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飘色民俗文化》教学反思

来源:范文网 5.89K

中山飘色这一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作为中山北部的重镇黄圃,其民间艺术的代表作----飘色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奇苑喜获新生并发出绚丽的异彩。每年的重大节日及传统节日期间,黄圃飘色都以其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山的大地上。飘色的板数也越来越多,内容也越变越新。这种古老的民俗形式,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自然能激发同学们浓厚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之情。

《黄圃飘色民俗文化》教学反思

开展《奇葩绽放——黄圃飘色民俗文化》这篇课文的学习,主要围绕校本化课程的改革研究这一主要思想进行教学设计的。“语文新课程标准”认定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关于语文课程目的任务的基本理念,并对此进行了完整的阐述:“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和谐发展。”本课的学习用了一节上课的时间,通过教学,完成了即定的教学目标,同时也给本人带来了一些思考。

一、激趣导入新课

着名情境教学专家李吉林曾说:“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便是教师的情感……教师用自己的真情去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呈现勃勃生机,迸射出生命活力。”本课我采取视频欣赏导入新课,《中国飘色》的这一音像片段,色彩、声音、场面无不震撼人心,深深吸引了在座的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沉醉于这个传统民俗,并对此有着一定的了解,同时我导入:“飘色”是广东传统民间艺术的一枝奇葩,长期在民间流传,在广东各地均有该项民间活动,深受群众欢迎,在海内外享有盛名。而黄圃飘色融雕塑、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于一炉,集力学与美学和谐统一于一体,有着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民间艺术特色,成为我们中山地区重要活动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这篇文章一起来领略魅力中山,感受这独特的人文气息。这一措举激发了学生想要深入走进课堂的学习兴趣。

二、围绕“探究”这一学习任务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除了课前布置好相关的前置作业之外,教师的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不可忽略,对于文章的学习,则侧重于说明文内容的整体把握,培养学生课文内容“再”表达的能力,并在分析归纳文章中渗透的中山精神,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将查阅、搜集并整理资料,大胆的在课堂上展示出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在享受劳动成果中培养热爱家乡和传统文化以及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三、将阅读延伸到生活

“到民间采风去”精品课程开发整体思路中有一点:分析归纳文章中渗透的中山精神。这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突破点。“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新课程教学中要兴开放式教学之风,要“打开”课本,“激活”教材,以课本为契机,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纳课内课外于一体,熔学校和社会于一炉。在课堂上拓展延伸阅读《百年咀香园 香足一世纪》让同学们见证到古老的传统民俗如何和时代接轨,中山人的精神如何传承,中山地区的其他具有地方特色的“咸水歌”“沙溪鹤舞”“黄圃飘色”等知识介绍,课堂气氛就在热闹的讨论交流中推向高潮,学生的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感情也油然而生。

单单只是教师指导学生搜集的几篇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文章就能深深感染学生,这是不够的,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如何更广泛的吸引学生参与进来,更好的继承和发扬传统民俗,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国家教材为蓝本,立足珠三角农村初中教育教学实际,开发校本资源,编写补充教材,充分利用校本资源,进行语文教材校本化改造实践,让学生成为语文的真正热爱者,成为语文课堂的真正主人,这是我校语文教材校本化改造的的目标,也是我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方向。

历史凝固文化,文化发展时尚,当古老的文明与时尚对接,当传统民俗与青春同行,传承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在对待祖辈们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我们不仅要完整无缺的保存,也要赋予它全新的活力,让民俗文化大放异彩,让每一个中山人都参与起来,并为之感到骄傲和自豪。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