘取成功的果实,获得成功的体验。

八、拟创新点

(一)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二)构建语文课堂文化

(三)探索适合学生的评价

(四)建立作文教学资源库

举例:核心知识序列

低年级:想象性写话和童话体写话(句子训练)

中年级:观察习作(素描) ,静物、小动物、景物、建筑物;人物动作、对话、外貌以及事情 发生变化(构段训练)

高年级:实用型习作,记叙文、说明文、 应用文及读书笔记(谋篇训练)

应用举例:

一年级 写家规

浴室墙上(烟斗、×)(孩子的名字)家已经禁烟!

自己卧室的门上:进屋之前先敲门!

母亲梳妆台镜子上:请在8:00前出门,不要忘了手机!

中年级作文:访谈妈妈

出生时间/属相/出生地/名字的由来/小学用过几个书包/多少钱一个/什么时候有手表/玩什么游戏/听什么故事/看什么电视节目/做什么家务活/外婆外公怎么教育你

妈妈的童年、 给妈妈的信、我和妈妈比童年

高年级运用合作学习策略教作文知识

总结《读后感的写法》

每个学习小组发4张纸片,四张纸片上的文字刚好连成一片读后感。每位学生读自己纸片上的文字,读完后按顺序排成一篇读后感的文章。然后小组讨论:读后感该怎么写?即第一步写什么?第二步写什么?……

九、研究方法文献法

调查问卷法、个案研究法、实验对比法、案例研讨法、行动研究法

十、研究步骤

整个课题分为确定实验课题、调研、实验研究三个阶段。调研阶段主要调查分析学生作文中非个性化的种种表现,以及影响学生作文个性化发展的诸多因素,特别关注教师的教学方面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实验研究阶段主要探索作文教学如何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实验和研究:1.作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2.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写作个性化差异研究。3.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写作欲望及社会生活联系。

十一、人员保障

十二、参考书目

1.裴海安《走向有效的作文教学(小学卷 )》 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2.冯世明《小学生自主作文教学指导方法》 语文出版社出版

3.王学东《让作文教学更有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4.管建刚《我的作文训练系统》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5.周存辉《小学生活作文教学探微》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研究报告作文 篇7

一、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进行,语文教学的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翻阅我们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无论是从选材上,还是文笔上,作文水平一般,有的还有跑题现象。由此看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通过作文教学研究对学生进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及其研究目标

(一)课题界定: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的能力。教学生在貌似不变的学习生活中,做个有心人,找到需要表达的内容,认识生活的精彩纷呈!

提高学生从生活中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合有利信息,以及分析整改的能力。能充分运用这些信息。提高写作能力,以写作呈现生活。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充分认识,做到有话可说,有文可写,并且能够写的'精彩。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理论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写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渠道,是走向社会的“介绍信”,写作是更好拥有生活的需要。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内涵和建构主义理论是开展小学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2、实践意义

通过开展此项课题研究,进一步更新作文教学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改革作文课堂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使作文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改变学生作文存在“抄、套、编,假、大、空”现象,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表达自己真实的看法,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

四、研究内容

1、语文学习是与生活分不开的,因此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探索研究如何将作文训练内容向生活延伸。

2、如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创设宽松环境,激发兴趣。

3、如何在讲评作文时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如何在批改作文时实施多元化评价,让学生品尝习作乐趣,使学生真正成为写作的主人。

4、如何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对生活的独特视角和见解,有个性地表达。如何让学生真正做到说真话,写真话,表真情。

五、课题研究的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扎实有效地进行理论学习,使研究的参与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开展课题研究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我们始终把更新教学理念作为首要任务来抓。

1、自主学习,深化理论素养

课题组要求每一位课题成员订阅一份教学杂志,不断充实、更新实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使其在交流中不断吸取“营养”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定期做好阅读摘抄。

2、专题培训,奠定课题研究基础

每两周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分析、有总结。通过学习培训,使课题组教师对“作文教学研究”的意义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明确了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能“我手写我心、我口表我意”,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实验教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深入课题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课堂教学,深入研究

