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大校园暴力立法

来源:范文网 2.22W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事件的恶劣程度一次次挑战着人们的心理底线。今年上半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竟多达二十余起。全国两会开始前,3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绑架同学、施虐等行为被判刑的消息,将校园暴力事件再次推向公众视野。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欢迎阅读!

2016人大校园暴力立法

2016人大校园暴力立法

校园暴力究竟有多“坏”?

“点击搜索校园暴力,竟然出现7000多条视频,有的暴力情节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这是非常可怕的。”全国政协委员巩汉林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说。

就行为表现来看,校园暴力不仅仅包括我们常常想到的未成年学生之间的欺凌行为,还包括言语暴力、社交孤立等现象。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网络霸凌也成为未成年人群体中的一种新的暴力类型。

统计,2016年元月以来,仅媒体公开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就多达二十余起。前不久,3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因为绑架同学并对其施虐而被判刑责的消息,引起了国内舆论的热议。

巩汉林委员坦言:“我长得瘦小,小时候就被人欺负过。有时上学走路,我都会想,走哪条路能避开敲诈我的人。现在的校园暴力是升级版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炫耀——打完人之后炫耀。前段时间的美国校园暴力事件引起了我的关注。美国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美国的法律法规很明确。但我们在这方面,法律法规有缺失或者不到位的地方。”

尤其让人担忧的是,学生之间发生冲突,通常不找学校处理,导致很多校园暴力事件并没有浮出水面。由中华女子学院发布的《初中生校园欺凌现象研究》显示,遭遇欺凌后,不曾选择求助的学生占48.9%。

全国人大代表、东南大学党委书记易红认为,立法、惩戒机制和教育机制的缺失,使得国内校园暴力长期以来停留在道德层次,而没有上升为法律议题。长期以来,对一般性的校园暴力仅仅停留在批评教育层面,“很多家长也觉得不就是跟同学打架嘛!道歉或者拿钱就能解决了。学校为了自己的面子,也会选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就会让施暴者认为施暴没有成本。”“校园暴力”干预机制的滞后和犯罪成本低,让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治理校园暴力,代表委员有哪些建议?

加强中小学普法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王家娟说, 法制教育一直没有真正进入课程。普法教育停留在表面,每次普法,中小学生都是重中之重,都是“上级摇摇小红旗,在学校打打选择题”,没有从普法中吸取一些教训。学校普法教育没落到实处,其他法制教育不到位,导致校园暴力频发。

家庭教育是防范校园暴力的.重要环节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农表示,校园暴力和学校教育肯定有关系,和家庭教育也有关系。防止校园暴力发生,家庭教育不可或缺。

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现行法律的几个关键年龄进行重新界定

全国人大代表、金华金东区实验小学校长方青认为,不少校园暴力的实施者,并没有遭到严肃的处罚。法律是有震慑力的,对校园暴力行为应当立法。此外,还应该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现行法律的几个关键年龄,有个重新界定。

制定针对校园暴力的专项法律

全国人大代表富春丽说,仅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远远不够,建议制定一部针对校园暴力的专项法律,通过制定这样一部法律,可以更全面、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地解决校园暴力。

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和改进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同时发力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说,为预防校园暴力,国家应该着手制定《少年法》。民进中央今年专门提交了《关于遏制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的提案》,建议从加强法制建设、净化社会风气和改进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同时发力。

建立完善的校园暴力防控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侨联副主席朱奕龙说,当务之急是要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进一步明确家长、学校在校园欺凌中的安全教育、管理和防范责任。倡导社会各类预防欺凌、研究欺凌的机构以及公益性组织和专家参与其中,尽快建立一套完善的校园暴力防控体系。

在与巩汉林委员交流时,全国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副部长李卫红表示,对青少年校园暴力必须严加惩处,必须把它当成一件不容忽视的事情。校园是净化灵魂的地方,最安全的地方是学校,不只是校舍安全,学校的环境、氛围也应该是安全的。孩子上学,要让家长放心、社会放心。我们家里都有孩子,这是民生,不是小事。教育工作者从意识上讲,就是以学生为本。管理越来越精细,越来越规范。学生有中小学生守则,老师也有师德红线。我相信在这种越来越重视校园安全,整个环境越来越好的情况下,校园安全会得到有效解决、校园暴力会得到有效遏制。

结语

面对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需要认识到两点:一是校园暴力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来想办法,要有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二是强调对未成年的保护没错,但这种保护不能成了“护短”,不能成了未成年人暴力甚至犯罪行为的保护伞。偏离了这两点,任何治理校园暴力的举措都可能收效甚微。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