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优化课堂

来源:范文网 3.24W

一、问题应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设计

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优化课堂

教师在提问时务必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来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的思维由“未知区”先向“最近发展区”再向“已知区”转化。自始至终都应围绕教学中心,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漫无目的频繁提问不仅淡化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

比如,新课标人教版“DNA分子的结构”的课堂提问案例:

师: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这种共识是在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之前还是之后才有的?

生:脱氧核苷酸,它是由一个脱氧核糖、一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组成。这样的共识在1950年前后就有了。

师: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有几种呢?DNA的每一条链是,如何组成的?

生:……

师:DNA分子是这样的脱氧核苷酸链连接在一起就可以了吗?

生:不可以。科学家研究发现DNA分子是由两条链构成的,具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师:那么这两条链式是如何构成的呢?

生:……

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系统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时机提问

生物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常在提问后会环顾全班,认真观察学生的一些非语言的暗示:每当一个学生准备回答问题时,他便会嘴巴微张,身体稍前倾,眼睛也睁得更大一些,或许会抬起头,面带微笑。这表明他对回答这个问题比较有把握。而听到问题后低头不语或躲避教师的目光者,则可能对这一问题没有把握。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在提出问题后的停顿期间,会积极寻找这些表现。选择提问的时机,启于愤悱之际,问于矛盾之时,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所提的问题要有层递性

在高中生物教科书中,有些知识学生甚感抽象,很难理解。教师应善于创设条理清晰、合乎学生认知心理特点的“层递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一步步进行深入的思考,最终抓住事物的本质。如,我在“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一节教学时就提出了一系列“层递式”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细胞内的DNA主要分布在哪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在哪里?

(使学生回答后发现两者不在细胞内的同一个部位)

2.在DNA和蛋白质之间,谁充当了传递遗传信息的媒介?(引出RNA)

为什么适合做信使?(学习RNA的结构,找出依据)

又是如何将遗传信息传递给RNA的?(学习转录过程)

通过以上问题串,将问题步步深入,营造出一种探究、推理和发现的科学研究氛围,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拓展了思维。

四、提问要给学生展现思维过程的机会和及时给予评价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教师提问后切忌马上让学生起来回答,应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给学生足够思考的时间,并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调整。

例如,对于“基因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大多数学生都能马上回答的,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可以短点,而“基因是如何表达的”这样复杂点的问题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也要多点,学生拒绝或随意回答的情况就会减少。学生回答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相应的总结,要善于运用提示与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勇于发言,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