开展本课题以来,我们致力于作文教学方法的探寻,以自主作文的基本方式进行教学。每学期开展两次课题研究课的设计、教学实施、反思活动,促进课题实验的开展。

(三)、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发展

开展课题研究,贵在探索,重在实践。为此,实验教师把开展作文课堂教学作为有效的作文教学的突破口,致力于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表真感、述真意,努力写出有真实内容、有独特感受、有个性思想的文章。

六、课题研究的不足

本次课题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研究教学的积极性,虽是“摸着石头过河”,但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教师的自信心。课题研究组成员在课题的研究中得到了成长。然而,对于我们偏远的农村孩子来说,写作文往往成为他们的难题。

1、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语言匮乏

农村的师资配置不够,很少有体育和音乐教师,还有资金的短缺,所以,校内活动也很少开展。生活的单一,见识面的狭窄,加上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没有做到读写结合,不注意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大部分学校又没有图书室,学生阅读面狭窄,语言能力缺乏,不能充分表达内心感受。

2、作文题材雷同,千篇一律

农村大多远离城市,村里人们生活很单一,见识较少。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们的嬉闹中打发。加上乡村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反复强调,学生的思维被限定得死死的。本来学生就没多少内容可写,教师这么一限制,写出的文章理所当然雷同甚至千篇一律。总之,我们将在这一阶段的基础上,围绕新课题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实际汲取成功经验,克服研究中的不足,必须利用现有的条件,把握住有利的时机,认真琢磨科学的指导方法,给学生营造起适合其乐于表达的作文平台,让他们以正常的心态,愉悦的情感,足够的勇气与信心,步入人生书面作文表达的第一道门槛,使研究工作再上新台阶,让我校教师在课题研究工作上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研究报告作文 篇8

一、问题的提出

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厂养殖场兴建,小河也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于是我对小和的污染情况做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通过看地图,在小河周围观察,了解小河周围的环境。

2、观察小河水里的鱼虾生长情况。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看地图、上网

调查方面:小河对附近的居民有什么作用

具体内容:附近贫困的居民在小河里打水、洗衣服、洗菜。

信息渠道:走访、观察、记录

调查方面:小河的污染源

具体内容:附近的工厂把小河当作垃圾场,随便排放脏东西,特别是印花厂还有染色厂、化工厂。

信息渠道:访问、调查

调查方面:小河对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具体内容:是居民不能喝干净的水,用干净的水洗衣服、洗菜等。

四、结论

工厂每天排放大量的废水、脏东西,使河里的`鱼类生存受到威胁,水中及水边的植物生长受到危害。河附近的人们不敢下河洗衣服、洗菜,人们浇地浇花等也不敢再用河里的水,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危害。

研究报告作文 篇9

一、课题开设目标回顾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认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反思我们过往的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思考、梳理一种更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顺应我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作文教学方式便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部分。

特级教师张化万老师认为,由于传统意义的作文教学,大多倾向于共性化的训练,强调训练目标的统一,对于学生作文的思想性的自由确立缺乏信心,因此常在学生的文章当中充塞着虚伪的情感,成人化的表达,我们在作文训练当中,常常很想当然地要求学生去赞扬一种精神,品质,一种思想,而在实际当中,小学生是很感性的,一般不会去进行这样的理性思考,再说,真实的生活中并不会凸现这么多鲜明的教育性,至少,小学生不容易发现与表达生活里蕴涵的教育性。在对这段话理解中,我的观点是:一个人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一种个性化人文气质被塑造和被展现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是由一点一滴的个人感悟组成的,而作文就是展示这种感悟过程的窗口,让学生通过作文,用心记录他们的生活,写真实的,熟悉的,喜欢的,一切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在记录当中同时深化语言文字的学习,才是作文教学应承担的使命。

