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新论1500字读书报告

来源:范文网 2.59W

篇一:

高等教育新论1500字读书报告

本月我阅读了《高等教育新论—多科学的研究》一书,本书共有九章,前八章主要阐明了八个观点,即历史的观点、政治的观点、经济的观点、组织的观点、社会学的地位观点、文化的观点、科学的观点、以政策为中心的观点。这八章分别有八个不同的作者,他们通过自身学科领域的透镜观察高等教育,从而说明国家高等教育系统。每位作者突出各自学科领域中在广义的研究方法和观点方面的长处,进而以较大篇幅说明已经掌握的材料。因而,第一章至第八章主要不是理论的系统阐述,或者是方法论的运用,也不是文献的评述。除了这主要的八章以外,本书在导言和结论这两章也提出了基本观点。各门社会科学及其主要的专业所展开的广泛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每一种观点的优点以及缺点,从而做到利用其优点发展一系列的研究方法,意识到缺点,避免每种观点在某种程度上的缺乏辨别力和说服力。教育家们可以将这些观点融会贯通,利用不同的观点解决不同的问题,进行不同的争论,从而更好地分析处理教育问题。

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提供种种比较,用以理解现在,用过去大学的概念来阐明今天大学的概念,用早先几个世纪大学的衰弱和复兴帮助我们了解今天大学的衰弱和明天大学复兴的可能性。本章作者哈罗德伯金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有四个重要阶段的总的看法。用政治的观点分析高等教育,作者把微观政治和宏观政治区别开来,“微观政治主要指大学内部的政治,往上逐渐变为整个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统治;而宏观政治则主要指国家级得政治,往下逐渐变为国家官员与大学和学院之间的关系。”他指出高等教育系统是“一个强烈政治性的综合体。”在阐述经济观点这一章中,作者简单介绍了人力资本理论的兴衰,重点介绍了高等教育经费制度,最后提出了经费、政策和变革。“高等教育的组织观点是从内部对高等教育系统进行分析的观点。它促使研究者研究学者们实际做些什么。”这一章主要讲跨国比较,即怎样在院校内部和院校之间划分工作,怎样产生和维系各种信念,权利怎样分配。社会学对高等教育的最大作用不是对高等院校进行类别说明,而是对高等院校的变革方式进行探讨。本章主要内容是介绍“高等教育本身作为一个分层的高等院校系统,如何正式或非正式的按照各种各样的地位、名望、财富、权利以及影响进行分等。”文化的观点是最新的观点,本章主要阐明了文化的概念,文化系统的原始分类以及学术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了不同领域中各自的知识群与学术文化有关系。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的结合有诸多问题,从科学的观点看待高等教育,就是为研究高等教育和研究科学的人提供了一座桥梁,从而使前者能够更好地领会各学科的主要作用和后者也能认真体验高等教育在支持和发展科学方面的主要作用。第八章是政策的观点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作者发现了其中的特征进而说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欧洲国家进行的几次重大改革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通过本书这八个观点对高等教育的描述,能够更全面、多角度的去看待高等教育系统,从而更好的理解高等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各位作者的详细描述,能够认识到高等教育系统并不是单纯的依靠政治秩序或是经济力量才能得以维系,而是其内部和外部都有着决定性的过程、生长和定性变化的机制。本书予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就是提供了从不同角度,应该运用多学科的观点来看待高等教育系统的思路,只有采取了多学科、比较的观点来研究高等教育才能更好地认识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对它的认识,避免思路和视野的狭隘。但是由于本身教育理论知识的缺乏和相关学科背景知识的匮乏,在部分章节对作者提出的一些观点还是不能很好的理解,所以,除了多阅读教育类的书籍之外,多学习社会学、组织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也是很有必要的。

篇二:

命运的偶然和必然

——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滑铁卢的一分钟》

命运总是迎着强有力的人物和不可一世者走去。维也纳会议正在举行的时候,传来了拿破仑占领里昂、赶走国王的消息。欧洲合法的皇帝和国王们惊恐万状,几支军队蓄势待发。但是拿破仑一下子就看清了这致命的危险。他知道,他必须在普鲁士人、英国人、奥地利人联合成为一支欧洲盟军和自己的帝国没落以前就将他们分而攻之,各个击破。这时的拿破仑,是清醒的、理智的、英明的,他能够及时看清现实,没有因一时的胜利而失去对整体局势的准确判断。可以说,他取得了诸多胜仗是必然的。

命运之线在瞬息时间内是掌握在一个窝囊废手中。六月十七日,也是滑铁卢战役的前一天,上午十一时,拿破仑第一次把独立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拿破仑的命令是很清楚的:当他自已向英军进攻时,格鲁希务必率领交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去追击普鲁士军,还交待清楚格鲁希必须始终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其实拿破仑自己知道,格鲁希既不是气吞山河的英雄,也不是运筹帷幄的谋士,他只一个老实可不过是靠、循规蹈矩的人。所以拿破仑只是出于无奈才做出这个决定,但是这个决定改变了他自己乃至整个十九世纪的历史。我们从这里就可以隐约预料到结局,所有的偶然发生都带有必然的因素。

格鲁希考虑的这一秒钟却决定了他自已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当他们听到滑铁卢战役开始的炮火声时,格鲁希还是征求了大家的意见。副司令们急切地要求:“立即向开炮的方向前进!”可是格鲁希却拿不定主意。他习惯于唯命是从,他胆小怕事地死抱着写在纸上的条文——皇帝的命令:追击撤退的普军。同时副司令热拉尔的请求让格鲁希感到非常不快,于是他严厉而生硬地拒绝了请求。其实格鲁希应该也清楚自己的不足,在从拿破仑把重担交给他的时候,他就是犹豫的,但是因为他完全相信拿破仑英明的安排,所以他接下了任务。这个时候,他还是犹豫的,所以征求大家的意见。但是因为他不相信拿破仑有判断失误的时候,并且对下级的态度语气感到不满,所以可以说是格鲁希的爱面子、对自己的不相信和对上级的麻木崇拜使他坚持着错误的决定。

很多人说就是考虑的这一秒钟,决定了一切。但我认为,滑铁卢战役的惨败

有偶然也是必然。作为统帅全军的拿破仑大帝,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虽然他清楚格鲁希的性格和思维,但出于无奈还是将指挥权交给他。这本来没有错,只是拿破仑应该考虑到,是有可能判断错误需要临时召回军队的,从他交代格鲁希要随时保持联系还是可以看出来。但为什么还是惨败呢,因为拿破仑太晚才发现并且写信给格鲁希,其实这时候成败已成定局。如果拿破仑能早一点看清形势,早一点写信,即使格鲁希没有自己下决定,应该也还来得及的。所以把失败全归咎于格鲁希的唯命是从和胆小怕事是不公平的,所有的错误,不管大小,总领导总是负有更大的责任。

总而言之,拿破仑在戎马一生取得辉煌成就之后,不能时刻保持清醒和理智,是人性使然,是偶然中的必然。格鲁希的失误,只是促成滑铁卢惨败的导火线,是必然中的偶然。所以我认为,将这重大错误完全归结为格鲁希个人的错误是不公平的。如果拿破仑真的称得上拿破仑大帝,那么他就有责任有义务也应该有魄力独自承担这次错误。

20xx年11月3日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