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历及风俗简介2023

来源:范文网 2.42W

春节来历及风俗简介20231

春节的来历

春节来历及风俗简介2023

春节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湘潭人过年,隆重而热烈。过去,年前一两个月就开始“忙年”,年后一两个月几乎都在拜年待客中度过。

大年三十守岁到初一,年尾接年头,表示喜庆、祥和、团圆。俗话说“麻雀也有个三十初一”,就是说,这两天,做工的要歇业,讨债的不上门,盗抢的要停手。

过年习俗的形成,既有悠久历史的传承,也有许多美好的民间传说。

早在殷商时期,先人们就开始了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就叫年。到了西汉,年的名称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今天。

还有一种传说,说“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凶猛的怪兽。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人们在家门口贴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燃放鞭炮,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走,逐渐形成了守岁、放鞭炮的习惯。

另有一种传说也与过年有关。相传古时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测算,设计出了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和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测算日月规律,创建历法。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春节来历及风俗简介20232

一、新春扫尘

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尧舜时代,我国就已经有春节扫尘的习俗。因为“尘”与“陈”谐音,所以新春扫尘就赋予了新的含义,有“除陈布新”的意思,希望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地出门。

二、贴对联、福字、门神

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小孩子们会踩着凳子,拿着糨糊和刷子,往门上贴对联,然后让下面的大人看看贴的是否端正。有的还横批,贴于门楣的横头上,对联贴在门的左右两边。还有的在屋门、墙壁、门楣上贴福字,寄托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还有人会把绘有门神的画帖贴在门板上,祈求一年平安无事,增添节日喜乐气氛。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吃水饺、吃汤圆、吃年糕

北方大部分地区,春节都有早晨吃水饺的习俗,还经常在水饺里面放一枚硬币,谁要是吃到硬币,大家就说他是全家当年最有福的人。在江苏淮安,早上有吃汤团的习俗,河南开封一带,春节这天既吃饺子又吃汤圆。春节期间还有吃年糕的习惯,年糕口味因地而异。

五、守岁、给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六、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七、拜年

拜年是春节最重要的活动和习俗之一。大年初一的早上,大人小孩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相互拜年问好,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是从自家开始,小辈给长辈拜完年后,人们在外出相遇时,再笑容满面地互相恭贺新年。

八、逛庙会

春节期间,一般在农村里都会有庙会。早期的`庙会,仅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又逐渐增加了集市交易活动,还有一些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

九、舞龙、舞狮

龙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据说能够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祈福消灾。早在汉代时期,就有舞龙求雨的活动。除了舞龙,还有舞狮子,也是春节期间比较普遍的习俗,在我们北方,也叫耍狮子,小时候经常见,现在也少了。

十、踩高跷

踩高跷,也是春节期间的一项娱乐活动,历史悠久,在《列子.说符篇》就有记载:“宋有兰子者……以双肢长倍其身,属其胫,并驱并驰。”踩高跷也叫“扎高脚”、“踏高跷”,表演的人在两只脚上绑上两三尺高的木质跷棍,表演各种古怪滑稽的动作,小时候基本村村都有这项活动,后来就越来越少了。

春节习俗:忙年八件事

忙年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正式开始。

忙年的第一件事是腊月二十四“扫房”,被列为忙年的首办之事。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虽然各地扫房子的习俗不尽相同,时间不一,但大都与迎春有关,都是特别重视。

按民间的旧时传说说法:扫房子还有扫除晦气的作用。而“尘”与“陈”谐音。腊月扫房子在唐代时候盛行,叫“扫年”。另据宋代书籍记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庭,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以祈新岁之安。”后来人们逐渐把扫房子演变成了一种过年的习俗。

第二个内容是最关键的:为了过一个丰盛的年,人们在年前争先恐后地购买年货。办年货的内容除了吃的、用的、节日礼品外,还要准备过年的祭祀食品及用品、庆贺时用的烟火、花炮等;布置环境用的红纸(写对联、春条幅)和门神、年画等,这些用品是绝对少不了的,它是家家户户能否欢天喜地过好年的物质保证。

第三个内容是推汤元、做年糕。

第四个内容是为全家大人、小孩从头到脚做一身新衣、新帽、新鞋。

第五个内容是在腊月二十五日接玉帝。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玉皇天帝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祀天帝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第六是赶乱岁,送灶神上天后至除夕才迎回,其间人间无神管辖,百无禁忌,民间多嫁娶,被称为“赶乱岁”。

第七是洗浴,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六洗福禄,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谚语。

第八是过小除夕。除夕前一日,腊月二十九夜,全家在一起置酒宴聚会,叫“小除夕”。

以上八件事,是每家在年前要做的八件事。有些地方有省略、合办。总之,以欢乐喜气的氛围过一个欢天喜地的年为最大愿望。

热门标签