二、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一)、在开题报告中,我们提出了“情景作文”这个概念,一开始,我们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也展开过争论,只是想通过这个词语去说明我们的作文研究的方向,也就是,我们希望学生能通过对“情景”的回忆,去学会记录生活,因为当我们去回忆一件事的时候,大脑总是先浮现出印象最深刻的画面,我们把这些画面定义为“情景”。在经过一系列的作文教学著作研读后,我们在张化万老师的“生活作文”,贾志敏老师的“小品表演”作文,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作文教学等理念当中寻找到了支撑点,尤其是张万化老师的“生活作文”的概念,一是强调用各种手段让学生通过特定的情境去回忆曾经经历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把作文看作是生活,让学生“开心地回忆,自由地谈论,充分地交流,多向地思考,独立地表达,轻松地展示”,而这个概念就能解释与定位了我们的思考方向。

(二)、在确定研究方向后,我去用心研读相关的资料,研究各类的教学设计,然后通过实践去进行探讨。下面结合我的一节作文交流课进行谈谈我们的心得与体会。

1、要坚持作文是学生真实生活的一部分这种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融入学生的习作指导当中。

作为语文老师,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当中,经常主动性地引领学生去回顾一些生活情景,并给某些生活情景赋予主题。在《难忘的篮球赛》作文指导课当中,便是想通过导入语,让学生明白其实生活当中每一瞬间都有吸引人的情景,关键是留意与观察,我们虽然今天写的是“难忘的一场篮球赛,但又何尝不是一节“难忘的作文课”呢。同时,很多一刹那的生活的场景都会引发我们的感受,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去表达我们的感受,就很难积累生活素材。

2、 要开发与善用现今小学语文丰富的,具有开放性的习作课程资源,给学生多方面的感官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作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难忘的篮球赛》一课中,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协助,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生活情景,并让学生明白,在自已所经历的情景当中,主角只能是自已,打篮球的学生与作为啦啦队员的同学的感受肯定是有所不同的。而当我们想描述一件事情时,应当以细致描写记忆当中所截取的情景作为手段。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当中,我们不断地开发能点燃学生热情的习作资源,除了以上述的视频开展,我也尝试以表演的形式开展,我让学生四人一组,表演在公交车上的一幕,通过动态表演,生活当中精采的一面便过滤了出来。我也曾带领学生到学校的大操场上,以《我听到了…》作为主题让学生来想象与思考某种生活的情景。

3、让习作技巧的的指导与学生的情感需求融为一体。

当学生爱写作文,想写作文,作文便成为学生心灵的一种需要。因此要解决由于过分追求写作技巧的指导而使学生惧怕作文的矛盾。我们在情景作文指导课当中便关注了先说后写,先从情感体验到写作技巧的指导原则。在《一场难忘的篮球赛》,首先让学生通过谈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再让学生畅所欲言,说说为什么印象深刻。让学生以自已的方式进行写作,自已去反思与品评,然后再进行写作技巧的适可而止的指导。

4、在情景作文的指导当中,生活是情景作文素材的来源,而情景作文是生活的记录册,又成为作文题材的再重生。一个生活的情景,经历了生活经验的积累,往往感受会不一样。我在作文指导课当中融入了这样的环节,把学生记录下来的生活片段进行一个赏析,例如,我把冯健明的一篇写得不是太认真的日记的其中一段话结合了我的赏析,展示给学生,努力使学生明白,其实自已曾记录下来的很多不经意的片段也有让人回味的地方。同时在每次的考试前,我都会布置他们看自已的作文,日记,等曾写下来的文字,让他们想想自已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使学生的作文题材能得以重生。

三、研究的一些困惑与方向

在一年多的学习与研究当中,我们得到了许多的启发,但是仍然有着许多困惑,如:我们应当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能力,努力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生活信息的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考试当中,即能写出自已的生活,又不偏离目标。日记是情景作文的主要源泉,我们对于日记的训练应把握怎样的方法。

我们将会沿着我们思考的方向,继续去研究与学习。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