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发生的群攻现象

来源:范文网 2.96W

毫无疑问,在春节之后的第一个工作周讨论这个话题是件令人沮丧的事,但我还是忍不住想问你几个问题: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老板老是跟你过不去?你是不是觉得你的同事们都串通一气,在背后设计让你出洋相?你是不是觉得上班根本就是去遭别人的折磨?如果你对上述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除非你心态有问题,否则的话,你很可能是成千上万的“群攻”受害者之一。

职场中发生的群攻现象

“群攻”原本是个生物学上的概念,是指一群小鸟联合起来保卫自己的巢。上世纪90年代,瑞典心理学家海因兹·雷曼将它与职场联系了起来。当然,在不同的环境下,它既指某个人被同事“群起而攻之”,也可以指这位倒霉蛋受到某一位同事或管理层的欺压。说白了,这也是“办公室政治”的一种,但它的受害者往往更加被动、更加无辜。

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有位化学系的教授,此人学术上造诣颇深,因而受到系内一位研究方向相同的领导的排挤,这位领导大到课题申报、职称评定、课时安排等关乎个人前途的重要事项,小到值班排序、请假调课等鸡毛蒜皮的小事,处处与他作梗。而系里的老师尽管对此颇有些看不过去,但都不敢言,甚而尽量回避与这位教授打交道,让他感到同事关系紧张,工作无法开展,生活失去乐趣。这位老师在一次闲聊中说自己一想到要去办公室便有严重的焦虑感,后来更是出现了严重的失眠症状,身体健康也开始受到影响。最终,他申请前往美国的.一所学校担任访问学者,摆脱了那个恶劣的领导。

随着公司并购、裁员等情况日益普遍,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用工性质的多样化等,职场“群攻”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尽管情况各有不同,但群攻情况的出现往往都有几个比较明显的阶段。通常都是始于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事,而这件小事又恰恰能够导致流言蜚语,接着是一些更富攻击性、侵犯性的行为以贬低或打击受害者——受害者之所以成为受害者,要么是因为被当成了“软柿子”,要么是因为能力出众而遭人嫉妒。下一步便是更为严重的指责,通常接下来便是管理层介入进行“仲裁”,而仲裁结果只有两种,一种是“群攻”行为合法化,一种便是因为上级管理层的干预而停止。

糟糕的是,更多情况下,仲裁往往都是以“群攻”发起者胜诉而非受害者,因为对于管理者来说,这样的决定受到的阻力最小,而且,大多数公司文化中都有一种“鸵鸟哲学”,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公司中存在“群攻”这样不体面的行为。

在人们频繁更换工作环境的情况下,如何能够更好地自我保护呢?最基本的底线是,在不加入群攻的同时,保持足够的强势——不是咄咄逼人,而是在所有关键问题上都要不卑不亢,不管你面对的是一般同事还是公司领导。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