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教育行为差异案例及分析

来源:范文网 1.94W

案例:

教育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教育行为差异案例及分析

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抢毙了。”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

“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迭。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了修理呢。”

分析:

上案例读后,感叹万千,记得小时候,我曾把家里的钟表摔坏了,却是遭来爸的一阵毒打,我想若我的父亲先看到此案例,我那时不但会免了一顿皮肉之苦,现在的.我说不定会更上一层楼呢,唉,往日已矣!

就此案例来说,我觉得这个孩子是很幸运的。这位母亲(非专业人员)把这个孩子发生的事告诉了老师(教育专业人员),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建议,使这位母亲正确的认识到孩子的行为,进一步辅助了孩子的行为。父母亲作为子女的启蒙老师,在教育孩子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父母的文化程度不同,对于教育孩子也要不可能达到专业水准。这就是要求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与教育专业人员例如老师密切配合,以利于孩子个性与素质的全面发展。教育专业人员与父母密切配合,这同时要强调教育人员的教育专业化,如果那位教师只是建议母亲好好安慰孩子,不要打孩子的话,这个案例也就无经典一说,正是由于这位老师给了“补救的办法”,体现了教育专业化,才使这篇案例熠熠生辉。

不过回头再看此篇案例,母亲因为孩子把金表弄坏了就狠揍了孩子一顿,这里不免有我们国家传统的“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等思想,现在我国的大批教育工作者做了许多实验,通过许多数据显示了这些思想是有待商榷的。现在国家虽无明文规定家长不可以打孩子,但已公布的教育法,老师是不可以打学生的,这也体现了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愚已之见,教育重于说服、规劝,“现身说法”即“言传身教”,传统的教育观点有些遏制了学生的发展,我们也应象对待历史文化遗产一样,对传统教育采取“弃其糟粕,取其精髓”的办法,当然,具体的办法,应该由国家统一部署,深入宣传学习,特别是广大的农村。我是农村来的,对农村父母的教育行为深有体会,由于他们文化水平偏低,不懂得如何有效教育孩子。不可否认他们的朴实,朴实的思想以为把孩子送入学校,教育孩子是老师的职责,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自己打一顿,然后再送给老师,让老师也“严管”,这也就是他们的教育行为。

总之,对于教育专业人员与非专员人员的教育行为差异,我们应采取辩证统一的观点,要让教育专业人员弥补非专员人员教育行为的不足,同时非专业人员应及时反馈信息到教育专业人员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有益于受教育的全面发展。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